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1 锌 锌(Zinc,Zn)主要通过体内某些酶类直接发挥作用来调节生命活动,例如 Cu/Zn 超 氧化物歧化酶、 RNA 聚合酶(Ⅰ、Ⅱ、Ⅲ)等。作为负责调节基因表达的反式作用因子的 刺激物,参与 DNA、RNA 和蛋白质的代谢。锌与胰岛素、前列腺素、促性腺素等激素的活 性有关;锌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与人的视力及暗适应能力关系密切。此外,锌可能 是细胞凋亡的一种调节剂。 一般动物性食品中锌的含量较高,肉中锌的含量约为 20mg/kg-60mg/kg,而且肉中的锌 与肌球蛋白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肉的持水性。除谷类的胚芽外,植物性食品中锌含量较低 如小麦含 20mg/kg-30mg/kg,且大多与植酸结合,不易被吸收与利用。水果和蔬菜中含锌量 很低,大约 2mg/kg。有机锌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锌。 6.2.2.2 铁 铁(Iron,F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机体内的铁都 以结合态存在(表 6-9),没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铁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之一(图 6-1); 铁参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构成;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合成;维持其他酶 类如乙酰辅酶 A、黄嘌呤氧化酶等活性以保持体内三羧酸循环顺利进行。在机体氧的运输、 交换与组织呼吸中发挥重要作用。铁还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此外, 铁在“隔室封闭破坏(Descompartmentalized)”及“自由基(Free radical)”致病理论中占有重 要地位。铁失去隔室封闭可能是许多严重疾病如风湿热、恶性肿瘤、多发性坏死、先天性畸 形及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 表 6-9 人体内铁的分布 名称 总量(g) 含铁量(mg) 含铁百分率(%) 血红蛋白 900 3100 73 肌红蛋白 40 140 3.3 细胞色素 0.8 3.4 0.08 过氧化氢酶 5.0 4.5 0.11 铁传递蛋白 7.5 3.0 0.07 铁蛋白和血铁黄素 3.0 690 16.4 未鉴定成分 300 7.1
6.2.2.1 锌 锌(Zinc,Zn)主要通过体内某些酶类直接发挥作用来调节生命活动,例如 Cu/Zn 超 氧化物歧化酶、 RNA 聚合酶(Ⅰ、Ⅱ、Ⅲ)等。作为负责调节基因表达的反式作用因子的 刺激物,参与 DNA、RNA 和蛋白质的代谢。锌与胰岛素、前列腺素、促性腺素等激素的活 性有关;锌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与人的视力及暗适应能力关系密切。此外,锌可能 是细胞凋亡的一种调节剂。 一般动物性食品中锌的含量较高,肉中锌的含量约为 20mg/kg-60mg/kg,而且肉中的锌 与肌球蛋白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肉的持水性。除谷类的胚芽外,植物性食品中锌含量较低 如小麦含 20mg/kg-30mg/kg,且大多与植酸结合,不易被吸收与利用。水果和蔬菜中含锌量 很低,大约 2mg/kg。有机锌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锌。 6.2.2.2 铁 铁(Iron,F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机体内的铁都 以结合态存在(表 6-9),没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铁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之一(图 6-1); 铁参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构成;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合成;维持其他酶 类如乙酰辅酶 A、黄嘌呤氧化酶等活性以保持体内三羧酸循环顺利进行。在机体氧的运输、 交换与组织呼吸中发挥重要作用。铁还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此外, 铁在“隔室封闭破坏(Descompartmentalized)”及“自由基(Free radical)”致病理论中占有重 要地位。铁失去隔室封闭可能是许多严重疾病如风湿热、恶性肿瘤、多发性坏死、先天性畸 形及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 表 6-9 人体内铁的分布 名称 总量(g) 含铁量(mg) 含铁百分率(%) 血红蛋白 900 3100 73 肌红蛋白 40 140 3.3 细胞色素 0.8 3.4 0.08 过氧化氢酶 5.0 4.5 0.11 铁传递蛋白 7.5 3.0 0.07 铁蛋白和血铁黄素 3.0 690 16.4 未鉴定成分 300 7.1
食品工业中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通过 Fe2+ 与 Fe3+催化食品中的脂质过氧化。 2、颜色改变剂。与多酚类形成绿色、蓝色或黑色复合物,在罐头食品中与 S 2-形成黑色的 FeS;在肌肉中以其价态不同呈现不同的色泽如 Fe2+呈红色,而 Fe3+呈褐色。3、营养强化剂。 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使用铁进行营养强化。不同化学形式的铁,其强化后的生物可利用性也 不同(表 6-10)。 表 6-10 不同化学形式铁的生物有效性(%) 化学形式 相对生物有效性 硫酸亚铁 100 柠檬酸铁铵 107 硫酸铁铵 99 葡萄糖酸亚铁 97 柠檬酸铁 73 焦磷酸铁 45 还原铁 37 氧化铁 4 碳酸亚铁 2 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肌肉、蛋黄中富含铁,植物性食品如豆类、菠菜、苋菜等中含铁 量稍高,其他含铁较低,且大多数与植酸结合难以被吸收与利用。 6.2.2.3 铜 人体中的铜(Copper,Cu)大多数以结合状态存在,如血浆中大约有 90%的铜以铜兰 蛋白的形式存在。铜通过影响铁的吸收、释放、运送和利用来参与造血过程。铜能加速血红 蛋白及卟啉的合成,促使幼稚红细胞成熟并释放。铜是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如超氧化物歧 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结缔组织的形成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与毛发的生 长和色素的沉着有关;促进体内释放许多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食品工业中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通过 Fe2+ 与 Fe3+催化食品中的脂质过氧化。 2、颜色改变剂。与多酚类形成绿色、蓝色或黑色复合物,在罐头食品中与 S 2-形成黑色的 FeS;在肌肉中以其价态不同呈现不同的色泽如 Fe2+呈红色,而 Fe3+呈褐色。3、营养强化剂。 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使用铁进行营养强化。不同化学形式的铁,其强化后的生物可利用性也 不同(表 6-10)。 表 6-10 不同化学形式铁的生物有效性(%) 化学形式 相对生物有效性 硫酸亚铁 100 柠檬酸铁铵 107 硫酸铁铵 99 葡萄糖酸亚铁 97 柠檬酸铁 73 焦磷酸铁 45 还原铁 37 氧化铁 4 碳酸亚铁 2 动物性食品如肝脏、肌肉、蛋黄中富含铁,植物性食品如豆类、菠菜、苋菜等中含铁 量稍高,其他含铁较低,且大多数与植酸结合难以被吸收与利用。 6.2.2.3 铜 人体中的铜(Copper,Cu)大多数以结合状态存在,如血浆中大约有 90%的铜以铜兰 蛋白的形式存在。铜通过影响铁的吸收、释放、运送和利用来参与造血过程。铜能加速血红 蛋白及卟啉的合成,促使幼稚红细胞成熟并释放。铜是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如超氧化物歧 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结缔组织的形成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与毛发的生 长和色素的沉着有关;促进体内释放许多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和垂体释放生长激素等;影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和儿茶酚胺的合成,并与机体的免疫有 关。 食品加工中铜可催化脂质过氧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非酶氧化褐变;作为多酚氧化酶的 组成成分催化酶促褐变,影响食品的色泽。但在蛋白质加工中,铜可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稳定蛋白质的起泡性。绿色蔬菜、鱼类和动物肝脏中含铜丰富,牛奶、肉、面包中含量较低。 食品中锌过量时会影响铜的利用。 6.2.2.4 碘 碘(Iodine,I)在机体内主要通过构成甲状腺素而发挥各种生理作用。它活化体内的酶, 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参与 RNA 的诱导作用及蛋白质的合成。面粉加工焙 烤食品时,KIO3 作为面团改良剂,能改善焙烤食品质量。机体缺碘会产生甲状腺肿,幼儿 缺碘会导致呆小病。 海带及各类海产品是碘的丰富来源(表 6-11)。乳及乳制品中含碘量在 200μg/kg~ 400μg/kg,植物中含碘量较低。食品加工中一些含碘食品如海带长时间的淋洗和浸泡会导致 碘的大量流失。内陆地区常会出现缺碘症状,沿海地区很少缺碘。一般可通过营养强化碘的 方法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症。目前,通常使用强化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碘化钾或碘酸钾使每克 食盐中碘量达 70μg。 表 6-11 部分食品中碘的含量(μg/kg) 食品 含量 食品 含量 海带(干) 240,000 蛏干 1,900 紫菜(干) 18,000 干贝 1,200 发菜(干) 11,000 淡菜 1,200 鱼肝(干) 480 海参(干) 6,000 蚶(干) 2,400 海蛰(干) 1,320 蛤(干) 2,400 龙虾(干) 600 6.2.2.5 硒 硒(Selenium,Se)是 1837 年由瑞典科学家 Berzelius 发现的第一种非金属元素。长期 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有毒物质,直到 1957 年研究发现硒是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 硒参与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合成,发挥抗氧化作用, 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的发挥。硒的抗氧化功能是通过 GSH-Px 来实现的。 GSH-Px 催化还原型谷胱苷肽转变成氧化型的谷胱苷肽,将脂肪酸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 (ROOH,H2O2)还原成羟基脂肪酸,并使 H2O2 分解。其反应模式如图 6-2。 GSH-Px ROOH+2GSH ROH+GSSG+H2O GSH-Px ROOH+2GSH GSSG+2H2O 图 6-2 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反应 硒能加强维生素 E 的抗氧化作用,但维生素 E 主要防止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ROOH),而硒使氢过氧化物(ROOH)迅速分解成醇和
激素和垂体释放生长激素等;影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和儿茶酚胺的合成,并与机体的免疫有 关。 食品加工中铜可催化脂质过氧化、抗坏血酸氧化和非酶氧化褐变;作为多酚氧化酶的 组成成分催化酶促褐变,影响食品的色泽。但在蛋白质加工中,铜可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稳定蛋白质的起泡性。绿色蔬菜、鱼类和动物肝脏中含铜丰富,牛奶、肉、面包中含量较低。 食品中锌过量时会影响铜的利用。 6.2.2.4 碘 碘(Iodine,I)在机体内主要通过构成甲状腺素而发挥各种生理作用。它活化体内的酶, 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参与 RNA 的诱导作用及蛋白质的合成。面粉加工焙 烤食品时,KIO3 作为面团改良剂,能改善焙烤食品质量。机体缺碘会产生甲状腺肿,幼儿 缺碘会导致呆小病。 海带及各类海产品是碘的丰富来源(表 6-11)。乳及乳制品中含碘量在 200μg/kg~ 400μg/kg,植物中含碘量较低。食品加工中一些含碘食品如海带长时间的淋洗和浸泡会导致 碘的大量流失。内陆地区常会出现缺碘症状,沿海地区很少缺碘。一般可通过营养强化碘的 方法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症。目前,通常使用强化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碘化钾或碘酸钾使每克 食盐中碘量达 70μg。 表 6-11 部分食品中碘的含量(μg/kg) 食品 含量 食品 含量 海带(干) 240,000 蛏干 1,900 紫菜(干) 18,000 干贝 1,200 发菜(干) 11,000 淡菜 1,200 鱼肝(干) 480 海参(干) 6,000 蚶(干) 2,400 海蛰(干) 1,320 蛤(干) 2,400 龙虾(干) 600 6.2.2.5 硒 硒(Selenium,Se)是 1837 年由瑞典科学家 Berzelius 发现的第一种非金属元素。长期 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有毒物质,直到 1957 年研究发现硒是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 硒参与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合成,发挥抗氧化作用, 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的发挥。硒的抗氧化功能是通过 GSH-Px 来实现的。 GSH-Px 催化还原型谷胱苷肽转变成氧化型的谷胱苷肽,将脂肪酸氧化产生的氢过氧化物 (ROOH,H2O2)还原成羟基脂肪酸,并使 H2O2 分解。其反应模式如图 6-2。 GSH-Px ROOH+2GSH ROH+GSSG+H2O GSH-Px ROOH+2GSH GSSG+2H2O 图 6-2 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反应 硒能加强维生素 E 的抗氧化作用,但维生素 E 主要防止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ROOH),而硒使氢过氧化物(ROOH)迅速分解成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