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项目 修改栏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 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 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 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 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 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 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 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 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 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1 第 三 单元教材分析 项 目 修改栏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 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 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 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 品质。绿 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 p: //w ww. Lsp jy. com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 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 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 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 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 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 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总课时数:7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时 课型讲授课总数 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 教材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 分析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 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一一表象一一抽象”的过程。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 教学目标 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重点 难点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法制教育 渗透知识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课时序数 教学过程 复备课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 2、揭示课题。 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2 总课时数:7 课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总数 1 教 材 分 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 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 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 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 学 目 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 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绿 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ht tp: //w ww. Lsp jy. com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法制教育 渗透知识 点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课时序数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 图。 2、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 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 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 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 2.教学例1:认识圆柱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3、教学例2:圆柱的侧(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 面展开 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 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 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 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 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 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 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 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 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 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3
3 1.整体感知圆柱 2.教学例 1:认识圆柱 3、教学例 2:圆柱的侧 面展开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 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 的物体。绿 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 p: //w ww. Lsp jy. com 2.教学例 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 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 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 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 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 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 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 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 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 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 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 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 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 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巩固练习 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 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 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 板书 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十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L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宽 作业|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布置 教学 反思
4 圆柱的关系.绿 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 ht tp: //w ww. Lsp jy. com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 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 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 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 导。 板 书 设 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 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 等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作业 布置 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讲授课总数 教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 分析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教学目标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与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法制教育 渗透知识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操作归纳。 课时序数 教学过程 复备课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1、复习旧知。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2、揭示课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
5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总数 1 教 材 分 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 。 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绿 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ht tp: //w ww. Lsp jy. com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法制教育 渗透知识 点 教学用具 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归纳。 课时序数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 5 米,周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