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42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 总分 积与用(共24分,1-6题每题3分,第7题每小题1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3分) A默而识之(zhi)论语(lun)谥号(y)子日(yue) B尊君在不(bu)拯救( zheng)期行(q)燕山(yan) C可汗( kehan)环谒(ye) 金溪(x)云鬓(bin) D鬓毛衰( shuai)戎裝(rong)城阙(que)贬谪(zhe)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书写全对的一项 )(3分) A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眄之。D小弟闻秭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现在写作“傥”,高兴,愉快。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讨厌) C愿为市鞍马(买) D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怎能感到由衷的 高兴?欢迎大家来到国家级天然公园——赤水市
141、142 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1 1 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姓名: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1-6 题每题 3 分,第 7 题每小题 1 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3 分) A.默而识.之(zhì) 论.语(lún) 谥.号(yì) 子曰.(yuē) B.尊君在不.(bù) 拯.救(zhěng) 期.行(qī) 燕.山(yān) C.可汗..(kèhán) 环谒.(yè) 金溪.(xī) 云鬓.(bìn) D.鬓毛衰.(shuāi) 戎.装(róng) 城阙. (què) 贬谪. (zhé)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书写全对的一项。( ) (3 分) A.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眄.之。 D.小弟闻秭.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现在写作“悦”,高兴,愉快。) 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讨厌) C.愿为市.鞍马(买) D.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怎能感到由衷的 高兴?欢迎大家来到国家级天然公园——赤水市
141、142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B我们班刚学习第六单元时,大家都觉得学习文言文有困难,于是李老师就渐渐放慢 了讲课进度。 C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文言文,充满了信心。 D.《木兰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下面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土大夫清高 放诞的言谈逸事。 C.《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D.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6下面是第八中学七年级(8)班同学们在学完本单元后交流学习体会时的发言摘录,其 中不正确的是()(3分) A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从中得到的体会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相结 合,不能偏废。 B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 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我觉得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是很恰当。别人不理解我,我干嘛不可以怨恨他
141、142 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2 2 B.我们班刚学习第六单元时,大家都觉得学习文言文有困难,于是李老师就渐渐放慢 了讲课进度。 C.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文言文,充满了信心。 D.《木兰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下面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 放诞的言谈逸事。 C.《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D.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6.下面是第八中学七年级(8)班同学们在学完本单元后交流学习体会时的发言摘录,其 中不正确的是( )(3分) A.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从中得到的体会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相结 合,不能偏废。 B.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 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我觉得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是很恰当。别人不理解我,我干嘛不可以怨恨他
141、142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D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把“天才=99%的汗水 +1%的灵感”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小有成就,也不能沾沾自喜,自我满 足,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7.诗文默写。(6分,每题1分)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2)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 (3)《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君”团聚的句子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 句 (5)沉舟侧畔干帆过, (6) ,杨花愁杀渡江人。 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举办“经典名著推广活动周”,同学们都踊跃参与了这项活动 8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9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至少列举出三项。(2分)
141、142 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3 3 D.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把“天才=99%的汗水 +1%的灵感”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小有成就,也不能沾沾自喜,自我满 足,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7.诗文默写。(6 分,每题 1 分)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 (2)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 是 , ; , ? (3)《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君”团聚的句子: , 。 ( 4 ) 王 勃 的 《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 写 送 别 的 地 点 和 友 人 要 去 的 地 方 的 诗 句: , 。 (5)沉舟侧畔千帆过, 。 (6) ,杨花愁杀渡江人。 二、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举办“经典名著推广活动周”,同学们都踊跃参与了这项活动。 8.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分) 9.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至少列举出三项。(2分)
141、142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10就学校如何推广经典名著的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2分) 、阋读与理解(40分) (-)阅卖的,11~13题(9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 生疏怅惘之情。 C颔联以“¨沉舟”“¨病树”自喻,劝诫自己不必为白居易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 表达出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A诗人在异地忽然见到来自故乡的朋友,十分欣喜,慢慢地问起家乡的事。 B.“应知”二字意为“应该了解”,略带主观臆测,形象地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态。 C问“故乡事”却只问窗前寒梅,说明“寒梅”与他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寒 梅使他想起亲情,想起友人围炉夜话时的温馨.….·寒梅”已不是一般的自然景物,而 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D诗中的“我”是一个寻常游子,虽然饱经风霜,在尘世中却依然保持着对家乡对亲人 的热爱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窝别意,同是宦游人
141、142 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4 4 10.就学校如何推广经典名著的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2分) 三、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3题。(9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 生疏怅惘之情。 C.颔联以“沉舟”“病树”自喻,劝诫自己不必为白居易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 表达出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A.诗人在异地忽然见到来自故乡的朋友,十分欣喜,慢慢地问起家乡的事。 B.“应知”二字意为“应该了解”,略带主观臆测,形象地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态。 C.问“故乡事”却只问窗前寒梅,说明“寒梅”与他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寒 梅使他想起亲情,想起友人围炉夜话时的温馨……“寒梅”已不是一般的自然景物,而 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D.诗中的“我”是一个寻常游子,虽然饱经风霜,在尘世中却依然保持着对家乡对亲人 的热爱。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41、142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B诗人和友人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两人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C颈联尾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友人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 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让眼泪沾 湿佩巾。 D首联、颈联对仗工整,尾联批评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阅卖下面收鈫,完龙14~18题(15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 便怒日:“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 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友人期行/君问归期未有期 B.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王欲舍所携D.幸尚宽,何为不可/宁可以急相弃邪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B.正为此耳/并自为其名 C友人惭,下车引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D正为此耳/可以为师矣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一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就跑了。 B.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芳表示歉意
141、142 班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5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B.诗人和友人都充满离愁别绪,因为两人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C.颈联尾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友人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 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样哭哭啼啼,让眼泪沾 湿佩巾。 D.首联、颈联对仗工整,尾联批评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18题(15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 至,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 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与友人期.行 /君问归期未有期. B.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C.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王欲舍.所携 D. 幸尚宽,何为不可./宁可.以急相弃邪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B. 正为.此耳/并自为.其名 C. 友人惭,下车引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D.正为.此耳/可以为.师矣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就跑了。 B.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芳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