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虔诚(qian)赎罪(du)慰藉(je)绚丽夺目( Xuan B.坍圮(tain)熨帖(yu)咆哮(xiao)回味隽永(juan) C.窗槛(jian)炽烈(zhi)舷梯(xian)羽扇纶巾(ln) D.半响( shang)瞅着(chou)粗糙(zao)拾级而上(shi) 1.B(A项“赎应读shu;C项“炽”应读chi,纶”应读guan。B项“糙'”应读cao;“拾级而」 的“拾”应读sh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桑帐款玉砌雕栏目不遐接B.急躁跌宕一愁莫展锱铢必较 C.蛰伏遗憾天理昭彰势不可挡D.昵称船仓变换莫测厥功甚伟 2.C(A项“帐款”应写成“账款”;“目不遐接”应写成“目不暇接”:B项“一愁莫展”应写成 筹莫展”:D项“船仓”应写成“船舱”,“变换莫测”应写成“变幻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 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 我们前行
浙江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200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虔诚(qián) 赎罪(dú) 慰藉(jiè) 绚丽夺目(xuàn) B.坍圮(tān) 熨帖(yù) 咆哮(xiào) 回味隽永(juàn) C.窗槛(jiàn) 炽烈(zhì) 舷梯(xián) 羽扇纶巾(lún) D.半晌(shǎng) 瞅着(chǒu) 粗糙(zào) 拾级而上(shí) 1.B(A 项“赎”应读 shú;C 项“炽”应读 chì,“纶”应读 guān。B 项“糙”应读 cāo;“拾级而上” 的“拾”应读 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桑 帐款 玉砌雕栏 目不遐接 B.急躁 跌宕 一愁莫展 锱铢必较 C.蛰伏 遗憾 天理昭彰 势不可挡 D.昵称 船仓 变换莫测 厥功甚伟 2.C(A 项“帐款”应写成“账款”;“目不遐接”应写成“目不暇接”;B 项“一愁莫展”应写成“一 筹莫展”;D 项“船仓”应写成“船舱”,“变换莫测”应写成“变幻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_____。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 我们前行
②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 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 的印象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 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 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A.爆发肤浅以至B.爆发浮浅以致 C.暴发浮浅以至D.暴发肤浅 3.A(“爆发”指猛烈发作,①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②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掌声 等):③用于某种力量、情绪等。“暴发”①指突然发生,用于洪水、传染病。②指突然发财 或得势,含贬义。“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常用于人的认识活动;“浮浅”侧重 轻浮、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工作作风、学识修养等。“以至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 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指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 阵子。 B.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全国艺术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D.大茅山已是满眼秋色:稻田铺金,松柏凝翠,丹枫初红,真是五光十色 4.C(“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很多,来不及看。A项“不以为意”应改为“不以为然”。B项“设 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应改为“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指亲自来到 某种境地〈体验感受〉。D项“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这里的有颜色的树木顶 多只能用“多姿多彩”来形容,而不能用“五光十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②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 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_____的印象。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_____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 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A.爆发 肤浅 以至 B.爆发 浮浅 以致 C.暴发 浮浅 以至 D.暴发 肤浅 以致 3.A(“爆发”指猛烈发作,①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②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掌声 等〉;③用于某种力量、情绪等。“暴发”①指突然发生,用于洪水、传染病。②指突然发财 或得势,含贬义。“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常用于人的认识活动;“浮浅”侧重 轻浮、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工作作风、学识修养等。“以至”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 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指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 一阵子。 B.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全国艺术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D.大茅山已是满眼秋色:稻田铺金,松柏凝翠,丹枫初红,真是五光十色。 4.C(“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很多,来不及看。A 项“不以为意”应改为“不以为然”。B 项“设 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应改为“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指亲自来到 某种境地〈体验感受〉。D 项“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这里的有颜色的树木顶 多只能用“多姿多彩”来形容,而不能用“五光十色”。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 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15%左右 B.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 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 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D(A项“近”与“左右”重复:B项语序不当,“赎罪”与“认罪”要对换位置:C项句式杂糅 “发挥…作用”起到作用”取其一即可。)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 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使命的灾难 B.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 现 D.“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 6.C(A项一个句子不能用两个冒号,应把第一个冒号改为破折号:B项“两、三丈”是概数, 应去掉顿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A. 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 2009 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 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 15%左右。 B.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 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C.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 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D(A 项“近”与“左右”重复;B 项语序不当,“赎罪”与“认罪”要对换位置;C 项句式杂糅, “发挥……作用”“起到……作用”取其一即可。)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 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使命的灾难。 B. 我站在一座在 20 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 现”。 D. “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 6.C(A 项一个句子不能用两个冒号,应把第一个冒号改为破折号;B 项“两、三丈”是概数, 应去掉顿号;D 项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D(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动词活用作名词:C项名词活用作状语。D项前者是动词 的使动用法,后者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8.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秦人不暇自哀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C(宾语前置句) 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 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因视力不好而致寻找“我”非常困难,突出母亲对“我”的牵挂和 担 B.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 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脸庞。(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是因为莎莉文夫人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教给了她“坚定 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对于人类的同情心”。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夫人充满了感激和尊敬 之情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D(A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B 项动词活用作名词;C 项名词活用作状语。D 项前者是动词 的使动用法,后者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8.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秦人不暇自哀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C(宾语前置句) 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 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因视力不好而致寻找“我”非常困难,突出母亲对“我”的牵挂和 担心。 B.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 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脸庞。(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是因为莎莉文夫人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教给了她“坚定 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对于人类的同情心”。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夫人充满了感激和尊敬 之情。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劝阻并反对北伐 9.D(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北伐金人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辛弃疾,字易安,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 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著有《剑南诗稿》。 C.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 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D.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在短篇小说的艺 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的结局”。 10.B(辛弃疾,字幼安:著有《稼轩长短句》。) 、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8分)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见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 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办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 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 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劝阻并反对北伐。 9.D(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北伐金人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 辛弃疾,字易安,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 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著有《剑南诗稿》。 C.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 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D. 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在短篇小说的艺 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的结局”。 10. B(辛弃疾,字幼安;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阅读理解(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8 分)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见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 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办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 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 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