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一中押题卷 、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渡(d)难关坚苦卓(zhu6)绝通货膨(png)涨惩( cheng)前毖后 B.舶(b6)来品一脉(mi)相承虚与委蛇(y1) 虚无缥(piao)缈 C.小俩(1iang)口苦心孤诣(y1)力能扛(gang)鼎相形见绌(ch) D.暴(bo)发户对簿(b)公堂夹(jia)七夹八间(jian)不容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尔焦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B.学习最大的敌人不是没有决心,也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没有恒心,很多人总是喜欢朝三暮四, 刚开始时还可以坚持,但过不了多久就又放松了 C.虽说他现在各方面都不太突出,但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不定哪天,他 真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D.这根本就是互不沾边的两件事情,你硬是要说它们有联系,简直就是“瓜皮搭李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朝鲜不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强烈反对,坚持在4月初发射卫星,与其说其意图在于引起 奥巴马总统的关注,不如说在于获取朝鲜人民的支持 B.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于4月2日落下帷幕,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 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达成多项共识 C.今年3月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由国外 担心此书会进一步激发中国国内民族主义造成的 D.“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 行为。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 年里所通的距离,称为1光年。 B、诚然,谈天,玩乐,买东西,谈恋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甜蜜事情。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 生,字子政,西汉沛人(现江苏沛县)。 D、可是,结论呢?用温情主义?不,不!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 “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古文为什么这样难读呢? 讹缺”是古籍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我国的书籍,从竹木到丝帛到纸张,从简篇到卷帙到册 页,从口传手抄到刻板及活字印刷,数千百年,期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也不知经过多少次劫 难,造成讹误、缺脱
浮梁一中押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渡(dù)难关 坚苦卓(zhuó)绝 通货膨(péng)涨 惩(chěng)前毖后 B.舶(bó)来品 一脉(mài)相承 虚与委蛇(yí) 虚无缥(piāo)缈 C.小俩(liǎng)口 苦心孤诣(yì) 力能扛(gāng)鼎 相形见绌(chù) D.暴(bào)发户 对簿(bù)公堂 夹(jiā)七夹八 间(jiàn)不容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阿尔黛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B.学习最大的敌人不是没有决心,也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没有恒心,很多人总是喜欢朝三暮四, 刚开始时还可以坚持,但过不了多久就又放松了。 C.虽说他现在各方面都不太突出,但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不定哪天,他 真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D.这根本就是互不沾边的两件事情,你硬是要说它们有联系,简直就是“瓜皮搭李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朝鲜不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强烈反对,坚持在 4 月初发射卫星,与其说其意图在于引起 奥巴马总统的关注,不如说在于获取朝鲜人民的支持。 B.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于 4 月 2 日落下帷幕,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 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达成多项共识。 C.今年 3 月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由国外 担心此书会进一步激发中国国内民族主义造成的。 D.“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 行为。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 10 万亿公里(相当于 6 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 年里所通的距离,称为 1 光年。 B、诚然,谈天,玩乐,买东西,谈恋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甜蜜事情。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者刘向(约前 77—前 6),本名更 生,字子政,西汉沛人(现江苏沛县)。 D、可是,结论呢?用温情主义?不,不!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 “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文为什么这样难读呢? ②“讹缺”是古籍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我国的书籍,从竹木到丝帛到纸张,从简篇到卷帙到册 页,从口传手抄到刻板及活字印刷,数千百年,期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也不知经过多少次劫 难,造成讹误、缺脱……
③古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今天阅读它,不仅青年读者会有困难,有时连这方 面的专家也会感到棘手。 ④王国维根据古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阅读体会,总结出三方面原因:一是“讹缺”,二是“古 语与今语不同”,三是“古人颇用成语,其成语之意义与其中单语分别之意义又不同” ⑤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很坦率地对别人说,他读《尚书》有十分之五不理解,读《诗经》也 有十分之一二不理解。 A.③⑤①②④B.①④②③⑤C.③⑤①④②D.③②⑤①④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凤雏”指徐 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的歇后语 B.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 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 C.第一次出行,堂吉诃德怀着极其焦躁的心情,忙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头一件就是把一套 祖上废弃不用且破烂不堪的盔甲翻了出来,擦洗修补,供自己穿戴 D.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意自己遇见梅表妹了,并痛苦地自责,表达自己的悔恨。觉 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 觉意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二、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7-—9题。(9分,每题3分)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 怀。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 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 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因此鲁迅将自 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 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 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 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还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 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 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 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 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 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 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
③古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今天阅读它,不仅青年读者会有困难,有时连这方 面的专家也会感到棘手。 ④王国维根据古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阅读体会,总结出三方面原因:一是“讹缺”,二是“古 语与今语不同”,三是“古人颇用成语,其成语之意义与其中单语分别之意义又不同”。 ⑤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很坦率地对别人说,他读《尚书》有十分之五不理解,读《诗经》也 有十分之一二不理解。 A.③⑤①②④ B.①④②③⑤ C.③⑤①④② D.③②⑤①④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凤雏”指徐 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的歇后语。 B .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 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 80 万法郎的陪嫁。 C .第一次出行,堂吉诃德怀着极其焦躁的心情,忙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头一件就是把一套 祖上废弃不用且破烂不堪的盔甲翻了出来,擦洗修补,供自己穿戴。 D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自己遇见梅表妹了,并痛苦地自责,表达自己的悔恨。觉 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 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二、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 7—9 题。(9 分,每题 3 分)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 怀。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 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 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因此鲁迅将自 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 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 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 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 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 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 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 80 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 潮流,但到了 80 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 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 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 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 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 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 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20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但发生在 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 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 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 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 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 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 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 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 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 到实处。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精神担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是中国文人精神担当的突出品格。 B、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有着悠久绵延的思想传统。 C、中国现代文学只有有效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才能表现其浓郁的政治情怀。 D、“五四”启蒙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政治情怀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 B、因为改革开发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品格独立,放弃了对社 会的精神担当。 C、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文学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后撤,意味着部分作家对社会 职责的放弃,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D、上世纪80年代,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文学始终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家放弃精神担当,就意味着他们政治情怀的淡薄,对社会职责的放弃 B.鲁迅先生写小说声援“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体现了鲁迅先生具有浓郁的政治 情怀。 C.新世纪文学叙事具有多样性与变异性,从而决定了解放政治情怀和生活政治情怀的相互依存、相 互补充的关系 D.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关注现代性带来的欲望扩张、精神匮乏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 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 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 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 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 20 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但发生在 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 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 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 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 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 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 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 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 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 到实处。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精神担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是中国文人精神担当的突出品格。 B、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有着悠久绵延的思想传统。 C、中国现代文学只有有效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才能表现其浓郁的政治情怀。 D、“五四”启蒙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治情怀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 B、因为改革开发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品格独立,放弃了对社 会的精神担当。 C、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文学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后撤,意味着部分作家对社会 职责的放弃,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D、上世纪 80 年代,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文学始终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家放弃精神担当,就意味着他们政治情怀的淡薄,对社会职责的放弃。 B.鲁迅先生写小说声援“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体现了鲁迅先生具有浓郁的政治 情怀。 C.新世纪文学叙事具有多样性与变异性,从而决定了解放政治情怀和生活政治情怀的相互依存、相 互补充的关系。 D.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关注现代性带来的欲望扩张、精神匮乏
等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10.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檐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 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A.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檐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 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B.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裤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 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C.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檐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 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D.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 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含二亲既终,两兄继没,次嫂樊氏因疾失明, 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展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出补闿阳令。元帝初镇下邳,复命为参军。过江,以 含为上虞令,转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迁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 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 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 中。寻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光禄勋,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 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官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 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 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戳;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 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 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 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 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 (选自《晋书孝友传》)
等问题。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10.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 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A.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 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B.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 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C.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 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D.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 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2 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含二亲既终,两兄继没,次嫂樊氏因疾失明, 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出补闿阳令。元帝初镇下邳,复命为参军。过江,以 含为上虞令,转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迁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 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 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 中。寻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光禄勋,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 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 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 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 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 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 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 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 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 (选自《晋书•孝友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含课励家人,尽心率养 课:督促 B.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俟:等待 C.成帝美其素行 美:赞赏 D.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致仕:为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 引以为流觞曲水 B.成帝美其素行 其孰能讥之乎 C.向冯祖思问佞于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欲为之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4分) 译文 (2)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4分) 译文: (3)修已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①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②黄泥坂③,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④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簦(deng)笠:伞和斗笠。②山崦(yan):山洼。③坂:山坡。④化蝶梦:《庄子·齐物论》 说庄子曾梦化蝴蝶,李商隐《锦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 (1)作者通过描写夜宿农家的情景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一春不换旧征衣”、“身从化蝶梦中归”、“天北天南雁自飞”三句诗中任选两句,分别 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 课:督促 B. 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俟:等待 C. 成帝美其素行 美:赞赏 D.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 致仕:为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成帝美其素行 其孰能讥之乎 C.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欲为之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4 分) 译文: 。 (2)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4 分) 译文: 。 (3)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4 分) 译文: 。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①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②黄泥坂③,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④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deng)笠:伞和斗笠。②山崦(yan):山洼。③坂:山坡。④化蝶梦:《庄子·齐物论》 说庄子曾梦化蝴蝶,李商隐《锦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 (1)作者通过描写夜宿农家的情景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一春不换旧征衣”、 “身从化蝶梦中归”、“天北天南雁自飞”三句诗中任选两句,分别 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