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召开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1942年4月1日 《解放日报》进行改版。这一天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指出,改版的任务是进行 “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4】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面貌一新。社论不是每天必有,而是注意质量,突出党的中心工作利 群众生活。版面安排顺序进行了调整,改为: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 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 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改版后的《解放日报》 文风明显改进。《解放日报》改版是其政革的重要开端,在这以后,《解放日报》的改革成 效显著,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1942年整风运动是当时党的一项中心工作,《解放日 报》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整风运动,结合整风运动发表了许多指导运动的文章和社论, 保证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正确地宣传了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组织起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有关 大生产运动的消息、通讯3000多篇,表扬了大生产运动中的先进集体和慎范人物。 (三)成功地反击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乘共产 国际宣布解散的机会,开展宣传攻势大造反共奥论,大肆叫瘘“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 边区”,同时准备武装进犯陕甘宁边区。《解放日报》组织宜传反击,在七月和十月先后发表 了毛泽东写的重要社论:《质问国民党》和《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解放日报》还发表了范文澜、艾思奇等人的文章和有关资料,尖锐揭露和声讨了国民党顽 周派发动反共高潮的阴谋,引导并影响了国内外的奥论。 (四)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解放日报》自身的整风改革为根据地的其他报 刊树立了榜样,各报经过整风改革都注意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进一步密切了与实际工作和群众的联系。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解放日报》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 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为了宣传无产阶级办报思想,《解放日报》连续发表了许多 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文章,如《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党与党报》、《报纸与新的文 风》、《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政治与技术》、《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关于部队的报 纸工作》、《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报纸是人民的牧科书》等,对党报的性质和作
日,召开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1942 年 4 月 1 日 《解放日报》进行改版。这一天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指出,改版的任务是进行 “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4】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面貌一新。社论不是每天必有,而是注意质量,突出党的中心工作和 群众生活。版面安排顺序进行了调整,改为: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 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 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改版后的《解放日报》 文风明显改进。 《解放日报》改版是其改革的重要开端,在这以后,《解放日报》的改革成 效显著,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1942 年整风运动是当时党的一项中心工作,《解放日 报》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整风运动,结合整风运动发表了许多指导运动的文章和社论, 保证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正确地宣传了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组织起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有关 大生产运动的消息、通讯 3000 多篇,表扬了大生产运动中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三)成功地反击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 年 5 月,国民党反动派乘共产 国际宣布解散的机会,开展宣传攻势大造反共舆论,大肆叫嚷“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 边区”,同时准备武装进犯陕甘宁边区。《解放日报》组织宣传反击,在七月和十月先后发表 了毛泽东写的重要社论:《质问国民党》和《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解放日报》还发表了范文澜、艾思奇等人的文章和有关资料,尖锐揭露和声讨了国民党顽 固派发动反共高潮的阴谋,引导并影响了国内外的舆论。 (四)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解放日报》自身的整风改革为根据地的其他报 刊树立了榜样,各报经过整风改革都注意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对报纸版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进一步密切了与实际工作和群众的联系。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解放日报》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 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为了宣传无产阶级办报思想,《解放日报》连续发表了许多 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文章,如《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党与党报》、《报纸与新的文 风》、《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政治与技术》、《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关于部队的报 纸工作》、《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等,对党报的性质和作
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新闻观的界限,以及文风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 理论基础。通过这次改革,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一、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 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前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日寇的大举进攻和全国 人民抗日情绪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暂时放弃了“剿共”、“内战”的方针,其政策的重点 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在国内就很快形成举国上下一致抗日的高潮,国民党统治区 的报刊、广播的宜传一时也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台增加了抗战方 面的新闻报道,减少了许多一般性的文艺节目。在上海,八一三抗战时,上海的二三十座广 播电台积极参加抗日的广播宣传活动,他们根据上海抗敌后援会制定的《战时广播电台统 宣传办法》编排节目,主要内容有时事报告、战时常识、抗战文艺和劝募款物等。在抗敌后 援会的统一安排下,王芸生、朱学范、曾虚白、董显光等各界代表80人分别到上海、华美、 大中华、中西等广播电台发表抗战讲演。剧作家洪深、夏衍、孙瑜、丁伶等创作的广播剧《开 船锣》、《“七二八”那一天》、《最后一课》、《以身许国》等,电台也播出过。这些歌颈抗战 反对投降卖国的广播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戏剧性,以其新颖的形式活跃在当时的上海引 播宜传中,受到上海人民的欢迎。 抗战初期,上海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抗战》(后改名为《抵抗》)、《救亡日报》、《文 化战线》、《战时妇女》、《救亡周刊入、《战时联合旬刊》等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救亡日报》 和《抗战》三日刊。《救亡日报》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 机关报,《救亡日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报纸。其编委会成员有文 艺、新闻、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人物和国民党人士,主要负责人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共产党 人和进步人士。社长郭沫若,总编辑是夏衍。 《救亡日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小型报纸。宣传上坚持团结抗日的方向,及时报道真实的战况, 分析战局。特别是由于许多知名作家、教授、政界名流,都团结在《救亡日报》周围,为《救 亡日报》义务写稿。如宋庆龄写过社论,何香凝写过诗词,冯玉样写过抗战诗,郑振锋写过 杂文等,更加扩大了其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影响。为了配合抗日的需要,《救亡日报》刊登了
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新闻观的界限,以及文风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 理论基础。 通过这次改革,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一、抗战初期上海、武汉等地的新闻事业 从七七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前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日寇的大举进攻和全国 人民抗日情绪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暂时放弃了“剿共”、“内战”的方针,其政策的重点 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在国内就很快形成举国上下一致抗日的高潮,国民党统治区 的报刊、广播的宣传一时也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台增加了抗战方 面的新闻报道,减少了许多一般性的文艺节目。在上海,八一三抗战时,上海的二三十座广 播电台积极参加抗日的广播宣传活动,他们根据上海抗敌后援会制定的《战时广播电台统一 宣传办法》编排节目,主要内容有时事报告、战时常识、抗战文艺和劝募款物等。在抗敌后 援会的统一安排下,王芸生、朱学范、曾虚白、董显光等各界代表 80 人分别到上海、华美、 大中华、中西等广播电台发表抗战讲演。剧作家洪深、夏衍、孙瑜、丁伶等创作的广播剧《开 船锣》、《“七二八”那一天》、《最后一课》、《以身许国》等,电台也播出过。这些歌颂抗战 反对投降卖国的广播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戏剧性,以其新颖的形式活跃在当时的上海广 播宣传中,受到上海人民的欢迎。 抗战初期,上海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抗战》(后改名为《抵抗》)、《救亡日报》、《文 化战线》、《战时妇女》、《救亡周刊》、《战时联合旬刊》等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救亡日报》 和《抗战》三日刊。《救亡日报》1937 年 8 月 24 日在上海创刊,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 机关报,《救亡日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报纸。其编委会成员有文 艺、新闻、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人物和国民党人士,主要负责人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共产党 人和进步人士。社长郭沫若,总编辑是夏衍。 《救亡日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小型报纸。宣传上坚持团结抗日的方向,及时报道真实的战况, 分析战局。特别是由于许多知名作家、教授、政界名流,都团结在《救亡日报》周围,为《救 亡日报》义务写稿。如宋庆龄写过社论,何香凝写过诗词,冯玉祥写过抗战诗,郑振铎写过 杂文等,更加扩大了其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影响。为了配合抗日的需要,《救亡日报》刊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