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高三语文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非常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特别是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的 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三国 确实是让人神往的,文人向往的是三国时代,民众喜欢的是三国故事。易中天对 三国故事了如指掌,讲得,对三国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一些学术问题 A.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头头是道B.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 C.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侃侃而谈D.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头头是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 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商家尽管在“禁卡令”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多数市民对这一禁令持支持 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在正当地方,无需浪费,应提倡节约。 C.中国古代家训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它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可以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宝典 D.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 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 4.请选出与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一项() ①倭寇屠城②满城血雨③雨花石上凝碧血④伟业煌煌大梦圆⑤祭三十万亡 灵 ⑥民魂奋振⑦莫再坑前空拭泪⑧含悲以砺⑨九州锐志华人⑩鲜花为祭英魂 上联:卅万同胞血证,勒石为铭、国耻不忘,长江滚滚怒潮起 下联: A.⑤①②⑦B.⑨⑧⑥④ C.⑨⑥⑧④D.⑩①⑥③ 5.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 的一项是() 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时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 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时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江苏省扬州 2015 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高三语文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非常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特别是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 的 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三国 确实是让人神往的,文人向往的是三国时代,民众喜欢的是三国故事。易中天对 三国故事了如指掌,讲得 ,对三国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一些学术问题 。 A.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头头是道 B.侃侃而谈 头头是道 夸夸其谈 C.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侃侃而谈 D.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 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商家尽管在“禁卡令”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多数市民对这一禁令持支持 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在正当地方,无需浪费,应提倡节约。 C.中国古代家训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它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可以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宝典。 D.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 存在很大差异。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4.请选出与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一项( ) ①倭寇屠城 ②满城血雨 ③雨花石上凝碧血 ④伟业煌煌大梦圆 ⑤祭三十万亡 灵 ⑥民魂奋振 ⑦莫再坑前空拭泪 ⑧含悲以砺 ⑨九州锐志华人 ⑩鲜花为祭英魂 上联:卅万同胞血证,勒石为铭、国耻不忘,长江滚滚怒潮起 下联: A.⑤①②⑦ B.⑨⑧⑥④ C.⑨⑥⑧④ D.⑩①⑥③ 5.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 的一项是( ) 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时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 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时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道山亭记(节选)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 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阢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 乃 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緬°,或垂崖 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 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 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其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蝼糅 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 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 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 属于门庭。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 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 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 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 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险且远,又将抗 其思于埃馐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 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①短(geng):粗绳子。②衡缩蝼(li)糅:水势顺着地势蜿蜒流动 ③嵚崟( qin yin):山势高耸的样子。④埃馐(ai):凡尘,世俗 6.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1)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 (2)人以屋室巨丽相矜矜() (3)以寓其耳目之乐寓() (4)盖其岁满就更广州岁满()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而其余功又及于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4分) (2)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4分) 9.作者认为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道山亭记(节选)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 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阨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 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①,或垂崖 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 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 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其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 ②,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 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 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 属于门庭。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 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③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 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 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 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险且远,又将抗 其思于埃壒④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 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①絙(gēng):粗绳子。②衡缩蟉(liú)糅:水势顺着地势蜿蜒流动。 ③嵚崟(qīn yín):山势高耸的样子。④埃壒(ài):凡尘,世俗。 6.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4 分) (1)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 ) (2)人以屋室巨丽相矜 矜( ) (3)以寓其耳目之乐 寓( ) (4)盖其岁满就更广州 岁满(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狭多阻,岂虚也哉? (4 分) (2)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4 分) 9.作者认为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 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首句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描摹了初夏之境,请找出其中用得特别传 神的两个字,并加以赏析。(4分) (2)本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旧曲翻新。词的上片有两处化用唐代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诗句,请分别写出白诗中的对应句。(2分)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这句评 价,谈谈对本词下片的理解。(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 (3)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6)朝搴附之木兰兮,。(屈原《离骚》) (7)教也者, 礼记·学记》) (8)新松恨不高千尺,_。(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女匪 孙方友 (1)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 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 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2)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 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 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 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3)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 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 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4)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 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 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 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5)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6)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 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 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 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
宋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 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首句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描摹了初夏之境,请找出其中用得特别传 神的两个字,并加以赏析。(4 分) (2)本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旧曲翻新。词的上片有两处化用唐代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诗句,请分别写出白诗中的对应句。(2 分)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这句评 价,谈谈对本词下片的理解。(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 (3)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6)朝搴阰之木兰兮, 。 (屈原《离骚》) (7)教也者, 。 (《礼记•学记》) (8)新松恨不高千尺,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女匪 孙方友 ⑴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 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 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⑵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 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 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 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⑶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 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 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⑷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 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 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 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⑸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⑹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 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 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 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
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 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 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⑦)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 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 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8)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 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 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 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 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 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 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 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9)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 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 ⑩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 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 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①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⑩2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3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 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 日 040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12.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2)生身没有养身重 14.结合文本,简析女匪首这一形象。(6分) 15.小说结尾写“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探究这 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无争议陷阱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 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 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 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 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 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 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 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⑺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 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 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⑻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 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 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 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 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 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 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 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⑼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 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 ⑽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 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 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⑾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⑿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⒀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 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 日!” ⒁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12.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1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2)生身没有养身重! 14.结合文本,简析女匪首这一形象。(6 分) 15.小说结尾写“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探究这 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 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 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 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 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 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 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 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 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 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 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 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 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 重要的障碍。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 缺陷。因为他们多数不太合群,而且有点骄傲。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 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 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 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 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 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 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 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 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 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 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 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 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有删改) 16.为什么说“‘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6分)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脑瘫诗人余秀华被社会广泛关注后,有人指责她的作品品味不髙,缺乏艺术 性;有人质疑她的作品是为了迎合社会流俗,只为赚人眼泪。请结合文意对这种 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些人在黑夜里打手电筒,他们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 峦,让你自己判断该往哪儿走,而是对着你的眼睛照射,告诉你这就是你需要的 切光明。那一刻在你眼中,除了他们手电里射出的光亮外,你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现象称之为“在光明中失明”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诗 歌除外),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开学检测附加题答题卡 2015.2 、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 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 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 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 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 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 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 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 重要的障碍。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 缺陷。因为他们多数不太合群,而且有点骄傲。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 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 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 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 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 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 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 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 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 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 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 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 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有删改) 16.为什么说“‘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6 分)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18.脑瘫诗人余秀华被社会广泛关注后,有人指责她的作品品味不高,缺乏艺术 性;有人质疑她的作品是为了迎合社会流俗,只为赚人眼泪。请结合文意对这种 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6 分) 七、作文(7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些人在黑夜里打手电筒,他们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 峦,让你自己判断该往哪儿走,而是对着你的眼睛照射,告诉你这就是你需要的 一切光明。那一刻在你眼中,除了他们手电里射出的光亮外,你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现象称之为“在光明中失明”。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诗 歌除外),自拟标题。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开学检测附加题答题卡 2015.2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3 题。(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