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 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 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 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 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辩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 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 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 法国启蒙晢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 看,海德格尔晢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 粹晢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 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硏究乃 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 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 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 护。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 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 这一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 论和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 但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 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 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 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 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 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晢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晢学 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晢学是如此,髙深莫测的解构主义晢学也不例外。 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 二者达到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摘编自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 1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 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 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 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 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辩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 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 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 法国启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往后 看,海德格尔哲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 粹哲学”,与政治无关。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 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 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 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的确如此。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 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 护。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 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离开了 这一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 论和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 但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 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 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 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 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 益、愿望和要求。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 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 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 二者达到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摘编自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 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 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晢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 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 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 可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 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 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 精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晢学是不可能的,因为 哲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 命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 革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晢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髙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 握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 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 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 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 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 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孑聪明睿 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患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 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 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 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 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 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 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 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 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 可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 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 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 精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 哲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 命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 革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 握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 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 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 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 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 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 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患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 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 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 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 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
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 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 左迁运为广 州蚩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 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 集而部之,名日《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en) 载棺以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 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B、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 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C、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 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D、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 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 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 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 帝宠爱,叫“得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 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 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 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 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5分)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5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欧阳修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 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 左迁运为广 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 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 集而部之,名日《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 载棺以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 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B、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 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C、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 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D、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 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 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 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 帝宠爱,叫“得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 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 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 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 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5 分)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欧阳修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樽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8、简要赏析“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对春景的描绘。(5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和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 ,▲”两句,以“木”和“金”为喻 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 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黄金指 冯骥才 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儿治 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 这种人在旁的地方兴许能成,可是到了天津码头上就得栽跟头了。码头藏龙卧虎, 能人如林,能人背后有能人,你知道自己能碰上什么人 黄金指是白将军家的清客。先不说黄金指,先说白将军 白将军是武夫,官至少将。解甲之后,选中天津的租界作为安身之处 白将军手里钱多,却酒色赌一样不沾,只好一样一一书画。那年头,人要有钱有 势,就一准有人捧。你唱几嗓子戏,他们说你是余叔岩;你写几笔烂字儿,他们 称你是华世奎,甚至说华世奎未必如你。于是白将军就扎进字画退不出身来。经 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岭南画家黄金指。 黄金指大名没人问,人家盯着的是他的手指头。因为他作画不用毛笔,用手指头。 那时天津还没人用手指头画画。手指头像个肉棍儿,没毛,怎么画?人家照样画 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 点点。这种指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白将军叫他在府中住下来,他就做了 有吃有喝、悠闲享福的清客,还赐给他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号令他得意, 他姓黄,连起来就更中听:黄金指。从此,你不叫他黄金指,他不理你。 天,白将军说:“听说天津画画的,有奇人 黄金指说:“我听说天津人画寿桃,是脱下裤子,用屁股蘸色坐的。” 白将军只当笑话而已。可是码头上耳朵连着嘴,嘴连着耳朵。三天内这话传遍津 门画坛。不久,有人就把话带到白将军这边,说天津画家要跟这位使“爪子”画 画的黄金指会会。 白府以文会友这天,请来好大一帮宾客,个个有头有脸。大厅中央放一张奇大画 案,足有两丈长,文房四宝,件件讲究。待唐、钱二位到,先坐下来饮茶闲说 阵,便起身来到案前准备作画。 画案已铺好一张丈二匹的夹宣,这次画画预备家伙材料的事,都由黄金指一手操 办。看这阵势,明明白白是想先叫钱、唐两人露丑,自己再上场一显身手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樽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8、简要赏析“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对春景的描绘。(5 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和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 ▲ , ▲ ”两句,以“木”和“金”为喻 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 ”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 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黄金指 冯骥才 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儿治 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 这种人在旁的地方兴许能成,可是到了天津码头上就得栽跟头了。码头藏龙卧虎, 能人如林,能人背后有能人,你知道自己能碰上什么人? 黄金指是白将军家的清客。先不说黄金指,先说白将军—— 白将军是武夫,官至少将。解甲之后,选中天津的租界作为安身之处。 白将军手里钱多,却酒色赌一样不沾,只好一样——书画。那年头,人要有钱有 势,就一准有人捧。你唱几嗓子戏,他们说你是余叔岩;你写几笔烂字儿,他们 称你是华世奎,甚至说华世奎未必如你。于是白将军就扎进字画退不出身来。经 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岭南画家黄金指。 黄金指大名没人问,人家盯着的是他的手指头。因为他作画不用毛笔,用手指头。 那时天津还没人用手指头画画。手指头像个肉棍儿,没毛,怎么画?人家照样画 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一 点点。这种指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白将军叫他在府中住下来,他就做了 有吃有喝、悠闲享福的清客,还赐给他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号令他得意, 他姓黄,连起来就更中听:黄金指。从此,你不叫他黄金指,他不理你。 一天,白将军说:“听说天津画画的,有奇人。” 黄金指说:“我听说天津人画寿桃,是脱下裤子,用屁股蘸色坐的。” 白将军只当笑话而已。可是码头上耳朵连着嘴,嘴连着耳朵。三天内这话传遍津 门画坛。不久,有人就把话带到白将军这边,说天津画家要跟这位使“爪子”画 画的黄金指会会。 白府以文会友这天,请来好大一帮宾客,个个有头有脸。大厅中央放一张奇大画 案,足有两丈长,文房四宝,件件讲究。待唐、钱二位到,先坐下来饮茶闲说一 阵,便起身来到案前准备作画。 画案已铺好一张丈二匹的夹宣,这次画画预备家伙材料的事,都由黄金指一手操 办。看这阵势,明明白白是想先叫钱、唐两人露丑,自己再上场一显身手
钱二爷一看丈二匹,就明白叫自己开笔,也不客气,走到案前。钱二爷人瘦臂长, 先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抚摸一遍,画他这种细线就怕桌不平纸不平。 钱二爷一摸,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黄金指做了手脚。一丈多长的纸至少三处放 了绿豆大小的石子儿。他嘴没吭声,面无表情,却都记在心里,只是不叫黄金指 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只见钱二爷从笔筒中抽出支长锋羊毫,在砚台里浸足墨,长吸一口气,存在丹田 然后笔落之上,只见画面上先在孩子手里的风车上绕几圈,跟着吐出线条,线随 笔走,笔随人走,每到纸下边埋伏石子儿的地方,则再提气提笔,顺顺当当不出 半点磕绊,不露一丝痕迹,直把手里这根细线送到风筝上,才收住笔,换一口气 说:“献丑了。”立即赢得满堂彩。钱二爷拱手答谢,却没忘了扭头对黄金指说: “待会儿,您使您那根金指头也给大伙儿画根线怎样?” 黄金指没答话,好似已经输了一半,只说:“等着唐四爷画完再说。”他心里对 弄垮使舌头画画的唐四爷更有底。 黄金指叫人把钱二爷的《春风得意》撤下,换上一张八尺生宣。 胖胖的唐四爷脸皮亮脑门亮眼睛更亮,他把小半碗淡墨像喝汤一样喝进嘴里,伸 出红红的舌头一舔砚心的浓墨,俯下身子,整张脸像贴在纸上,吐舌一舔纸面, 个圆圆的梅花辩留在纸上,有浓有淡,鲜活滋润,舔五下,一朵小梅花绽放于 纸上;只见他小红舌尖一闪一闪,朵朵梅花在纸上到处开放 唐四爷画得来劲,可愈画愈觉得墨汁里的味道不对,正想着,又觉味道不在嘴里, 在鼻子里。刚一直身,鼻子眼里奇痒,像一堆小虫在爬,跟着一个喷嚏打出来, 刹那间,喷出不少墨点子,哗地落下来,糟蹋了一张纸一幅画。眼瞧着这是一场 败局和闹剧,黄金指的心里乐开花。 众人惊呆。可是只有唐四爷一人旁若无事,他端起一碗清水,把嘴里的墨漱干净 吐了,再饮一口清水,像雾一样喷出口中,细细淋在纸上,跟着满纸的墨点渐渐 变浅,慢慢洇开,好像满纸的花儿在一点点张开。唐四爷又在碟中慢慢调了一些 半浓半淡的墨,伸舌蘸墨,在纸上画出错落有致的树干,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 然纸上。 白将军欣喜若狂地说:“刚才你这喷嚏吓死我了。没想到这张画就是用喷嚏打出 来的。 唐四爷微笑道:“这喷嚏在舌画中就是泼墨。” 白将军没听过“泼墨”这词,连连称绝,扭头再找黄金指,早没影儿了。 从此,白府里再也见不到黄金指,却换了二位清客,就是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 钱、唐二位了。 (选自《收获》,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 儿治你,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实力派 B、白将军赐给黄金指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号令他得意,从此,你不叫他 黄金指,他不理你。表明黄金指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C、小说虽然以“黄金指”这位主人公的名字为标题,但是却以大量的笔墨描述 了“钱二爷”和“唐四爷”,这似乎显得本末倒置了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钱二爷”发现纸下有小石子,以及“唐四爷” 知道墨中参合了辣椒粉却不露声色,都写得惟妙惟肖
钱二爷一看丈二匹,就明白叫自己开笔,也不客气,走到案前。钱二爷人瘦臂长, 先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抚摸一遍,画他这种细线就怕桌不平纸不平。 钱二爷一摸,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黄金指做了手脚。一丈多长的纸至少三处放 了绿豆大小的石子儿。他嘴没吭声,面无表情,却都记在心里,只是不叫黄金指 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只见钱二爷从笔筒中抽出支长锋羊毫,在砚台里浸足墨,长吸一口气,存在丹田, 然后笔落之上,只见画面上先在孩子手里的风车上绕几圈,跟着吐出线条,线随 笔走,笔随人走,每到纸下边埋伏石子儿的地方,则再提气提笔,顺顺当当不出 半点磕绊,不露一丝痕迹,直把手里这根细线送到风筝上,才收住笔,换一口气 说:“献丑了。”立即赢得满堂彩。钱二爷拱手答谢,却没忘了扭头对黄金指说: “待会儿,您使您那根金指头也给大伙儿画根线怎样?” 黄金指没答话,好似已经输了一半,只说:“等着唐四爷画完再说。”他心里对 弄垮使舌头画画的唐四爷更有底。 黄金指叫人把钱二爷的《春风得意》撤下,换上一张八尺生宣。 胖胖的唐四爷脸皮亮脑门亮眼睛更亮,他把小半碗淡墨像喝汤一样喝进嘴里,伸 出红红的舌头一舔砚心的浓墨,俯下身子,整张脸像贴在纸上,吐舌一舔纸面, 一个圆圆的梅花辩留在纸上,有浓有淡,鲜活滋润,舔五下,一朵小梅花绽放于 纸上;只见他小红舌尖一闪一闪,朵朵梅花在纸上到处开放。 唐四爷画得来劲,可愈画愈觉得墨汁里的味道不对,正想着,又觉味道不在嘴里, 在鼻子里。刚一直身,鼻子眼里奇痒,像一堆小虫在爬,跟着一个喷嚏打出来, 刹那间,喷出不少墨点子,哗地落下来,糟蹋了一张纸一幅画。眼瞧着这是一场 败局和闹剧,黄金指的心里乐开花。 众人惊呆。可是只有唐四爷一人旁若无事,他端起一碗清水,把嘴里的墨漱干净 吐了,再饮一口清水,像雾一样喷出口中,细细淋在纸上,跟着满纸的墨点渐渐 变浅,慢慢洇开,好像满纸的花儿在一点点张开。唐四爷又在碟中慢慢调了一些 半浓半淡的墨,伸舌蘸墨,在纸上画出错落有致的树干,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 然纸上。 白将军欣喜若狂地说:“刚才你这喷嚏吓死我了。没想到这张画就是用喷嚏打出 来的。” 唐四爷微笑道:“这喷嚏在舌画中就是泼墨。” 白将军没听过“泼墨”这词,连连称绝,扭头再找黄金指,早没影儿了。 从此,白府里再也见不到黄金指,却换了二位清客,就是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 钱、唐二位了。 (选自《收获》,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 儿治你,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实力派。 B、白将军赐给黄金指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号令他得意,从此,你不叫他 黄金指,他不理你。表明黄金指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C、小说虽然以“黄金指”这位主人公的名字为标题,但是却以大量的笔墨描述 了“钱二爷”和“唐四爷”,这似乎显得本末倒置了。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钱二爷”发现纸下有小石子,以及“唐四爷” 知道墨中参合了辣椒粉却不露声色,都写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