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全新审订版终定本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出版迄今,已印行26版(北京版及台湾版不计在内)由 第27版起,为经过全新审订之 终定本 **本书主体由李氏五篇文章组成其中每一页在全新版本中均有所审核修订 **修订之处包括 (1)重新布局-调整文章结构,令更臻完美 (2)增加内容-注释中增添大量观点提示,正文内新增「思维逻辑ⅴs思维科学 「论批判思考&创意思 维”以及「耶、佛、道、心”等章节段落,另加一个「终定本·跋” (3)完善辞锋-李先生文笔之锐用字之精,有目共睹新版本在行文用语上进行了 全面审订,精益求精 *主题篇以外编务方面所作之修订包括 (4)清理沙石-核对「李韩辩论”之辩辞校正记录失误,等等. (5)改进形式-全书改为横排,方便阅览数理逻辑公式,并以适当字体显示内容重 点方便掌握文意 (6)新添附录-吕祥博士所撰《语言的暴政与思考的艺术》探索李氏思考艺术背 后之哲学鸿图或「野心” 陈强立教授所撰《谈李天命的思考方法》,论述李氏如何「开拓了思考方法学的 新领域”两篇文章现均作为附录收于终定本中 明报出版社编辑部 没有学识只是无知, 拙于思考却是愚蠢 「物件”是无常的、可毁灭的,但「事件”则是恒常而不可能毁灭的如果你们 曾经相爱,曾共同度过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么就连上帝也无法「抹掉”这些事实 爱的本质就是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许多人在世上仓仓惶惶,东寻西找就是要重 遇自己另外的部分爱是最根本的相依为命-在茫茫宇宙中相依为命 思考艺术的唯一「公式”就是思考艺术没有公式 前言 人生在世,思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思考要有方法,才能使思路清晰,灵活敏锐 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理性的辩论对于思考是一种很好的磨练只要不是诉诸诡辩,「真理越辩越明”这
目录 全新审订版--终定本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出版迄今,已印行 26 版(北京版及台湾版不计在内),由 第 27 版起,为经过全新审订之 终定本. ** 本书主体由李氏五篇文章组成,其中每一页在全新版本中均有所审核修订. ** 修订之处包括: (1)重新布局--调整文章结构,令更臻完美. (2)增加内容--注释中增添大量观点提示,正文内新增「思维逻辑 v s 思维科学”、 「论批判思考&创意思 维”以及「耶、佛、道、心”等章节段落,另加一个「终定本·跋”. (3)完善辞锋--李先生文笔之锐,用字之精,有目共睹.新版本在行文用语上进行了 全面审订,精益求精. ** 主题篇以外,编务方面所作之修订包括: (4)清理沙石--核对「李韩辩论”之辩辞,校正记录失误,等等. (5)改进形式--全书改为横排,方便阅览数理逻辑公式,并以适当字体显示内容重 点,方便掌握文意. (6)新添附录--吕祥博士所撰《语言的暴政与思考的艺术》,探索李氏思考艺术背 后之哲学鸿图或「野心”. 陈强立教授所撰《谈李天命的思考方法》,论述李氏如何「开拓了思考方法学的 新领域”.两篇文章现均作为附录收于终定本中. ---明报出版社编辑部 === 没有学识只是无知, 拙于思考却是愚蠢. === 「物件”是无常的、可毁灭的, 但「事件”则是恒常而不可能毁灭的.如果你们 曾经相爱,曾共同度过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么就连上帝也无法「抹掉”这些事实. 爱的本质就是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许多人在世上仓仓惶惶,东寻西找,就是要重 遇自己另外的部分.爱是最根本的相依为命--在茫茫宇宙中相依为命. === 思考艺术的唯一「公式”就是:思考艺术没有公式. === 前言 人生在世,思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思考要有方法,才能使思路清晰,灵活敏锐. 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理性的辩论对于思考是一种很好的磨练.只要不是诉诸诡辩,「真理越辩越明”这
句话就可以成立 在「思”与「辩”两方面,李天命的造诣在香港的大学生以至整个精英阶层之中 已是众所周知的了本书辑录李氏这两方面的代表作品,作为书内的「主题篇” 李氏除了思考思考方法以外,也思考人生问题他对思考方法和人生问题的一些观 点乃至其独特的处事风格,可以在几篇对他的访问稿之中窥见这些访问稿收录 于书内的「导引篇”里 最后李氏的宗教思辩,触发了甚多回响引起不少震撼本书选出其中部分辑入「参 考篇”中 锋锐才华与魔力魅力 从飞刀小子到哲学沉思者张敬真 思想锋利文采风流浪荡不羁 「李天命先生……一个浪荡不羁的飞刀小子……成为不附俗流、富明星魅力的哲学 沉思者”这是《法言》月刊主编 李天命博士的总括素描[注] 1李天命以「思想锋利,文采风流”见称人们谈起他时,往往用「魔力”、「魅力”、 「无敌”、「才气纵横”等字眼来形容例如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即推崇李天 命「才华横溢遐迩驰声”[注] 2.著名学者作家、香港「绿色力量”创建者周兆祥博士(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兼电 视节目主持人),则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天命[注]3 (A)聪明绝顶的「魔魅”? 李天命真的那么厉害?他这个人真的那么有魔力魅力吗? 这是许多未见过李天命的人常会提出的问题 在众多报章杂志上,人们对李天命有各式各样的评论例如有人说他「有型”有人 说他「潇洒”、「带几分成年人的邪气,实在和时下最受欢迎的明星没有两样”有 人认为「最厉害的是他一对眼…..有威胁力”有人称誉他「以敏捷的才思傲视同 侪”有人推许他为「思考方法翘楚”有人欣赏他有诗之「彩笔”有人赞叹「他 的一生是一首诗” 〔以上各条之出处在《明报月刊》、《大公报》、《文汇报》、《中大学生报》、《法灯》 等刊物上.〕**本篇采用北京责任编辑吕祥博士之简订. 至于一些比较中性的描述,则有儒学专家、中大哲学系系主任刘述先教授说:「李 天命是天生的表演者,跟他的学生是最多的”[注]4影评家石琪先生给李天命冠 以「反斗星”之形容[注]5,而吴子进先生则断言对李天命的定位之一就是「已经 被神话化了”的「教主型”[注]16 此外也有些人对李天命作出负面的评价陈云根先生认为李天命传授语理分析常 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庄注]7梁燕 城博士更指李天命「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 高手’”、「见自己藉以维持宗师身份的一个问题被反驳,就立刻为对手加形容词”、 「表现无比的独断霸道”[注]8 总之,欣赏李天命的人多认为他聪明绝顶,才华出众,充满迷人魅力憎恶李天命的 人却往往视他如魔似魅认为他的魔力魅力只不过是魔鬼撒旦的那种魔力和魅力 而已(在梁燕城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李天命即被指为魔鬼撒旦[注]9) (B精英偶像传奇人物 究竟李天命这位富于传奇性和争议性的精英偶像、大学生偶像,是一个怎么样的
句话就可以成立. 在「思”与「辩”两方面,李天命的造诣在香港的大学生以至整个精英阶层之中 已是众所周知的了.本书辑录李氏这两方面的代表作品,作为书内的「主题篇”. 李氏除了思考思考方法以外,也思考人生问题.他对思考方法和人生问题的一些观 点,乃至其独特的处事风格,可以在几篇对他的访问稿之中窥见.这些访问稿收录 于书内的「导引篇”里. 最后,李氏的宗教思辩,触发了甚多回响,引起不少震撼,本书选出其中部分辑入「参 考篇”中. 锋锐才华与魔力魅力 从飞刀小子到哲学沉思者张敬真 一、思想锋利,文采风流,浪荡不羁 「李天命先生......一个浪荡不羁的飞刀小子......成为不附俗流、富明星魅力的哲学 沉思者.”这是《法言》月刊主编 李天命博士的总括素描[注] 1 .李天命以「思想锋利,文采风流”见称.人们谈起他时,往往用「魔力”、「魅力”、 「无敌”、「才气纵横”等字眼来形容.例如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即推崇李天 命「才华横溢,遐迩驰声”[注] 2 .著名学者作家、香港「绿色力量”创建者周兆祥博士(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兼电 视节目主持人),则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天命[注]3 . (A)聪明绝顶的「魔魅”? 李天命真的那么厉害?他这个人真的那么有魔力魅力吗? 这是许多未见过李天命的人常会提出的问题. 在众多报章杂志上,人们对李天命有各式各样的评论.例如:有人说他「有型”.有人 说他「潇洒”、「带几分成年人的邪气,实在和时下最受欢迎的明星没有两样”.有 人认为「最厉害的是他一对眼......有威胁力”.有人称誉他「以敏捷的才思傲视同 侪”.有人推许他为「思考方法翘楚”.有人欣赏他有诗之「彩笔”.有人赞叹「他 的一生,是一首诗”. 〔以上各条之出处在《明报月刊》、《大公报》、《文汇报》、《中大学生报》、《法灯》 等刊物上.〕* * 本篇采用北京责任编辑吕祥博士之简订. 至于一些比较中性的描述,则有儒学专家、中大哲学系系主任刘述先教授说:「李 天命是天生的表演者,跟他的学生是最多的.”[注]4 影评家石琪先生给李天命冠 以「反斗星”之形容[注]5 ,而吴子进先生则断言对李天命的定位之一,就是「已经 被神话化了”的「教主型”[注]6 . 此外也有些人对李天命作出负面的评价.陈云根先生认为李天命传授语理分析常 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注]7 梁燕 城博士更指李天命「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 高手’”、「见自己藉以维持宗师身份的一个问题被反驳,就立刻为对手加形容词”、 「表现无比的独断霸道”[注]8 . 总之,欣赏李天命的人多认为他聪明绝顶,才华出众,充满迷人魅力.憎恶李天命的 人却往往视他如魔似魅,认为他的魔力魅力只不过是魔鬼撒旦的那种魔力和魅力 而已(在梁燕城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李天命即被指为魔鬼撒旦[注]9 ). (B)精英偶像,传奇人物 究竟李天命这位富于传奇性和争议性的精英偶像、大学生偶像,是一个怎么样的
人呢? 《大公报》上有一段描写或能作出多少概括:「李天命提倡以思考方法,包括语 理分析、逻辑方法、科学方法、谬误剖析等,以对付这些(思维上的)弊病.李天命 的雄辩给人思考精密的感觉;而他的处世态度则予人一点‘浪荡’的形象. 他推崇的‘骑士精神'、‘爱情宗教’等都是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注]10 文首提到的《法言》月刊,其中的访问稿《浪荡与沉思-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 以笔者所知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震撼可惜的是,虽然编者「特别推荐……这篇得 来不易的访问稿.…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同[注]1),但笔者发觉有 不少人读了这篇访问稿后将注意力和话题都集中到李氏浪荡的一面上去(擅长飞 刀,自小心高气傲同时又极为顽劣终被所读中学「踢出校门”,即使到了芝加哥大 学读博士,也只有两个月留在校内,其他时间都溜到了加拿大经常赌「沙蟹”…… 却没有去真切体会「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而其实这些才是该文 之最独特、最可贵之处例如李氏表达「无视高位,不屑向上爬”的观点时,其对伪 学术的抨击陈耀南博士便对此击节赞叹说:「果然是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同 [注]2) 下文试略论李氏浪荡以外的一面,即其才华的一面笔者以前在中文大学听过李 先生讲授的课程(思考方法、符号逻辑、科学哲学、分析哲学等,自此即尽可能不 错过李先生的公开演讲以至「地下流传”的录音带,并同一班朋友尽力搜罗李先 生的言论及任何有关李先生的评论无论在思考方法、人生哲理还是遣词用字的 技巧等等方面我们(笔者和朋友们)都受到李先生极大的启发获益良多,离校多年 仍感到受用不尽(李先生的思考方法和人生哲学精要透辟,切实可行,无迂阔学者 常犯的大而无当之病)因此决意草成此文,尝试对李先生作一侧写并驳斥一些对 李先生的误解,然后提出我们对李先生的一点小小的意见还望先生不以为忤 二、才气纵横:诗与文,思考与论辯 吴子进在港大《学苑》上撰文说:「如果李天命知道你们背后叫他中大第一才子 定会觉得好笑可能还会写首诗”[注]以李先生的高傲自然不屑那样的称号, 会觉得那样的称号荒谬可笑他会否因此写首诗,那就不得而知吴君随后又说:「哲 学不处理李天命-诗风主笔及李天命-分析哲学家的分裂,其他学科包括科学是无 法处理的”(同上注)吴君似认为一方面写诗,一方面又讲分析、讲思考方法,那样 便会「在人生层面上精神分裂”(同上注)但其实写诗和讲思考方法根本不必有 对立冲突李先生在诗和文、思考和论辩多个方面都显露了出众的才华,那有什么 矛盾分裂之处呢? (A)诗之彩笔 李天命的诗意象精妙凝炼优美余雁在其《掌中篇》里说:「他(李天命)这个讲精 品的人他自成一家之言” [注]12黄子程在《天命秋无垢》里指出:「他在《盘古》时的旧作,曾经震动诗坛 跃起之后/势须下落/而今问题在/你如何去平伏那心跳.”又说:「他最近的名 句是:秋无垢/天地无语”[注]13 李氏的诗,每有意境高、格调清逸之作,例如八八年一月发表的《西湖秋》 西湖的秋色原来不是谎言 泓寒寂,千丝黄柳 万般兴亡的记忆 不见乱红碎绿 不见西子,也不闻笙歌
人呢? 《大公报》上有一段描写,或能作出多少概括:「李天命提倡以思考方法,包括语 理分析、逻辑方法、科学方法、谬误剖析等,以对付这些(思维上的)弊病.李天命 的雄辩给人思考精密的感觉;而他的处世态度则予人一点‘浪荡’的形象. 他推崇的‘骑士精神’、‘爱情宗教’等,都是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注]10 文首提到的《法言》月刊,其中的访问稿《浪荡与沉思--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 以笔者所知,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震撼.可惜的是,虽然编者「特别推荐......这篇得 来不易的访问稿......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同[注]1 ),但笔者发觉有 不少人读了这篇访问稿后,将注意力和话题都集中到李氏浪荡的一面上去(擅长飞 刀,自小心高气傲,同时又极为顽劣,终被所读中学「踢出校门”,即使到了芝加哥大 学读博士,也只有两个月留在校内,其他时间都溜到了加拿大经常赌「沙蟹”......), 却没有去真切体会「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而其实这些才是该文 之最独特、最可贵之处.例如李氏表达「无视高位,不屑向上爬”的观点时,其对伪 学术的抨击,陈耀南博士便对此击节赞叹说:「果然是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同 [注]2 ) 下文试略论李氏浪荡以外的一面,即其才华的一面.笔者以前在中文大学听过李 先生讲授的课程(思考方法、符号逻辑、科学哲学、分析哲学等),自此即尽可能不 错过李先生的公开演讲以至「地下流传”的录音带,并同一班朋友尽力搜罗李先 生的言论及任何有关李先生的评论.无论在思考方法、人生哲理,还是遣词用字的 技巧等等方面,我们(笔者和朋友们)都受到李先生极大的启发,获益良多,离校多年, 仍感到受用不尽(李先生的思考方法和人生哲学,精要透辟,切实可行,无迂阔学者 常犯的大而无当之病).因此决意草成此文,尝试对李先生作一侧写,并驳斥一些对 李先生的误解,然后提出我们对李先生的一点小小的意见,还望先生不以为忤. 二、才气纵横:诗与文,思考与论辩 吴子进在港大《学苑》上撰文说「如果李天命知道你们背后叫他中大第一才子 : ...... 一定会觉得好笑.可能还会写首诗”[注]11.以李先生的高傲,自然不屑那样的称号, 会觉得那样的称号荒谬可笑.他会否因此写首诗,那就不得而知.吴君随后又说「哲: 学不处理李天命--诗风主笔及李天命--分析哲学家的分裂,其他学科包括科学是无 法处理的.”(同上注)吴君似认为一方面写诗,一方面又讲分析、讲思考方法,那样 便会「在人生层面上,精神分裂”(同上注).但其实写诗和讲思考方法根本不必有 对立冲突.李先生在诗和文、思考和论辩多个方面都显露了出众的才华,那有什么 矛盾分裂之处呢? (A) 诗之彩笔 李天命的诗,意象精妙,凝炼优美.余雁在其《掌中篇》里说:「他(李天命)这个讲精 品的人,他自成一家之言.” [注]12 黄子程在《天命秋无垢》里指出:「他在《盘古》时的旧作,曾经震动诗坛: 跃起之后/势须下落/而今问题在/你如何去平伏那心跳.”又说:「他最近的名 句是:秋无垢/天地无语”[注]13. 李氏的诗,每有意境高、格调清逸之作,例如八八年一月发表的《西湖秋》: 西湖的秋色原来不是谎言 一泓寒寂,千丝黄柳 万般兴亡的记忆 不见乱红碎绿 不见西子,也不闻笙歌
但有比春天更翠的秋波 轻舟无声滑过 只载游兴不载功名 任不设防的岁月在水面 来去如夜夜的星影 李氏又长于自创新律例如同年三月发表的《舞别》 翩然的轻盈翩然的舞 嫣然的意态嫣然的妒 黯然的夜尽黯然的别 茫然的晓寒茫然的路 另一首属于「自创新律”的诗《连环念》,则更受注目、更受激赏,被称为「浑然 天成,意象高远”之作[注]14(当此诗被选去在香港电台配上音乐朗诵时,又别有 番动人的效果[注]15) 李天命诗文俱精他的理论文章既锋利机智,又精炼优美.其理论文章所「附带” 的文学性或艺术性实远胜于许多文艺作品的文学性或艺术性(此可参考下文提到 的三篇鸿文,便能印证) (B)思考方法翘楚 不过李天命的主力并非用在文学创作上,写诗只是他的「副业”,他因而有「业余 诗人”之称注]16虽然这位「业余诗人”的「业余”比起一些「专业诗人”的「专 业”不知高明多少倍-正如其理论文章的艺术性比起一些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不知 高出多少倍-但看来他始终是「志不在诗”李氏的「招牌”、「标帜”,是思考方 法尤其是思考方法的基础部门:语理分析如伍栋英先生指出:「李天命先生是第 位尝试把语理分析净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将之建构成为思考方法学之最基 本环节的人”[注]17 李氏给思考方法所提出的架构在香港各大专院校讲授思考方法的人当中,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讲者都以李氏提出的架构为蓝本[注]18而李氏所界定的 些方法学概念(例如「空废命题”、「封闭(陈述)系统”等概念)往往很快便会在 大专学生、知识分子之间流传如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吴敏伦医生在讨论特异现 象时,便表明自己是援用了李氏厘定的一些方法学概念去表述特异现象的研究守 则的[注]19 当然,精研思考的方法并不等于擅长思考的运用,犹如优秀的教练并不等于优秀 的运动员但李氏则同时精于思考的方法和长于思考的运用在报章杂志上,对李 氏每有「观念清晰与思考精密,为众人所推许”[注]20之类的描写,李氏在这方面 的权威地位可说实至名归岑逸飞先生在其《信报》专栏上进行论战之际亦不忘 援引李氏之言作为印证:「遇见精于思考方法的李天命兄,他说关于这问题(日皇裕 仁是否有罪)的争论,他判定我是胜方难得他支持"注]21(按岑氏此说并没有犯诉 诸权威的谬误;他在论战当中已独立地提出了自己的论据) c)辩才无双 苏格拉底以思考和辩论为哲学家的天职李天命不只精于思考,而且长于演辩.其 在讲坛上的风采,可称无与匹敌恺令在《七好文集》里这样记述初听李氏「思考 与智慧”讲座时的经验:「未听过李博士的演讲,没想到如此拥挤我想准时到达便 可以,一到会场吓了一跳,容纳得三四百人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听众没有座 位只好站着……他的讲座确实吸引最后十五分钟让听众发问他的回答妙语连珠
但有比春天更翠的秋波 轻舟无声滑过 只载游兴,不载功名 任不设防的岁月在水面 来去如夜夜的星影 李氏又长于自创新律,例如同年三月发表的《舞别》: 翩然的轻盈翩然的舞 嫣然的意态嫣然的妒 黯然的夜尽黯然的别 茫然的晓寒茫然的路 另一首属于「自创新律”的诗《连环念》,则更受注目、更受激赏,被称为「浑然 天成,意象高远”之作[注]14.(当此诗被选去在香港电台配上音乐朗诵时,又别有一 番动人的效果[注]15.) 李天命诗文俱精.他的理论文章,既锋利机智,又精炼优美.其理论文章所「附带” 的文学性或艺术性,实远胜于许多文艺作品的文学性或艺术性(此可参考下文提到 的三篇鸿文,便能印证) (B) 思考方法翘楚 不过,李天命的主力并非用在文学创作上,写诗只是他的「副业”,他因而有「业余 诗人”之称[注]16.虽然这位「业余诗人”的「业余”比起一些「专业诗人”的「专 业”不知高明多少倍--正如其理论文章的艺术性比起一些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不知 高出多少倍--但看来他始终是「志不在诗”.李氏的「招牌”、「标帜”,是思考方 法,尤其是思考方法的基础部门:语理分析.如伍栋英先生指出「李天命先生是第一 : 位尝试把语理分析净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将之建构成为思考方法学之最基 本环节的人.”[注]17 李氏给思考方法所提出的架构,在香港各大专院校讲授思考方法的人当中,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讲者都以李氏提出的架构为蓝本[注]18.而李氏所界定的 一些方法学概念(例如「空废命题”、「封闭(陈述)系统”等概念),往往很快便会在 大专学生、知识分子之间流传.如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吴敏伦医生,在讨论特异现 象时,便表明自己是援用了李氏厘定的一些方法学概念去表述特异现象的研究守 则的[注]19. 当然,精研思考的方法并不等于擅长思考的运用,犹如优秀的教练并不等于优秀 的运动员.但李氏则同时精于思考的方法和长于思考的运用.在报章杂志上,对李 氏每有「观念清晰与思考精密,为众人所推许”[注]20 之类的描写,李氏在这方面 的权威地位,可说实至名归.岑逸飞先生在其《信报》专栏上进行论战之际,亦不忘 援引李氏之言作为印证:「遇见精于思考方法的李天命兄,他说关于这问题(日皇裕 仁是否有罪)的争论,他判定我是胜方.难得他支持.”[注]21(按岑氏此说并没有犯诉 诸权威的谬误;他在论战当中已独立地提出了自己的论据.) (C) 辩才无双 苏格拉底以思考和辩论为哲学家的天职.李天命不只精于思考,而且长于演辩.其 在讲坛上的风采,可称无与匹敌.恺令在《七好文集》里这样记述初听李氏「思考 与智慧”讲座时的经验:「未听过李博士的演讲,没想到如此拥挤,我想准时到达便 可以,一到会场吓了一跳,容纳得三四百人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听众没有座 位,只好站着......他的讲座确实吸引,最后十五分钟让听众发问.他的回答妙语连珠
难怪这么多人闻风而至”[注]22 比演讲的难度更高得多,更需要机智、敏锐和意志力的,是在台上进行单对单的公 开辩论(试设身处地想像一下在千百观众面前进行不是队与队而是单对单的、而 且还要正式分出胜负的辩论那需要何等勇气和自信,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众所 周知李天命辩才无碍,年前与韩那( Michael horner)的一场著名的辩论:《神不存 在?!-哲学家李天命智斗神学家韩那》[注]23,在宗教界和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轰 动一时韩那在世界各地进行挑战性的巡回辩论,从未输过,这次却被李氏以双倍 票数压倒即使不同意李氏的论点的教徒如郑志诚先生,也不得不同意:「李天命那 干云的豪气……从始至终的极度自信……谦虚的表态…无可否认,他是把握到取 分的窍门.”[注]24而《明报月刊》编者则指出:「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韩那自 九七四年开始…战绩彪炳……而李天命博士则以善辩著称,且是校内最受欢迎的 哲学系讲师故此这场辩论吸引了1700名中文大学师生出席,是中大罕见的 盛会’之一”(同[注]13)大学里只有十个八个听众的讲座是司空见惯的对照之 下,这场辩论可说是象牙塔里最有叫座力的一次「表演”了 辩论过后又进一步引起了一场异常瞩目的笔战在文化圈中成为广被谈论的话 题辩论和笔战导致一长串连锁反应:岑逸飞、荼薇、杨东川、沈智和、伍栋英、 林瑞琪、李植、秋言、清心明远、陈云根、黄孝明、郑志诚….诸人都加入了提 出评论其中伍栋英对战果作出综述:「评论这两次辩论和引述李天命先生之有关 言论的报章、杂志以至书籍到目前为止已至少有二十多处其中‘李韩之辩’是 场公开的台上辩论结果由现场观众投票评定李先生为胜方至于‘李(天命)梁 (燕城)之战’则是一场笔战;据笔者所知在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评论亦全都认为李 先生(就论战而言)为胜方” [注]25 三、毁誉默然无敌是最寂寞 (A)出招狠辣不可一世的绝顶高手? 以上简论过李天命的诗文和思辩现在略为澄清一些对李氏的曲解或误解 (1)如前所述陈云根认为李先生所授的语理分析会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 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但其实,语理分析虽像锋利无比的兵刃 然而没有人叫你用来乱砍乱刺善用之还是误用之,取决于你自己的功力,跟语理 分析本身无关正如清华君所说的:「修过李天命“真传’的‘思考方法’,许多人 便会被你问到口哑哑但这并非是鼓励你抱着刁难人的态度……(而是)帮助我们更 清晰地表达思想,从而对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26 (2)陈君又在评论「李韩之辩”时说:「李天命与陈鼓应用的都是过时的逻辑实证 论”(同[注]7)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提出以下两点批评 第一、陈君所信的《圣经》,比逻辑实证论「老”得多、旧得多了,《圣经》过时 不过时呢?其实不管逻辑实证论「过时”与否,这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是毫不相干的 因为李先生在其辩论中根本没有应用到逻辑实证论!李先生曾著书论述过这个学 说,但「论述”不等于「应用”,更不等于「在这次辩论中应用”.李先生在这次辩 论中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进路但逻辑实证论并不等于分析哲学而只是分析哲学多 个支派中的一支把逻辑实证论混同于分析哲学的一般进路,实是无知 第二、若要驳斥某个论辩关键在于能否指出其中有什么漏洞陈君根本指不出李 先生在其论辩中有哪句话或哪些断言有漏洞,于是就利用「逻辑实证论过时” 类不相干的说法来转移视线,结果便犯了离题的谬误
难怪这么多人闻风而至.”[注]22 比演讲的难度更高得多,更需要机智、敏锐和意志力的,是在台上进行单对单的公 开辩论(试设身处地,想像一下在千百观众面前进行不是队与队而是单对单的、而 且还要正式分出胜负的辩论,那需要何等勇气和自信,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众所 周知,李天命辩才无碍,年前与韩那(Michael Horner )的一场著名的辩论:《神不存 在?!--哲学家李天命智斗神学家韩那》[注]23,在宗教界和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轰 动一时.韩那在世界各地进行挑战性的巡回辩论,从未输过,这次却被李氏以双倍 票数压倒.即使不同意李氏的论点的教徒如郑志诚先生,也不得不同意:「李天命那 干云的豪气......从始至终的极度自信......谦虚的表态......无可否认,他是把握到取 分的窍门.”[注]24 而《明报月刊》编者则指出:「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韩那自一 九七四年开始......战绩彪炳......而李天命博士则以善辩著称,且是校内最受欢迎的 哲学系讲师.故此,这场辩论吸引了 1 7 0 0 名中文大学师生出席,是中大罕见的 ‘盛会’之一.”(同[注]23)大学里只有十个八个听众的讲座是司空见惯的,对照之 下,这场辩论可说是象牙塔里最有叫座力的一次「表演”了. 辩论过后又进一步引起了一场异常瞩目的笔战,在文化圈中成为广被谈论的话 题.辩论和笔战导致一长串连锁反应:岑逸飞、荼薇、杨东川、沈智和、伍栋英、 林瑞琪、李植、秋言、清心明远、陈云根、黄孝明、郑志诚......诸人都加入了提 出评论.其中伍栋英对战果作出综述:「评论这两次辩论和引述李天命先生之有关 言论的报章、杂志以至书籍,到目前为止已至少有二十多处.其中‘李韩之辩’是 一场公开的台上辩论,结果由现场观众投票评定李先生为胜方.至于‘李(天命)梁 (燕城)之战’则是一场笔战;据笔者所知,在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评论亦全都认为李 先生(就论战而言)为胜方.” [注]25 三、毁誉默然,无敌是最寂寞 (A)出招狠辣,不可一世的绝顶高手? 以上简论过李天命的诗文和思辩,现在略为澄清一些对李氏的曲解或误解. (1)如前所述,陈云根认为李先生所授的语理分析会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 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但其实,语理分析虽像锋利无比的兵刃, 然而没有人叫你用来乱砍乱刺.善用之还是误用之,取决于你自己的功力,跟语理 分析本身无关.正如清华君所说的:「修过李天命‘真传’的‘思考方法’,许多人 便会被你问到口哑哑.但这并非是鼓励你抱着刁难人的态度......(而是)帮助我们更 清晰地表达思想,从而对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注]26 (2)陈君又在评论「李韩之辩”时说:「李天命与陈鼓应用的都是过时的逻辑实证 论”(同[注]7 ).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提出以下两点批评. 第一、陈君所信的《圣经》,比逻辑实证论「老”得多、旧得多了,《圣经》过时 不过时呢?其实不管逻辑实证论「过时”与否,这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是毫不相干的, 因为李先生在其辩论中根本没有应用到逻辑实证论!李先生曾著书论述过这个学 说,但「论述”不等于「应用”,更不等于「在这次辩论中应用”.李先生在这次辩 论中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进路,但逻辑实证论并不等于分析哲学,而只是分析哲学多 个支派中的一支.把逻辑实证论混同于分析哲学的一般进路,实是无知. 第二、若要驳斥某个论辩,关键在于能否指出其中有什么漏洞.陈君根本指不出李 先生在其论辩中有哪句话或哪些断言有漏洞,于是就利用「逻辑实证论过时”之 类不相干的说法来转移视线,结果便犯了离题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