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年前,笔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讨论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进 攻性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指出在战争进程中,反法西斯联 盟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义的自保来求得 安全,而只能联合起来反击侵略者。 就战争起源而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又是由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 的“现代性”矛盾所致。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 潮流:一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囯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 主义运动。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一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 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与张力。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 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都是基于扩大帝国权 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 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 以德、意、日法西斯囯家的挑战为起点的二次大战,原本延续了一次大战的逻辑, 即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的国家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 支配世界体系的新格局。 然而,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并非同步。二战前期—一从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 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而那些有能力過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 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他们依然秉持 战的逻辑加以应对,因处在防御地位而奉行祸水他引的绥靕政策,试图以牺牲 他囯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 1940年法国战败和接踵而至的“不列颠空战”,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的危 境,1941年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更是将两个原 本想避开战争的大囯——美国和苏联拖入了战场。至此,任何置身事外、逃战自 保的意图都被击碎,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普遍性威胁”已成为众所公 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整体利益凸现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 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 前浩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诉诸整体性人类正义的反侵 略战争 虽然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合在当时具有“应急”特征,各国互施联手、联合抗敌的 出发点仍然是保家卫国,但在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的同时,联盟的机制和效应已经 展现出高于民族主义的人类正义理念。正是这些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普遍性理念, 赋予反法西斯联盟不同于一战时期军事同盟的性质,也正因为反法西斯联盟代表 了人类整体利益的正义诉求,二次大战才区别于一次大战,从原本的民族国家间 的战争升华为捍卫各国人民(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人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 战争 (选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十年前,笔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讨论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进 攻性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指出在战争进程中,反法西斯联 盟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义的自保来求得 安全,而只能联合起来反击侵略者。 就战争起源而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又是由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 的“现代性”矛盾所致。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 潮流:一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 主义运动。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 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与张力。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 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都是基于扩大帝国权 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 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 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起点的二次大战,原本延续了一次大战的逻辑, 即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的国家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 支配世界体系的新格局。 然而,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并非同步。二战前期——从 1931 年日本侵略中国到 1939 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 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而那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 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他们依然秉持 一战的逻辑加以应对,因处在防御地位而奉行祸水他引的绥靖政策,试图以牺牲 他国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 1940 年法国战败和接踵而至的“不列颠空战”,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的危 境,1941 年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更是将两个原 本想避开战争的大国——美国和苏联拖入了战场。至此,任何置身事外、逃战自 保的意图都被击碎,法西斯国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普遍性威胁”已成为众所公 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整体利益凸现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 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 前浩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诉诸整体性人类正义的反侵 略战争。 虽然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合在当时具有“应急”特征,各国互施联手、联合抗敌的 出发点仍然是保家卫国,但在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的同时,联盟的机制和效应已经 展现出高于民族主义的人类正义理念。正是这些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普遍性理念, 赋予反法西斯联盟不同于一战时期军事同盟的性质,也正因为反法西斯联盟代表 了人类整体利益的正义诉求,二次大战才区别于一次大战,从原本的民族国家间 的战争升华为捍卫各国人民(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人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 战争。 (选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法西斯联盟能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 义的自保来求得安全,只能联合起来共同反抗侵略者。 B、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与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 这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 C、二战是因德、意、日这些国家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 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支配世界体系新格局而挑起的 D、十年前,作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指出促发战争的因素共有两个, 即进攻性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战从局部战争开始,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危境的标志性事件是1940 年法国的战败和“不列颠空战 B、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使原本分散的反法西斯斗争转化 为一场规模空前浩大的世界性战争。 C、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合在当时具有“应急”特征,其机制和效应仍然局限于防 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D、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原本不想加入二战,但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 袭击珍珠港事件,迫使其加入二战行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大战表达了这样的结构性矛盾:作为经济结构的“世 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 B、-战中的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 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是一次非正义战争。 C、二战中,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不同步,一些有能力遏 制侵略的国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 D、二战与一战有共性,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两者又有区别,二战升华为捍卫各 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战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冑。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 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 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 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 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 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 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 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 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 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 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淸 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 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
A、反法西斯联盟能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 义的自保来求得安全,只能联合起来共同反抗侵略者。 B、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与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 这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 C、二战是因德、意、日这些国家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 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支配世界体系新格局而挑起的。 D、十年前,作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指出促发战争的因素共有两个, 即进攻性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战从局部战争开始,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危境的标志性事件是 1940 年法国的战败和“不列颠空战”。 B、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使原本分散的反法西斯斗争转化 为一场规模空前浩大的世界性战争。 C、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合在当时具有“应急”特征,其机制和效应仍然局限于防 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D、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原本不想加入二战,但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 袭击珍珠港事件,迫使其加入二战行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大战表达了这样的结构性矛盾:作为经济结构的“世 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 B、-战中的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 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是一次非正义战争。 C、二战中,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不同步,一些有能力遏 制侵略的国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 D、二战与一战有共性,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两者又有区别,二战升华为捍卫各 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战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 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 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 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 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 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 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 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 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 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 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 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 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 四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 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 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 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李澄》,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B、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C、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D、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 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澄作战勇敢剽悍。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开始时是江淮都统李垣幕 府的副将,最终被封为陇国公,加封王爵。 B、李澄很有计策谋略。兴元元年,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 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作准备。 C、李澄忠于朝廷。他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心意: 他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 D、李澄做事很有个性。他在进封王爵后,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 封爵,当时的士大夫都看不惯,讥笑他粗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5分) (2)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经汾阳旧宅① 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②。 今日独经歌舞地③,古槐疏冷夕阳多。 【注】①汾阳旧宅:郭子仪的旧居,在长安亲仁里。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为平定 安史之乱、重建唐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因功封汾阳王。②马伏波:东汉名将马援 马援助光武帝创建东汉王 朝。③歌舞地:指郭子仪所建歌舞楼 8.诗中引用马援的典故有什么作用?(5分 9.简要分析“古槐疏冷夕阳多”所表达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 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 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 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李澄》,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B、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C、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D、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 部尚书。 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澄作战勇敢剽悍。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开始时是江淮都统李垣幕 府的副将,最终被封为陇国公,加封王爵。 B、李澄很有计策谋略。兴元元年,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 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作准备。 C、李澄忠于朝廷。他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心意; 他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 D、李澄做事很有个性。他在进封王爵后,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 封爵,当时的士大夫都看不惯,讥笑他粗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5 分) (2)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经汾阳旧宅① 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②。 今日独经歌舞地③,古槐疏冷夕阳多。 【注】①汾阳旧宅:郭子仪的旧居,在长安亲仁里。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为平定 安史之乱、重建唐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因功封汾阳王。②马伏波:东汉名将马援。 马援助光武帝创建东汉王 朝。③歌舞地:指郭子仪所建歌舞楼。 8.诗中引用马援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5 分) 9.简要分析“古槐疏冷夕阳多”所表达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____, ——
(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 两句是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 周忆严给俞洁包扎完磨烂了的双脚,到门外去看,高柿儿像端枪似的端着用油布 包着的小提琴,押着一个疫男人和一头瘦驴走进山门。 “你不老实,我拿电气炮崩了你!”小高虛张声势地拍了一下她的“电气炮” 那东西发出一阵又闷又哑的和声。 “长官,老总,”瘦男人二刘又急又怕地说,“我实在是庄户人!” “庄户人看见我跑什么?” “大五更天,你端着那家伙追谁谁不跑?” “你说的我不信!”小高说,“跟我们上司令部去,查淸楚再放你!” “你们司令部在哪呢?” “这是军事秘密,你跟着走吧。”小高说着就往大殿里走,“这驴反正闲着,顺 便带上我们的病号。” 周忆严转身跟进了大殿,悄声说:“看样子是个庄稼人,不是反动派。你抓他干 什么?” 小高说:“我知道。要使那头驴!” “群众纪律! “这敌占区的老百姓一点觉悟都没有……” “那就更得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能说服动员,不能强迫。” “我先强迫,你后动员,不一样嘛。要不俞洁怎么行军?”说着她就去收拾俞洁 的背包,把被子拿出来往驴背上一垫。周忆严端了一茶缸煮熟的南瓜到院里,对 二刘说:“老乡,你跑了一夜,也饿了,先吃碗南瓜吧。咱新四军有政策,决不 冤枉好人。你别害怕。” 二刘看看这个女兵挺和善,肚子也真饿了,就接过茶缸吃起来。周忆严趁这机会 跟他讲打国民党的意义,讲减租减息政策,然后说到要雇他的驴。只要把病号送 到地方,照价给脚钱 这三个人掉队,像是命运和她们恶作剧。 总部的文工团,参加一个纵队的庆功大会。表演完,分队长周忆严就命令高柿儿 和俞洁去送还服装道具,他们走了半个时辰,就接到出发的紧急命令。周忆严把 行军路线和通知,交给房东军属大爷就随队岀发了。俞洁和高柿儿送完衣服回来, 见通知马上追赶。天黑到了燕子崖,只见周忆严一个人在村外等侯,第二天继 续赶队伍,中午左右已到沂蒙山南麓。这时就听见了滕县方向雷似的炮声。三个 人又是兴奋,又是着急,随便从干粮袋里抓点煎饼渣吃,就着山泉舀了缸子水喝 又继续赶路。 这一带是敌占区,傍晩贸然进村不安全,她们就投到路边这座破庙里来。大殿地 上燃着的木柴还没烧尽,可能是前边的部队在这烧过饭。她们跪在地上吹了几口, 周忆严就催着那两人续上柴禾烤衣服,自己点了个草把,把整个大殿又巡视一遍
(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 两句是 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 周忆严给俞洁包扎完磨烂了的双脚,到门外去看,高柿儿像端枪似的端着用油布 包着的小提琴,押着一个疫男人和一头瘦驴走进山门。 “你不老实,我拿电气炮崩了你!”小高虚张声势地拍了一下她的“电气炮”, 那东西发出一阵又闷又哑的和声。 “长官,老总,”瘦男人二刘又急又怕地说,“我实在是庄户人!” “庄户人看见我跑什么?” “大五更天,你端着那家伙追谁谁不跑?” “你说的我不信!”小高说,“跟我们上司令部去,查清楚再放你!” “你们司令部在哪呢?” “这是军事秘密,你跟着走吧。”小高说着就往大殿里走,“这驴反正闲着,顺 便带上我们的病号。” 周忆严转身跟进了大殿,悄声说:“看样子是个庄稼人,不是反动派。你抓他干 什么?” 小高说:“我知道。要使那头驴!” “群众纪律!” “这敌占区的老百姓一点觉悟都没有……” “那就更得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能说服动员,不能强迫。” “我先强迫,你后动员,不一样嘛。要不俞洁怎么行军?”说着她就去收拾俞洁 的背包,把被子拿出来往驴背上一垫。周忆严端了一茶缸煮熟的南瓜到院里,对 二刘说:“老乡,你跑了一夜,也饿了,先吃碗南瓜吧。咱新四军有政策,决不 冤枉好人。你别害怕。” 二刘看看这个女兵挺和善,肚子也真饿了,就接过茶缸吃起来。周忆严趁这机会 跟他讲打国民党的意义,讲减租减息政策,然后说到要雇他的驴。只要把病号送 到地方,照价给脚钱。 这三个人掉队,像是命运和她们恶作剧。 总部的文工团,参加一个纵队的庆功大会。表演完,分队长周忆严就命令高柿儿 和俞洁去送还服装道具,他们走了半个时辰,就接到出发的紧急命令。周忆严把 行军路线和通知,交给房东军属大爷就随队出发了。俞洁和高柿儿送完衣服回来, 一见通知马上追赶。天黑到了燕子崖,只见周忆严一个人在村外等侯,第二天继 续赶队伍,中午左右已到沂蒙山南麓。这时就听见了滕县方向雷似的炮声。三个 人又是兴奋,又是着急,随便从干粮袋里抓点煎饼渣吃,就着山泉舀了缸子水喝, 又继续赶路。 这一带是敌占区,傍晚贸然进村不安全,她们就投到路边这座破庙里来。大殿地 上燃着的木柴还没烧尽,可能是前边的部队在这烧过饭。她们跪在地上吹了几口, 周忆严就催着那两人续上柴禾烤衣服,自己点了个草把,把整个大殿又巡视一遍
从神案上找到日本钢盔煮了南瓜,窗台上捡起个用碗片做的小油灯。三人靠着火 堆用手抓着吃,都说从没吃过这么好的南瓜宴。吃完饭,忆严派定放哨的班次 就叫她俩先睡。俞洁起身去睡觉,刚迈了一步,就叫了声“哎呀”,像被钉子钉 在了原地 忆严赶紧扶她坐下,小高端过灯来照着给她脱鞋。原来灌进去的沙子把脚掌磨掉 层皮,脚肿胀得像熟透的桃子。俞洁头一次看见自己的脚变成这样,吓得嘴唇 哆嗦起来。 忆严说:“别害怕,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她拿出茶缸子,走到外边舀来半茶缸水。用自己的毛中沾着,给她轻轻擦洗干净。 扶她睡下去,又催着小高也躺下,自己便到门洞外放哨去了。 屋里的两个人小声吵起嘴来……俞洁内心厌恶透了她在上海小剧团的生活,可又 反对别人用鄙视的口气谈论那个团体。她认为说那样话的人看不起她的艺术资 历,否认她在艺术上的才能。可是跟小高有什么理好讲呢?这个当交通员出身的 小姑娘,连内心世界也男孩子化了。 小高换岗时把她和俞洁争论的事汇报了,忆严说俞洁在这种情况下能跟着走下来 就很不错了,对一个从大城市来的新同志,能像战斗部队的战士那样要求吗?我 们要尽量关心她照顾她,而不是急着批评。 忆严觉着刚打个盹,天就亮了。她睁开眼,看见俞洁正冲着一双烂脚发愁。忆严 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自己的一件旧衬衣,把衬衣撕开,小心地把俞洁的脚包起 来。忆严包扎完暗自发愁,不知怎样让俞洁走完下一段路。 小高现在抓了驴,虽说应当批评,却把三个人心中的愁云全吹散了。俞洁把鞋子、 换洗衣服塞进挎包,由小高扶着上了驴。小高在前牵着绳,忆严和二刘殿后,就 顺着大路向南走。 (节选自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周忆严给俞洁包扎完磨烂了的双脚,后面也有相对应的文字,两 者形成了照应,从而形成圆合的小说结构。 B.髙柿儿性格直率,但对二刘怀有敌意,始终保持革命警惕性,这从她拿用油 布包着的小提琴吓唬二刘的行为中可看出 C二刘虽然对三位女战士不相信,但经过周忆严的教育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女战士们服务。 D.周忆严、高柿儿、俞洁三个人虽然都是文工团的,但俞洁来自大上海,思想 比较消极,一碰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E.小说节选部分故事情节简单,场景也比较单一,文笔简洁,对话精练,人物 关系不复杂,但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2)“这三个人掉队,像是命运和她们恶作剧”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周忆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对待俞洁,周忆严和高柿儿两人的方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方法?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从神案上找到日本钢盔煮了南瓜,窗台上捡起个用碗片做的小油灯。三人靠着火 堆用手抓着吃,都说从没吃过这么好的南瓜宴。吃完饭,忆严派定放哨的班次, 就叫她俩先睡。俞洁起身去睡觉,刚迈了一步,就叫了声“哎呀”,像被钉子钉 在了原地。 忆严赶紧扶她坐下,小高端过灯来照着给她脱鞋。原来灌进去的沙子把脚掌磨掉 一层皮,脚肿胀得像熟透的桃子。俞洁头一次看见自己的脚变成这样,吓得嘴唇 哆嗦起来。 忆严说:“别害怕,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她拿出茶缸子,走到外边舀来半茶缸水。用自己的毛巾沾着,给她轻轻擦洗干净。 扶她睡下去,又催着小高也躺下,自己便到门洞外放哨去了。 屋里的两个人小声吵起嘴来……俞洁内心厌恶透了她在上海小剧团的生活,可又 反对别人用鄙视的口气谈论那个团体。她认为说那样话的人看不起她的艺术资 历,否认她在艺术上的才能。可是跟小高有什么理好讲呢?这个当交通员出身的 小姑娘,连内心世界也男孩子化了。 小高换岗时把她和俞洁争论的事汇报了,忆严说俞洁在这种情况下能跟着走下来 就很不错了,对一个从大城市来的新同志,能像战斗部队的战士那样要求吗?我 们要尽量关心她照顾她,而不是急着批评。 忆严觉着刚打个盹,天就亮了。她睁开眼,看见俞洁正冲着一双烂脚发愁。忆严 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自己的一件旧衬衣,把衬衣撕开,小心地把俞洁的脚包起 来。忆严包扎完暗自发愁,不知怎样让俞洁走完下一段路。 小高现在抓了驴,虽说应当批评,却把三个人心中的愁云全吹散了。俞洁把鞋子、 换洗衣服塞进挎包,由小高扶着上了驴。小高在前牵着绳,忆严和二刘殿后,就 顺着大路向南走。 (节选自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开头写周忆严给俞洁包扎完磨烂了的双脚,后面也有相对应的文字,两 者形成了照应,从而形成圆合的小说结构。 B.高柿儿性格直率,但对二刘怀有敌意,始终保持革命警惕性,这从她拿用油 布包着的小提琴吓唬二刘的行为中可看出。 C 二刘虽然对三位女战士不相信,但经过周忆严的教育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女战士们服务。 D.周忆严、高柿儿、俞洁三个人虽然都是文工团的,但俞洁来自大上海,思想 比较消极,一碰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E.小说节选部分故事情节简单,场景也比较单一,文笔简洁,对话精练,人物 关系不复杂,但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2)“这三个人掉队,像是命运和她们恶作剧”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3)周忆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4)对待俞洁,周忆严和高柿儿两人的方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方法?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