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 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 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 阳唐三彩”之称。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 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冥器,其随葬数量曾经被列入官府的明 文规定,就是说可以允许他依照品级大小来确定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这些达 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的要增加很多倍。官风 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 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唐三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 建筑等其他文化一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 化艺术。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多数为 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即黄色和绿色 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 时得到了运用 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这与唐代审美观的变化有关。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到 唐代以后,社会文化呈现包容性,包容了各种文化,包括许多外来文化。绘画 陶瓷、金银器的制作,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特点 史籍中关于唐三彩的记载甚少,所以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1928年,陇海铁 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 见的出土的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那三彩 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呜;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 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这些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 路”的景象。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 淀、晾干后,用模具做成胎入窑烧制,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 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 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 物需要再开脸,仿古产品中人物的头部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 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海南省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 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 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 阳唐三彩”之称。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 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冥器,其随葬数量曾经被列入官府的明 文规定,就是说可以允许他依照品级大小来确定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这些达 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的要增加很多倍。官风 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 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唐三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 建筑等其他文化一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 化艺术。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多数为 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即黄色和绿色 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 时得到了运用。 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这与唐代审美观的变化有关。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到 唐代以后,社会文化呈现包容性,包容了各种文化,包括许多外来文化。绘画、 陶瓷、金银器的制作,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特点。 史籍中关于唐三彩的记载甚少,所以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1928 年,陇海铁 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 见的出土的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那三彩 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呜;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 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这些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 路”的景象。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 淀、晾干后,用模具做成胎入窑烧制,在窑内经过 1000~1100℃的素烧,将焙 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 800℃。 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 物需要再开脸,仿古产品中人物的头部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 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唐 彩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 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曾 在一次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被誉 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 元首和政府首脑。 (摘编自《唐三彩,古陶器璀璨的明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 绿、白、褐、蓝、黑等色。 B.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因此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它是汉族古 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C.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冥器,官府曾明文 规定各级官员随葬的件数。 D.官府对官员品级随葬件数有明文规定,官员严格执行,百姓争相效仿,成为 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三彩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一样,是唐王朝文化旋律里的一个支曲,从 个侧面反映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 B.唐三彩实现了陶瓷由黄色、绿色两色釉向多色釉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C.唐三彩的多色釉特点,表现了唐代社会审美观的变化,体现了唐代文化对各 种文化,包括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的包容 D.1928年,在洛阳唐代墓葬里发现了许多唐三彩随葬品;之前,由于史籍中记 载得稀少,唐三彩曾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三彩里背载丝绸、仰首嘶鸣的三彩骆驼,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的中亚 胡人,表明唐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往来影响了唐三彩的取材内容。 B.“唐三彩”制作要经过成胎烧制、冷却釉烧、开脸等工序,“开脸”是艺术 点染,它使“唐三彩”融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气息。 C.近百年来,唐三彩的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洛阳唐三彩” 的工艺技巧已经达到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D.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这说明唐三彩在国际市 场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打工高中生撞宝马车后留下道歉信和钱 车主不仅谅解还资助万元 (记者)潘志贤(实习生)刘培军 2月5日凌晨,河南省新密市一中学生骑车时不慎撞上了路边停靠的宝马车,他 匿名留下字条向车主道歉,同时还留下了自己寒假打工挣来的300多元钱作为赔 偿。宝马车主被该学生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深深打动。2月12日,找 到这名中学生后,宝马车主不仅不追究他的责任,还资助了他万元助学金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唐 三彩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 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曾 在一次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被誉 为“东方艺术瑰宝”。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 50 多个国家的 元首和政府首脑。 (摘编自《唐三彩,古陶器璀璨的明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 绿、白、褐、蓝、黑等色。 B.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因此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它是汉族古 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 C.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冥器,官府曾明文 规定各级官员随葬的件数。 D.官府对官员品级随葬件数有明文规定,官员严格执行,百姓争相效仿,成为 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三彩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一样,是唐王朝文化旋律里的一个支曲,从 一个侧面反映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 B.唐三彩实现了陶瓷由黄色、绿色两色釉向多色釉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C.唐三彩的多色釉特点,表现了唐代社会审美观的变化,体现了唐代文化对各 种文化,包括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的包容。 D.1928 年,在洛阳唐代墓葬里发现了许多唐三彩随葬品;之前,由于史籍中记 载得稀少,唐三彩曾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三彩里背载丝绸、仰首嘶鸣的三彩骆驼,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的中亚 胡人,表明唐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往来影响了唐三彩的取材内容。 B.“唐三彩”制作要经过成胎烧制、冷却釉烧、开脸等工序,“开脸”是艺术 点染,它使“唐三彩”融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气息。 C.近百年来,唐三彩的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洛阳唐三彩” 的工艺技巧已经达到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D.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这说明唐三彩在国际市 场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打工高中生撞宝马车后留下道歉信和钱 车主不仅谅解还资助万元 (记者)潘志贤 (实习生)刘培军 2 月 5 日凌晨,河南省新密市一中学生骑车时不慎撞上了路边停靠的宝马车,他 匿名留下字条向车主道歉,同时还留下了自己寒假打工挣来的 300 多元钱作为赔 偿。宝马车主被该学生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深深打动。2 月 12 日,找 到这名中学生后,宝马车主不仅不追究他的责任,还资助了他万元助学金
52岁的薛战民家住新密,在浙江绍兴开了一家公司。今年春节,薛战民回新密 过年。2月4日晚,他把自己的宝马车停在了新密市西大街的停车位上。第二天 上午9点多去开车时,薛战民发现宝马车的左倒车镜被撞坏,左车门和车后方, 分别有一条20多厘米的划痕。 薛战民刚开始看到车被撞了,心里很生气。就在拉驾驶室车门准备上车査看时 “我在门把手的内侧,摸到一个纸卷,打开一看,是一封道歉信,里面还包裹着 31l元有整有零的现金。”薛战民说,看了道歉信后,他一肚子的火顿时消了。 道歉信上这样写道:“叔叔您好,我昨天骑车不小心把你的车的倒车镜撞坏了, 很不好意思,我心里也很难受,我是一名学生,寒假在城里打工,我给你留了钱 作为补偿,我知道这不够,但我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对不起!” “当时看到这纸条后,觉得没必要再去追究肇事学生的责任,就顺手把纸条撕烂 揉成团扔到地上。”后来,薛战民觉得该为这名学生做点什么,就又重新把纸条 捡了起来。 “这孩子利用寒假打工,说明他的家境不太好,但他擅了车子能勇于承担,并尽 自己的能力进行赔偿,说明他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他的这种行为进 行表扬和鼓励。”有了这个想法后,薛战民就开始寻找这名学生。 警方通过查看事发地点附近各个路口的监控录像,终于发现这个孩子经常出现在 当地一家烤翅店。10日上午,警方找到这家烤翅店老板。该老板在査看警方打 印出来的图像后,确认了这名孩子确实在他的店里打工。但是老板只知道孩子叫 “亦凡(音)”,具体是哪两个字也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 警方通过查阅户口系统和照片比对,初步确定孩子叫“陈奕帆”,家住竹园村, 平时跟着姥爷住。 新密市交警大队的民警和新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绍光来到竹园村陈奕帆家 据了解,陈奕帆今年17岁,在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读二年级。寒假期间,他在 家烤翅店打工,当天留下的300多元是他寒假打工挣来的所有的钱。 陈奕帆的妈妈楚女士介绍,她和陈奕帆的爸爸都在长春打工。2月10日,陈奕 帆告诉她自己闯祸了,把别人的宝马车撞了。楚女士安慰了儿子后立即回到新密, 与车主薛战民取得了联系。2月11日,楚女士与薛战民一见面,就主动提出要 赔偿薛战民的所有损失,但是被薛战民坚决拒绝了 12日下午,薛战民委托自己的二女儿给楚女士和陈奕帆送来1万元现金,表示 要资助陈奕帆的学业。楚女士和陈奕帆坚决不要,陈奕帆说:“本来就是我做错 了,到现在我心里还非常内疚,不让我赔偿我已经很感谢了,怎么好意思再要这 钱呢?” 薛先生的二女儿则劝说道:“这钱是我父亲的心愿,也是他的承诺。一码归一码, 再说,这钱是资助你学习的,如果你要赔车钱,可以等到你毕业后挣钱了再说 这个钱必须要收下。” 最终,在新密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的共同劝说下,楚女士和陈奕帆 才收下了这笔助学金。 陈奕帆说:“我记下了车主的电话,想以后挣钱了,把钱还给车主。”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 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52 岁的薛战民家住新密,在浙江绍兴开了一家公司。今年春节,薛战民回新密 过年。2 月 4 日晚,他把自己的宝马车停在了新密市西大街的停车位上。第二天 上午 9 点多去开车时,薛战民发现宝马车的左倒车镜被撞坏,左车门和车后方, 分别有一条 20 多厘米的划痕。 薛战民刚开始看到车被撞了,心里很生气。就在拉驾驶室车门准备上车查看时, “我在门把手的内侧,摸到一个纸卷,打开一看,是一封道歉信,里面还包裹着 311 元有整有零的现金。”薛战民说,看了道歉信后,他一肚子的火顿时消了。 道歉信上这样写道:“叔叔您好,我昨天骑车不小心把你的车的倒车镜撞坏了, 很不好意思,我心里也很难受,我是一名学生,寒假在城里打工,我给你留了钱 作为补偿,我知道这不够,但我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对不起!” “当时看到这纸条后,觉得没必要再去追究肇事学生的责任,就顺手把纸条撕烂 揉成团扔到地上。”后来,薛战民觉得该为这名学生做点什么,就又重新把纸条 捡了起来。 “这孩子利用寒假打工,说明他的家境不太好,但他擅了车子能勇于承担,并尽 自己的能力进行赔偿,说明他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他的这种行为进 行表扬和鼓励。”有了这个想法后,薛战民就开始寻找这名学生。 警方通过查看事发地点附近各个路口的监控录像,终于发现这个孩子经常出现在 当地一家烤翅店。10 日上午,警方找到这家烤翅店老板。该老板在查看警方打 印出来的图像后,确认了这名孩子确实在他的店里打工。但是老板只知道孩子叫 “亦凡(音)”,具体是哪两个字也不知道,姓什么也不知道。 警方通过查阅户口系统和照片比对,初步确定孩子叫“陈奕帆”,家住竹园村, 平时跟着姥爷住。 新密市交警大队的民警和新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绍光来到竹园村陈奕帆家。 据了解,陈奕帆今年 17 岁,在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读二年级。寒假期间,他在 一家烤翅店打工,当天留下的 300 多元是他寒假打工挣来的所有的钱。 陈奕帆的妈妈楚女士介绍,她和陈奕帆的爸爸都在长春打工。2 月 10 日,陈奕 帆告诉她自己闯祸了,把别人的宝马车撞了。楚女士安慰了儿子后立即回到新密, 与车主薛战民取得了联系。2 月 11 日,楚女士与薛战民一见面,就主动提出要 赔偿薛战民的所有损失,但是被薛战民坚决拒绝了。 12 日下午,薛战民委托自己的二女儿给楚女士和陈奕帆送来 1 万元现金,表示 要资助陈奕帆的学业。楚女士和陈奕帆坚决不要,陈奕帆说:“本来就是我做错 了,到现在我心里还非常内疚,不让我赔偿我已经很感谢了,怎么好意思再要这 钱呢?” 薛先生的二女儿则劝说道:“这钱是我父亲的心愿,也是他的承诺。一码归一码, 再说,这钱是资助你学习的,如果你要赔车钱,可以等到你毕业后挣钱了再说, 这个钱必须要收下。” 最终,在新密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的共同劝说下,楚女士和陈奕帆 才收下了这笔助学金。 陈奕帆说:“我记下了车主的电话,想以后挣钱了,把钱还给车主。”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 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 一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薛战民的宝马车停在新密市西大街的停车位上,其左倒车镜被陈奕帆骑自行 车撞坏,责任全在陈奕帆 B.道歉信不仅消除了薛战民的火气,而且让他萌发要帮助陈奕帆的念头,因为 自己富了不能忘了帮助别人 C.匿名字条给薛战民找人带来了麻烦,薛战民找到陈奕帆以后,叫女儿送钱 说明薛战民的资助是诚心的。 D.新密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都热心参与这件事,这表明薛战民的 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5.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本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大标题,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了 是小标题,对大标题进行补充或解释。 B.文本的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它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 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 C.文章写薛战民看到的是“311元”“有整有零的现金”,主要用意是表明薛 战民感受到了肇事者在尽力赔偿的诚意。 D.文本语言简洁、准确,如写楚女士与薛战民见面时,前者用“主动”,后者 用“坚决”,准确地表现了两人的态度。 E.全文采取倒叙的结构,从第二段开始按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但文中 也有插叙,如“据了解……”这段。 6.这篇报道具有很髙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纯生活 冉正万 姑父五十一岁那年,仍然是个壮劳力。有一阵感觉到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说这事 时不像得病了,而是像终于知道什么人和他开了个玩笑,甚至像一个小小的奖励 终于到手。我们以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小病小痛不是常事么?姑父自己也没打算 去医院,他向村里的人求了个偏方。 半年后疼痛加重了,走路都相当困难了,他忍痛烧了一窑砖,卖掉后拿钱去遵义 检査。医生说是骨癌,必须截肢,并且不能再拖了,一旦转移到大腿根,就没法 截了。如果他早点去,截掉小腿就行了,现在已经转移到膝关节之上了,只能从 大腿中间截
—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薛战民的宝马车停在新密市西大街的停车位上,其左倒车镜被陈奕帆骑自行 车撞坏,责任全在陈奕帆。 B.道歉信不仅消除了薛战民的火气,而且让他萌发要帮助陈奕帆的念头,因为 自己富了不能忘了帮助别人。 C.匿名字条给薛战民找人带来了麻烦,薛战民找到陈奕帆以后,叫女儿送钱, 说明薛战民的资助是诚心的。 D.新密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都热心参与这件事,这表明薛战民的 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5.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文本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大标题,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了;一 是小标题,对大标题进行补充或解释。 B.文本的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它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 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 C.文章写薛战民看到的是“311 元”“有整有零的现金”,主要用意是表明薛 战民感受到了肇事者在尽力赔偿的诚意。 D.文本语言简洁、准确,如写楚女士与薛战民见面时,前者用“主动”,后者 用“坚决”,准确地表现了两人的态度。 E.全文采取倒叙的结构,从第二段开始按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但文中 也有插叙,如 “据了解……”这段。 6.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纯生活 冉正万 姑父五十一岁那年,仍然是个壮劳力。有一阵感觉到小腿里隐隐作痛,他说这事 时不像得病了,而是像终于知道什么人和他开了个玩笑,甚至像一个小小的奖励 终于到手。我们以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小病小痛不是常事么?姑父自己也没打算 去医院,他向村里的人求了个偏方。 半年后疼痛加重了,走路都相当困难了,他忍痛烧了一窑砖,卖掉后拿钱去遵义 检查。医生说是骨癌,必须截肢,并且不能再拖了,一旦转移到大腿根,就没法 截了。如果他早点去,截掉小腿就行了,现在已经转移到膝关节之上了,只能从 大腿中间截
二十天后,姑父从医院回来了。因为截面还没完全愈合,他必须躺在家里。过了 三个多月,姑父拄着一根棍子出现在村道上,动不动就向别人展示他的断腿,直 到别人不再有兴趣为止。 我是姑父的最后一个观众。放寒假了,我去帮表哥表妹们干活。先把砖窑里烧好 的尚有余温的熟砖搬出来,再把生砖码进去。姑父不能干活了,表哥表妹得自己 挣钱上学。大表哥还有半年就从师范毕业了,最爱和我讨论当教师收入高还是当 医生收入高。二表哥早就辍学在家,用姑父的话说,他和书本有仇,和锄头钉耙 倒亲热得不得了。姑父先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他笑着说:“万娃你不 晓得,医生的大汗都锯出来了。是一个老医生,头发都白了。他先用笔在下锯的 地方打了个记号,然后在离记号两寸远的地方下刀,把皮反剥过来。不这样做不 行的,一家伙锯下去,拿什么东西包啊。把皮剥开,锯断后就有东西包了。”说 到这里他挽起剪掉一半的裤腿,像经验丰富的教师展示教具一样。我看到的断腿 像糖果枕头,正中间像龙眼包子,皱褶是漂亮的,但让人发麻。 皮剥开了,还要把肉切开,锯子只用来锯骨头,不用来锯肉。钢锯嘎吱嘎吱的, 老半天锯不断。我告诉他,你应该找个木匠来嘛,哈哈哈哈。”我当时还没开始 写作,无法理解姑父的乐观。二十年过去了,我写了一大堆东西,但我仍然无法 理解,他为什么就那么快乐。 那天晚上,姑父让我和他睡一床。不是他家床少安排不过来,而是他太喜欢我了 我在搬砖时他就在旁边看着我,不时叫我休息一会儿,叫我喝水,叫我吃地瓜。 叫我和他睡一床,也是施爱。我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可还是答应了,因为我从 小受的教育是不能忤逆长辈。 姑父没有立即躺下,他在蚊帐顶上摸索了半天,掏出几个黑褐色的柿子,像刚上 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真诚地说:“专门给你留的,你吃。”他藏在上面的,谁都 不知道。这种柿子有股烟味,是黄熟前摘下来削掉皮熏熟的,很甜。我以前特别 喜欢吃,可多读了几年书后,被卫生啦、细菌啦等等知识搞得很尴尬。姑父还有 更重要的东西要给我,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认其他人已经入睡,或者即便没有 睡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他才挽起裤腿,让我再看一次赭红色的断腿。他期望我摸 摸,我没摸,他自己摸了,半闭着眼睛。“在长肉。”他说。意思是伤口正在愈 “要是不锯掉,我活不过五十五。”他说。这不是废话嘛。我也说了一句废话 是啊,全世界都没有找到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实我得的不是癌。”他说。 医生锯错了?”“没锯错,但不是癌症。” 姑父说,他得的是一种遗传病。他的父亲,同样是腿痛,但以前医疗技术差,没 有像他一样截肢,五十二岁就死掉了。他的祖父,死时才四十八岁,同样从腿痛 开始的。 我一下明白了,刚开始发现病症,他为什么像得了个小小的奖励一样面带微笑, 因为这是必然会来到的,他早就等着它,知道这个遗传病后就在悄悄地等着它, 现在终于来了,反倒轻松了,放心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奖励,它只不过带着一点 正气:我说了会来,就会来的,我不说假话。姑父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反倒没 什么好怕的了 姑父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真香。我却熬了好一阵,只要他剩下的那条腿碰我一 下,我就浮想联翩。 二十多年过去了,姑父的乐观没有任何改变。有一阵,大表哥要给他装假肢,他 坚决不要
二十天后,姑父从医院回来了。因为截面还没完全愈合,他必须躺在家里。过了 三个多月,姑父拄着一根棍子出现在村道上,动不动就向别人展示他的断腿,直 到别人不再有兴趣为止。 我是姑父的最后一个观众。放寒假了,我去帮表哥表妹们干活。先把砖窑里烧好 的尚有余温的熟砖搬出来,再把生砖码进去。姑父不能干活了,表哥表妹得自己 挣钱上学。大表哥还有半年就从师范毕业了,最爱和我讨论当教师收入高还是当 医生收入高。二表哥早就辍学在家,用姑父的话说,他和书本有仇,和锄头钉耙 倒亲热得不得了。姑父先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他笑着说:“万娃你不 晓得,医生的大汗都锯出来了。是一个老医生,头发都白了。他先用笔在下锯的 地方打了个记号,然后在离记号两寸远的地方下刀,把皮反剥过来。不这样做不 行的,一家伙锯下去,拿什么东西包啊。把皮剥开,锯断后就有东西包了。”说 到这里他挽起剪掉一半的裤腿,像经验丰富的教师展示教具一样。我看到的断腿 像糖果枕头,正中间像龙眼包子,皱褶是漂亮的,但让人发麻。 “皮剥开了,还要把肉切开,锯子只用来锯骨头,不用来锯肉。钢锯嘎吱嘎吱的, 老半天锯不断。我告诉他,你应该找个木匠来嘛,哈哈哈哈。”我当时还没开始 写作,无法理解姑父的乐观。二十年过去了,我写了一大堆东西,但我仍然无法 理解,他为什么就那么快乐。 那天晚上,姑父让我和他睡一床。不是他家床少安排不过来,而是他太喜欢我了。 我在搬砖时他就在旁边看着我,不时叫我休息一会儿,叫我喝水,叫我吃地瓜。 叫我和他睡一床,也是施爱。我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可还是答应了,因为我从 小受的教育是不能忤逆长辈。 姑父没有立即躺下,他在蚊帐顶上摸索了半天,掏出几个黑褐色的柿子,像刚上 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真诚地说:“专门给你留的,你吃。”他藏在上面的,谁都 不知道。这种柿子有股烟味,是黄熟前摘下来削掉皮熏熟的,很甜。我以前特别 喜欢吃,可多读了几年书后,被卫生啦、细菌啦等等知识搞得很尴尬。姑父还有 更重要的东西要给我,他竖起耳朵听了听,确认其他人已经入睡,或者即便没有 睡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他才挽起裤腿,让我再看一次赭红色的断腿。他期望我摸 摸,我没摸,他自己摸了,半闭着眼睛。“在长肉。”他说。意思是伤口正在愈 合。 “要是不锯掉,我活不过五十五。”他说。这不是废话嘛。我也说了一句废话: “是啊,全世界都没有找到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实我得的不是癌。”他说。 “医生锯错了?”“没锯错,但不是癌症。” 姑父说,他得的是一种遗传病。他的父亲,同样是腿痛,但以前医疗技术差,没 有像他一样截肢,五十二岁就死掉了。他的祖父,死时才四十八岁,同样从腿痛 开始的。 我一下明白了,刚开始发现病症,他为什么像得了个小小的奖励一样面带微笑, 因为这是必然会来到的,他早就等着它,知道这个遗传病后就在悄悄地等着它, 现在终于来了,反倒轻松了,放心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奖励,它只不过带着一点 正气:我说了会来,就会来的,我不说假话。姑父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反倒没 什么好怕的了。 姑父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真香。我却熬了好一阵,只要他剩下的那条腿碰我一 下,我就浮想联翩。 二十多年过去了,姑父的乐观没有任何改变。有一阵,大表哥要给他装假肢,他 坚决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