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1 页 ,共 46 页 第七章 浓缩设备 第一节 概述 一、浓缩的概念: 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单元操作,是溶质和溶剂均匀混合液的部分 分离过程。 浓缩过程中,水分在物料内部借对流扩散作用从液相内部达液相表面而后除 去,最低水分含量约为 30%(质量),一般为稳定状态的过程。 浓缩方法从原理上说分为:平衡浓缩和非平衡浓缩两种物理方法。(1)平衡 浓缩是利用两相在分配上的某种差异而获得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方法,如蒸发浓缩 和冷冻浓缩即属此法。其中蒸发是利用溶剂和溶质挥发度的差异,从而获得一个 有利的汽液平衡条件,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实践上是利用加入热能使部分溶剂汽 化,并将此汽化水分从余下的被浓缩溶液中分离出去,这种方法目前仍然是食品 工业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浓缩方法。冷冻浓缩是利用有利的液固平衡条件,冷冻浓 缩时,部分水分因放热而结冰,而后用机械方法将浓缩液与冰晶分离。蒸发和冷 冻浓缩,两相都是直接接触的,故称平衡浓缩。(2)非平衡浓缩,是利用半透膜 来分离溶质和溶剂的过程,两相用膜隔开,因此分离不是两相的直接接触,故称 非平衡浓缩。利用半透膜的方法不仅可以分离溶质和溶剂,而且也可以分离各种 不同大小的溶质,因此,统称为膜分离。 二、浓缩的目的: 1.除去食品中大量水分,减少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例如,100T 含 5%固 形物的番茄榨出汁浓缩至含固形物 28%的番茄酱,重量减至 18 吨,体积缩小与 此相同。这样可大大降低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 2.提高制品浓度,增加制品的保藏性。用浓缩方法提高制品的糖分或盐分可 使水分的活度降低,使制品达到微生物学上安全的程度,延长制品的有效保藏期。 3.浓缩经常用作干燥或更安全的脱水的预处理过程。这种情况特别适用于原 液含大量水分,而用浓缩法排除这部分水分比用干燥法更为节约时,如制造奶粉 时,牛奶先经预浓缩至固形物 45%~52%以后再进行干燥。 4.浓缩用作某些结晶操作的预处理过程。 三、食品物料蒸发浓缩的特点: 料液的性质对蒸发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食品多属生物系统的物料,比一般 化工遇到的物料更为复杂多变,在选择和设计蒸发器时,要充分认识这种影响。 食品物料的蒸发浓缩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热敏性: 生物系统的物料多由蛋白质、脂肪、糖浆、维生素以及其他许多色、香、味 成分所组成,这些物质在高温下或长期受热时受破坏,变性、氧化等作用,从而 降低产品的质量。所以,许多食品的蒸发要严格考虑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加热 温度和加热时间是不可分割的。食品蒸发的安全性与此二因素同时相关,这就是 “温时结合”的概念,即把温度和时间作为统一体来考虑。从食品蒸发的安全性 看,力求“低温短时”,但还要考虑工艺上的经济性。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 为提高生产能力,常采用“高温短时”蒸发。由于料液的沸点与外压有关,低温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1 页 ,共 46 页 第七章 浓缩设备 第一节 概述 一、浓缩的概念: 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单元操作,是溶质和溶剂均匀混合液的部分 分离过程。 浓缩过程中,水分在物料内部借对流扩散作用从液相内部达液相表面而后除 去,最低水分含量约为 30%(质量),一般为稳定状态的过程。 浓缩方法从原理上说分为:平衡浓缩和非平衡浓缩两种物理方法。(1)平衡 浓缩是利用两相在分配上的某种差异而获得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方法,如蒸发浓缩 和冷冻浓缩即属此法。其中蒸发是利用溶剂和溶质挥发度的差异,从而获得一个 有利的汽液平衡条件,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实践上是利用加入热能使部分溶剂汽 化,并将此汽化水分从余下的被浓缩溶液中分离出去,这种方法目前仍然是食品 工业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浓缩方法。冷冻浓缩是利用有利的液固平衡条件,冷冻浓 缩时,部分水分因放热而结冰,而后用机械方法将浓缩液与冰晶分离。蒸发和冷 冻浓缩,两相都是直接接触的,故称平衡浓缩。(2)非平衡浓缩,是利用半透膜 来分离溶质和溶剂的过程,两相用膜隔开,因此分离不是两相的直接接触,故称 非平衡浓缩。利用半透膜的方法不仅可以分离溶质和溶剂,而且也可以分离各种 不同大小的溶质,因此,统称为膜分离。 二、浓缩的目的: 1.除去食品中大量水分,减少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例如,100T 含 5%固 形物的番茄榨出汁浓缩至含固形物 28%的番茄酱,重量减至 18 吨,体积缩小与 此相同。这样可大大降低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 2.提高制品浓度,增加制品的保藏性。用浓缩方法提高制品的糖分或盐分可 使水分的活度降低,使制品达到微生物学上安全的程度,延长制品的有效保藏期。 3.浓缩经常用作干燥或更安全的脱水的预处理过程。这种情况特别适用于原 液含大量水分,而用浓缩法排除这部分水分比用干燥法更为节约时,如制造奶粉 时,牛奶先经预浓缩至固形物 45%~52%以后再进行干燥。 4.浓缩用作某些结晶操作的预处理过程。 三、食品物料蒸发浓缩的特点: 料液的性质对蒸发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食品多属生物系统的物料,比一般 化工遇到的物料更为复杂多变,在选择和设计蒸发器时,要充分认识这种影响。 食品物料的蒸发浓缩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热敏性: 生物系统的物料多由蛋白质、脂肪、糖浆、维生素以及其他许多色、香、味 成分所组成,这些物质在高温下或长期受热时受破坏,变性、氧化等作用,从而 降低产品的质量。所以,许多食品的蒸发要严格考虑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加热 温度和加热时间是不可分割的。食品蒸发的安全性与此二因素同时相关,这就是 “温时结合”的概念,即把温度和时间作为统一体来考虑。从食品蒸发的安全性 看,力求“低温短时”,但还要考虑工艺上的经济性。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 为提高生产能力,常采用“高温短时”蒸发。由于料液的沸点与外压有关,低温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2 页 ,共 46 页 相应就是低压,所以真空蒸发是食品工业蒸发应用的显著特点之一。为了缩短蒸 发操作时的加热时间,一方面必须缩小料液在蒸发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另一方 面,还要解决局部性的停留时间问题。关于这一点,目前已发现长管膜式蒸发器 在物料停留时间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优点,从而在食品工艺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2.腐蚀性: 特别是酸性食品,如果汁、蔬菜汁的浓缩,设计蒸发器必须考虑腐蚀性问题, 对于食品,即使是轻度的腐蚀,其所引起污染往往为产品规格所不允许。一般蒸 发器接触液体部分多采用不锈钢结构。 3.粘稠性: 许多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份、果胶等成分,其粘稠性较高。高粘性物 料的蒸发,首先从流体动力学观点看,有一个层流倾向问题,即使物料受到强烈 的搅拌,传热附近总存在不能忽视的层流内层,这就会严重影响传热的速率。同 时,由于上述原因,也还会产生结垢,局部停留时间等一系列问题。料液的粘稠 性随浓度而增加,随着蒸发的进行,料液的粘度也必然逐渐增加,所以蒸发过程 中的传热速率预期也逐渐降低。对于粘性制品的蒸发,一般采用由外力强制的循 环或搅拌措施。 4.结垢性: 蛋白质、糖、果胶等受热过度会产生变性、结块、焦化等现象。通常在传热 面附近,物料温度最高。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在传热壁上形成污垢,严重影响传热 速率,解决结垢问题的积极措施就是提高液速,经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提高液速,可显著减轻污垢的形成,这是由于高液速的洗刷作用所致。因此在可 能发生严重结垢现象的情况下,采用强制循环法是有效的。另外,对不可避免的 结垢问题,必须有定期的清理措施。 5.泡沫性: 某些食品物料沸腾时要形成稳定的泡沫,特别是真空蒸发和液层静压高的场 合下更为显著。泡沫易被二次蒸汽带走,一方面污染其他加热设备,另一方面, 增加产品的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不能操作。一般,可使用表面活性剂以控制泡沫 的形成,也可用各种机械装置以消灭泡沫。 6.易挥发成分: 不少液体食品含有芳香成分和风味成分,其挥发性比较大。料液蒸发时,这 些成分将随同蒸汽一起逸出,影响浓缩制品的质量,低温浓缩虽然可减少香味成 分的损失,但更完善的方法是要取回收措施,回收后再掺入制品中。 四、对蒸发设备的要求: 1.工艺上的要求: 1)适应物料性质,符合工艺要求和食品卫生; 2)保证达到要求的浓度; 2.热能利用上的要求: 合理使用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降低全厂耗汽量和燃料耗用量。 3.设备结构的要求: 1)在一定容积内尽量增大其加热面积,以减少金属耗量和占地面积; 2)蒸发效能好,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热能利用率高; 3)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修和清洗方便; 五、真空浓缩设备的分类: (一)根据加热蒸气被利用的次数分: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2 页 ,共 46 页 相应就是低压,所以真空蒸发是食品工业蒸发应用的显著特点之一。为了缩短蒸 发操作时的加热时间,一方面必须缩小料液在蒸发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另一方 面,还要解决局部性的停留时间问题。关于这一点,目前已发现长管膜式蒸发器 在物料停留时间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优点,从而在食品工艺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2.腐蚀性: 特别是酸性食品,如果汁、蔬菜汁的浓缩,设计蒸发器必须考虑腐蚀性问题, 对于食品,即使是轻度的腐蚀,其所引起污染往往为产品规格所不允许。一般蒸 发器接触液体部分多采用不锈钢结构。 3.粘稠性: 许多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份、果胶等成分,其粘稠性较高。高粘性物 料的蒸发,首先从流体动力学观点看,有一个层流倾向问题,即使物料受到强烈 的搅拌,传热附近总存在不能忽视的层流内层,这就会严重影响传热的速率。同 时,由于上述原因,也还会产生结垢,局部停留时间等一系列问题。料液的粘稠 性随浓度而增加,随着蒸发的进行,料液的粘度也必然逐渐增加,所以蒸发过程 中的传热速率预期也逐渐降低。对于粘性制品的蒸发,一般采用由外力强制的循 环或搅拌措施。 4.结垢性: 蛋白质、糖、果胶等受热过度会产生变性、结块、焦化等现象。通常在传热 面附近,物料温度最高。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在传热壁上形成污垢,严重影响传热 速率,解决结垢问题的积极措施就是提高液速,经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提高液速,可显著减轻污垢的形成,这是由于高液速的洗刷作用所致。因此在可 能发生严重结垢现象的情况下,采用强制循环法是有效的。另外,对不可避免的 结垢问题,必须有定期的清理措施。 5.泡沫性: 某些食品物料沸腾时要形成稳定的泡沫,特别是真空蒸发和液层静压高的场 合下更为显著。泡沫易被二次蒸汽带走,一方面污染其他加热设备,另一方面, 增加产品的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不能操作。一般,可使用表面活性剂以控制泡沫 的形成,也可用各种机械装置以消灭泡沫。 6.易挥发成分: 不少液体食品含有芳香成分和风味成分,其挥发性比较大。料液蒸发时,这 些成分将随同蒸汽一起逸出,影响浓缩制品的质量,低温浓缩虽然可减少香味成 分的损失,但更完善的方法是要取回收措施,回收后再掺入制品中。 四、对蒸发设备的要求: 1.工艺上的要求: 1)适应物料性质,符合工艺要求和食品卫生; 2)保证达到要求的浓度; 2.热能利用上的要求: 合理使用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降低全厂耗汽量和燃料耗用量。 3.设备结构的要求: 1)在一定容积内尽量增大其加热面积,以减少金属耗量和占地面积; 2)蒸发效能好,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热能利用率高; 3)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修和清洗方便; 五、真空浓缩设备的分类: (一)根据加热蒸气被利用的次数分: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3 页 ,共 46 页 1.单效浓缩装置 2.多效浓缩装置 3.带有热泵的浓缩装置 食品工厂的多效浓缩装置,一般采用双效、三效,有时,还常有热泵装置, 效数增加,有利于节约热能,但设备投资费用增加,所以效数的确定,必须全面 分析,细致考虑。 (二)根据料液的流程分: 1.循环式 2.单程式 (三)根据加热器结构型式分: 1.盘管式浓缩器 2.中央循环式浓缩器 3.升膜式浓缩器 4.降膜式浓缩器 5.板式浓缩器 6.刮板式浓缩器 六 真空浓缩装置操作流程 1.单效真空浓缩装置: 是由一台浓缩罐、冷却器和真空泵组成的。目前,果酱类生产中,采用这 种流程较多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3 页 ,共 46 页 1.单效浓缩装置 2.多效浓缩装置 3.带有热泵的浓缩装置 食品工厂的多效浓缩装置,一般采用双效、三效,有时,还常有热泵装置, 效数增加,有利于节约热能,但设备投资费用增加,所以效数的确定,必须全面 分析,细致考虑。 (二)根据料液的流程分: 1.循环式 2.单程式 (三)根据加热器结构型式分: 1.盘管式浓缩器 2.中央循环式浓缩器 3.升膜式浓缩器 4.降膜式浓缩器 5.板式浓缩器 6.刮板式浓缩器 六 真空浓缩装置操作流程 1.单效真空浓缩装置: 是由一台浓缩罐、冷却器和真空泵组成的。目前,果酱类生产中,采用这 种流程较多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4 页 ,共 46 页 2.多效真空浓缩流程 1)并流法: 溶液与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同,即均由第一效顺序至末效。 特点:原料液由泵泵入一效罐。由于蒸发室压力由一效至末效依次递减, 故料液在效间流动不需用泵;由于料液沸点依效序递降,因而当前效料液进入后 效时,便在降温的同时放出其显热,供一小部分水分汽化(自蒸发),可产生更 多蒸汽,由于后效溶液浓度较前效大,且温度低,使传热系数降低,影响传热(末 效蒸发困难)。但高浓度料液处于低温对浓缩热敏食品是有利的。 2.逆流法: 此法料液和蒸汽流动方向相反,即原料由最后一效进入,依次用泵送入前效, 最后的浓缩制品从一效排出。蒸汽由一效进入,一效汁汽进入二效,••••,最后 一效汁汽进入冷凝器。 特点: 随着料液向前流动,浓度愈来愈高,而蒸发温度也愈来愈高。故黏度增加没 有顺流的显著。这对改善循环条件,提高传热系数有利。但高温加热面上浓溶液 的局部过热有引起结焦和营养物质破坏的危险。效间料液流动要用泵,没有字蒸 发,水分蒸发量稍减。 适宜处理黏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溶液,不宜处理热敏性物料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4 页 ,共 46 页 2.多效真空浓缩流程 1)并流法: 溶液与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同,即均由第一效顺序至末效。 特点:原料液由泵泵入一效罐。由于蒸发室压力由一效至末效依次递减, 故料液在效间流动不需用泵;由于料液沸点依效序递降,因而当前效料液进入后 效时,便在降温的同时放出其显热,供一小部分水分汽化(自蒸发),可产生更 多蒸汽,由于后效溶液浓度较前效大,且温度低,使传热系数降低,影响传热(末 效蒸发困难)。但高浓度料液处于低温对浓缩热敏食品是有利的。 2.逆流法: 此法料液和蒸汽流动方向相反,即原料由最后一效进入,依次用泵送入前效, 最后的浓缩制品从一效排出。蒸汽由一效进入,一效汁汽进入二效,••••,最后 一效汁汽进入冷凝器。 特点: 随着料液向前流动,浓度愈来愈高,而蒸发温度也愈来愈高。故黏度增加没 有顺流的显著。这对改善循环条件,提高传热系数有利。但高温加热面上浓溶液 的局部过热有引起结焦和营养物质破坏的危险。效间料液流动要用泵,没有字蒸 发,水分蒸发量稍减。 适宜处理黏度随温度和浓度变化较大的溶液,不宜处理热敏性物料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5 页 ,共 46 页 3.平流法: 此法每效都平行送入原料液和排出成品。蒸汽的流向由一效至末效依次流 动。此流程适用于在蒸发过程中伴有结晶析出的溶液。 4.混流 顺逆流并用。此法对黏度相当高的料液很有用处。 特点:在料液黏度随浓度显著增加的场合下,可采用混流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讲稿-绪论 第 5 页 ,共 46 页 3.平流法: 此法每效都平行送入原料液和排出成品。蒸汽的流向由一效至末效依次流 动。此流程适用于在蒸发过程中伴有结晶析出的溶液。 4.混流 顺逆流并用。此法对黏度相当高的料液很有用处。 特点:在料液黏度随浓度显著增加的场合下,可采用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