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B.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去来江口守空船来:助词,无义 C.体无咎言 体:大体上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胡为乎来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惟草木之零落兮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站在北固山上,看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不禁豪 情万丈,浑身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B“千呼万唤始岀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 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C“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 的牵挂和守望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扬州红桥的秋雨滋润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田,让他们 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6.下列各项,抒情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扬州市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思量。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B.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去来.江口守空船 来:助词,无义 C.体.无咎言 体:大体上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 D.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形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胡为乎来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 惟草木..之零落兮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 分) (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站在北固山上,看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不禁豪 情万丈,浑身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 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C“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 的牵挂和守望呢?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扬州红桥的秋雨滋润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田,让他们 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6.下列各项,抒情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源自于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 遇。他号召所有的黑人拿起武器,跟白人斗争到底。 B.《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 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透露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和关切。 C.《登高》一诗中首联一、二两句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啸猿”“飞 鸟”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景较狭,风格 偏于柔婉。全词表现出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 8.沈德潜《说诗啐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诗, 如见其忧国伤时。”横线处所填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2分)( 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乐天之诗,胡儿能唱琵琶篇;义山之诗,独恨无人作郑笺。 9.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2分)(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A.虞美人 永遇乐C.沁园春 D.蝶恋花 1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值窦老师的令郎生日之际,语文组的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 挚的祝福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高二语文组 戎老师。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钱老师水痘出院了,陈书记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 知您何时来上班?” D.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 名字也忝列其中。 11.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源自于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 遇。他号召所有的黑人拿起武器,跟白人斗争到底。 B.《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 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透露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和关切。 C.《登高》一诗中首联一、二两句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所闻,“天”“风”“沙”“渚”“啸猿”“飞 鸟”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D.《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景较狭,风格 偏于柔婉。全词表现出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 8.沈德潜《说诗啐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 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 诗, 如见其忧国伤时。”横线处所填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2 分)( ) 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 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乐天之诗,胡儿能唱琵琶篇;义山之诗,独恨无人作郑笺。 9.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2 分)( )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A. 虞美人 B. 永遇乐 C. 沁园春 D. 蝶恋花 1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 分)( ) A.值窦老师的令郎生日之际,语文组的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 挚的祝福。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高二语文组 戎老师。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钱老师水痘出院了,陈书记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 知您何时来上班?” D. 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 名字也忝列其中。 11. 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12.下列诗句所评三国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一一曹操 B.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一一吕布 C.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一一关羽 D.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 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 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 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 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 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 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 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 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 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 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 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人年高目冥冥:眼睛昏花 B.母常非之 非:批评
① 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② 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 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④ 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②④①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12.下列诗句所评三国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 B.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吕布 C.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关羽 D.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赵云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 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 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 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 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 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 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 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 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 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 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 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3.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 夫人年高目冥. 冥:眼睛昏花 B. 母常非.之 非:批评
C.宁当举博士邪宁:宁愿 D.而躬自减彻躬:亲自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从弟:文中指堂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此处也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16.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三、古诗鉴赏(11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淮城①感兴 【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 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 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 的前线 (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3分) (2)词人在上下片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 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4分) (3)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
C. 宁.当举博士邪 宁:宁愿 D. 而躬.自减彻 躬:亲自 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 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 从弟:文中指堂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 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 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此处也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 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⑵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16. 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 30 个字。 三、古诗鉴赏(11 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淮城①感兴 【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 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 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 的前线。 (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上下片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 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 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无良媒。(《氓》) (2)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7)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铃霖》) (9)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卫灵公》) 五.名著考查(7分) 19.《老人与海》中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 上了一条( )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 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 )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 和一条脊骨。 20.《三国演义》第槃8回庞统巧设连环计,谁人先识破庞统的计谋,为何没有向曹操说破 请简述之。后来又是谁向曹操提醒,而曹操为何不担心,原因又是什么?(5分)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背粮 陈忠实 ①在丰饶的关中平原两料庄稼因干旱绝收的年馑里,北边黄土高原的山区却获得少有的 丰收,于是就形成了平原人向山里人要粮食的反常景观。 ②山里不种棉花,白鹿原人背着一捆捆一卷卷家织土布,成群结队从各个村庄出来,汇 集到几条通往进山峪口的南北向的官路上,背着口袋出山的人和背着布卷进山的人在官路上 穿插交错,路面上被踩踏出半尺厚的粉状黄土。好多人趁机做起地地道道的粮食掮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10 分) 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无良媒。 ( 《氓》 ) (2)____________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5)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 (6)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7)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 (8)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铃霖》 ) (9)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1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卫灵公》) 五.名著考查(7 分) 19.《老人与海》中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 上了一条( )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 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 )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 和一条脊骨。 20.《三国演义》第 48 回庞统巧设连环计,谁人先识破庞统的计谋,为何没有向曹操说破, 请简述之。后来又是谁向曹操提醒,而曹操为何不担心,原因又是什么?(5 分) 六、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背粮 陈忠实 ①在丰饶的关中平原两料庄稼因干旱绝收的年馑里,北边黄土高原的山区却获得少有的 丰收,于是就形成了平原人向山里人要粮食的反常景观。 ②山里不种棉花,白鹿原人背着一捆捆一卷卷家织土布,成群结队从各个村庄出来,汇 集到几条通往进山峪口的南北向的官路上,背着口袋出山的人和背着布卷进山的人在官路上 穿插交错,路面上被踩踏出半尺厚的粉状黄土。好多人趁机做起地地道道的粮食掮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