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检测试卷1 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奇崛(jue)金罍(lei)戴回(ying)恫吓( dong he) B猥(wei)鄙遏止(jie)蹇(jian)劣蜿蜒( wan yan) C腼腆(dian)绮丽(qi)沙獾(guan)涟漪(iany) D隽逸(jun)窥伺(ci)滂沱(pang)剿悍( biao han)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淘醉寬虹灯乐不可支蹑手蹑脚B.眷顾孤苦伶仃络绎不绝束手无策 C.嬉戏不盛其烦无可言谕三眼一板D.栖息引吭高歌相题并论家喻户晓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毅纹:有皱纹的纱不胜其烦:能够承受蹑手蹑脚:放轻脚步 凝眸:指眼睛束手无策:捆、绑克勤克俭:吃 C.喙:鸟兽的嘴 怒不可遏:阻止 家喻户晓:知晓 D.果腹:肚子 争妍斗艳:美丽爱不释手:放下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吗? C.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最美敦师”杨向明被追授“江苏好人”,他的事迹可歌可泣。 B.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不法商贩东山再起。 C.莘莘学子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D.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因地制宜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 6.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校长充满激情的讲话不禁使我心潮澎湃。 修改:将“在”删去。[来源:学科网] B.为了避免感染HN禽流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要增强体育锻炼。 修改:将“增强”改为“加强” C.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IT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 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动
1 七年级下语文检测试卷 1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 A.奇崛.(jué) 金罍.(léi) 萦.回(yíng) 恫吓..(dòng hè) B.猥. (wěi)鄙 遏.止 (jié) 蹇. (jiǎn) 劣 蜿蜒..(wān yán) C.腼腆.(diǎn) 绮.丽(qí) 沙獾.(guàn) 涟漪..(liǎn yí) D.隽.逸(jùn) 窥伺.(cì) 滂.沱(páng) 剽悍..(biāo hàn)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淘醉 霓虹灯 乐不可支 蹑手蹑脚 B. 眷顾 孤苦伶仃 络绎不绝 束手无策 C. 嬉戏 不盛其烦 无可言谕 三眼一板 D. 栖息 引吭高歌 相题并论 家喻户晓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縠纹:有皱纹的纱 不胜其烦:能够承受 蹑手蹑脚:放轻脚步 B.凝眸:指眼睛 束手无策:捆、绑 克勤克俭:吃 C.喙:鸟兽的嘴 怒不可遏:阻止 家喻户晓:知晓 D.果腹:肚子 争妍斗艳:美丽 爱不释手:放下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吗? C.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州“最美教师”杨向明被追授“江苏好人”,他的事迹可歌可泣。 B.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不法商贩东山再起。 C.莘莘学子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D.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因地制宜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 6.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校长充满激情的讲话不禁使我心潮澎湃。 修改:将“在”删去。[来源:学科网] B.为了避免感染 H7N9 禽流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要增强体育锻炼。 修改:将“增强”改为“加强”。 C.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 IT 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 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动
D.因为他开始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修改:将“因为”删去。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白鹅》一丰子恺一现代画家、文学家一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B《海燕》一郑振铎一现代作家、文史学家一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C《鹤群》一江口涣一一日本小说家、评论家一颂扬了集体主义精神。 D《石榴》一郭沫若一现代作家、诗人、学者一抒写了深情诚挚的乡愁。 8、走近名著。(5分) 《繁星》《春水》是新诗当中很有特色的两本小诗集,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 水体”,其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充满哲理的名句便出自《繁星》, 请你根据这首小诗的形式仿写一首蕴含哲理的话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 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 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10.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D.因为他开始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 修改:将“因为”删去。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鹅 》 ― 丰子恺 ― 现代画家、文学家 ― 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B《 海燕 》 ― 郑振铎 ― 现代作家、文史学家 ― 抒发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C《 鹤群 》 一江口涣一一日本小说家、评论家 ― 颂扬了集体主义精神。 D《 石榴 》 ― 郭沫若 ― 现代作家、诗人、学者 ― 抒写了深情诚挚的乡愁。 8、走近名著。(5 分) 《繁星》《春水》是新诗当中很有特色的两本小诗集,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 水体”,其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 。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充满哲理的名句便出自《繁星》, 请你根据这首小诗的形式仿写一首蕴含哲理的话。 , , !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 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 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10.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3 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7)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9)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场面的句子 是 李贺《雁门太守行》) (10)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热情讴歌 了秋天的美好,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 ”抒尽了天涯 游子的凄苦愁楚。(马致远《天净沙》) (1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刘禹锡《陋 室铭》)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1~15题。(17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褒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可爱者甚蕃 (2)溜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13.作者从 等方面描写莲花 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3分) 14.短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 生活态度。(2分) 15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 3
3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7)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8)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9)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场面的句子 是 , 。(李贺《雁门太守行》) (10)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热情讴歌 了秋天的美好,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一句“ ”抒尽了天涯 游子的凄苦愁楚。(马致远《天净沙》) (1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刘禹锡《陋 室铭》)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 11~15 题。(17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6 分) ⑴可爱者甚蕃. 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香远益.清 ⑷亭亭净植. ⑸陶后鲜.有闻 ⑹宜.乎众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13.作者从 、 、 等方面描写莲花 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3 分) 14.短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 的 生活态度。(2 分) 15.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
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6~18题。(9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 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默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 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 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通n,丰收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征求不已 ②兼东征西讨 ③遂致灭亡 ④惟欲清净 17.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词)(3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文: 18.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三)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 同梨花一样的请東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 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 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 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 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 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罪罪,春意闌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 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 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4 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 16~18 题。(9 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 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 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 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征求不已. ②兼东.征西讨 ③遂.致灭亡 ④惟.欲清净 17.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词)(3 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 译文: 18.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 分) (三)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 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 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 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 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 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 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 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 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 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 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 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 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 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 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 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 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 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 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 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 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 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 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 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 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 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9、本文的线索是 。(3分) 20、品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 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4分) 象征意义是 作者的情感是 21、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22、文中第五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试举一例。(3分) 283、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 爱”这句话的含义?(3分)
5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 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 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 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 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 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 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 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 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 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 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 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 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 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 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 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 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 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9、本文的线索是 。(3 分) 20、品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 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4 分) 象征意义是 ; 作者的情感是 。 21、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 分) 22、文中第五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试举一例。(3 分) 23、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 爱”这句话的含义?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