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外工艺美术史》,陈鸿俊、刘芳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中国工艺美术史》,卞宗舜、周旭、史玉琢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撰写人: 成瓅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13
13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外工艺美术史》,陈鸿俊、刘芳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中国工艺美术史》,卞宗舜、周旭、史玉琢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年。 参考书:《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 撰写人: 成瓅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73920 课程名称:设计美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公共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他() 开课部门:产品设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工艺美术史、工业设计史 适合专业(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是美学与设计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等。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国内外设计美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2)较系统地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产品生产制作的相关 技术、材料制作工艺,具备参与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学习能动性,具备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2)指标点1.2: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了解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 本知识。 (3)指标点22: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4)指标点3.1: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论文撰写基 14
14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73920 课程名称:设计美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公共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他() 开课部门:产品设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 5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工艺美术史、工业设计史 适合专业(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是美学与设计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等。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国内外设计美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2)较系统地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产品生产制作的相关 技术、材料制作工艺,具备参与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学习能动性,具备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2)指标点 1.2: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了解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 本知识。 (3)指标点 2.2: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4)指标点 3.1: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论文撰写基
本规范。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谋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 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示例如下): 1、阅读和分析的能力一通过设计美学理论内容的学习,阅读并理解教材、参考书及相关 文献上的知识,掌握设计理论学科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对设计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能力。 2、艺术鉴赏能力一通过对设计史上经典案例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视觉识 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设计美学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1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 达成途径:通过了解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设 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计理论学科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对设计理论问 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12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学素养,了解相关自然科学、 达成途径:通过阅读并理解教材、参考书及相关文献上 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的知识,了解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等基本知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散半目标:掌握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科技、材料、 2.2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 工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走向。 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当今产 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的 3.1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 基本能力。 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 达成途径:通过布置课外读物和文献,要求学生归纳所 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读内容并撰写读书报告。 评价依据: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设计美学的涵义 自学内容:无 1.1什么是设计美学 课堂作业: 1.2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1.生活中所说的“美”,与美学范畴的“美”所 1.3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作用 指的意义是否相同? 1.4设计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中西古代设计美学观有何相同之处? 15
15 本规范。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 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示例如下): 1、阅读和分析的能力——通过设计美学理论内容的学习,阅读并理解教材、参考书及相关 文献上的知识,掌握设计理论学科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对设计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能力。 2、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对设计史上经典案例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视觉识 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设计美学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 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了解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设 计理论学科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对设计理论问 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1.2 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 文学素养,了解相关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阅读并理解教材、参考书及相关文献上 的知识,了解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等基本知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2 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 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科技、材料、 工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走向。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当今产 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1 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 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 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的 基本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布置课外读物和文献,要求学生归纳所 读内容并撰写读书报告。 评价依据: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设计美学的涵义 1.1 什么是设计美学 1.2 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作用 1.4 设计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自学内容: 无 课堂作业: 1.生活中所说的“美”,与美学范畴的“美”所 指的意义是否相同? 2.中西古代设计美学观有何相同之处?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设计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人文学科。 1完成本章小结 2、学习设计美学的意义。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二章形态构成论 自学内容:无 2.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课堂作业: 2.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1.谈谈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2.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2.什么是完形理论? 2.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人工形态的构成。 2.预习下一章内容 2、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第三章功能转化论 自学内容:无 3.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课堂作业: 3.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1.为什么说设计师以潜在需要为目标,体 3.3功能转化原理 现了其创造性? 3.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2.何谓人性化设计?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1.完成本章小结 2、产品功能的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四章文化整合论 自学内容:无 4.1文化的形态构成 课堂作业: 4.2设计文化的构成 1.文化概念如何界定?文化形态分为哪 4.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些? 4.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2.何谓生态设计?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1.完成本章小结 2、商品审美价值原理。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五章审美范畴论 自学内容:无 5.1形式美 课堂作业: 5.2技术美 1.什么是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5.3功能美 2.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和生态 5.4艺术美 美的概念是什么? 5.5生态美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2.预习下一章内容 2、技术美的深远意义。 3、生态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 第六章符号表现论 自学内容:无 6.1符号与传播 课堂作业: 6.2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1.什么是能指、所指? 63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2.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产品造型应符合哪 知识点: 些要求? 1、什么是符号? 课外作业: 2、作为符号系统的产品语言。 1完成本章小结 16
16 知识点: 1、设计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人文学科。 2、学习设计美学的意义。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二章 形态构成论 2.1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2.2 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2.3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2.4 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 知识点: 1、人工形态的构成。 2、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谈谈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2.什么是完形理论?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三章 功能转化论 3.1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3.2 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3.3 功能转化原理 3.4 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知识点: 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2、产品功能的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为什么说设计师以潜在需要为目标,体 现了其创造性? 2. 何谓人性化设计?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四章 文化整合论 4.1 文化的形态构成 4.2 设计文化的构成 4.3 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4.4 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知识点: 1、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2、商品审美价值原理。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文化概念如何界定?文化形态分为哪 些? 2. 何谓生态设计?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五章 审美范畴论 5.1 形式美 5.2 技术美 5.3 功能美 5.4 艺术美 5.5 生态美 知识点: 1、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2、技术美的深远意义。 3、生态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什么是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2.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和生态 美的概念是什么?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六章 符号表现论 6.1 符号与传播 6.2 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6.3 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知识点: 1、什么是符号? 2、作为符号系统的产品语言。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什么是能指、所指? 2.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产品造型应符合哪 些要求?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七章风格变迁论 自学内容:无 7.1风格范畴的内涵 课堂作业: 7.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1.为什么说风格的形成是设计师走向成熟 7.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额表现? 7.4装饰的审美趋向 2.怎样认识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中的不 知识点: 同风格特征? 1、中国的风格理论与西方的风格理论。 课外作业: 2、现代装饰的趋向。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八章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自学内容:无 8.1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与地域性差别 课堂作业:无 82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 课外作业: 想。 1完成本章小结 83工业时代西方现代设计美学观点 2.课程内容的总复习 知识点: 1.工业美的结构分析理论 2.设计思潮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实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习题课 验 计 第一章设计美学的涵义 4 目标1、目标2 2 第二章形态构成论 4 目标1、目标2 3 第三章功能转化论 4 目标1、目标2 第四章文化整合论 目标1、目标2 5 第五章审美范畴论 4 目标1、目标2 6 第六章符号表现论 4 目标1、目标2 个 第七章风格变迁论 4 目标1、目标2 第八章设计观念与美学思 8 4 目标1、目标2 想 合计 32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 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17
17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七章 风格变迁论 7.1 风格范畴的内涵 7.2 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7.3 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7.4 装饰的审美趋向 知识点: 1、 中国的风格理论与西方的风格理论。 2、 现代装饰的趋向。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为什么说风格的形成是设计师走向成熟 额表现? 2.怎样认识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中的不 同风格特征?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八章 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8.1 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与地域性差别 8.2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 想。 8.3 工业时代西方现代设计美学观点 知识点: 1.工业美的结构分析理论 2.设计思潮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课程内容的总复习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设计美学的涵义 4 目标 1、目标 2 2 第二章 形态构成论 4 目标 1、目标 2 3 第三章 功能转化论 4 目标 1、目标 2 4 第四章 文化整合论 4 目标 1、目标 2 5 第五章 审美范畴论 4 目标 1、目标 2 6 第六章 符号表现论 4 目标 1、目标 2 7 第七章 风格变迁论 4 目标 1、目标 2 8 第八章 设计观念与美学思 想 4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32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 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