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诊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 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 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 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 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 雷人桥段层岀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 “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 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 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 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 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 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 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 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 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 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 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 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 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 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 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 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 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 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 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 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 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 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选自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抗日志士们 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 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甘肃省高台县 2014 届高三下学期一诊语文试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 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 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 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 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 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 “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 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 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 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 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 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 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 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 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 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 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 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 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 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 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 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 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 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 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 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 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 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选自 2013 年 3 月 29 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抗日志士们 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 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 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 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 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 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 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 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 中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 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 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 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4-7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 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 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 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 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 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 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 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 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 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 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
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 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 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 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 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 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 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 中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 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 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 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 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 4—7 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 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 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 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 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 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 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 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 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 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 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
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注】①折支:军饷。②颛:通“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具狱繙阅具:准备 C.而执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捍:抵御。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 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査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 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 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 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 用武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8-9题 南乡子·冬夜 黄升 注⑩铁稜稜lθng:冷硬,像有稜角一般 8.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5分) 9.请分析本词下阕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 题》)
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辟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具狱繙阅 具:准备 C.而执平民以告也 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捍:抵御。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 分)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 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 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 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 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 用武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8-9 题。 南乡子·冬夜 黄升 注 ①铁稜稜 léng:冷硬,像有稜角一般。 8.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5 分) 9.请分析本词下阕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 题》)
(3)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豚 (荀子《劝学》)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陆游《游山西村》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做另外一个。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 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 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为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 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 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 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 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 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 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 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顿生 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 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 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 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 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 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髙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 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 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 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3)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 , 。(荀子《劝学》)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 , 。陆游《游山西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做另外一个。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一片苍茫 戴 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 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 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为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 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 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 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 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 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 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 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顿生 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 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 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 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 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 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 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 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 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 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 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 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 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 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 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吗?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 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 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 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 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 朝廷果然派来了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 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 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 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 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 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B.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 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C.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 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得如同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 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言,真切传神, 颇具感染力。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 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茫县官吏乡绅为自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对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 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其作用?(6分) (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8分)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 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 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 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 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 日子就靠 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 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吗?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 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 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 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 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 朝廷果然派来了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 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 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 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 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 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B.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 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C.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 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得如同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 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言,真切传神, 颇具感染力。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 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 茫县官吏乡绅为自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2 分) “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4 分) (3)对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 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其作用?(6 分) (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