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指标 2020年2025年年均增速或属性 [累计数 1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 民生数(个) 15 3 预期性 福祉 4.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0.9] 预期性 完成国家下 1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达目标任多/约束性 完成国家下 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达目标任务 绿色|17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完成国家考 生态[比率(% 约束性 核目标 「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完成国家考 约束性 核目标 19森林覆盖率(%) 40 41 约束性 安全2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3500 3500 约束性 保障|21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2.57 约束性 注:1.[]内为5年累计数;2.带*的为2020年预计数,带*的为2019年数据;3.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 第二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 系,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在二○二○年基础上翻一番。科技实力跻身全国前 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强省基本建成。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 社会基本建成,平安四川健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 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巴蜀文化焕发新活力。生态环境更加优渼美, 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 实现。交通强省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
— 16 — 类别 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年均增速或 [累计数] 属性 民生 福祉 13.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 数(个) 1.5 3 — 预期性 14.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 [0.9] 预期性 绿色 生态 15.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 — 完成国家下 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16.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完成国家下 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17.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比率(%) — 完成国家考 核目标 — 约束性 1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完成国家考 核目标 — 约束性 19.森林覆盖率(%) 40 41 — 约束性 安全 保障 2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3500 3500 — 约束性 21.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 2.57 — 约束性 注 :1.[ ]内 为 5 年 累计 数 ;2.带* 的 为 2020 年 预 计数 , 带** 的 为 2019 年 数据 ;3.能 源 综 合 生产 能 力 指煤炭、 石 油 、 天然 气 、 非化 石 能 源 生产 能 力 之 和。 第二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 系,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翻一番。科技实力跻身全国前 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强省基本建成。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 社会基本建成,平安四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民素质和社会文 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巴蜀文化焕发新活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 实现。交通强省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新优势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 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干多支ˆ建设,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化拓展 干多支ˆ发展战略,构建“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引导重 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全省区域协 调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做强成渝发展主轴 第一节增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 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 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 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 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加快现代化国 际都市建设进程。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发展 高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增强全球性航空枢 纽和国际铁路港功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 力。天府新区做强总部经济和商务会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 核心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公园城 市先行区。成都东部新区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
— 17 — 对外开放新优势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 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篇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一干多支”建设,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化拓展“一 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引导重 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全省区域协 调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 做强成渝发展主轴 第一节 增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 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 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 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 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加快现代化国 际都市建设进程。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发展 高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增强全球性航空枢 纽和国际铁路港功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 力。天府新区做强总部经济和商务会展、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 核心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公园城 市先行区。成都东部新区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
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 (成都)科学城创新建设模式,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产业创新高地 第二节促进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加快生产力一体 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共享、政务事务通办、开放 刁]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构建形成中心城市 引领型、组团式多层次网络化空间结构。研究规划成都外环等连 接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探索中 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 升铁路公交化运营水平,构建1小时通勤圈。协同推进“三区三 带ˆ建设,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联动德阳共建成德临港经济 产业协作带,以天府新区联动眉山共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 以成都东部新区联动资阳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第三节推动成都东进与重庆西扩相向发展 强化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互动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 区协同开放,推动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 区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协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产业集群和汽车及轨道交通硏发生产基地。依托成渝北线、中线 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推动中心城市极核带动功能沿轴带扩散, 支持德阳、眉山、资阳、遂宁、内江等城市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
— 18 — 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 (成都)科学城创新建设模式,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产业创新高地。 第二节 促进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加快生产力一体 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共享、政务事务通办、开放 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构建形成中心城市 引领型、组团式多层次网络化空间结构。研究规划成都外环等连 接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探索中 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 升铁路公交化运营水平,构建 1 小时通勤圈。协同推进“三区三 带”建设,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联动德阳共建成德临港经济 产业协作带,以天府新区联动眉山共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 以成都东部新区联动资阳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第三节 推动成都东进与重庆西扩相向发展 强化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互动,推进川渝自由贸易试验 区协同开放,推动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 区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协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产业集群和汽车及轨道交通研发生产基地。依托成渝北线、中线 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推动中心城市极核带动功能沿轴带扩散, 支持德阳、眉山、资阳、遂宁、内江等城市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
产业外溢,协同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夯实成渝地区中部支 撑。发挥成都都市圈辐射作用,发展都市圈卫星城,打造都市圈 功能协作基地,做强绵阳、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雅安绿色发 展示范市,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栏2环成都经济圈城市 绵阳市。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大力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国家国防科硏生j 的重要基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中国科技城 德阳市。推进旌广、凯州产城融合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创建“5G+工业互联 网先导区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乐山市。建设峨眉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水电产业消纳示范区,打造“中国绿 色硅谷”,做强做大光伏产业,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眉山市。依托天府新区、川港合作示范园,突出发展绿色建材等先进材料产业,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屐示范区,建设环成都都市圈开放发展示范市。 遂宁市。建设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打造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重点发展锂电新材料产业,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和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 纽 资阳市。建设国际临空经济区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中国牙谷”,加 快建设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 雅安市。推进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大数 据产业,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胁协作基地和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建设绿色发展示 L范市
— 19 — 产业外溢,协同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夯实成渝地区中部支 撑。发挥成都都市圈辐射作用,发展都市圈卫星城,打造都市圈 功能协作基地,做强绵阳、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雅安绿色发 展示范市,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栏 2 环成都经济圈城市 绵阳市。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大力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国家国防科研生产 的重要基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中国科技城。 德阳市。推进旌广、凯州产城融合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创建“5G+工业互联 网”先导区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乐山市。建设峨眉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水电产业消纳示范区,打造“中国绿 色硅谷”,做强做大光伏产业,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眉山市。依托天府新区、川港合作示范园,突出发展绿色建材等先进材料产业,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环成都都市圈开放发展示范市。 遂宁市。建设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打造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重点发展锂电新材料产业,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和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 纽。 资阳市。建设国际临空经济区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中国牙谷”,加 快建设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 雅安市。推进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大数 据产业,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协作基地和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建设绿色发展示 范市
图1区域经济布局示意图 陕 巴中市 马尔康 翼 少川东北经济 l西北生态示范区 临江新区 都市 图例 川南经济区 区域中心城市 成都平原经济区 攀西经济 川南经济区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比例尺1:8200000 第五章带动两翼协同发展 第一节推进南翼跨越发展 发展壮大泸州、宜宾区域中心城市,做强泸州一宜宾组团, 促进內江自贡同城化,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突出南向开 放大通道建设,做强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优势,大力发展 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南向开放 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川南、渝西地区 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建设承
— 20 — 图 1 区域经济布局示意图 第五章 带动两翼协同发展 第一节 推进南翼跨越发展 发展壮大泸州、宜宾区域中心城市,做强泸州—宜宾组团, 促进内江自贡同城化,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突出南向开 放大通道建设,做强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优势,大力发展 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南向开放 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川南、渝西地区 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建设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