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中华戏曲源远留长,襄阳花鼓异彩纷承 2.根据语境,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当你的人生遇到风雨时,也许你会徘徊,也许你会夔( )泣,但是你要知道, 这风雨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能用嘹亮的歌声去应对风雨,天空也许会在刹那 间变得煜()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誓把襄阳建设成汉水流域中心城市 B.吴铭辉三度割皮救父的孝义之举,让人抽然而生敬意。 C.今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D.对于马航MH370客机的离奇失踪,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A.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徜徉在襄阳护城河边,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婀娜的垂柳。 C.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 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2014 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 分) 中华戏曲源远留长,襄阳花鼓异彩纷承。 2.根据语境,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当你的人生遇到风雨时,也许你会徘徊,也许你会啜( )泣,但是你要知道, 这风雨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能用嘹亮的歌声去应对风雨,天空也许会在刹那 间变得澄( )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誓把襄阳建设成汉水流域中心城市。 B.吴铭辉三度割皮救父的孝义之举,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C.今年 3 月,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D.对于马航 MH370 客机的离奇失踪,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2 分) A.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徜徉在襄阳护城河边,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婀娜的垂柳。 C.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 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 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②①③⑤④D.③①②④⑤ 6.19世纪的英国文学家 创作的小说《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主 色彩,亲切感人。女主人公简·爱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动机是对 的渴念和对更高 精神境界的追求。(2分 7.古诗文默写。(8分,前4小题每小题1分,最后一小题每句1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颠《黄鹤楼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 (4)《<</span>论语〉十则》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 (5)自古以来,“诗言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 如《钱塘湖春行》中的“ ”,白居易借花草表 了对早春的喜悦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苏轼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上午8点,窗外阳光明媚,七年级某班教室仍灯火通明。作为校学生会干部的你发现后 对该班值日生小华说:“ (2分 9.襄阳,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化繁荣,名人荟萃。让我们一同开展“脚踏一方土”综合 性学习活动,爱家乡,更爱脚下的这片热土吧!(8分) 【创建我行动】目前,襄阳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 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五城同创”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拟写 一条宣传标语,激发市民创建热情。(2分) 示例:开展“五城同创”建设美好襄阳 【活动我安排】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说说我们襄阳 的历史文化”板块,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 5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 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6.19 世纪的英国文学家 创作的小说《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主义 色彩,亲切感人。女主人公简·爱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动机是对 的渴念和对更高 精神境界的追求。(2 分) 7.古诗文默写。(8 分,前 4 小题每小题 1 分,最后一小题每句 1 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颠《黄鹤楼》)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 (4)《<</span>论语>十则》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 “ , ”。 (5)自古以来,“诗言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 如《钱塘湖春行》中的“ , ”,白居易借花草表 达 了对早春的喜悦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 , ”,苏轼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 分) 8.上午 8 点,窗外阳光明媚,七年级某班教室仍灯火通明。作为校学生会干部的你发现后, 对该班值日生小华说:“ ”(2 分) 9.襄阳,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化繁荣,名人荟萃。让我们一同开展“脚踏一方土”综合 性学习活动,爱家乡,更爱脚下的这片热土吧!(8 分) 【创建我行动】目前,襄阳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 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五城同创”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拟写 一条宣传标语,激发市民创建热情。(2 分) 示例:开展“五城同创” 建设美好襄阳 【活动我安排】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说说我们襄阳 的历史文化”板块,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2 分)
活动一:讲一讲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 话动二:说一说卓有成就的历史名人 活动三: 活动四: 【游览我介绍】请结合语言环境,将下面导游词补充完整。(2分) 朋友,欢迎你来到襄阳。襄阳已建城2800多年,文化底蕴丰富。在这里,我们可以 观鹿门寺秀美,读浩然田园诗篇 品米公祠 雅致,赏米癫米氏云山。从“清新质朴”的《过故人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隆 中对》和“用笔豪迈”的《研山铭》中,感受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材料我探究】阅读并分析下面的“2008-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 表”,写出你的发现。(2分) 2008-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表 时间po0209|2olol2ol2o12|2013 生产总值 002120115382132|25012814 增长率 19.8628.068.6217.312.51 我发现: 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活动一:讲一讲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 话动二:说一说卓有成就的历史名人; 活动三: ; 活动四: 。 【游览我介绍】请结合语言环境,将下面导游词补充完整。(2 分) 朋友,欢迎你来到襄阳。襄阳已建城 2800 多年,文化底蕴丰富。在这里,我们可以 观鹿门寺秀美,读浩然田园诗篇; , ;品米公祠 雅致,赏米癫米氏云山。从“清新质朴”的《过故人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隆 中对》和“用笔豪迈”的《研山铭》中,感受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材料我探究】阅读并分析下面的“2008-2013 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 表”,写出你的发现。(2 分) 2008-2013 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表 时 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1002 1201 1538 2132 2501 2814 增长率 (单位:%) 19.8628.0638.62 17.3112.51 我发现: 三、阅读与欣赏(40 分)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 10-11 题。(4 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 分)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 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span>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 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 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一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span>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 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纵天下之所顺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时不如地利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万早丧所天 D.生,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 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 从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 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0 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span>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 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 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span>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 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以天下之所顺 以: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天时不如地利 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早丧所天 D.生,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 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 从 、 、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 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 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 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阅读记叙文《渡》,完成17-21题。(13分) 斜阳西下,草长莺飞。水光潋滟中,一江绵延,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 渡口处,木船横斜 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蓦地,“扑喇喇”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如受惊吓般, 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 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张开眼,站立起来,把篙子撑入水中,一使劲,船就靠近了 岸边 岸边,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 想到婉儿,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我们俩来拉个钩吧,爸爸,你要努力摆渡 婉儿呢,要勤奋学习,做个出色的好孩子。” 年又一年,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婉儿读三年级了,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一言不语 柱子定定地看着默默的蜿儿。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爸爸,我再也不要 看到你在河上漂了,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 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 柱子的心蹙缩起来。是啊,祖孙三代,苦守住那份承诺,任凭世事变幻。看着儿时 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惠的揶揄,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爸爸呀,干什么都好,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柱子的心在流血。婉儿都三年 级了,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 婉儿娘俩 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 为了一纸承诺,爷爷在河上漂了四十载:为了一纸承诺,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 里……而今,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 烦恼、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泼过来,将心淋湿
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 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三)阅读记叙文《渡》,完成 17-21 题。(13 分) 渡 斜阳西下,草长莺飞。水光潋滟中,一江绵延,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 渡口处,木船横斜。 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蓦地,“扑喇喇”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如受惊吓般, 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 着。 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张开眼,站立起来,把篙子撑入水中,一使劲,船就靠近了 岸边。 岸边,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 想到婉儿,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我们俩来拉个钩吧,爸爸,你要努力摆渡, 婉儿呢,要勤奋学习,做个出色的好孩子。” 一年又一年,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婉儿读三年级了,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一言不语。 柱子定定地看着默默的蜿儿。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爸爸,我再也不要 看到你在河上漂了,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 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 柱子的心蹙缩起来。是啊,祖孙三代,苦守住那份承诺,任凭世事变幻。看着儿时 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惠的揶揄,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爸爸呀,干什么都好,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柱子的心在流血。婉儿都三年 级了,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 婉儿娘俩…… 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 为了一纸承诺,爷爷在河上漂了四十载;为了一纸承诺,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 里……而今,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 烦恼、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泼过来,将心淋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