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末 语文 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一乍,事实似是而 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輿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 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 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 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 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 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 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責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 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 创业者的投资金額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 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罘只能是漫岀道徳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 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 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 引发輿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潐绳没冇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 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 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與 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 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虛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虛、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0
1 / 10 2019 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末 语 文 2019.1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 -乍,事实似是而 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 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 《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 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 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 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 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 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 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 了“10 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 300 万,各类机构对内容 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 50 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 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 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 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 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 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 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 ”、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 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 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喻体,以突出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 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 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 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 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 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岀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虛乌有。有网友评论说:“跪求体…, 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无以复加。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肆意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 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 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利是图的心理,令有的媒体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 往,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报道难免岀现漏泂: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那么,记录历史 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 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 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 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 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虛。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 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輿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都是写作的根本,与此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媒体人应转换“声 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 《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但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把 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 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 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虛,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 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取材于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4.根据下面语句的内容,从文中筛选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2分) 文风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其博取眼球的主要手段是_,其文风浮夸的根源在 于作者 5.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材料二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2/10
2 / 10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喻体,以突出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2 分) 材料二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 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 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 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 LED 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 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 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评论说:“跪求体…, 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无以复加。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肆意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 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 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利是图的心理,令有的媒体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 往,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报道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那么,记录历史、 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 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 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 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 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 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都是写作的根本,与此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媒体人应转换“声 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 《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但推陈出新并不意味着把 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 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 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 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取材于石羚《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4.根据下面语句的内容,从文中筛选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2 分) 文风浮夸的“跪求体…,哭晕体”,其博取眼球的主要手段是____,其文风浮夸的根源在 于作者____。 5.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材料二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2 分)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请按要求回答①一③题。(13分) 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好文风的特点。(不少于四条)(4分) ②下面这则时评符合好文风的诸多特点,请任选两条加以分析。(4分) 乐见故宫变身小清新 汊。“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新近播出的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 集开头都会和年轻人这样打招呼。从开咖啡店、卖彩妆到搞綜艺,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 年近如00岁的故宫扔掉拐杖、戴上墨镜、穿上潮牌、玩起綜艺,和亿万年轻人热情互动,并且成为网红,具 备了一定的潮流引领力,实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故宫变身网红,有许多先天禀赋,比如近600年历史 的厚度,明清两代帝王家的神秘,各种清官剧的不断演绎等。这些“独一份”的东西其他机构的确很难拥有。但 是,故宫近些年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运营管理国队那颗不老之心,却可以后天习得。 稍加梳理我们会发现,故宫这些年忽而赋予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卡通形象,显得萌萌哒;忽而推岀别具匠心 的复古风口红等文创产品,在“双11”“双12”活动中大卖;忽而与年轻人熟识的艺人合作,在“耍宝卖萌”的 综艺节目中圈粉……隔一段时间,故宫就会“闹腾”一下,产出热点、形成话题,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有参与其 中的机会。和一些文博单位的“老成持重”不同,和少数机构的故作深沉也不同,“最有资格摆谱”的故宫近些 年把身段放得很低,这看似是对潮流的迎合,实际上是与现代人的接通,与时代的接通 天地万物本无趣,只因有人便生情。不论是故宫还是别的古建筑、古文物,核心价值是其承载的历史本身 但历史是死的,人是活的。古建筑、古文物只有与人发生关联,与人的情感产生接通,才有时代价值,才能成为 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就是一个陈旧的夺在,凉飕飕、冷冰冰,叫人不愿亲近。一旦远离了人的关注,文物 难免蒙上厚厚灰尘。故宫则不同,它以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与年轻人亲密互动,展现出一派青春气象, 种可爱的“反差萌”,如一位返老还童的潮流老人。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天地里看似“唯有江山不老”,实 际上真正不老的是与时俱进的青春之心。 青春不是年岁,而是一种心境。以青春之心对接时代、接通人心,600岁的故宫也可以返老还童,不断推陈出 新,不断以“萌萌哒”面貌示人。故宫尚且能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板正文博机构外壳里跳脱出来,获得被外界重新 打量的机会,其他文博机构自然也能以更青春、更可人的面貌示人。 (节选自李思辉同名文章) ③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反思你的写作实际,说说你在哪一方面最需要改进,怎样改进。(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杂说 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冇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 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 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 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3/10
3 / 10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6.请按要求回答①一③题。(13 分) 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好文风的特点。(不少于四条)(4 分) ②下面这则时评符合好文风的诸多特点,请任选两条加以分析。(4 分) 乐见故宫变身小清新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新近播出的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 每集开头都会和年轻人这样打招呼。从开咖啡店、卖彩妆到搞综艺,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 年近 600 岁的故宫扔掉拐杖、戴上墨镜、穿上潮牌、玩起综艺,和亿万年轻人热情互动,并且成为网红,具 备了一定的潮流引领力,实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故宫变身网红,有许多先天禀赋,比如近 600 年历史 的厚度,明清两代帝王家的神秘,各种清官剧的不断演绎等。这些“独一份”的东西其他机构的确很难拥有。但 是,故宫近些年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运营管理团队那颗不老之心,却可以后天习得。 稍加梳理我们会发现,故宫这些年忽而赋予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卡通形象,显得萌萌哒;忽而推出别具匠心 的复古风口红等文创产品,在“双 11”“双 12”活动中大卖;忽而与年轻人熟识的艺人合作,在“耍宝卖萌”的 综艺节目中圈粉……隔一段时间,故宫就会“闹腾”一下,产出热点、形成话题,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有参与其 中的机会。和一些文博单位的“老成持重”不同,和少数机构的故作深沉也不同,“最有资格摆谱”的故宫近些 年把身段放得很低,这看似是对潮流的迎合,实际上是与现代人的接通,与时代的接通。 天地万物本无趣,只因有人便生情。不论是故宫还是别的古建筑、古文物,核心价值是其承载的历史本身。 但历史是死的,人是活的。古建筑、古文物只有与人发生关联,与人的情感产生接通,才有时代价值,才能成为 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就是一个陈旧的存在,凉飕飕、冷冰冰,叫人不愿亲近。一旦远离了人的关注,文物 难免蒙上厚厚灰尘。故宫则不同,它以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与年轻人亲密互动,展现出一派青春气象, 一种可爱的“反差萌”,如一位返老还童的潮流老人。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天地里看似“唯有江山不老”,实 际上真正不老的是与时俱进的青春之心。 青春不是年岁,而是一种心境。以青春之心对接时代、接通人心,600 岁的故宫也可以返老还童,不断推陈出 新,不断以“萌萌哒”面貌示人。故宫尚且能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板正文博机构外壳里跳脱出来,获得被外界重新 打量的机会,其他文博机构自然也能以更青春、更可人的面貌示人。 (节选自李思辉同名文章) ③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反思你的写作实际,说说你在哪一方面最需要改进,怎样改进。(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2 题。 杂说 欧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 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 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 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 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 而弃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 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 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 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 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行:运行 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抑: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 劳:疲倦 8.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而惑者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10.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4分) 1.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5分) 12.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 任”的认识。(6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元好问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2】,因见古人心。 笑青山底,未受二毛[3]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4]。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 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1】神光牛背:指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2】春风马耳:指对于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4/10
4 / 10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 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 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 而弃之。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 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 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 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 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 行:运行 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抑: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 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 劳:疲倦 8.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故 B.亦 C.以 D.然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 分) 而惑者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10.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4 分) 11.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5 分) 12.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 谈谈对“君子之 任”的认识。(6 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5 题。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元好问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2】,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3]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4]。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 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释:【1】神光牛背:指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2】春风马耳:指对于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3】二毛:指头发白黑相间。【4】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 应接不暇 13.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分) 14.“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 关诗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分) 15.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并不都是“① 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的晴天 丽日、风平浪静,有风有雨是常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但纵有“乱石穿空,③ ④ 《念奴娇·赤璧怀古》)的惊险,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民“⑤ 《沁园 春·长沙》)的决心。面对艰难险阻,中国人民坚信“⑦ 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脚步。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夭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像有 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 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②“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 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 亢明快的歌,在白云里向南方飞去。 ③“一”是什么?“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 “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地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 挑战。 ④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 渗着大自然的风韵。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秋的黄土高原脉络纵横,纷乱复杂。赤橙黄绿青 蓝紫,软硬香辣横竖斜,各种顔色、各种味道、各种气韵、各种声息、各种姿态和各种果实,都经过了一春一夏 的成长和韬晦,现在都不甘寂寞了,都显示出了强烈的表现欲。它们都想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争论些什么,压 倒些什么,夸耀些什么,畅想些什么。它们都是有实力的角色,都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度。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 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鲁迅的,舒同的,赵朴初的,欧阳中石的,但书法上的字掉 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⑦咳,是乱了。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忙罘欲落,闲枝想舞,玉 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有人在石 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唅。还有些羍牛花刚刚钻岀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 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挑水的汉子忙里偷闲地往那里瞅了几眼,好像在嘲笑,又好像在品 味。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 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老了的韭菜连驴也不理,好不哀伤。北漂回来的青年不太会干农活,穿着雪 5/10
5 / 10 【3】二毛:指头发白黑相间。【4】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 应接不暇”。 13.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 分) 14.“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 关诗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 分) 15.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 分)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并不都是“① ,②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的晴天 丽日、风平浪静,有风有雨是常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但纵有“乱石穿空, ③ , ④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惊险,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民“⑤ ,⑥ ”(《沁园 春·长沙》)的决心。面对艰难险阻,中国人民坚信“⑦ ,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脚步。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1 题。 秋的文章 刘成章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像有 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 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②“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 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 亢明快的歌,在白云里向南方飞去。 ③“一”是什么?“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 “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地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 挑战。 ④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 渗着大自然的风韵。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⑤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秋的黄土高原脉络纵横,纷乱复杂。赤橙黄绿青 蓝紫,软硬香辣横竖斜,各种颜色、各种味道、各种气韵、各种声息、各种姿态和各种果实,都经过了一春一夏 的成长和韬晦,现在都不甘寂寞了,都显示出了强烈的表现欲。它们都想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争论些什么,压 倒些什么,夸耀些什么,畅想些什么。它们都是有实力的角色,都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度。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 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鲁迅的,舒同的,赵朴初的,欧阳中石的,但书法上的字掉 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⑦咳,是乱了。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忙果欲落,闲枝想舞,玉 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有人在石 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啥。还有些牵牛花刚刚钻出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 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挑水的汉子忙里偷闲地往那里瞅了几眼,好像在嘲笑,又好像在品 味。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似乎在请罪。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 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老了的韭菜连驴也不理,好不哀伤。北漂回来的青年不太会干农活,穿着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