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月考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③④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单于夜遁逃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 的滴泉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 》) ⑥《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 ⑦ ,并怡然自乐。 ⑧烈士暮年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喧(xiao) 和(xi) 生意(ang)然分道扬(bo 3.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春天的村庄富有浪漫,更富有自由和诗意。与城市的春天有天嚷之别。她是那么散淡、 甜静。毫无喧闹嘈杂,就这样悄悄地绽放,无人赞賞没关系。难怪村庄的天空是明净的,那 是简单纯朴的生活熏染了这片天空。在那个晩霞万丈的夜晩,春夭就这样走进村庄。没有大 惊小怪的诧异,也不会像诗人一样浮想连翩,夜不能寐。就这样一句淡淡的话,一切含义都 孕藏在朴实平淡之中。 别字 匚改正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 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騙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 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6.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他疾忙伸出手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没有摸到我。 这是谁?”他问,好像竭力想用那双失明的眼睛看一看似 多么徒劳而痛苦的 尝试啊 “回答我,一一再说一遍!”他专横地大声命令道。 你还想喝水吗,先生?杯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
1 九年级语文(上)月考试卷 (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名句。(10 分)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③ ,单于夜遁逃。 ④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 的滴泉。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 《 》) ⑥《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 。 ⑦ ,并怡然自乐。 ⑧烈士暮年, 。 2.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喧(xiāo)______ 和(xù)______ 生意(àng)______然 分道扬(biāo)______ 3.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春天的村庄富有浪漫,更富有自由和诗意。与城市的春天有天嚷之别。她是那么散淡、 甜静。毫无喧闹嘈杂,就这样悄悄地绽放,无人赞赏没关系。难怪村庄的天空是明净的,那 是简单纯朴的生活熏染了这片天空。在那个晚霞万丈的夜晚,春天就这样走进村庄。没有大 惊小怪的诧异,也不会像诗人一样浮想连翩,夜不能寐。就这样一句淡淡的话,一切含义都 孕藏在朴实平淡之中。 错别字 改 正 4.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 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 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和维护社会秩序的 需要。 (1)第 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 分) ( )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 ....,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 ....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 ....的传统工艺品。 6.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1).他疾忙伸出手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没有摸到我。 “这是谁?”他问,好像竭力想用那双失明的眼睛看一看似的,——多么徒劳而痛苦的 尝试啊! “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专横地大声命令道。 “你还想喝水吗,先生?杯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
节 选自《简·爱》) 这是谁跟简爱之间的一段对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双目失明?随后简爱作出了一个 什么决定?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3分) (2.)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 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 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 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 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3分) 7.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 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 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 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 档节目4月18日开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 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 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 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成语大会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2分) o14 (2)某校九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 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活动的老师提 些建议。(3分)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么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r
2 ( 节 选自《简•爱》) 这是谁跟简爱之间的一段对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双目失明?随后简爱作出了一个 什么决定?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 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 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选段中人物 A 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 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5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 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 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 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 档节目 4 月 18 日开播,7 月 6 日结束。 【材料二】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 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 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 高度凝炼,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 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九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 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活动的老师提 一些建议。(3 分) 小 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么意思。 小 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 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二、阅读与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 分)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8)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口香,说说诗人写香的用意?(2分) (9)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 (10)赏析结尾两句诗句。(3分) (二).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5题。(14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 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1.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以激怒其众/或以为死 B.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或以为死/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乃行卜 12.陈涉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2分)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三部曲。(3分) 14.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所体现的陈涉的性格特点。(3分) 阅读苏轼的《记游松风亭》,完成第9题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钧之鱼,忽得解脱。若 【注】松风亭在广东省患阳县。苏轼游松风亭为宋哲宗绍圣无年十月间事,在贬谪
3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8)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香,说说诗人写香的用意?(2 分) (9)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 分) (10)赏析结尾两句诗句。(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11~15 题。(14 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 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1.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 ) A.以.激怒其众 / 或以.为死 B.从民欲.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或.以为死 / 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乃.行卜 12.陈涉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2 分)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三部曲。(3 分) 14.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所体现的陈涉的性格特点。(3 分) 阅读苏轼的《记游松风亭》,完成第 9 题。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 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苏轼游松风亭为宋哲宗绍圣元年十月间事,在贬谪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9题。(15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 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 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 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 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 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 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 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二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 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 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 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 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 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 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 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 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 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7、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6—19 题。(15 分)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 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 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 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 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 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 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 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 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 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 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 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 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 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 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 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 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 2011 年 3 月 2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8、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分) 1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0-24题。(19分)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査兹陈荣生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 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 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毎到春夭都会长出新鲜嫩绿 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 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 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 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 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遺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 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11“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12“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3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檡可爱 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 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 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14“感谢上帝!”母亲说。 15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 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16“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刀“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8“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 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5 18、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 分) 19、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20-24 题。(19 分)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 陈荣生 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 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 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 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 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 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 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 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 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⑾“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⑿“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⒀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 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 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 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⒁“感谢上帝!”母亲说。 ⒂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 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⒃“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⒄“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⒅“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 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