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路发现个感的世界 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生长源于失衡,而不是平衡。组织中我们最恐惧的事情 破坏、混乱、混沌,并不意昧着灾难。相反,正是这些因素激发了创造力。 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赶到这里 条9里长的、缓缓上升的岩石小路。我的 马刚刚才学会负重,因而显得很不专业,一路上不是撞了我的背,就是踩伤了我的 脚后跟,最后,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踏在了我的脚趾上,隔着靴子,我的脚趾被踩得 粉碎。驻足观看,这里有美国最古老的岩石。坐在小溪边,我一边泡着脚,一边向 远处望去,溪水波光粼粼,一直流向无边的、在风中摇摆的草丛中。周围有松树、 群山和苍鹰。牧场的尽头,一只驼鹿正远远地向我们张望,随即将庞大的身躯藏匿 于一棵不到4英尺宽的树后.这棵树刚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见此情景,我们开怀 大笑,但我却认为这一切别有玄机 几个月来,我一直在研究事物在不同阶段显现的不同结构——一即,事物在不同 时期内,总能保持住一致性,但同时又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物理形状。再回到眼前, 溪水打着漩从我的脚边流过。这种感受简直是我所享受过的最美妙的感觉。因为正 在度假,我不想过多地品味其中的含义。但是,当我醉心于它的流动时,各种想像 又纷至沓来。 溪流对组织的启示 最后,我不得不自问:从溪水中我得到了哪些有关组织的启示呢?仔细观察你 就会发现,涡流中有泥沙、青草和岩石,这些掺杂物使每一簇水流都有所不同。我 深深地为这种区别所吸引。水流具有一种超强的能力,不但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 相应的适应,还能够化解外力、并形成新的结构。我不否定水的适应性,但导致所 有这一切的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水本身需要流动。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向山下 流去,最终归入大海。尽管在整个过程中,水的形状发生了多次改变,但归入大海 这一事实则是不可逆转的。形状或结构的改变只是临时性的,它服务于整个过程, 并不会干扰最终的结局。组织不会原宥于某几个单词的形状、既成的事实和以往的 实践。因此,溪水也有多种方式绕过岩石;不然,就不会有大峡谷,更别说那到处 可见的许多峡谷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其中的典范,峡谷中的水流纵横交错,但 殊途同归。 组织中的人需要一种信念,那就是,达到目的的路有多条,只要他锁定目标,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而不要过多注意过程。我们总是受到过程的束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1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生长源于失衡,而不是平衡。组织中我们最恐惧的事情 ——破坏、混乱、混沌,并不意昧着灾难。相反,正是这些因素激发了创造力。 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赶到这里——一条 9 里长的、缓缓上升的岩石小路。我的 马刚刚才学会负重,因而显得很不专业,一路上不是撞了我的背,就是踩伤了我的 脚后跟,最后,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踏在了我的脚趾上,隔着靴子,我的脚趾被踩得 粉碎。驻足观看,这里有美国最古老的岩石。坐在小溪边,我一边泡着脚,一边向 远处望去,溪水波光粼粼,一直流向无边的、在风中摇摆的草丛中。周围有松树、 群山和苍鹰。牧场的尽头,一只驼鹿正远远地向我们张望,随即将庞大的身躯藏匿 于一棵不到 4 英尺宽的树后.这棵树刚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见此情景,我们开怀 大笑,但我却认为这一切别有玄机。 几个月来,我一直在研究事物在不同阶段显现的不同结构——即,事物在不同 时期内,总能保持住一致性,但同时又不拘泥于任何一种物理形状。再回到眼前, 溪水打着漩从我的脚边流过。这种感受简直是我所享受过的最美妙的感觉。因为正 在度假,我不想过多地品味其中的含义。但是,当我醉心于它的流动时,各种想像 又纷至沓来。 溪流对组织的启示 最后,我不得不自问:从溪水中我得到了哪些有关组织的启示呢?仔细观察你 就会发现,涡流中有泥沙、青草和岩石,这些掺杂物使每一簇水流都有所不同。我 深深地为这种区别所吸引。水流具有一种超强的能力,不但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 相应的适应,还能够化解外力、并形成新的结构。我不否定水的适应性,但导致所 有这一切的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水本身需要流动。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向山下 流去,最终归入大海。尽管在整个过程中,水的形状发生了多次改变,但归入大海 这一事实则是不可逆转的。形状或结构的改变只是临时性的,它服务于整个过程, 并不会干扰最终的结局。组织不会原宥于某几个单词的形状、既成的事实和以往的 实践。因此,溪水也有多种方式绕过岩石;不然,就不会有大峡谷,更别说那到处 可见的许多峡谷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其中的典范,峡谷中的水流纵横交错,但 殊途同归。 组织中的人需要一种信念,那就是,达到目的的路有多条,只要他锁定目标,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而不要过多注意过程。我们总是受到过程的束
第一章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缚,总设想把它们建设得更完美、复杂,认为这样才可以阻止各种黑暗势力的破坏 在我们眼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敌人,组织要想生存,我们就必须把它建设得更加 完善,这样才可以抵御自然力的破坏。同样,水流也与自然有着各种联系,但它却 充满了自信,因为它知道没有谁能阻止它归入大海。自然不仅会提出问题,也会解 决问题。 过度防患意识 我经历过的很多组织更像堡垒,防守意识贯穿始终,如:令人厌烦的CYA备忘 录,各种严守的秘密,封存的员工档案等,还有各类活动偏偏被定义为战役、冲突、 战争和斗争。最普遍存在的要属体育运动中,人们用进攻和防守来解说每一个过程 许多组织者觉得必须维护自己的利益,因而不惜采用各种规章、制度来限制员工, 甚至采用了打卡钟。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组织在迎接新员工时,会发给他们一个清 单,上面列出了27条违规行为,每条都足以解雇员工,同时注明:其他原因也可 导致员工被开除。一些组织者通过一系列规定限制员工与部门之外的人进行交流 大多数公司还规定了员工寻求咨询和建议的对象。这一切部源于我们害怕组织中各 种因素的重新组合或相互交流,也害怕所有的事情会四分五裂。 恐惧感从何而来 在观察溪水之前,我一直惊奇于这种因为担心世界分裂而产生的恐惧和虚弱的 感觉。恐惧感无处不在,随时会向我们袭来。但它潜伏在哪儿呢?我从现代西方人 的角度来看,它源于我们对17世纪科学概念的混乱理解。三个世纪前,世界被想 像成一个由神来控制的、精美的、上了发条的机器,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机 器在一点点磨搅,最终必然会停下来,正如巴特勒诗中所描述的:“一切都变得四 分五裂,整个世界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我们觉得宇宙自身无法前进和恢复活力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下,它才能逆转颓势,也只有我们——智慧的化身,才能依靠意 志力来保持地球的运转。我们在同死亡作斗争!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想法,又是多么沉重的一个负担啊!我们该结束这种思维 方式,卸下肩上沉重的包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去看待世界了。其实这种启示随处 都有,而不仅来自溪水。但对溪水的思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秩序的 大门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2 缚,总设想把它们建设得更完美、复杂,认为这样才可以阻止各种黑暗势力的破坏。 在我们眼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敌人,组织要想生存,我们就必须把它建设得更加 完善,这样才可以抵御自然力的破坏。同样,水流也与自然有着各种联系,但它却 充满了自信,因为它知道没有谁能阻止它归入大海。自然不仅会提出问题,也会解 决问题。 过度防患意识 我经历过的很多组织更像堡垒,防守意识贯穿始终,如:令人厌烦的 CYA 备忘 录,各种严守的秘密,封存的员工档案等,还有各类活动偏偏被定义为战役、冲突、 战争和斗争。最普遍存在的要属体育运动中,人们用进攻和防守来解说每一个过程。 许多组织者觉得必须维护自己的利益,因而不惜采用各种规章、制度来限制员工, 甚至采用了打卡钟。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组织在迎接新员工时,会发给他们一个清 单,上面列出了 27 条违规行为,每条都足以解雇员工,同时注明:其他原因也可 导致员工被开除。一些组织者通过一系列规定限制员工与部门之外的人进行交流。 大多数公司还规定了员工寻求咨询和建议的对象。这一切部源于我们害怕组织中各 种因素的重新组合或相互交流,也害怕所有的事情会四分五裂。 恐惧感从何而来 在观察溪水之前,我一直惊奇于这种因为担心世界分裂而产生的恐惧和虚弱的 感觉。恐惧感无处不在,随时会向我们袭来。但它潜伏在哪儿呢?我从现代西方人 的角度来看,它源于我们对 17 世纪科学概念的混乱理解。三个世纪前,世界被想 像成一个由神来控制的、精美的、上了发条的机器,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机 器在一点点磨搅,最终必然会停下来,正如巴特勒诗中所描述的:“一切都变得四 分五裂,整个世界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我们觉得宇宙自身无法前进和恢复活力: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下,它才能逆转颓势,也只有我们——智慧的化身,才能依靠意 志力来保持地球的运转。我们在同死亡作斗争!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想法,又是多么沉重的一个负担啊!我们该结束这种思维 方式,卸下肩上沉重的包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去看待世界了。其实这种启示随处 都有,而不仅来自溪水。但对溪水的思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秩序的 大门
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内在有序的世界 我觉得,自然不但向我们展示了形式各异的秩序,也教会了我们赢得它们的窍 门。尽管有那么多的波折和变化。但世界确实是内在有序的,它不断创造着更大规 模、更高能力、更多样化的各种系统,波折和改变只是创造秩序的必由之路。 生命的生存过程就是创造过程。生命创造自身的过程被称作奥托波艾西斯,这 个新词听起来有点怪,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自产。它表明生命为实现最终的增长和 改变而经历的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基本过程。生物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彼此相关的 过程交织成的网络,整个网络协调运动,共同致力于自身的生长(卡普拉1996,99 页)。这一原理适用于所有生物体,正如系统科学家埃瑞克·詹森所说的:“任何 生物系统都在不停改变形状,以求得自我更新”(1980,10页)。这与我们对改变的 看法相矛盾:一方面,生物系统实现了自我创造,另一方面,它在为保持自我而改 变着。一旦生物觉得有必要变化以保持自我时,变化就会迅速发生。 生物系统中还有另外一个矛盾:在庞大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中,每个生物都能清 楚地意识到自身。它们既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又自觉成为整体的~部分。当我们观 察和注意每个个体时,总会更多地注意个体间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并没有将 我们分开,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自己在网络中的角色。奥托波艾西斯描述的宇宙完全 不同,因为其中的所有生物都能通过彼此的联系来创造自我。因此,这根本就不是 个脆弱的、分散的、需要我们共同支撑的世界,它会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来实现 生长和保持连贯。 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里哑·普里高津的研究也阐述了这个矛盾的事实:“混 乱是秩序的源头”。伊里哑·普里高津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耗散结构——来表 述这些新发现的系统,因为它能反映矛盾性。耗散意味着损失,即形状具体化进程 中能量的逐渐消散。普里高津发现:耗散性活动是达到有序的必经之路,它不但没 有导致系统消亡,还使系统摆脱当前的形状,重新组织成更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形状。 普里高津的工作解答了西方科学界长期存在的困惑,即,如科学家们所说,崩 溃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繁荣昌盛,不是退化、瓦解,而是创新 进化? 在耗散结构中,任何扰乱系统运行的事情都会加速系统自组成新序列的过程。 旦环境发生变化,即使变化很小,系统也会选择是否顺应这种变化。如果变化过 大,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那么真正的重组就会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下,系统遭 受了巨大的干扰。无法继续保持平衡,最终必将解体,因为在目前的形状下,它已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3 内在有序的世界 我觉得,自然不但向我们展示了形式各异的秩序,也教会了我们赢得它们的窍 门。尽管有那么多的波折和变化。但世界确实是内在有序的,它不断创造着更大规 模、更高能力、更多样化的各种系统,波折和改变只是创造秩序的必由之路。 生命的生存过程就是创造过程。生命创造自身的过程被称作奥托波艾西斯,这 个新词听起来有点怪,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自产。它表明生命为实现最终的增长和 改变而经历的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基本过程。生物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彼此相关的 过程交织成的网络,整个网络协调运动,共同致力于自身的生长(卡普拉 1996,99 页)。这一原理适用于所有生物体,正如系统科学家埃瑞克·詹森所说的:“任何 生物系统都在不停改变形状,以求得自我更新”(1980,10 页)。这与我们对改变的 看法相矛盾:一方面,生物系统实现了自我创造,另一方面,它在为保持自我而改 变着。一旦生物觉得有必要变化以保持自我时,变化就会迅速发生。 生物系统中还有另外一个矛盾:在庞大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中,每个生物都能清 楚地意识到自身。它们既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又自觉成为整体的~部分。当我们观 察和注意每个个体时,总会更多地注意个体间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并没有将 我们分开,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自己在网络中的角色。奥托波艾西斯描述的宇宙完全 不同,因为其中的所有生物都能通过彼此的联系来创造自我。因此,这根本就不是 一个脆弱的、分散的、需要我们共同支撑的世界,它会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来实现 生长和保持连贯。 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里哑·普里高津的研究也阐述了这个矛盾的事实:“混 乱是秩序的源头”。伊里哑·普里高津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耗散结构——来表 述这些新发现的系统,因为它能反映矛盾性。耗散意味着损失,即形状具体化进程 中能量的逐渐消散。普里高津发现:耗散性活动是达到有序的必经之路,它不但没 有导致系统消亡,还使系统摆脱当前的形状,重新组织成更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形状。 普里高津的工作解答了西方科学界长期存在的困惑,即,如科学家们所说,崩 溃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繁荣昌盛,不是退化、瓦解,而是创新、 进化? 在耗散结构中,任何扰乱系统运行的事情都会加速系统自组成新序列的过程。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即使变化很小,系统也会选择是否顺应这种变化。如果变化过 大,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那么真正的重组就会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下,系统遭 受了巨大的干扰。无法继续保持平衡,最终必将解体,因为在目前的形状下,它已
第一章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无法清除干扰。但是解体并不意味着系统的消亡,如果生命系统要保持住自身的特 性,它就会自组合成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形状,以适应环境 耗散结构以这种方式表明,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生长源于失衡,而不是平衡。 组织中我们最恐惧的事情——破坏、混乱、混沌,并不意味着灾难。相反,正是这 些因素激发了创造力。接受了这种新观念的人们这样描述无序和秩序的关系:秩序 源于混乱(普里髙津和斯坦格斯,1984)。这些新理念突出了混乱和创造、干扰和増 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重新审视确定、可测和控制的概念 在量子世界里,矛盾越聚越多;在亚原子世界里,变化是突发的,无法对其进 行准确的预测。量子物理学家们更多地谈论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他们计算出可 能的,而不是精确的运动及量子跳跃的可能落点。牛顿物理学的观念与此截然不同 它认为世界以确定的方式运行(这个假设受到了普甲高津近期成果的挑战,参看 1998)。 量子世界也挑战了人们的客观量度观。因为在亚原子状态下,观察者如果不介 入(或者确切地说,不参加量子的创造),是观察不到任何东西的。量子世界的奇异 特性已经震撼了当代科学界对于确定、可测和控制的理解。从表面上看,量子物理 学对我们寻找有序的世界并没给予多大的帮助,但是,量子界无法做出精确预测的 事实并不是其内在混乱的结果,而是量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更深层次 的秩序。在量子组成的致密结构中,各种联系交错变化,不仅有能量的释放吸收 还有许多转瞬即逝的跌宕起伏;同时,其中也充满了各类的秩序,我们越是想分得 清楚,局面越混乱。 即使在最混乱的情况下,秩序也是存在的。通过计算机,混沌理论为我们展示 了奇异吸引子——显示器屏幕上跟踪到的系统发展过程。当我们无法预测系统运动 时,我们就认为系统处于混乱状态。尽管系统不会重复同样的轨迹,但混沌理论告 诉我们:如果坚待长时间地观察系统,你就会看到它的内在秩序,杂乱无章的运动 总保持在某个隐含的边界内。系统在边界内有序,反映在计算机屏幕上是一幅美丽 的图形—奇异吸引子(参看本书后面彩图) 整个宇宙中,秩序和混乱相互包含。我们一直以为,混乱,正如它的字面含义, 是一种缺乏秩序的状态。但您怎么看?混乱真的代表着不规则。换句话说:秩序真 是与混乱对立的吗?我们所受的教育要求我们分开来看事物,认为正常状态是惟 的。但是,当我们步入这个崭新的领域,就会发现不同于所学的东西—那种混乱 与秩序、改变与稳定的矛盾。其中的奥妙正如我们知道的阴极和阳极,两者都不可 或缺。当我们用心观察这种矛盾运动,就会观察到最后的结局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4 无法清除干扰。但是解体并不意味着系统的消亡,如果生命系统要保持住自身的特 性,它就会自组合成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形状,以适应环境。 耗散结构以这种方式表明,混乱是新秩序的源泉,生长源于失衡,而不是平衡。 组织中我们最恐惧的事情——破坏、混乱、混沌,并不意味着灾难。相反,正是这 些因素激发了创造力。接受了这种新观念的人们这样描述无序和秩序的关系:秩序 源于混乱(普里高津和斯坦格斯,1984)。这些新理念突出了混乱和创造、干扰和增 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重新审视确定、可测和控制的概念 在量子世界里,矛盾越聚越多;在亚原子世界里,变化是突发的,无法对其进 行准确的预测。量子物理学家们更多地谈论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他们计算出可 能的,而不是精确的运动及量子跳跃的可能落点。牛顿物理学的观念与此截然不同, 它认为世界以确定的方式运行(这个假设受到了普甲高津近期成果的挑战,参看 1998)。 量子世界也挑战了人们的客观量度观。因为在亚原子状态下,观察者如果不介 入(或者确切地说,不参加量子的创造),是观察不到任何东西的。量子世界的奇异 特性已经震撼了当代科学界对于确定、可测和控制的理解。从表面上看,量子物理 学对我们寻找有序的世界并没给予多大的帮助,但是,量子界无法做出精确预测的 事实并不是其内在混乱的结果,而是量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更深层次 的秩序。在量子组成的致密结构中,各种联系交错变化,不仅有能量的释放吸收, 还有许多转瞬即逝的跌宕起伏;同时,其中也充满了各类的秩序,我们越是想分得 清楚,局面越混乱。 即使在最混乱的情况下,秩序也是存在的。通过计算机,混沌理论为我们展示 了奇异吸引子——显示器屏幕上跟踪到的系统发展过程。当我们无法预测系统运动 时,我们就认为系统处于混乱状态。尽管系统不会重复同样的轨迹,但混沌理论告 诉我们:如果坚待长时间地观察系统,你就会看到它的内在秩序,杂乱无章的运动 总保持在某个隐含的边界内。系统在边界内有序,反映在计算机屏幕上是一幅美丽 的图形——奇异吸引子(参看本书后面彩图)。 整个宇宙中,秩序和混乱相互包含。我们一直以为,混乱,正如它的字面含义, 是一种缺乏秩序的状态。但您怎么看?混乱真的代表着不规则。换句话说:秩序真 是与混乱对立的吗?我们所受的教育要求我们分开来看事物,认为正常状态是惟一 的。但是,当我们步入这个崭新的领域,就会发现不同于所学的东西——那种混乱 与秩序、改变与稳定的矛盾。其中的奥妙正如我们知道的阴极和阳极,两者都不可 或缺。当我们用心观察这种矛盾运动,就会观察到最后的结局
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变化是出于环境的需要 科学家们说,系统是一个以多种形状呈现出来的过程集合。生物系统的形状与 我们设想的不同。生命的形状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发生改变。举例说,奇异因子 显现的无论是蛹还是蝴蝶,都是系统生长过程中的暂稳形状(引自詹斯1980,6页), 随着系统的生长,它会根据自身需求变换形状。 虽然我们希望组织有序,但却不知怎样实现它。我们试图去制造秩序。无论是 通过明亮的玻璃屋、令人眼花缭乱的图表,还是草拟中的计划。尽管制造秩序花费 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创造力和精力,但它很难长久。为了把混乱和秩序分开来,我 们曾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很难接受混乱与秩序的相伴,我也不例外。我惊讶于那 些不断变化的形状,因为它们并非出自刻板的、人为的加工,而是源于深层的自我 完善和生长,除非我们明白它们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否则我们很难涉入和定义这个 世界。我们,身处毫无生气的组织中,都经历过自组织—一重塑自我的时刻。因而 都明白:变化是出于环境需要,而不是某个计划的杰作。总之,我们放弃了已有的 形式,以新的、最有利的方式组织了自己 自组织与新领导观 当思考最宝贵的工作经验时,我想到了自组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我们不停 地变换者角色和任务。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定义职责和角色上。总觉得自己应该 明确进程,然后迅速执行。同时,在说及领导能力时,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能 最好的满足人们工作需要的能力。局限于等级和权力的狭小天地中,很难正确地评 判领导能力。但我们都知道:谁是真正的领导,为什么愿意跟随他。马克斯·迪·波 里,赫尔曼·米勒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称之为:“悬浮的领导能力,具有这种能 力的人是‘及时雨’”(引自1989,41~42页)。总能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明白:只 有满足集体和个人的需要,自身才能生存和成长。组织学顾问吉尔·简诺夫认为 领导是一种行为,而非角色。我们总是需要被领导,但履行这一职责的人并不惟 ,视具体情况而定”(简诺夫,1994)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把秩序和控制混为一谈,因此组织生活一团糟。这没有什 么好奇怪的。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领导能力定义为控制能力。列宁道出了许多领 导者的心声:自由虽好,控制更重要。我们对控制的探索经常被诸如此类的思想所 破坏。 如果人是机器,那么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它的功能,但是,我们是有血肉的生 命,僵化的控制无异于自杀。如果我们坚持认为:没有领导和相应的方针、政策, 我们的行为就会缺乏自律、一团混乱;领导必须时时刻刻插手每件事、每个决定 每个人,否则我们不会完成任何任务,除非已有现成的模式。这种死板的、令人厌 5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5 变化是出于环境的需要 科学家们说,系统是一个以多种形状呈现出来的过程集合。生物系统的形状与 我们设想的不同。生命的形状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发生改变。举例说,奇异因子 显现的无论是蛹还是蝴蝶,都是系统生长过程中的暂稳形状(引自詹斯 1980,6 页), 随着系统的生长,它会根据自身需求变换形状。 虽然我们希望组织有序,但却不知怎样实现它。我们试图去制造秩序。无论是 通过明亮的玻璃屋、令人眼花缭乱的图表,还是草拟中的计划。尽管制造秩序花费 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创造力和精力,但它很难长久。为了把混乱和秩序分开来,我 们曾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很难接受混乱与秩序的相伴,我也不例外。我惊讶于那 些不断变化的形状,因为它们并非出自刻板的、人为的加工,而是源于深层的自我 完善和生长,除非我们明白它们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否则我们很难涉入和定义这个 世界。我们,身处毫无生气的组织中,都经历过自组织——重塑自我的时刻。因而 都明白:变化是出于环境需要,而不是某个计划的杰作。总之,我们放弃了已有的 形式,以新的、最有利的方式组织了自己。 自组织与新领导观 当思考最宝贵的工作经验时,我想到了自组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我们不停 地变换者角色和任务。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定义职责和角色上。总觉得自己应该 明确进程,然后迅速执行。同时,在说及领导能力时,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能 最好的满足人们工作需要的能力。局限于等级和权力的狭小天地中,很难正确地评 判领导能力。但我们都知道:谁是真正的领导,为什么愿意跟随他。马克斯·迪·波 里,赫尔曼·米勒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称之为:“悬浮的领导能力,具有这种能 力的人是‘及时雨’”(引自 1989,4l~42 页)。总能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明白:只 有满足集体和个人的需要,自身才能生存和成长。组织学顾问吉尔·简诺夫认为: “领导是一种行为,而非角色。我们总是需要被领导,但履行这一职责的人并不惟 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简诺夫,1994)。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把秩序和控制混为一谈,因此组织生活一团糟。这没有什 么好奇怪的。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领导能力定义为控制能力。列宁道出了许多领 导者的心声:自由虽好,控制更重要。我们对控制的探索经常被诸如此类的思想所 破坏。 如果人是机器,那么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它的功能,但是,我们是有血肉的生 命,僵化的控制无异于自杀。如果我们坚持认为:没有领导和相应的方针、政策, 我们的行为就会缺乏自律、一团混乱;领导必须时时刻刻插手每件事、每个决定、 每个人,否则我们不会完成任何任务,除非已有现成的模式。这种死板的、令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