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这首词的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 意境?三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 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2)《琵琶行》中 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 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两句,来具体描 写破屋漏雨的悲惨生活境况。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谷题卡相应位置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写在横线上。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得分评卷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搪瓷缸里的温情岁月
(2)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 这首词的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 意境?三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9. 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 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2)《琵琶行》中“ , ”两句借江心皎洁的秋月之景 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与钱起的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 ,____ ”两句,来具体描 写破屋漏雨的悲惨生活境况。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写在横线上。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搪瓷缸里的温情岁月 得 分 评卷人
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的手上就捧着那只白色的搪瓷缸。一屋孑的亲朋好友,都用着晶 莹剔透的玻璃茶杯,只有他,捧着那个破旧的搪瓷缸,悠然地呷着里面热气腾腾的红茶。那 实在是一只很不成样的搪瓷缸了,杯体已摔得坑坑洼洼,上面的红漆小字也磨得模糊一片而 看不清字迹,常年的茶渍,已把搪瓷缸里面染成浓浓的茶色,看不到点白颜色。 他却宝贝一样,天天缸不离手。吃饭前用它来温酒,喝完酒又用它来泡茶。日复-日, 年复一年,那只搪瓷缸的年龄就比他最大的孩子—我老公的年纪还大了。一只茶缸竟然用 了三十年,想想都觉得让人不可思议。 那日我心血来潮,—个人跑到外面去买了一只上好的保健杯回来,打算悄悄把他手上的 那只破旧搪瓷缸换掉,却被他发现了。 杯子没换成,却意外地换回一段故事,一段他和婆婆以及那只搪瓷缸的故事。 春日午后,门前月台上,暖洋洋的太阳底下,他捧着一大搪瓷缸热气腾腾的红茶边喝边 聊,婆婆戴着老花镜,正一针一线缝补着他的-件旧衣。他的目光悠悠,已穿过岁月的重重 山水,重新回到那年那月…… 那只搪瓷缸是他进矿第二年,矿上发给他的奖品,那一年,她还同他一样健壮年轻。那 时家里经济状况还很不好,那只搪瓷缸就成了家里最体面的一件用具。那种体面,却只属于 常年在地下劳作的他。每次,一身煤粉一身疲倦的他钻岀矿井时,她-定会准时捧着那只搪 瓷缸笑嘻嘻地守在那里。那只搪瓷缸,五冬六夏,盛放的内容始终不变,全是热气腾腾的白 开水。她说,刚从井下上来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那杯热乎乎的暖胃的水。其实,矿上一直供 应热开水的,盛水的保温桶就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 ‘你们不知道,你妈她年轻的时候,可是出了名的胆小。可自从开始天天去给我送水, 那胆子就越来越大了。那时候,从咱家到矿上,要走二十多分钟,中间是一片乱石岗子坟地, 埋了不知多少被矿井吞了命的人……那时家里没有钟表,天不亮你妈就提前醒了,顶着星星就
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的手上就捧着那只白色的搪瓷缸。一屋子的亲朋好友,都用着晶 莹剔透的玻璃茶杯,只有他,捧着那个破旧的搪瓷缸,悠然地呷着里面热气腾腾的红茶。那 实在是一只很不成样的搪瓷缸了,杯体已摔得坑坑洼洼,上面的红漆小字也磨得模糊一片而 看不清字迹,常年的茶渍,已把搪瓷缸里面染成浓浓的茶色,看不到一点白颜色。 他却宝贝一样,天天缸不离手。吃饭前用它来温酒,喝完酒又用它来泡茶。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那只搪瓷缸的年龄就比他最大的孩子——我老公的年纪还大了。一只茶缸竟然用 了三十年,想想都觉得让人不可思议。 那日我心血来潮,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买了一只上好的保健杯回来,打算悄悄把他手上的 那只破旧搪瓷缸换掉,却被他发现了。 杯子没换成,却意外地换回一段故事,一段他和婆婆以及那只搪瓷缸的故事。 春日午后,门前月台上,暖洋洋的太阳底下,他捧着一大搪瓷缸热气腾腾的红茶边喝边 聊,婆婆戴着老花镜,正一针一线缝补着他的一件旧衣。他的目光悠悠,已穿过岁月的重重 山水,重新回到那年那月…… 那只搪瓷缸是他进矿第二年,矿上发给他的奖品,那一年,她还同他一样健壮年轻。那 时家里经济状况还很不好,那只搪瓷缸就成了家里最体面的一件用具。那种体面,却只属于 常年在地下劳作的他。每次,一身煤粉一身疲倦的他钻出矿井时,她一定会准时捧着那只搪 瓷缸笑嘻嘻地守在那里。那只搪瓷缸,五冬六夏,盛放的内容始终不变,全是热气腾腾的白 开水。她说,刚从井下上来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那杯热乎乎的暖胃的水。其实,矿上一直供 应热开水的,盛水的保温桶就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 “你们不知道,你妈她年轻的时候,可是出了名的胆小。可自从开始天天去给我送水, 那胆子就越来越大了。那时候,从咱家到矿上,要走二十多分钟,中间是一片乱石岗子坟地, 埋了不知多少被矿井吞了命的人……那时家里没有钟表,天不亮你妈就提前醒了,顶着星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