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紧缩 「m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 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 本费币的实际汇率 ①V 通货膨胀 收支顺差 通货膨 失业/衰退 m)收支质差 失业/衰退,B 收支逆差 值 国内支出增加 2.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岀增减政策的搭配支岀转换政策与支岀增减政策的 搭配,按斯旺的见解,可用上图来加以说明。 上图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的支出增 减型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竖轴表示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直 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市数上升,表示本市贬值。 IB线(内部均衡)代表实际汇率与国内吸收的结合,以实现内部均衡(充 分就业与价格稳定)。该线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因为汇率上升(下降)将减 少出口,增加进口,所以要维护内部均衡就必须增加国内支出。在1B线的右 边,有通货膨胀压力,因为在一定的汇率下,国内支出大于维持内部均衡所 需要的国内支出;在B线的左边,有通货膨胀紧缩压力,因为国内支出比维 护内部均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要少。 EB线(外部均衡)表示实际汇率与国内支出的结合以实现外部均衡,即 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该线从左到右向上倾斜,这是因为汇率贬值会增加出 口,减少进口,所以要防止经常项目收支出现顺差,就需要扩大国内支出, 抵销进口的增长。EB线的右边,国内支出大于维持经常项目平衡所需要的国 内支出,结果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逆差,EB线的左边,就会出现经常项目收支 顺差 当开放宏观经济处于失衡时,比如在区间的点A时,削减国内支出, 压缩总需求,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同时下降,点A遂向点0方向 切近。但若开放宏观经济的失衡不是对称地处于EB和B之间,而是在区间 ①本节摘引自马之輖教授著《当代世界货币与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Ⅰ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紧缩 Ⅱ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 紧缩 Ⅲ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扩张 Ⅳ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扩张 2.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 搭配,按斯旺的见解,可用上图来加以说明。 上图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的支出增 减型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竖轴表示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直 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市数上升,表示本市贬值。 IB 线(内部均衡)代表实际汇率与国内吸收的结合,以实现内部均衡(充 分就业与价格稳定)。该线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因为汇率上升(下降)将减 少出口,增加进口,所以要维护内部均衡就必须增加国内支出。在 IB 线的右 边,有通货膨胀压力,因为在一定的汇率下,国内支出大于维持内部均衡所 需要的国内支出;在 IB 线的左边,有通货膨胀紧缩压力,因为国内支出比维 护内部均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要少。 EB 线(外部均衡)表示实际汇率与国内支出的结合以实现外部均衡,即 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该线从左到右向上倾斜,这是因为汇率贬值会增加出 口,减少进口,所以要防止经常项目收支出现顺差,就需要扩大国内支出, 抵销进口的增长。EB 线的右边,国内支出大于维持经常项目平衡所需要的国 内支出,结果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逆差,EB 线的左边,就会出现经常项目收支 顺差。 当开放宏观经济处于失衡时,比如在区间Ⅰ的点 A 时,削减国内支出, 压缩总需求,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同时下降,点 A 遂向点 O 方向 切近。但若开放宏观经济的失衡不是对称地处于 EB 和 IB 之间,而是在区间 ① 本节摘引自马之騆教授著《当代世界货币与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的点B上或区间的点C上,政策搭配就变得十分必要。在点B上,为达 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就须大幅度削减支出,使B点向D点移动。这样,虽 说外部失衡趋于减少,内部经济却进入衰退和失业。同理,在C点上,单单 使用支出增减型政策,无法使∂点向点0方向切近。由此,我们得到政策搭 配的这样几种情况 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 间开放宏观经济情况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的政 通货膨胀 紧缩(减少国内支出) 贬值 国际收支逆差 经济衰退 扩张(扩大国内支出) 贬值 因际收支逆差 Ⅲ 经济衰退 扩张(扩大国内支出) 升值 国际收支顺差 ⅣV 通货膨胀 紧缩(减少国内支出) 升值 国际收支顺差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以及支岀增减型政策与支岀转换型政策的搭 配,仅仅是政策搭配的两个范例。实际上,经济生活远远比理论上的论述要 复杂得多;在决定政策取向时,不仅要考虑本国经济的需要,还要顾及外国 可能作出的反映。比如,我们在前面的论述中,假定了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 是两种独立的情况,但实际上,它们有可能同时存在,即所谓“滞胀”(意 指停滞膨胀 Stagf l a-tion)。这时,政策搭配的任务就要复杂得多,政策工 具的数目也可能超过两个。再比如,货币贬值可能引起外国的报复,因此, 理论上应采用贬值与实际上能否采用贬值,有时并不一致,这也给国际收支 的政策调节带来复杂性。 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国际收支调 节理论,可追溯到18世纪的休漠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学说。到本世纪,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现在 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弹性论( ElasticityApproach)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 宾逊(Joan. Rob 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 的影响。 1.关于弹性的基本概念 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 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 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在 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
I 的点 B 上或区间Ⅱ的点 C 上,政策搭配就变得十分必要。在点 B 上,为达 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就须大幅度削减支出,使 B 点向 D 点移动。这样,虽 说外部失衡趋于减少,内部经济却进入衰退和失业。同理,在 C 点上,单单 使用支出增减型政策,无法使 C 点向点 O 方向切近。由此,我们得到政策搭 配的这样几种情况: 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 区间 开放宏观经济情况 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 实现外部平衡的政策 Ⅰ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减少国内支出) 贬 值 Ⅱ 经济衰退 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扩大国内支出) 贬 值 Ⅲ 经济衰退 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扩大国内支出) 升 值 Ⅳ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减少国内支出) 升 值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以及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 配,仅仅是政策搭配的两个范例。实际上,经济生活远远比理论上的论述要 复杂得多;在决定政策取向时,不仅要考虑本国经济的需要,还要顾及外国 可能作出的反映。比如,我们在前面的论述中,假定了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 是两种独立的情况,但实际上,它们有可能同时存在,即所谓“滞胀”(意 指停滞膨胀 Stagfla-tion)。这时,政策搭配的任务就要复杂得多,政策工 具的数目也可能超过两个。再比如,货币贬值可能引起外国的报复,因此, 理论上应采用贬值与实际上能否采用贬值,有时并不一致,这也给国际收支 的政策调节带来复杂性。 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国际收支调 节理论,可追溯到 18 世纪的休漠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学说。到本世纪,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现在 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弹性论(ElasticityApproach)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 宾逊(Joan.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 的影响。 1.关于弹性的基本概念 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 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 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在 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其公式为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E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E: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n),其公式为 S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S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从上述四个公式可见,所谓弹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当这种比 例关系的值越高,我们就称弹性越高;反之,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就称弹性 越低 2.马歇尔-勒纳条件( Marsha l|- Lerner Condition 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 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 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 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现举例说明,在这个例子中, 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汇价从$1¥7贬值到$1¥8,由 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 表1-1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出口收入(美元)的影响 出口商 出口商出口数量出口的价格变动出口数量 品的国汇价品的美 外币(美率(%)变动率(%) 内单价 元单价 元)收入 $1/¥7 10,000$10,000 sl/¥8$0.8751,00089,62514.29% 2¥781/¥8$0.87512000910,5004.29% 从上表中看到,在第1种情况下,人民币从$1/¥7贬值到$1/¥8,折 算成美元的出口商品单价相应地从1美元下降到0.875美元。由于价格的下 降,我们假定出口数量从10,000增加到11,000,但是,出口的美元收入 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0,000美元下降到9,625美元。只有在第2种情况 下,出口数量从10,000增加到12,000时,出口的美元收入才从10,000 美元增加到10,500美元。这个例子说明,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小于贬值引 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第1种情况),出口的美元收入 不能增加;而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大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需求 弹性大于1,第2种情况),出口的美元收入才能增加。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其公式为 Em=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其公式为 Ex=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其公式为 Sm= 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其公式为 Sx= 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从上述四个公式可见,所谓弹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当这种比 例关系的值越高,我们就称弹性越高;反之,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就称弹性 越低。 2.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 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 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 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现举例说明,在这个例子中, 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汇价从$1¥7 贬值到$1¥8,由 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 表 1-1 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出口收入(美 元)的影响 出口商 品的国 内单价 汇价 出口商 品的美 元单价 出口数量 出口的 外币(美 元)收入 价格变动 率(%) 出口数量 变动率(%) 0 ¥ 7 $1/¥ 7 $1 10,000 $10,000 - 1 ¥ 7 $1/¥ 8 $0.875 11,000 $9,625 14.29% 10% 2 ¥ 7 $1/¥ 8 $0.875 12,000 $10,500 14.29% 20% 从上表中看到,在第 1 种情况下,人民币从$1/¥7 贬值到$1/¥8,折 算成美元的出口商品单价相应地从 1 美元下降到 0.875 美元。由于价格的下 降,我们假定出口数量从 10,000 增加到 11,000,但是,出口的美元收入 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 10,000 美元下降到 9,625 美元。只有在第 2 种情况 下,出口数量从 10,000 增加到 12,000 时,出口的美元收入才从 10,000 美元增加到 10,500 美元。这个例子说明,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小于贬值引 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需求弹性小于 1,第 1 种情况),出口的美元收入 不能增加;而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大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需求 弹性大于 1,第 2 种情况),出口的美元收入才能增加。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
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是 En十E>1 3.贬值与供给反应-J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 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 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头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 会恶化。为什么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 呢?这是因为,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 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 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 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 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第二, 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 等周期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 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 贸易收支盈余 贸易收 支平衡 时间t 贸易收支逆差 图1-3J曲线效应 图1-3J曲线效应 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 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岀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年 到一年的时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J形。故在马歇尔-勒纳条 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在J曲线图中,Bt2>At1,表示贬值后贸易收支首先恶化,逆差扩大,然 后,随时间的推移,再经过C点和D点得到改善。 4.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 Term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P、/P 其中,T为贸易条件,P为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Pn为进口商品单位 价格指数。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 当贸易条件T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 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当贸易条件T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 条件恶化,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因此, 当贸易条件恶化时,实际资源将会流失
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是: Em十 Ex>1 3.贬值与供给反应-J 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 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 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头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 会恶化。为什么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 呢?这是因为,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 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 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 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 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第二, 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 等周期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 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 图 1-3J 曲线效应 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 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年 到一年的时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 J 形。故在马歇尔-勒纳条 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 J 曲线效应。 在 J 曲线图中,Bt2>At1,表示贬值后贸易收支首先恶化,逆差扩大,然 后,随时间的推移,再经过 C 点和 D 点得到改善。 4.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I=Px/Pm 其中,T 为贸易条件,Px 为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Pm 为进口商品单位 价格指数。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 当贸易条件 T 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 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当贸易条件 T 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 条件恶化,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因此, 当贸易条件恶化时,实际资源将会流失
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它究竟是改善还是恶化贸易条件,取决于进 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如果: S2Sn>EEm,贸易条件恶化; S2Sn<EEm,贸易条件改善; S2Sn=EEm,贸易条件不变 上述结论是同这样四种假定情况有关的:(1)在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 以本市衡量进口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不变,以外币衡量进口价不变出口价下 降,贸易条件将恶化;(2)在供给弹性无限小时(等于零时),进口价格不 变,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3)当需求弹性趋于无限大时,出 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可以改善;(4)当需求弹性无限小时 出口价格不变,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需要指出的是,货币贬 值对贸易条件的上述影响,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有待更充分的实证检验。 事实上,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很难作出 一般的判断。一般说来,贬值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不变,或使一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例子是极其罕见的。 以上我们介绍了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对弹性 论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 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 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弹性论的上 述局限是同历史发展的背景有关的。弹性论出现在30年代,当时,宏观经济 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在所必然的。弹性论 的主要缺点是,未明确区分不同货币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结果常常使人迷 入歧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一例。 表1-2贬值对美元和人民币出口收入的影响 汇价 品的美 人民币价称|出口 出口|出口的)出口的 数量出口需求弹性 小单价 元单价数量美元收N收入变动率变动率 d¥7|$1/¥7s1 10,00810,000¥70,000 10%÷14.29% ¥7$/¥8$0.87511,000$9.625¥77,00014.29%10% ¥78/¥80.87512,o10.500¥84,0014.29%1 1.4(大于1) 从上表中看到,在第1种情况下,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以美元衡量的 出口收入减少了375美元。但是,以人民币衡量的出口收入却增加了7,000 元。这就是说,不论出口需求弹性是否大于1,以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来衡 量出口收入,结果可能是相反的。这是指出口收入。 表1-3贬值对美元和人民币进口支付的影响
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它究竟是改善还是恶化贸易条件,取决于进 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如果: SxSm>ExEm,贸易条件恶化; SxSm<ExEm,贸易条件改善; SxSm=ExEm,贸易条件不变; 上述结论是同这样四种假定情况有关的:(1)在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 以本市衡量进口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不变,以外币衡量进口价不变出口价下 降,贸易条件将恶化;(2)在供给弹性无限小时(等于零时),进口价格不 变,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3)当需求弹性趋于无限大时,出 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可以改善;(4)当需求弹性无限小时, 出口价格不变,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需要指出的是,货币贬 值对贸易条件的上述影响,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有待更充分的实证检验。 事实上,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很难作出 一般的判断。一般说来,贬值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不变,或使一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例子是极其罕见的。 以上我们介绍了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对弹性 论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 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 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弹性论的上 述局限是同历史发展的背景有关的。弹性论出现在 30 年代,当时,宏观经济 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在所必然的。弹性论 的主要缺点是,未明确区分不同货币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结果常常使人迷 入歧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一例。 表 1-2 贬值对美元和人民币出口收入的影响 出口商 品的国 内单价 汇价 出口商 品的美 元单价 出口 数量 出口的 美元收入 出口的 人民币 收入 价格 变动率 出口 数量 变动率 出口需求弹性 0 ¥ 7 $1/¥ 7 $1 10,000 $10,000 ¥ 70,000 - - - 1 ¥ 7 $1/¥ 8 $0.875 11,000 $9.625 ¥ 77,000 14.29% 10% 10%÷ 14.29% =0.7(小于 1) 2 ¥ 7 $1/¥ 8 $0.875 12,000 $10,500 ¥ 84,000 14.29% 20% 20%÷ 14.29%= 1.4(大于 1) 从上表中看到,在第 1 种情况下,出口需求弹性小于 1,以美元衡量的 出口收入减少了 375 美元。但是,以人民币衡量的出口收入却增加了 7,000 元。这就是说,不论出口需求弹性是否大于 1,以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来衡 量出口收入,结果可能是相反的。这是指出口收入。 表 1-3 贬值对美元和人民币进口支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