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座位号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请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不得分。 第一部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冬季的山上,没有了夏季的cong()茏,没有了夏季的云蒸霞we(),显得清 瘦了许多,宁静了许多,zu∂()落在山脚下的禅院,依山就势,参()差错落于沟谷 岩壁之间,巍峨壮丽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分道扬镳精采纷呈万籁俱寂浮想连翩 如愿以偿弛名中外消声匿迹登峰造极 3根据原文填空。(10分) ,春色未曾看。(2)▲,正是河豚欲上时 谁家新燕啄春泥。(4) 大雪满弓刀 春江水暖鸭先知。(6)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7)晓战随金鼓 ,红杏枝头春意闹 (9) 死即举大名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 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 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5.下面是一幅环保宜传画,蓝天为背景,大树 为绿色。观察这幅画,请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这幅 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4分) (第5题图) 第二部分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第1页共9页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 第 1 页 共 9 页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分值: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友情提醒:请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不得分。 第一部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 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冬季的山上,没有了夏季的 cōng( )茏,没有了夏季的云蒸霞 wèi( ),显得清 瘦了许多,宁静了许多,zuò( )落在山脚下的禅院,依山就势,参.( )差错落于沟谷 岩壁之间,巍峨壮丽。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 分) 分道扬镳 精采纷呈 万籁俱寂 浮想连翩 如愿以偿 弛名中外 消声匿迹 登峰造极 3.根据原文填空。(10 分) (1) ▲ ,春色未曾看。(2) ▲ ,正是河豚欲上时。 (3)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4) ▲ ,大雪满弓刀。 (5)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6) ▲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7)晓战随金鼓, ▲ 。(8)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9) ▲ ,死即举大名耳,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 ▲ )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 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 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5. 下面是一幅环保宣传画,蓝天为背景,大树 为绿色。观察这幅画,请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这幅 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 70 字)(4 分) ▲ ▲ ▲ ▲ (第 5 题图) 第二部分 座位号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69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盜。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 野宿焉 注释哂(shen):微笑 6.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或请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8.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 有▲和▲_。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3分) 答:因为那里没有▲和 目的是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第2页共9页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 第 2 页 共 9 页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 6—9 题。(12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 野宿焉。 注释 哂(shěn):微笑 6.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或.请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8.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 有 ▲ 和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3 分) 答:因为那里没有 ▲ 和 ▲ 目的是 ▲
9.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 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 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 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 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 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 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 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 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 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廷。 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 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 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第3页共9页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 第 3 页 共 9 页 9.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 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3 分) 答: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12 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 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 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 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 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 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 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 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 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 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 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 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 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
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 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毎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 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 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 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 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可芳渔优冰断秋庋空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 数女竹清彰天山 :王鲔差「月荆 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 :孙勣"石松 自集即上日表小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 自识,使王维远窝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 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种胸襟,“新 雨”是—种态度,“天气”是—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 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 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 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 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 金铂般的干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第4页共9页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 第 4 页 共 9 页 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 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 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 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 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 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 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 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 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 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 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 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 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 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 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 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
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 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一一选自《阅读与鉴赏》 10.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分) 11.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语句应还原到文中第几段的开头最恰当?(3分) 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答 12.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 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⑤中的原话来回答。(3分)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⑥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2分) 学费满震 开学了,报名去。报名的时候一是要交假期作业,二是要交学费。假期作业我都是认 认真真完成,而学费却正好相反,我总是不能次性交齐。学费拢共两块五毛钱,我只带 了一块钱。这还是我妈跟亲戚借五毛,又卖了十个鸡蛋才凑齐的。 “那余下的一块五什么时候交呢?”陈老师问我。 我说:“我妈说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交。 我注意到,大多数学生跟我一样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有的先交一部分,剩下的订 个口头“还款计划”,慢慢续交,有如如今的“分期付款″;也有的一毛钱没有,只给老师 一个口头承诺,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交。 过一段时间,陈老师就会在下课前留几分钟时间念一回“欠费生”的名字。我们所有 被点名的学生,都感到很难为情,低下头,不敢看老师,不敢看同学,仿佛做了什么丢人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第5页共9页
九年级语文阶段学情问卷 第 5 页 共 9 页 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 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选自《阅读与鉴赏》 10.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 分) 答: ▲ 11.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语句应还原到文中第几段的开头最恰当?(3 分) 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答: ▲ 12.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 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⑤中的原话来回答。(3 分) 答: ▲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⑥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答: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2 分) 学费 满 震 开学了,报名去。报名的时候一是要交假期作业,二是要交学费。假期作业我都是认 认真真完成,而学费却正好相反,我总是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拢共两块五毛钱,我只带 了一块钱。这还是我妈跟亲戚借五毛,又卖了十个鸡蛋才凑齐的。 “那余下的一块五什么时候交呢?”陈老师问我。 我说:“我妈说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交。” 我注意到,大多数学生跟我一样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有的先交一部分,剩下的订一 个口头“还款计划”,慢慢续交,有如如今的“分期付款”;也有的一毛钱没有,只给老师 一个口头承诺,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交。 过一段时间,陈老师就会在下课前留几分钟时间念一回“欠费生”的名字。我们所有 被点名的学生,都感到很难为情,低下头,不敢看老师,不敢看同学,仿佛做了什么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