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 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 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 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 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 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 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 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 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 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 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 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 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 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 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
2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 发展,年均增速达 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 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 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 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 年,我国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 1.36 万亿元,是 2005 年 的 3.5 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 2005 年的 10.2%提高 到 2010 年的 18%,从业人员超过 300 万人。产业结构向服 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 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 年,广东、 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 9 个省 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 87%。中国 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 速提升。2010 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 2000 家,其中业务收 入超过 50 亿元的企业有 7 家,超过 100 亿元有 4 家,超过 500 亿元有 1 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
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有力推动下,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 套件、中间件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明显提升,集成整合不断 深化,在党政等关键部门、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以及电信、 电力、邮政、制造等重点行业得到了较好应用。信息安全关 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良好进展,信息安全服务迅速发展。 企业管理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游戏软件等产品技术创新 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扩展。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在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 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等各方 面取得较大进展,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极大激发了产 业创新活力。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计算机预 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比例逐年提高。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 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主动应对技术标 准制约和市场竞争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在《国务院关于印 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 发[2000]18号)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的市 场环境、应用环境、政策环境得到改善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带动了
3 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有力推动下,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 套件、中间件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明显提升,集成整合不断 深化,在党政等关键部门、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以及电信、 电力、邮政、制造等重点行业得到了较好应用。信息安全关 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良好进展,信息安全服务迅速发展。 企业管理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游戏软件等产品技术创新 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扩展。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在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 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等各方 面取得较大进展,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极大激发了产 业创新活力。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计算机预 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比例逐年提高。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 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主动应对技术标 准制约和市场竞争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在《国务院关于印 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 发[2000]18 号)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的市 场环境、应用环境、政策环境得到改善。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带动了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兴 产业,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许 多省市立足产业资源优势,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重 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创造了大量 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产业 规模和实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然存在 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具有全球 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 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 发挥,亟待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 局;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依然 缺乏;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提升。 二、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 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 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
4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兴 产业,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许 多省市立足产业资源优势,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重 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创造了大量 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产业 规模和实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然存在 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具有全球 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 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 发挥,亟待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 局;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依然 缺乏;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提升。 二、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 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 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
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 型升级。 网络化。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 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 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 平台开发和运行、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应用基于网络 构架和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成为大趋势,网络化 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 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的新兴 服务将推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趋势进一 步打破了市场竞争的区域、国别界限,全面呈现出全球性竞 争态势。网络化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并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 任务 服务化。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有软件产品开发、 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 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软件应用商店等为代 表,服务导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的转型 升级。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 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
5 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 型升级。 网络化。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 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 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 平台开发和运行、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应用基于网络 构架和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成为大趋势,网络化 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 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的新兴 服务将推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趋势进一 步打破了市场竞争的区域、国别界限,全面呈现出全球性竞 争态势。网络化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并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 任务。 服务化。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有软件产品开发、 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 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软件应用商店等为代 表,服务导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的转型 升级。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 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
式。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 用与服务协同发展,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 造企业向服务的转型。服务化趋势促进了产业的服务模式、 商业模式变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 级 体系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 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 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 快。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 造产业链,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 的产业链竞争,产业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围绕主流软 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产品、资 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即服务(SaS)平 台即服务(P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laS)等基于平台的 服务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 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 台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融合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 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 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 合,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软硬件之 间的融合,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
6 式。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 用与服务协同发展,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 造企业向服务的转型。服务化趋势促进了产业的服务模式、 商业模式变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 级。 体系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 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 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 快。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 造产业链,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 的产业链竞争,产业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围绕主流软 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产品、资 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即服务(SaaS)、平 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 服务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 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 台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融合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 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 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 合,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软硬件之 间的融合,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