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度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试题部分(学生版) 命题人:益复欣刘晓峰审题人:李军 第|卷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期待新诗与旧诗的共舞 蔡毅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 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端。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 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 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 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 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惟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 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 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 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 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 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 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诗。出于以上原因 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 时候。 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 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 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 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到文联、作协和诗歌学 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 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消除分歧,扩 大融通。总之,对新诗旧诗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而区别对待。 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炼,学习其重音韵、 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 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 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 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达意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 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己之力,献计献策,去接续文脉,创造佳构 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远的诗来,“让金子般的诗句 出现”,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2015-2016 年度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试 题 部 分(学生版) 命题人:益复欣 刘晓峰 审题人:李军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期待新诗与旧诗的共舞 蔡 毅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 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端。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 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 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 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 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惟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 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 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 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 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 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 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诗。出于以上原因, 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 时候。 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 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 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 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到文联、作协和诗歌学 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 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消除分歧,扩 大融通。总之,对新诗旧诗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而区别对待。 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炼,学习其重音韵、 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 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 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 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达意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 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己之力,献计献策,去接续文脉,创造佳构。 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远的诗来,“让金子般的诗句 出现”,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来源于2016.1.4《人民日报》) 根据文意,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我国近百年来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 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不必注重形 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即可 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辉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触动心弦的符合人民 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內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 而新诗需要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炼、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等特点。 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 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诗歌的发展天地大的很,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望彼此之间 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要把民间诗词组织等人员纳入到正式机构内, 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对话等活动。 二、古诗词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4-7小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早。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 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 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 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套岁穷人当给票三千 石雨业煞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美者得票四万八千余石佐其党。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 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 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 为之告害人,无得闭巢。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桌粟之所,凡 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 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贵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 鬲。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斯亲。给病者药 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斂埋,皆公力也
(来源于 2016.1.4《人民日报》) 1.根据文意,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我国近百年来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 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不必注重形 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即可。 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辉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触动心弦的符合人民 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 而新诗需要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炼、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等特点。 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 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诗歌的发展天地大的很,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望彼此之间 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要把民间诗词组织等人员纳入到正式机构内, 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对话等活动。 二、古诗词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 4-7 小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 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 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 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 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 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 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 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 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 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 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 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懂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 布上恳,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輯;先后终始之际,委 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子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灾渗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 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逼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 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绥辑:安顿。灾滲:灾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以视医药饮食属: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便宜:容易做的事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经营: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识:记述 5.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佐其费 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佐其费 C.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 石,佐其费 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佐其费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搾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扑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扑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 D、文章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②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11分) 赤壁杜痒(明)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乌满烟芜。 赤壁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③春深锁二乔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 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 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 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 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 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绥辑:安顿。 灾沴:灾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 便宜:容易做的事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 5.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佐其费 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佐其费 C.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 石,佐其费 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 佐其费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 D、文章不循章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②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11 分) 赤壁 杜痒(明)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乌满烟芜。 赤壁 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③春深锁二乔
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⑦杜牧通晓政治 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 建议。③锏雀即铜雀台,锏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 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8.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 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的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6分) (三)补全诗歌 10.补全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6分) (1)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论语颜渊》)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逍遥游》) 三.文本类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美】约翰·洛克菲勒 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或许都会愿意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 我正在变成这样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在本书中,我将记录下一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和 事。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 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过 度地暴露自己的经历会有自大的嫌疑;而保持缄默有时更会招致误解,因为人们会认为你没 有辩驳的理由 我并不习惯将我的个人生活公之于众;但家人和朋友认为我有必要对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 事情做一些澄清,我觉得我应该听从他们的建议,同时也重拾生命中的一些珍贵记忆 撰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人们传言的事情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我那 些能干、忠实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蒙受深冤,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与世长辞。而我自己本来已经 决定保持沉默,相信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真相会昭白于天下,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裁决 但既然我活着,并且可以证明一些事情,似乎我应该澄清这些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我确信 它们仍未得到充分的了解。所有这些关乎逝者的声誉以及生者的生活,公众在做出判断之前, 有权利了解第一手的资料。 着手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时,我并没有希冀将它出版成书。我甚至没有把它当成一部非正 式的自传,更没有考虑顺序、完整性的问题 聊起多年来患难与共、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与同事,我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意识到 虽然这些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所以我只提到了其 中一些朋友,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 (摘自约翰洛克菲勒《窥见上帝秘密的人·序》)
注: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杜牧通晓政治 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 建议。③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 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8.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 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 9.两首诗的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6 分) (三)补全诗歌 10.补全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颜渊》) (2)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三.文本类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美】约翰·洛克菲勒 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或许都会愿意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 我正在变成这样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在本书中,我将记录下一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和 事。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 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过 度地暴露自己的经历会有自大的嫌疑;而保持缄默有时更会招致误解,因为人们会认为你没 有辩驳的理由。 我并不习惯将我的个人生活公之于众;但家人和朋友认为我有必要对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 事情做一些澄清,我觉得我应该听从他们的建议,同时也重拾生命中的一些珍贵记忆。 撰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人们传言的事情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我那 些能干、忠实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蒙受深冤,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与世长辞。而我自己本来已经 决定保持沉默,相信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真相会昭白于天下,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裁决, 但既然我活着,并且可以证明一些事情,似乎我应该澄清这些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我确信 它们仍未得到充分的了解。所有这些关乎逝者的声誉以及生者的生活,公众在做出判断之前, 有权利了解第一手的资料。 着手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时,我并没有希冀将它出版成书。我甚至没有把它当成一部非正 式的自传,更没有考虑顺序、完整性的问题。 聊起多年来患难与共、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与同事,我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意识到: 虽然这些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所以我只提到了其 中一些朋友,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 (摘自约翰•洛克菲勒《窥见上帝秘密的人•序》)
提起芝加哥大学这所年轻的学府,威廉雷尼哈颇博士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倾 情奉献为芝加哥大学创造了前景无限的未来。 芝加哥大学建立后,哈颇博士担任第一任校长。芝加哥大学的目标是聘请最优秀的教授,创 办一家完全不受传统约束,遵循现代化的理念的大学。哈颇博士在芝加哥以及中西部民众中 筹集到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一些领袖人物的赞赏这是哈颇博士的过人之处, 他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资助,而且得到了忠实的拥护,引发了强烈的个人兴趣—这意味着 最大程度的帮助与合作。而哈颇博士的成就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想象。他在大学教育上的崇高 的理想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推进高等教育的思潮,推动了个人、宗教组织、立法机构的共同行 动,做出了行之有效的举措。现在的人们或许再也想象不到目前地区在大学教育上的成就在 多大程度上应该间接归功于这位仁士的智慧。 哈颇博士不仅学识渊博,管理才能出众,而且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哈 颇博士和夫人时不时会到我家做客,这正是我们家庭生活的愉快经历之一。在生活中,哈颇 博士也是最令人愉悦的好朋友 能为由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捐资,我倍感荣幸,然而报道总是将事情描绘成哈颇 博士是通过我们的私交才获得这些捐赠。这个话题为漫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在 有的漫画里,漫画家描绘哈颇博士闯进我的办公室,而我正在埋头从报纸上剪优惠券,一看 到他,我立刻丢下手头的事情,从窗户落荒而逃落;在有的漫画里,哈颇博士像俄罗斯故事 中的狼一样,紧跟在我后面,我想要与他拉开距离唯有丢下一张一百美元的支票,而哈颇博 士便会停下来捡。 这些漫画带着调侃的意味,虽然其中一些确实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对哈颇博士来说,这从来 都不是一种幽默。这些漫画对他是种深深的侮辱,如果他仍在世,他一定会很开心听到我现 在所说的话,那就是,在他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他从未书面也从未口头向我索取过一 分钱。无论是日常的交往还是在家中促膝长谈时,我们的话题从来都没有涉及芝加哥大学的 财政问题 (摘编自约翰·洛克菲勒《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第七章) 【相关链接】 约翰·洛克菲勒(1839.7-1937.5),实业家、慈善家。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豪 和全球首富。创办了顶尖的芝加哥大学与洛克菲勒大学。其家庭出资建造了联合国总部大楼 洛克菲勒中心等纽约市地标建筑。洛克菲勒坚信人生要“尽力地赚钱,尽力地存钱,尽力地 捐钱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写作这本自传主要是为了“重拾记忆的片段”,并未考虑出版事宜,故而写的只是 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 B.洛克菲勒写作时,特别考虑读者的感受,对作者来说,有些回忆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但也绝不长篇大论,一切以读者需要为目的。 ∂.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轻易就能得到洛克菲勒的捐款,根本不需哈颇当面开口 索要,主要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私交很好 D.从材料叙述的故事中,读者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叱咤商海的亿万富豪形象,而是一个平和、 坦诚甚至有些絮絮叨叨的古稀老人形象。 E.亿万富豪和慈善家的洛克菲勒努力践行“尽力”“赚钱,存钱,捐钱”的信条,这也启 发了读者创造财富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2〕洛克菲勒有哪些动力撰写自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提起芝加哥大学这所年轻的学府,威廉•雷尼•哈颇博士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倾 情奉献为芝加哥大学创造了前景无限的未来。 芝加哥大学建立后,哈颇博士担任第一任校长。芝加哥大学的目标是聘请最优秀的教授,创 办一家完全不受传统约束,遵循现代化的理念的大学。哈颇博士在芝加哥以及中西部民众中 筹集到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一些领袖人物的赞赏。这是哈颇博士的过人之处, 他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资助,而且得到了忠实的拥护,引发了强烈的个人兴趣——这意味着 最大程度的帮助与合作。而哈颇博士的成就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想象。他在大学教育上的崇高 的理想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推进高等教育的思潮,推动了个人、宗教组织、立法机构的共同行 动,做出了行之有效的举措。现在的人们或许再也想象不到目前地区在大学教育上的成就在 多大程度上应该间接归功于这位仁士的智慧。 哈颇博士不仅学识渊博,管理才能出众,而且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哈 颇博士和夫人时不时会到我家做客,这正是我们家庭生活的愉快经历之一。在生活中,哈颇 博士也是最令人愉悦的好朋友。 能为由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捐资,我倍感荣幸,然而报道总是将事情描绘成哈颇 博士是通过我们的私交才获得这些捐赠。这个话题为漫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在 有的漫画里,漫画家描绘哈颇博士闯进我的办公室,而我正在埋头从报纸上剪优惠券,一看 到他,我立刻丢下手头的事情,从窗户落荒而逃落;在有的漫画里,哈颇博士像俄罗斯故事 中的狼一样,紧跟在我后面,我想要与他拉开距离唯有丢下一张一百美元的支票,而哈颇博 士便会停下来捡。 这些漫画带着调侃的意味,虽然其中一些确实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对哈颇博士来说,这从来 都不是一种幽默。这些漫画对他是种深深的侮辱,如果他仍在世,他一定会很开心听到我现 在所说的话,那就是,在他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他从未书面也从未口头向我索取过一 分钱。无论是日常的交往还是在家中促膝长谈时,我们的话题从来都没有涉及芝加哥大学的 财政问题。 (摘编自约翰·洛克菲勒《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第七章) 【相关链接】 约翰·洛克菲勒(1839.7-1937.5),实业家、慈善家。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豪 和全球首富。创办了顶尖的芝加哥大学与洛克菲勒大学。其家庭出资建造了联合国总部大楼、 洛克菲勒中心等纽约市地标建筑。洛克菲勒坚信人生要“尽力地赚钱,尽力地存钱,尽力地 捐钱”。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作者写作这本自传主要是为了“重拾记忆的片段”,并未考虑出版事宜,故而写的只是 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 B.洛克菲勒写作时,特别考虑读者的感受,对作者来说,有些回忆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但也绝不长篇大论,一切以读者需要为目的。 C.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轻易就能得到洛克菲勒的捐款,根本不需哈颇当面开口 索要,主要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私交很好。 D.从材料叙述的故事中,读者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叱咤商海的亿万富豪形象,而是一个平和、 坦诚甚至有些絮絮叨叨的古稀老人形象。 E.亿万富豪和慈善家的洛克菲勒努力践行“尽力”“赚钱,存钱,捐钱”的信条,这也启 发了读者创造财富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2)洛克菲勒有哪些动力撰写自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