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20110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妥帖(tie)烙印(1ao)旅泊(b6) 装模作样(m) B.辜负(g)畦步(gu)挣脱( zheng)熠熠闪光(y1) C.菜圃(p)静谧(m)摇曳(y) 灯影幢幢(chu6ng) D.廿七(nian)犄角(j)怪癖(pi) 锲而不舍(qie) 谷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潮 驽马 苍海桑田 挥斥方道 B.丰腴 元霄 风驰电 击扬文字 C.惴粟 廖廓 汗流浃背 恪尽职守 D.干瘪 蛰居 引觞满酌 休成相关 答案:D 解析一-A项中“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B项中“击扬文字”应为“激扬文 C项中“廖廓”应为“寥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 。在心底,泉流在涌动, 激励着我们前行 ②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 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 的印象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 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 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A.爆发 肤浅 以至 B.爆发 浮浅 以致 C.暴发 浮浅 以至 D.暴发 肤浅 以致 谷案A 解析:(“爆发”指猛烈发作,①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②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 掌声等);⑧用于某种力量、情绪等。“暴发”①指突然发生,用于洪水、传染病。② 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含贬义。“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常用于人的认识 活动;“浮浅”侧重轻浮、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工作作风、学识修养等。“以至”指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指用在下半句 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嘉兴一中 2011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月考(2011/10)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 分 时间:120 分钟 Ⅰ 一、选择题 (共 14 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妥帖. (tiē) 烙.印 (lào) 旅泊.(bó) 装模.作样(mú) B.辜.负(gū) 跬.步(guǐ) 挣.脱 (zhèng) 熠.熠闪光 (yì) C.菜圃.(pǔ) 静谧.(mì) 摇曳.(yì) 灯影幢.幢 (chuáng) D.廿.七(niàn) 犄角 (jī) 怪癖. (pì) 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斑斓 驽马 苍海桑田 挥斥方遒 B.丰腴 元霄 风驰电掣 击扬文字 C.惴粟 廖廓 汗流浃背 恪尽职守 D.干瘪 蛰居 引觞满酌 休戚相关 答案:D 解析---A 项中“苍海桑田 ”应为“沧海桑田”,B 项中“击扬文字”应为“激扬文 字”, C 项中 “廖廓”应为“寥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_____。在心底,泉流在涌动, 激励着我们前行。 ②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 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_____的印象。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_____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 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A.爆发 肤浅 以至 B.爆发 浮浅 以致 C.暴发 浮浅 以至 D.暴发 肤浅 以致 答案 A 解析:(“爆发”指猛烈发作,①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②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 掌声等〉;③用于某种力量、情绪等。“暴发”①指突然发生,用于洪水、传染病。② 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含贬义。“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常用于人的认识 活动;“浮浅”侧重轻浮、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工作作风、学识修养等。“以至”指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指用在下半句 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家,都有自已的家园。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 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 真是一言九鼎。 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 聚焦在四川汶川。 谷案C项 解析 C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用在此处不妥。A 概莫能外:没有谁能超越这个范围。B别具匠心: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独特新颖的构思。D突 如其来:突然发生或到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 有挑战性,也是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试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 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体有限,其债券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 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 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谷案:C项 解析一A项“他的雄材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 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凡是出现“X是X的句式时要注意前后 主语一致;B项成分蒉余,删去“的实验”;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 中。⑧水边石草杂置,山坡上树木茂密。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 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 真是一言九鼎 ....。 D.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一场突如其 ...来的 8.0 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 聚焦在四川汶川。 答案 C 项 解析—— C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用在此处不妥。 A 概莫能外:没有谁能超越这个范围。B 别具匠心: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独特新颖的构思。D 突 如其来:突然发生或到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 有挑战性,也是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 2011 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试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 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 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体有限,其债券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 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 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 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C 项 解析—— A 项“他的雄材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 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凡是出现“X 是 X"的句式时要注意前后 主语一致;B 项成分赘余,删去“的实验”;D 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______真 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 中。③水边石草杂置,山坡上树木茂密。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答案A解析①③句与上文的相通的水衔接好;②④句与文章所写的景色不合;回与 下文渲染的意境不合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蚓无爪牙之利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谷案:B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积普成德,而神明自得 答案:A 9下列选项中划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且丛师而问焉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古之学着必有师 D用心一也 谷案:A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君子生非异也 D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B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答案:B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D 13.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要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 是明智的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 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C.①④⑥ D.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①③句与上文的"相通的水"衔接好;②④句与文章所写的景色不合;⑥与 下文渲染的意境不合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蚓无爪牙之.利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答案:B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吾尝终日而思矣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答案:A 9.下列选项中划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用心一也 答案:A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君子生非异也 D 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B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答案:B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D 13.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要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 是明智的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 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答案:C 1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前。词的上片重在写 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主宰的问题。下片重在 抒情,通过回忆,形象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 沉浮”的问题做了回答。 B杨子在《十八岁及其他》中和东东谈到了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 提出读书的建议:我同情你的读书之苦,但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 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 C《劝学》是春秋末期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作品,文章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D《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 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 长 答案:C荀子应该是战国末期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共9分)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请身而去递走而出公丛之兼于涂而不熊遠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 于陌。公驱及之康②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 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 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 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榱,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 不能御(爾)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康:大路。 15.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请身而去邀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不及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答案:C 1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作于 1925 年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前。词的上片重在写 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主宰的问题。下片重在 抒情,通过回忆,形象概括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 沉浮”的问题做了回答。 B 杨子在《十八岁及其他》中和东东谈到了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 提出读书的建议:我同情你的读书之苦,但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 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 C《劝学》是春秋末期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作品,文章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D《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 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 长。 答案:C 荀子应该是战国末期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6 题。(共 9 分)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 于陌。公驱及之康②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 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 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 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 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康:大路。 15.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请 身 而 去 遂 走 而 出 公 从 之 兼 于 涂 而 不 能 逮 令 趋 驾 追 晏 子 其 家 不 及
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2)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答案: (1)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2)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 吩咐! 参考译文 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 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请求自己离开朝廷。于是,便 快步离开了宫殿。 齐景公在后边追赶他,路上泥泞不堪,行路艰难,没有赶上。景公便催促车辆,赶到晏 婴家里。晏婴已经把家里的粮食、器具都送给饥民了。齐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婴后,连忙下 车,跟在晏婴身后说:“我有罪,先生抛弃了我而不援救。我没有俭仆的美德让您屈从,难 道先生还不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先生能多帮助我,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 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齐景公就在路上向晏婴拜谢(得到了晏婴 的谅解)。晏婴这才是回到朝廷(组织起救灾赈济工作),他命令主管粮食的官员去巡视流离 失所的人家,对有纺织工具、原料而缺粮户,让他们有一个月粮的粮食储备;对无纺织工具 的缺粮户,给一年粮:对没有积聚柴薪的百姓,给柴草、木椽,让他们足以度过汛期。让柏 遽巡视,家中房屋不能挡雨的人家,给他们钱。国都以上赈济,限定三日内做完:超过时限 的官员,按不执行命令治罪。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共18分 雨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 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孑的稚嫩和温柔,像刚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 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 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 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
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答案: (1)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2)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 吩咐! 参考译文: 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 17 天。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 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请求自己离开朝廷。于是,便 快步离开了宫殿。 齐景公在后边追赶他,路上泥泞不堪,行路艰难,没有赶上。景公便催促车辆,赶到晏 婴家里。晏婴已经把家里的粮食、器具都送给饥民了。齐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婴后,连忙下 车,跟在晏婴身后说:“我有罪,先生抛弃了我而不援救。我没有俭仆的美德让您屈从,难 道先生还不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先生能多帮助我,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 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齐景公就在路上向晏婴拜谢(得到了晏婴 的谅解)。晏婴这才是回到朝廷(组织起救灾赈济工作),他命令主管粮食的官员去巡视流离 失所的人家,对有纺织工具、原料而缺粮户,让他们有一个月粮的粮食储备;对无纺织工具 的缺粮户,给一年粮;对没有积聚柴薪的百姓,给柴草、木椽,让他们足以度过汛期。让柏 遽巡视,家中房屋不能挡雨的人家,给他们钱。国都以上赈济,限定三日内做完;超过时限 的官员,按不执行命令治罪。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共 18 分)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 H2O 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 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 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 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 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