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倦的工作模式严重损坏了组织和个人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地控制,而是真诚地寻找秩序的起源, 我们就会发观,其实它就在我们周围,崭新的视角会让我们领悟更多。 通过树间的缝隙,我又看了一眼那头驼鹿,从中我领悟到:那种对安全感的探 寻,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去控制组织的想法无疑是很愚蠢的。加果我们只把精力集中 在那棵树上,我们就不会关心周围的变化,也就无从发现秩序。可是,我们的视野 确实很难摆脱那棵树的局限。所以,我们很难理解这个内在有序的世界。简思奇说: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控制,而在于动态的联系”。这句话深深启发了我,我不再乞 求神灵的庇佑,而开始相信宇宙:不再试图去创造秩序,而是顺其自然。我要克服 对宇宙的恐惧,加入到那些热爱组织生活的人中,积极地参与秩序的演变
第一章 发现一个有序的世界 ID2002 6 倦的工作模式严重损坏了组织和个人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地控制,而是真诚地寻找秩序的起源, 我们就会发观,其实它就在我们周围,崭新的视角会让我们领悟更多。 通过树间的缝隙,我又看了一眼那头驼鹿,从中我领悟到:那种对安全感的探 寻,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去控制组织的想法无疑是很愚蠢的。加果我们只把精力集中 在那棵树上,我们就不会关心周围的变化,也就无从发现秩序。可是,我们的视野 确实很难摆脱那棵树的局限。所以,我们很难理解这个内在有序的世界。简思奇说: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控制,而在于动态的联系”。这句话深深启发了我,我不再乞 求神灵的庇佑,而开始相信宇宙:不再试图去创造秩序,而是顺其自然。我要克服 对宇宙的恐惧,加入到那些热爱组织生活的人中,积极地参与秩序的演变
第二章量子时代的牛顿组 I2002 舒号意量时代的牛顿组织 我对量子世界理解的深化大大影响了我在组织中的实践。我努力正视系统作为 整体的事实,摒弃以往分割系统的观意。我开始更关注过程、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 关注模式、方向、感觉和系统的内在节奏 我们在现实世界的无能 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我参加了一次具有20世纪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毫不 夸张地说,我不只千次地来过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正在这里解决一个问题。我们 动用了最新的分析工具,这些工具人们可能刚刚才知道或接触到。我们所面临的难 题可能是员工低沉的工作热情或工作效率,也可能是更改生产计划、重新设计某个 功能。总之,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处理过程是多么熟悉而又令人望而却步。 房间里堆满了纸,小山般的清单、刊物、计划和说明书铺灭盖地。最后,部分 资料将被生拖硬拽地从书山中拉扯岀来,送到可怜的秘书那里。他们把这些资料散 放在身边的地上,整理后记录下来,并通过 E-mail发给我们。这样,几小时或几天 后,我们的电脑上就会出现发来的资料。它们已经变得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了。但 是,它们却列入了计划者和个人的活动清单。无论最终是否得以执行,它们都已不 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被这些资料弄得疲惫不堪,它们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 它们讲述了我们在这个不可测的、易变的、难以琢磨的现实世界面前的软弱和无能 如同一头雾水的巫师一样,我们执行了着赋予我们的仪式,希望着奇迹的发生。没 有智慧之神指引我们前进。于是,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和神秘,无法预测和 控制四面八方涌来的问题。如果世界不是机器,那我们的方法也就失灵了,到底该 怎么办呢? 源于17世纪的组织观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希望,17世纪的组织观正在走向消亡。在牛顿和笛卡儿 思想引领的几个世纪中,我们一直自豪于自己斛决问题的能力,世界似乎不再神秘。 我们,就像旧时最好的魔术师,试图控制一切。三个世纪了,我们一直计划、预测 分析着这个世界,坚信有因就有果。我们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希望获得更高的 权力;我们用各种数字来描述自身的经济状况、工作效率、健康状况;同时,还通
第二章 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ID2002 7 第二章 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我对量子世界理解的深化大大影响了我在组织中的实践。我努力正视系统作为 整体的事实,摒弃以往分割系统的观意。我开始更关注过程、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 关注模式、方向、感觉和系统的内在节奏。 我们在现实世界的无能 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我参加了一次具有20世纪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毫不 夸张地说,我不只千次地来过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正在这里解决一个问题。我们 动用了最新的分析工具,这些工具人们可能刚刚才知道或接触到。我们所面临的难 题可能是员工低沉的工作热情或工作效率,也可能是更改生产计划、重新设计某个 功能。总之,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处理过程是多么熟悉而又令人望而却步。 房间里堆满了纸,小山般的清单、刊物、计划和说明书铺灭盖地。最后,部分 资料将被生拖硬拽地从书山中拉扯出来,送到可怜的秘书那里。他们把这些资料散 放在身边的地上,整理后记录下来,并通过E—mail发给我们。这样,几小时或几天 后,我们的电脑上就会出现发来的资料。它们已经变得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了。但 是,它们却列入了计划者和个人的活动清单。无论最终是否得以执行,它们都已不 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被这些资料弄得疲惫不堪,它们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 它们讲述了我们在这个不可测的、易变的、难以琢磨的现实世界面前的软弱和无能。 如同一头雾水的巫师一样,我们执行了着赋予我们的仪式,希望着奇迹的发生。没 有智慧之神指引我们前进。于是,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和神秘,无法预测和 控制四面八方涌来的问题。如果世界不是机器,那我们的方法也就失灵了,到底该 怎么办呢? 源于 17 世纪的组织观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希望,17世纪的组织观正在走向消亡。在牛顿和笛卡儿 思想引领的几个世纪中,我们一直自豪于自己斛决问题的能力,世界似乎不再神秘。 我们,就像旧时最好的魔术师,试图控制一切。三个世纪了,我们一直计划、预测、 分析着这个世界,坚信有因就有果。我们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希望获得更高的 权力;我们用各种数字来描述自身的经济状况、工作效率、健康状况;同时,还通
二章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ID2002 过各种图形、表格和计划来预测未来。没有这些工具,我们会感觉茫然若失,不知 所措 牛顿所描述的宇宙充满了诱惑力。时光流逝,我们越来越精于设计这个机器时 代。表锤有节律地敲击着,仿佛是在催促我们去探索新的发观。如同地球注定要围 着太阳转,我们相信自己的决定力和预测力。我们渴望规范,同时又按照自己的预 测去组织工作和学习。 这里要指出牛顿的大部分组织是如何运作的。在牛顿学说下,宇宙被机械地理 解为建立于一定结构和多个组成部分之上的组织集合;不同的责任也被划分为不同 的功能集;相应地,人们担负者不同的角色。一页又一页的组织图表描述着这个庞 大机器的运作原理:包括组织有多少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职能,哪个最重要等等。 20世纪90年代,“再造”成为解决组织问题的主要方法,把组织视为机器的弊病暴 露出来,它的低效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来,人们承认,这一切主要源于我 们没有注意到组织生活的人性化(参看哈默,1995)。威廉·比格拉夫,一位组织评 论学者——先前的物理学家,评论到:从钱德勒到波特的许多管理学者不是工程师, 就是那个职业的崇拜者(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这些人的工科背景与 他们理性的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989,16页) 牛顿世界界的做法:将整体分割成部分 在过去300年中,将整体分割成部分的做法不仅反映在组织生活中,还反映在 西方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把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类别;在不同的地点建立办 公室和学校;研究针对不同学派的分析技巧,甚至建议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 行为方式。 在组织中,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的构成和设计上;广泛的收集数据;使用 不同的公式做出决定。同时,我们化费了许多年用于分割组织,建立精确的模型 关注不同的变量,发明越来越复杂的分析工具。直到最近,我们才意识到研究的部 分再多,我们的目的也还是只有一个:即了解整体。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结、划 分为因果关系,用各种各样的条框来描绘这个世界 建立在机械理论基础上的世界是一个有界的世界。在机械世界里,每一个构件 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样,牛顿组织学中也充满了各种边界。我们划分功能和责任, 指定权限和职责范围,整个相互作用的网络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我们研究单个的 有界的变量,试图用各种复杂的技巧去解释个体的相互作用。同时,勾画出各类的 维图表去描述整个世界,从图表上,我们知道了市场占有率、员工意见、顾客等 级。这些晦涩的工具被用于定义各种界限
第二章 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ID2002 8 过各种图形、表格和计划来预测未来。没有这些工具,我们会感觉茫然若失,不知 所措。 牛顿所描述的宇宙充满了诱惑力。时光流逝,我们越来越精于设计这个机器时 代。表锤有节律地敲击着,仿佛是在催促我们去探索新的发观。如同地球注定要围 着太阳转,我们相信自己的决定力和预测力。我们渴望规范,同时又按照自己的预 测去组织工作和学习。 这里要指出牛顿的大部分组织是如何运作的。在牛顿学说下,宇宙被机械地理 解为建立于一定结构和多个组成部分之上的组织集合;不同的责任也被划分为不同 的功能集;相应地,人们担负者不同的角色。一页又一页的组织图表描述着这个庞 大机器的运作原理:包括组织有多少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职能,哪个最重要等等。 20世纪90年代,“再造”成为解决组织问题的主要方法,把组织视为机器的弊病暴 露出来,它的低效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来,人们承认,这一切主要源于我 们没有注意到组织生活的人性化(参看哈默,1995)。威廉·比格拉夫,一位组织评 论学者——先前的物理学家,评论到:从钱德勒到波特的许多管理学者不是工程师, 就是那个职业的崇拜者(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这些人的工科背景与 他们理性的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989,16页)。 牛顿世界界的做法:将整体分割成部分 在过去300年中,将整体分割成部分的做法不仅反映在组织生活中,还反映在 西方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把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类别;在不同的地点建立办 公室和学校;研究针对不同学派的分析技巧,甚至建议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 行为方式。 在组织中,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的构成和设计上;广泛的收集数据;使用 不同的公式做出决定。同时,我们化费了许多年用于分割组织,建立精确的模型, 关注不同的变量,发明越来越复杂的分析工具。直到最近,我们才意识到研究的部 分再多,我们的目的也还是只有一个:即了解整体。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结、划 分为因果关系,用各种各样的条框来描绘这个世界。 建立在机械理论基础上的世界是一个有界的世界。在机械世界里,每一个构件 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样,牛顿组织学中也充满了各种边界。我们划分功能和责任, 指定权限和职责范围,整个相互作用的网络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我们研究单个的、 有界的变量,试图用各种复杂的技巧去解释个体的相互作用。同时,勾画出各类的 二维图表去描述整个世界,从图表上,我们知道了市场占有率、员工意见、顾客等 级。这些晦涩的工具被用于定义各种界限
第二章量子时代的牛顿组 I2002 人们总以为自己能主宰一切 这些无所不在的边界使我们感到安全,我们用它们来定义和保护自己。边界让 我们看到了不同事物的区别。正如丹那·左哈在《量子本性》一书中所述:“整个 古典物理学及建立于其上的技术都是关于分割事物,关于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影响”(1990,69页)。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辨别事物运动的起停点, 从局外观察事物而不必打搅它。由此,我们得出了科学的客观性。几个世纪的时间 里,我们又发展了这种观念,于是我们愉快地工作在这个由“你我,里外,这 那”组成的世界里。 我们负责照料着这个庞大复杂的机器世界,努力探索着它的秘密,做着种种相 关的假设,希望它是有条理的、可以预测的,只需几个简单的法则就可以揭示。这 种思维方式使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在我们掌握之中,甚至生与死。科学 替代了神。如布里格斯和皮特所说:“混沌太复杂了,以致于科学家们无法跟踪它 但从理论上说,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跟踪到的。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不 再有混沌,只有牛顿法则了”(1989,22页)。在物理学界,这种对终极法则的寻找 已经促使人们去为之而不懈努力(引自戴维斯和布朗,1988)。现在,仍有一些科学 家们相信:他们终究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并有能力控制存在的一切。同时,一些从 事管理工作的人也做着相同的梦,他们渴望控制、渴望预测。由此可见,真正的简 单观念已经与虚假的有关简单化的劝诫格言混为一谈。 生活在机械的宇宙里并非易事,因为它好像总在和我们作对。正如左哈所说: “古典物理学扭曲了希腊和中世纪的宇宙观——宇宙充满了神所赋予的使命、智慧 它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确定无疑的,与神的意志无关;而且,人类及他们的生存斗争 整体意识、生命本身都与宇宙这个大机器无关”(1990,18页)。 人类的实践与科学的世界观分离开来,已经产生了令人惊奇的结果。如同普里 高津和斯坦格斯所述:“尽管科学家们已经与自然进行了成功的交流,但他们工作 的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就是发现了一个沉寂的世界。这正是古典物理学的矛盾 之处,它展示给我们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热情的自然,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从这个 意义上讲:人类与自然的对话是将两者对立开来。而不是拉近了……科学似乎与每 一件接触过的事情作对”(1984,6页)。 不只是科学界弥漫着冷清的气氛,整个西方文化界都是如此。在美国,人们崇 尚个人主义,每个人都强调自我空间和权力,由此产生了的世界如伯拉所形容:“并 没有带给个人任何荣耀,相反却使人陷入恐惧和孤独”(1985。6页)。 9
第二章 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ID2002 9 人们总以为自己能主宰一切 这些无所不在的边界使我们感到安全,我们用它们来定义和保护自己。边界让 我们看到了不同事物的区别。正如丹那·左哈在《量子本性》一书中所述:“整个 古典物理学及建立于其上的技术都是关于分割事物,关于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影响”(1990,69页)。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辨别事物运动的起停点, 从局外观察事物而不必打搅它。由此,我们得出了科学的客观性。几个世纪的时间 里,我们又发展了这种观念,于是我们愉快地工作在这个由“你_我,里_外,这_ 那”组成的世界里。 我们负责照料着这个庞大复杂的机器世界,努力探索着它的秘密,做着种种相 关的假设,希望它是有条理的、可以预测的,只需几个简单的法则就可以揭示。这 种思维方式使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在我们掌握之中,甚至生与死。科学 替代了神。如布里格斯和皮特所说:“混沌太复杂了,以致于科学家们无法跟踪它, 但从理论上说,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跟踪到的。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不 再有混沌,只有牛顿法则了”(1989,22页)。在物理学界,这种对终极法则的寻找 已经促使人们去为之而不懈努力(引自戴维斯和布朗,1988)。现在,仍有一些科学 家们相信:他们终究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并有能力控制存在的一切。同时,一些从 事管理工作的人也做着相同的梦,他们渴望控制、渴望预测。由此可见,真正的简 单观念已经与虚假的有关简单化的劝诫格言混为一谈。 生活在机械的宇宙里并非易事,因为它好像总在和我们作对。正如左哈所说: “古典物理学扭曲了希腊和中世纪的宇宙观——宇宙充满了神所赋予的使命、智慧; 它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确定无疑的,与神的意志无关;而且,人类及他们的生存斗争、 整体意识、生命本身都与宇宙这个大机器无关”(1990,18页)。 人类的实践与科学的世界观分离开来,已经产生了令人惊奇的结果。如同普里 高津和斯坦格斯所述:“尽管科学家们已经与自然进行了成功的交流,但他们工作 的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就是发现了一个沉寂的世界。这正是古典物理学的矛盾 之处,它展示给我们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热情的自然,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从这个 意义上讲:人类与自然的对话是将两者对立开来。而不是拉近了……科学似乎与每 一件接触过的事情作对”(1984,6页)。 不只是科学界弥漫着冷清的气氛,整个西方文化界都是如此。在美国,人们崇 尚个人主义,每个人都强调自我空间和权力,由此产生了的世界如伯拉所形容:“并 没有带给个人任何荣耀,相反却使人陷入恐惧和孤独”(1985。6页)
二章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ID2002 进入量子世界 在科学界,20世纪之初就宣告,牛顿思维方式的结束。因为牛顿法则无法解释 亚原子世界中的现象,所以呼唤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诠释字宙。尽管牛顿力学对科学 界贡献很大,但是目前,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科学来解释许多现象。量子力学描述 的不是一个稳定的宇宙,而是“在我们理解自然的过程中,许多重大的突破都是建 立在前人学说基础之上,或者至少是与其有着某种联系的。”量子理论,与前人的 理论没有任何联系,因而也不能借用以前的现实观来进行精确阐述。这个新理论并 没有使现实和自然变得更加难以琢磨,相反,许多物理学家同意,量子理论使科学 更具体、更明白了(克里,1985,106页) 尽管量子理论可能具体而明确,但量子世界确实千变万化,即使在科学家眼中 也是如此。两个杰出的理论家对此做出了评论。其中一个是波尔,他警告说:“只 有外行才会对量子理论无动于衷”;另一个是埃尔温·斯洛丁格,他说:“我不喜 欢这个理论,因为我曾试图与它为敌”(格里宾,1984,5页)。 但量子世界不仅仅是神奇而迷人的。当观察亚原子世界的活动时,我相信我们 会见到前所未见的景象,这景象无疑会丰富我们宏观世界的生活。同时,量子世界 也挑战了我们的假设,包括对关系、联系、预测和控制的理解。也许,量子世界展 现给我们的景象太庞大了,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左哈写道:“我们的脑细胞能够识 别单一的光度……因而能够受到量子运动的影响”(1990.79贝):沃尔夫也说:“量 了力学不只适用于某个领域,而且适用于多维时空”(1981年)。 对我们来说,量子世界太陌生了,必须引用新的比喻来描述它。左哈将它描述 成“一大锅没有形状、难以测量的粥……,有点不可思议,而且超出了我们的控 制”(1990,27页)。卡普拉把它视作“不断变化的动态图形、能量的连续舞蹈”(1993 91页)。还有人说:“量子世界就如同一个交错相连的图形网络”(引自林肯,1985, 34页)。1930年,天文学家詹姆斯·珍尼的比喻最让我满意:“宇宙看起来更像一个 伟大的思想者,而不是机器”(卡普拉.1983,86页) 只有摆脱世界机械论的束缚,我们才逐渐认识到世界的动态特性。同时,牛顿 力学提倡的“事物”观也消失殆尽。尽管还有一些科学家坚持寻找物质的基本结构 但大多数人已经放弃这项徒劳的工作,不再探索有限的、分散的事物,因为实验证 实:这些粒子相互作用时不但会改变形状,还会改变属性。左哈写道:我们不再关 注粒子在作用力下的运动,而开始关注它们在活跃的关系体系中所具有的多种形式 如电子光子,介子核子,这些易变的双重特性使我们很难了解它们。某一时刻的 位置、动量、形式、波、质量和能量都是对彼此关系和环境改变的反映(J990,98 页) 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量子界中的关系不仅是有趣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第二章 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 ID2002 10 进入量子世界 在科学界,20世纪之初就宣告,牛顿思维方式的结束。因为牛顿法则无法解释 亚原子世界中的现象,所以呼唤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诠释字宙。尽管牛顿力学对科学 界贡献很大,但是目前,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科学来解释许多现象。量子力学描述 的不是一个稳定的宇宙,而是“在我们理解自然的过程中,许多重大的突破都是建 立在前人学说基础之上,或者至少是与其有着某种联系的。”量子理论,与前人的 理论没有任何联系,因而也不能借用以前的现实观来进行精确阐述。这个新理论并 没有使现实和自然变得更加难以琢磨,相反,许多物理学家同意,量子理论使科学 更具体、更明白了(克里,1985,106页)。 尽管量子理论可能具体而明确,但量子世界确实千变万化,即使在科学家眼中 也是如此。两个杰出的理论家对此做出了评论。其中一个是波尔,他警告说:“只 有外行才会对量子理论无动于衷”;另一个是埃尔温·斯洛丁格,他说:“我不喜 欢这个理论,因为我曾试图与它为敌”(格里宾,1984,5页)。 但量子世界不仅仅是神奇而迷人的。当观察亚原子世界的活动时,我相信我们 会见到前所未见的景象,这景象无疑会丰富我们宏观世界的生活。同时,量子世界 也挑战了我们的假设,包括对关系、联系、预测和控制的理解。也许,量子世界展 现给我们的景象太庞大了,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左哈写道:“我们的脑细胞能够识 别单一的光度……因而能够受到量子运动的影响”(1990.79贝):沃尔夫也说:“量 了力学不只适用于某个领域,而且适用于多维时空”(1981年)。 对我们来说,量子世界太陌生了,必须引用新的比喻来描述它。左哈将它描述 成“一大锅没有形状、难以测量的粥……,有点不可思议,而且超出了我们的控 制”(1990,27页)。卡普拉把它视作“不断变化的动态图形、能量的连续舞蹈”(1993, 9l页)。还有人说:“量子世界就如同一个交错相连的图形网络”(引自林肯,1985, 34页)。1930年,天文学家詹姆斯·珍尼的比喻最让我满意:“宇宙看起来更像一个 伟大的思想者,而不是机器”(卡普拉.1983,86页)。 只有摆脱世界机械论的束缚,我们才逐渐认识到世界的动态特性。同时,牛顿 力学提倡的“事物”观也消失殆尽。尽管还有一些科学家坚持寻找物质的基本结构。 但大多数人已经放弃这项徒劳的工作,不再探索有限的、分散的事物,因为实验证 实:这些粒子相互作用时不但会改变形状,还会改变属性。左哈写道:我们不再关 注粒子在作用力下的运动,而开始关注它们在活跃的关系体系中所具有的多种形式。 如电子_光子,介子_核子,这些易变的双重特性使我们很难了解它们。某一时刻的 位置、动量、形式、波、质量和能量都是对彼此关系和环境改变的反映(J990,98 页)。 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量子界中的关系不仅是有趣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