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价格机制的较早阐述者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 漠,其论述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一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 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漠的时期,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当代 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 的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 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它条件既定下,物价下降,贸易差额因此而得 到改善。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下 思收古 改善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 响。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相对价格(而不是一般价 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对外支出大于收入 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 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 下 国际收支逆差 画区货币外流增加体国货币率下降 外币需求增加 易收支改善 2.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 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收入机 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 国际收支逆着对外支付增加一国民收入下降 仕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圈贸易收女改善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 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的下 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3.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与货币一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 存在的。金融资产、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如下 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 利率下降 金融资产的需求减少 利率上升 金融资产的供应增加 率上升 金融资产的供应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需求增加 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供应增加 利率下降 货币供应减少 利率上升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
货币—价格机制的较早阐述者是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 漠,其论述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货币一价格机制与价格一现金流动 机制的主要区别是货币形态。在休漠的时期,金属铸币参与流通,而在当代, 则完全是纸币流通。不过,这两种机制论述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是一样 的。 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 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它条件既定下,物价下降,贸易差额因此而得 到改善。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下: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 响。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相对价格(而不是一般价 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对外支出大于收入, 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 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 下: 2.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 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收入机 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 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的下 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3.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 存在的。金融资产、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如下: 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 利率下降 金融资产的需求减少 利率上升 金融资产的供应增加 利率上升 金融资产的供应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需求增加 利率上升 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供应增加 利率下降 货币供应减少 利率上升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
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 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 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利率与本国货币的汇率具有交替 作用。本国利率上升,本国货币汇率则下降。本国货币汇率下降使外国金融 资产的价格相对昂贵,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和对外国金融资 产的需求相对下降,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 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型政策 和支出转移型政策两大类。区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这两种类型,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正确使用和搭配,以便当国际收支 失衡时,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均衡。 支出增减型政策( Expenditure- Chang ing pol icy),是指改变社会总需 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 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 支的目的。这类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 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反之,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 总需求和总支出增加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从而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 支出转换型政策( 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 icy),是指不改变社会 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 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 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 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或减少补贴,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 从而使国內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或国内劳务上来。许多 教科书上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它既不属于支出增 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岀转换型政策。实际上,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 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是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 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 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 等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 收支发生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以上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讨论国际收支政策分类的。一个国家的国内宏观 经济能否达到均衡,国际收支能否达到平衡或均衡,还同社会总供给状况有 关。把国际收支问题纳入国内宏观经济及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关系中 来讨论,便形成“开放宏观经济学”( Open Macroeconomics),这是经济学 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 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 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包括出口产品 和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 支出增减型和支岀转换型政策都是调节需求的政策,与之对应的不仅有
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 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 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利率与本国货币的汇率具有交替 作用。本国利率上升,本国货币汇率则下降。本国货币汇率下降使外国金融 资产的价格相对昂贵,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和对外国金融资 产的需求相对下降,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1.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 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型政策 和支出转移型政策两大类。区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这两种类型,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正确使用和搭配,以便当国际收支 失衡时,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均衡。 支出增减型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是指改变社会总需 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 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 支的目的。这类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 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反之,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 总需求和总支出增加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从而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 支出转换型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是指不改变社会 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 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 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 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或减少补贴,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 从而使国内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或国内劳务上来。许多 教科书上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它既不属于支出增 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实际上,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 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是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 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 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 等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 收支发生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以上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讨论国际收支政策分类的。一个国家的国内宏观 经济能否达到均衡,国际收支能否达到平衡或均衡,还同社会总供给状况有 关。把国际收支问题纳入国内宏观经济及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关系中 来讨论,便形成“开放宏观经济学”(Open Macroeconomics),这是经济学 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 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 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包括出口产品 和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 支出增减型和支出转换型政策都是调节需求的政策,与之对应的不仅有
调节供给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还有资金融通政策,简称融资政策。融资 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融资政策与支出政策相互 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比如,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一国政府 既可以采取支出型政策来加以调节,也可以采用融资的办法或两者相结合的 办法来加以调节。在逆差额既定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资金融通,便可较少使 用需求调节。反之,较多使用需求调节,便可较少使用资金融通。 由此可见,在所有类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至少存在以下这样几对 互为可替代的搭配: (1)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政策 (2)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 (3)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 每类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如下表 支出增减型需求和支出增减 需求和支出方向转移 供给型 供给增减 融资型 中性 国际收支政策调节的全部目的在于: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 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 或均衡。 2.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 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再次取决于内部均衡 与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对不同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要采用不同的调节方法。比如, 以资金融通来纠正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以紧缩性的预算和货币政策来 纠正货币性不平衡。但有时候,情况并不这样。比如,由预算赤字和货币宽 松引起的货币性收支失衡,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加以调整: 方法三 1减少预算赤字和1.减少预算赤字和1.减少预算赤字和 收缩货币供应量 收缩货币供应量 收缩货币供应量 2.资金融通 货币贬值 方法一是支出增减型,它要求较大幅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减少货币供应 量。其结果是,在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同时,有可能同时引发失业增加、经 济活动活力降低、社会动荡。 方法二是支出增减型与融资型的搭配。与方法一相比,它要求较小程度 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缩银根,但同时要求动用官方储备或使用国际信贷便 利。其结果是,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引发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
调节供给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还有资金融通政策,简称融资政策。融资 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融资政策与支出政策相互 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比如,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一国政府 既可以采取支出型政策来加以调节,也可以采用融资的办法或两者相结合的 办法来加以调节。在逆差额既定的情况下,较多使用资金融通,便可较少使 用需求调节。反之,较多使用需求调节,便可较少使用资金融通。 由此可见,在所有类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至少存在以下这样几对 互为可替代的搭配: (1)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政策 (2)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 (3)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 每类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如下表: 1 支出增减型 需求和支出增减 2 支出转换型 需求和支出方向转移 3 供给型 供给增减 4 融资型 中性 国际收支政策调节的全部目的在于: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 ............... 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 ................................. 或均衡。 .... 2.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 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再次取决于内部均衡 与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对不同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要采用不同的调节方法。比如, 以资金融通来纠正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以紧缩性的预算和货币政策来 纠正货币性不平衡。但有时候,情况并不这样。比如,由预算赤字和货币宽 松引起的货币性收支失衡,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加以调整: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减少预算赤字和 收缩货币供应量 1.减少预算赤字和 收缩货币供应量 1.减少预算赤字和 收缩货币供应量 2.资金融通 2.货币贬值 方法一是支出增减型,它要求较大幅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减少货币供应 量。其结果是,在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同时,有可能同时引发失业增加、经 济活动活力降低、社会动荡。 方法二是支出增减型与融资型的搭配。与方法一相比,它要求较小程度 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缩银根,但同时要求动用官方储备或使用国际信贷便 利。其结果是,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引发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
轻,但官方储备流失或债务增加。 方法三是支岀增减型与支岀转换型的搭配。与方法一相比,它要求较小 程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缩货币供应量,但同时要求货币贬值。其结果是, 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轻,但货币贬值可能引 起外汇市场混乱和未来的通货膨胀。 由此看来,正确的政策搭配,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的核心。从上述例子 可看到,对某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采用不同的调节政策搭配会导致不同 的调节成本或代价。较大程度的失业或许是许多国家都不能容忍或无法承受 的,因此,即使是货币性失衡,也必须配以资金融通型或支岀转换型政策, 才能使调节的总代价相对减少。下面,我们专门介绍一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 衡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的几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调节政策搭配。 四、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 ( James. 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首先提出来的。米德认 为,开放宏观经济的运行,有时会使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产生相互矛盾的情 况。要解决这个矛盾,同时实现两个均衡,就要采用两种独立的政策,进行 适当的政策搭配。一种政策用于实现内部均衡;另一种政策用于实现国际收 支平衡。一种政策工具只能用来对付一种目标。一种政策工具若用来同时对 付两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则两个目标都不能充分实现。因此,要充分实 现多少种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就要有多少种不同的政策工具。内部均衡与 外部平衡的矛盾关系可举例如下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四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按我们已学到的知识,当经济处于衰退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 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应朝有利顺差的方向变化。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 国内货币成本和商品价格上升,出口相对困难,进口则相对便宜,国际收支 应朝恶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上述第一和第三种情况即为相互矛盾的情况 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要同时达到内部经济的均衡和外部收支的平 衡,就必须采用两种政策并进行适当的搭配。这就是政策搭配的基本思想。 根据政策搭配的这一基本思想,西方经济学家在以后的研究中提出了各 种不同的政策搭配方法°。其中,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Munde)提出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索尔特 (w. Salter)和斯旺(τ.Swan)提岀用支岀转换政策和支岀增减政策的搭配 ①米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本人在《国际收支》一书中也提出了政策搭配的方法,我们将在更 专门的场合介绍他的搭配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阅米德所著《国际经济政策理论》 ( Theoryofirtternational EconomicPolicy)第一卷《国际收支》( Balanceofpayment),牛津大学出版社,1951 年版
轻,但官方储备流失或债务增加。 方法三是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的搭配。与方法一相比,它要求较小 程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缩货币供应量,但同时要求货币贬值。其结果是, 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轻,但货币贬值可能引 起外汇市场混乱和未来的通货膨胀。 由此看来,正确的政策搭配,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的核心。从上述例子 可看到,对某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采用不同的调节政策搭配会导致不同 的调节成本或代价。较大程度的失业或许是许多国家都不能容忍或无法承受 的,因此,即使是货币性失衡,也必须配以资金融通型或支出转换型政策, 才能使调节的总代价相对减少。下面,我们专门介绍一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平 衡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的几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调节政策搭配。 四、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 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 (James. Meade)于 1951 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首先提出来的。米德认 为,开放宏观经济的运行,有时会使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产生相互矛盾的情 况。要解决这个矛盾,同时实现两个均衡,就要采用两种独立的政策,进行 适当的政策搭配。一种政策用于实现内部均衡;另一种政策用于实现国际收 支平衡。一种政策工具只能用来对付一种目标。一种政策工具若用来同时对 付两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则两个目标都不能充分实现。因此,要充分实 现多少种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就要有多少种不同的政策工具。内部均衡与 外部平衡的矛盾关系可举例如下: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状况 一 二 三 四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 按我们已学到的知识,当经济处于衰退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 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应朝有利顺差的方向变化。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 国内货币成本和商品价格上升,出口相对困难,进口则相对便宜,国际收支 应朝恶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上述第一和第三种情况即为相互矛盾的情况。 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要同时达到内部经济的均衡和外部收支的平 衡,就必须采用两种政策并进行适当的搭配。这就是政策搭配的基本思想。 根据政策搭配的这一基本思想,西方经济学家在以后的研究中提出了各 种不同的政策搭配方法①。其中,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提出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索尔特 (W.Salter)和斯旺(T.Swan)提出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① 米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本人在《国际收支》一书中也提出了政策搭配的方法,我们将在更 专门的场合介绍他的搭配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阅米德所著《国际经济政策理论》 (TheoryoflrtternationaIEconomicPolicy)第一卷《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牛津大学出版社,1951 年版
来解决开放宏观经济中的这对矛盾。现将这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搭配方法介绍 如下,以开拓我们的视野。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用横轴表示),以利率作为货币 政策的代表(以竖轴表示),来论述其搭配方法的。 1) 逆差衰退 逆差膨胀 顺差衰退 顺差胀 am 预算 预算增加 图1-1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中,B曲线表示内部均衡,在这条线上,国 内经济达于均衡。在这条线的左边,国内经济处于衰退和失业;在这条线的 右边,国内经济处于膨胀。EB曲线表示外部平衡,在这条线上,国际收支达 于平衡。在这条线的上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这条线的下边,表示国际收 支顺差。沿预算轴线向右移动,表示财政政策的扩张、预算增加;向左移动 表示财政政策的紧缩、预算削减。沿利率(货币政策的代表)轴线向上移动, 表示货币政策的扩张,银根放松;向下移动,表示货币政策紧缩,银根收紧。 B曲线和EB曲线的斜率都为负,表示当一种政策扩张时,为达到内部均衡 或外部平衡,另一种政策必须紧缩;或一种政策紧缩时,另一种政策必须扩 张。IB曲线比EB曲线更陡峭,是因为蒙代尔假定,相对而言,预算对国民 收入、就业等国内经济变量影响较大,而利率则对国际收支影响较大。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蒙代尔认为,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处于失 衡状态时(比如在区间的点A时),应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衰退问题 扩大预算,使点A向点B移动。同时,应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 支问题,使点B向点∂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如此反复 搭配使用,最终会使点A切近点○。在○点上,表示国内经济达于均衡和国 际收支达于平衡,即国际收支均衡。 上述政策搭配的原理可同样推广到区间、区间Ⅲ和区间Ⅳ。由此,我 们得到如下几种搭配
来解决开放宏观经济中的这对矛盾。现将这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搭配方法介绍 如下,以开拓我们的视野。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用横轴表示),以利率作为货币 政策的代表(以竖轴表示),来论述其搭配方法的。 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中,IB 曲线表示内部均衡,在这条线上,国 内经济达于均衡。在这条线的左边,国内经济处于衰退和失业;在这条线的 右边,国内经济处于膨胀。EB 曲线表示外部平衡,在这条线上,国际收支达 于平衡。在这条线的上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这条线的下边,表示国际收 支顺差。沿预算轴线向右移动,表示财政政策的扩张、预算增加;向左移动, 表示财政政策的紧缩、预算削减。沿利率(货币政策的代表)轴线向上移动, 表示货币政策的扩张,银根放松;向下移动,表示货币政策紧缩,银根收紧。 IB 曲线和 EB 曲线的斜率都为负,表示当一种政策扩张时,为达到内部均衡 或外部平衡,另一种政策必须紧缩;或一种政策紧缩时,另一种政策必须扩 张。IB 曲线比 EB 曲线更陡峭,是因为蒙代尔假定,相对而言,预算对国民 收入、就业等国内经济变量影响较大,而利率则对国际收支影响较大。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蒙代尔认为,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处于失 衡状态时(比如在区间 I 的点 A 时),应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衰退问题, 扩大预算,使点 A 向点 B 移动。同时,应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 支问题,使点 B 向点 C 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如此反复 搭配使用,最终会使点 A 切近点○。在○点上,表示国内经济达于均衡和国 际收支达于平衡,即国际收支均衡。 上述政策搭配的原理可同样推广到区间Ⅱ、区间Ⅲ和区间Ⅳ。由此,我 们得到如下几种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