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2017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 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 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 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 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 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 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 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 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 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 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 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嬴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 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 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 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 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 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 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 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 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B.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e” D.磅礴:可用“恢弘” 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 个字。(3分) 材料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 律
北京海淀区 2017 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一 8 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 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 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 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 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 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 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 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 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 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 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 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 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 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 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 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 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 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 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 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 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 8 个字。(3 分)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 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 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 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 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 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 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 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 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 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 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 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 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 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 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 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 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 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 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翠翠(《边城》) 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5.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3分)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 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 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 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 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043亿美元,《功 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 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 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 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髙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 述。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 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 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 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 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 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 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 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 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 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 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 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 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 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 母分别为 E、R、G,把 ERG 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 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 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 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 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 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 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翠翠(《边城》) 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5.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3 分)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 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 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 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 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 3 . 043 亿美元,《功 夫熊猫》更以 5.771 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 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 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 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 述。2016 年 G20 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 300 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 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 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 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
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 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 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 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 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 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 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 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 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 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B.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C.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D.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2分) A.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 8.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 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 什么能取得成功。(6分)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 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一一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 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 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 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 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 、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袁先生传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 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 父则掩关待之。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 刺③谒之,薛翁慢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 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 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 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 因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 “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
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 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 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 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 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 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 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 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 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 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B.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C.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D.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2 分) A.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 8.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 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 什么能取得成功。(6 分)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 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 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 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 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 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袁先生传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 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 父则掩关待之。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 刺③谒之,薛翁慢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 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 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 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 因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 “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
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 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 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 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 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 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 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 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恒恒④仅能发箭。虏 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 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 诵服斯语。(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②免贡:没有考中 ③刺:名帖,名片。 ④恒恒:害怕,惊恐。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⑥ 废事:耽误做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莫而归 莫: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遁:逃跑 C.天下兵荒甫起 甫:始,刚 D.如四山伏 如:到……去 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与金人及群劫抗 吾与点也 B.其子晨以香出 失其所与,不知 C.因以所学授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一见而出 抢榆枋而止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13.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 的特点。(3分) 14.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 启示。(5分)
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 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 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 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 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 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 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 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恇恇④仅能发箭。虏 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 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 诵服斯语。(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②免贡:没有考中 ③刺:名帖,名片。 ④恇恇:害怕,惊恐。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⑥ 废事:耽误做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莫而归 莫: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遁:逃跑 C.天下兵荒甫起 甫:始,刚 D.如四山伏 如:到……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与金人及群劫抗 吾与点也 B. 其子晨以香出 失其所与,不知 C. 因以所学授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先生一见而出 抢榆枋而止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13.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 的特点。(3 分) 14.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 启示。(5 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8题。 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鸾:神话 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 信心。 16.刘诗额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晩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17.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 ② ,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③ 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道遥游》用“水击三千里,@”以鸟鱼对举,赞颂 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 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①整个被蝉 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 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 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5——18 题。 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鸾:神话 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 信心。 16.刘诗额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17.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 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 , ② ”,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③ ,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 “④ ,⑤ ”以鸟鱼对举,赞颂 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⑥ ” 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 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①整个被蝉 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 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 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