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狂犬病 B、疟疾 C、黑热病D、结核病 E、淋巴瘤 86、哪些疾病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A、百日咳 C、过敏性疾病D、风湿性疾病 E、败血症 87、以下指标哪几项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A、Hct0.45LLB、MCV105HC、MCH34pgD、MCHC30%E、RBC直径80um 88、下列哪些因素可致血液粘度增高: A、RBC球形变 B、WBC明显增多 C、球蛋白减少 D、纤维蛋白原增多 E、胆固醇减少 89、血沉加快可见于哪些疾病: A、镰形细胞性贫血 B、心、痛 C、肺梗塞D、良性肿瘤E、肝硬化 90、Howell-Jol山y小体最常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曰幼细胞性贫血 C、牌切除后 D、红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91、Cabot环可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C、脾切除后 D、铅中毒E、海洋性贫血 92、球形包涵体见于: A、红热 B、白喉 C、肺炎 D、败血症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3、有关Rt计数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 A、溶血性贫血Rt百分数可增至0.06-0.08或以上B、急性失血性贫血Rt常仅轻度增高 C、缺铁性贫血Rt可明显增高 D、急性白血病红系增生受抑,Rt也域少 E、典型再障常低于0.005,甚至为0,绝对值低于15×10L 94、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病毒性肝炎 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血液诱析后 D、粒细嗣缺乏症 E、药物讨敏 95、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粒鉴别中属于后者的是: A、外周血中wBC计数中度增高,大多数<100×10n B、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C、骨髓中粒系占0.90以上,以晚幼为主 D、NAP积分减低 E、无Ph染色体 96、血沉增快可见于 A、新生儿B、12岁以下儿童C、妊娠3个月 D、老年人 E、高原地区居民 97、正常成年人外周血涂片中可以见到以下哪些细胞: A、浆细胞 B、幼稚红细胞C、幼稚粒细胞D、异型淋巴细胞E、网织红细胞 98、周围血涂片查到有核红细胞见于 A、未成熟儿或新生儿 B、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C、各种白血病特别是红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9、缺铁性贫血可以出现哪些结果: A、 MCHC:22g/ B、MCV:104H C、血清铁降低 D、Pt:50×109/L E、MCH:23pg 100、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流行性腮腺炎 B、麻疹 C、百日咳 D、流行性出血热 E、水痘 101、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占0.09见于:
A、狂犬病 B、疟疾 C、黑热病 D、结核病 E、淋巴瘤 86、哪些疾病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A、百日咳 B、斑疹伤寒 C、过敏性疾病 D、风湿性疾病 E、败血症 87、以下指标哪几项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A、Hct0.45L/L B、MCV105fl C、MCH34pg D、MCHC30% E、RBC 直径 8.0um 88、下列哪些因素可致血液粘度增高: A、RBC 球形变 B、WBC 明显增多 C、球蛋白减少 D、纤维蛋白原增多 E、胆固醇减少 89、血沉加快可见于哪些疾病: A、镰形细胞性贫血 B、心绞痛 C、肺梗塞 D、良性肿瘤 E、肝硬化 90、Howell-Jolly 小体最常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脾切除后 D、红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91、Cabot 环可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脾切除后 D、铅中毒 E、海洋性贫血 92、球形包涵体见于: A、猩红热 B、白喉 C、肺炎 D、败血症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3、有关 Ret 计数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 A、 溶血性贫血 Ret 百分数可增至 0.06-0.08 或以上 B、急性失血性贫血 Ret 常仅轻度增高 C、缺铁性贫血 Ret 可明显增高 D、急性白血病红系增生受抑,Ret 也减少 E、典型再障常低于 0.005,甚至为 0,绝对值低于 15×109 /L 94、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病毒性肝炎 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血液透析后 D、粒细胞缺乏症 E、药物过敏 95、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粒鉴别中属于后者的是: A、 外周血中 WBC 计数中度增高,大多数<100×109 /L B、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C、骨髓中粒系占 0.90 以上,以晚幼为主 D、NAP 积分减低 E、无 Ph 染色体 96、血沉增快可见于: A、新生儿 B、12 岁以下儿童 C、妊娠 3 个月 D、老年人 E、高原地区居民 97、正常成年人外周血涂片中可以见到以下哪些细胞: A、浆细胞 B、幼稚红细胞 C、幼稚粒细胞 D、异型淋巴细胞 E、网织红细胞 98、周围血涂片查到有核红细胞见于: A、未成熟儿或新生儿 B、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C、各种白血病特别是红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9、缺铁性贫血可以出现哪些结果: A、 MCHC:22g/L B、MCV:104fl C、血清铁降低 D、Plt:50×109/L E、MCH:23pg 100、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流行性腮腺炎 B、麻疹 C、百日咳 D、流行性出血热 E、水痘 101、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占 0.09 见于:
A、正常儿童 B、疟疾 C、淋巴瘤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外科手术12~36小时内 102、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是: A、各种感染B、急性有机磷中毒 C、严重外伤D、急性溶血E、恶性肿瘤骨转移 103、中性粒细胞核右移主要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粒细胞缺乏症 C、败血猫 D、应用抗代谢药物后 E、感染恢复期 104、属于正常色素性贫血的是 A、白血病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慢性感染所致贫血 105、有关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A、周围血中杆状核可占0.12 B、周围血中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细胞 C、对病情的严重程度的估计有一定价值 D、核左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毒性改变 E、伴白细胞总数增多时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106、全血粘度增高见于 A、冠心病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风湿病D、多发性骨髓瘤 E、肝硬化 107、哪些因素除可使血浆粘度增高外还可影响红细胞膜表面的电荷: A、B脂蛋白B、胆固醇C、甘油三酯 D、纤维蛋白原 E、球蛋白 108、增生性贫血外周血中可出现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点彩红细胞 C、Howell-Jolly小体 D、Cabot环 E、有核红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 A型题 109、在骨髓细胞学检在中,拉红比值正常可见于哪种变: A、多发性骨髓瘤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化脓菌感染 D、急性溶面性贫血 E、性粒细胞性白血 110、正常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系以哪一阶段为主: A、原巨核细胞 B、幼巨核细胞 C、颗粒型巨核细胞 D、产血小板型巨核细形 E、裸核焖巨核细脱 1、以下有关急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血象中以原淋及幼淋为主 C、骨髓象中原淋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 D、骨髓巨核细胞系受抑 E、根据形态特征可将急淋分为三型 12、以下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描述哪 一项是错误的 A、骨髓内浆细跑恶性增生 B、RBC呈缗钱状排列 C、骨箭增生活凯 D、骨髓粒系及红系明显受抑 E、骨髓中骨髓轮流细胞占0.10-0.90 113、以下有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藏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多数患者RBC 及Hb正常 B、血液中含血小板抗体 C、急性型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增生为主 D、巨核细胞胞浆可发生空泡变性 E、急性型常见干儿童 114、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正常儿童 B、疟疾 C、淋巴瘤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外科手术 12~36 小时内 102、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是: A、各种感染 B、急性有机磷中毒 C、严重外伤 D、急性溶血 E、恶性肿瘤骨转移 103、中性粒细胞核右移主要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粒细胞缺乏症 C、败血症 D、应用抗代谢药物后 E、感染恢复期 104、属于正常色素性贫血的是: A、白血病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慢性感染所致贫血 105、有关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A、 周围血中杆状核可占 0.12 B、周围血中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细胞 C、对病情的严重程度的估计有一定价值 D、核左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毒性改变 E、伴白细胞总数增多时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106、全血粘度增高见于: A、冠心病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风湿病 D、多发性骨髓瘤 E、肝硬化 107、哪些因素除可使血浆粘度增高外还可影响红细胞膜表面的电荷: A、β -脂蛋白 B、胆固醇 C、甘油三酯 D、纤维蛋白原 E、球蛋白 108、增生性贫血外周血中可出现: A、 嗜多色性红细胞 B、点彩红细胞 C、Howell-Jolly 小体 D、Cabot 环 E、有核红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 A 型 题 109、在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粒红比值正常可见于哪种病变: A、多发性骨髓瘤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化脓菌感染 D、急性溶血性贫血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10、正常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系以哪一阶段为主: A、原巨核细胞 B、幼巨核细胞 C、颗粒型巨核细胞 D、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E、裸核型巨核细胞 111、以下有关急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血象中以原淋及幼淋为主 C、骨髓象中原淋胞浆中可见 Auer 小体 D、骨髓巨核细胞系受抑 E、根据形态特征可将急淋分为三型 112、以下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骨髓内浆细胞恶性增生 B、RBC 呈缗钱状排列 C、骨髓增生活跃 D、骨髓粒系及红系明显受抑 E、骨髓中骨髓轮流细胞占 0.10-0.90 113、以下有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数患者 RBC 及 Hb 正常 B、血液中含血小板抗体 C、急性型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增生为主 D、巨核细胞胞浆可发生空泡变性 E、急性型常见于儿童 114、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15、有关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描述错误的为: A、通常从原始到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B、各阶段细胞外形始终呈圆形 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系核形保持不变 D、成熟阶段细胞核染色质DNA含量增加 E、淋巴细胞胞浆中可含少量非特异性颗粒 116、骨箭响学拾查不能用干诊断 甲型血友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黑热病 E、原因不明的肝、牌、淋巴结种大 117、M骨髓检查的诊断标准之一为: A、原巨核细胞0.30 B、原始粒细胞>0.30 C、红系细胞<0.50 D.、原始单核细胞>0.80 E、早幼粒细胞颗粒增多 118、下列特点不属于余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为: A、骨髓中以原节拉细胞为主 B、细胞导圆形大小不等 C、核染色质细致如网可有25个核仁 D、胞浆可见Auer小体 E、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0.03 119、难治性贫血骨髓象特点为: A、原始细胞占0.05-0.20 B、原始细胞占0.20-0.29 C、幼稚单核细胞增多 D、原始细胞<0.05 E、环状铁粒幼细胞>0.15 120、有关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正常 B、血象白细胞可增多,亦可正常或减少 、骨黄象粒系以原粒细胞为士 D、骨髓象粒系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E 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121、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描述错现的是: A、由干维生素B,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盆血 B、RBC及Hb均减少,以RBC减少更明显 C、网织红细胞常明显增多 D、骨髓象红系以早及中幼红细胞为主 E、成熟粒细胞有核分叶过多现象 122、正常骨髓象中不见哪种细胞: B、原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淋细胞 E、网状细胞 型题 123128共用备选答 A、急淋 B、急粒 C、急单 D、缺铁性贫血 E、石幼细胞性结 123、SE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的为 124、NSE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的为 125、NAP活性增强的血液病为 126、PAS染色阴性可见干 127、铁染色细胞外铁增高可见于 128、铁染色发现铁粒幼细跑碱少可能为 129-132共用备选答案 A、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B、组织嗜碱性细胞增多 C、易见篮状细胞 D、环状红细胞 E、成熟粒细胞分叶增多 129、缺铁性贫血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之一为 130、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的特点为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15、有关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描述错误的为: A、通常从原始到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B、各阶段细胞外形始终呈圆形 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系核形保持不变 D、成熟阶段细胞核染色质 DNA 含量增加 E、淋巴细胞胞浆中可含少量非特异性颗粒 116、骨髓细胞学检查不能用于诊断: A、甲型血友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黑热病 E、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117、M6 骨髓检查的诊断标准之一为: A、原巨核细胞>0.30 B、原始粒细胞>0.30 C、红系细胞<0.50 D、原始单核细胞>0.80 E、早幼粒细胞颗粒增多 118、下列特点不属于余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为: A、骨髓中以原粒细胞为主 B、细胞呈圆形大小不等 C、核染色质细致如网可有 2-5 个核仁 D、胞浆可见 Auer 小体 E、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0.03 119、难治性贫血骨髓象特点为: A、原始细胞占 0.05-0.20 B、原始细胞占 0.20-0.29 C、幼稚单核细胞增多 D、原始细胞<0.05 E、环状铁粒幼细胞>0.15 120、有关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正常 B、血象白细胞可增多,亦可正常或减少 C、骨髓象粒系以原粒细胞为主 D、骨髓象粒系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E、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121、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于维生素 B12 和(或)叶酸缺乏所致的贫血 B、RBC 及 Hb 均减少,以 RBC 减少更明显 C、网织红细胞常明显增多 D、骨髓象红系以早及中幼红细胞为主 E、成熟粒细胞有核分叶过多现象 122、正常骨髓象中不见哪种细胞: A、原粒细胞 B、原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淋细胞 E、网状细胞 B 型 题 123~128 共用备选答案 A、急淋 B、急粒 C、急单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123、SE 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的为 124、NSE 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的为 125、NAP 活性增强的血液病为 126、PAS 染色阴性可见于 127、铁染色细胞外铁增高可见于 128、铁染色发现铁粒幼细胞减少可能为 129~132 共用备选答案 A、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B、组织嗜碱性细胞增多 C、易见篮状细胞 D、环状红细胞 E、成熟粒细胞分叶增多 129、缺铁性贫血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之一为 130、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的特点为
131、哪一项为巨幼贫骨髓象的特点 132、再障患者骨萄中可见哪种异常细胞 X型颜 133、 以下哪些指标可指示骨髓取材比较成功 A、涂片尾部可见骨髓小粒 B、脂肪小粒较多见 C、可见网状细胞 D、有核细胞含量较多 E、无骨髓小粒 134、骨髓象粒红比值正常包括哪些疾病 A、多发性骨髓瘤 B、急性化脓菌感染 C、粒细胞缺乏症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红白血病 135、以下有关缺铁性贫血的描述错误的为: A、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B、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C、血片可见有核红细胞 D、可见环形红细胞 E、骨髓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 136、以下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描述正确的为: A、RBC、Hb平行减少 B、Rc明显增多 C、血片可见嗜多鱼性红细胞 D、骨髓粒系可呈巨型变 E、骨髓红系以晚幼为主 137、以下有关再障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血片WBC数量减少分类正常B、RBC及Hb平行减少 C、骨髓粒系以晚幼粒为主 D、骨髓浆细胞增多 E、骨髓象表现增生活跃 138、正确骨髓象的特点包括 A、骨骑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24):1 C、粒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 D、成熟粒细胞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细胞 E、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139、骨髓象粒红比值增高可见于: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直牛障碍性盆血 C、多发性骨精胞 D、急性化脓黄成染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140、骨髓有核细胞占1%常见于: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再生碍性贫 C、粒细胞减少 D、粒细胞缺乏症 E、正常骨髓象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 A型题 141、通常血小板数在多少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 A、<100×109L B、<80X101L C、<60×109L D、<50×109L E、<30×109L 142、患者自发性皮肤出血点,检查束臂试验试验:12个出血点,出血时间:(DuK法)2分钟, 血小板计数:150×109L,初步诊断为: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B、血小板无力症 C、血友病甲 D、DIC E、血管性紫 143、纤维蛋白原少致750mgL,做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血小板计数(Pt)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C、凝血酶凝固时间(TT) D、凝血时间(CT)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4、对于甲、乙型血友病诊断阳性率最高的试验是:
131、哪一项为巨幼贫骨髓象的特点 132、再障患者骨髓中可见哪种异常细胞 X 型 题 133、以下哪些指标可指示骨髓取材比较成功: A、涂片尾部可见骨髓小粒 B、脂肪小粒较多见 C、可见网状细胞 D、有核细胞含量较多 E、无骨髓小粒 134、骨髓象粒红比值正常包括哪些疾病 A、多发性骨髓瘤 B、急性化脓菌感染 C、粒细胞缺乏症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红白血病 135、以下有关缺铁性贫血的描述错误的为: A、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B、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C、血片可见有核红细胞 D、可见环形红细胞 E、骨髓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136、以下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描述正确的为: A、RBC、Hb 平行减少 B、Rc 明显增多 C、血片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D、骨髓粒系可呈巨型变 E、骨髓红系以晚幼为主 137、以下有关再障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血片 WBC 数量减少分类正常 B、RBC 及 Hb 平行减少 C、骨髓粒系以晚幼粒为主 D、骨髓浆细胞增多 E、骨髓象表现增生活跃 138、正确骨髓象的特点包括: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2~4):1 C、粒系占有核细胞的 40%~60% D、成熟粒细胞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细胞 E、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139、骨髓象粒红比值增高可见于: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多发性骨髓瘤 D、急性化脓菌感染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40、骨髓有核细胞占 1%常见于: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粒细胞减少症 D、粒细胞缺乏症 E、正常骨髓象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 A 型 题 141、通常血小板数在多少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 A、<100×109 /L B、<80×109 /L C、<60×109 /L D、<50×109 /L E、<30×109 /L 142、患者自发性皮肤出血点,检查束臂试验试验:12 个出血点,出血时间:(DuKe 法)2 分钟, 血小板计数:150×109/L,初步诊断为: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B、血小板无力症 C、血友病甲 D、DIC E、血管性紫癜 143、纤维蛋白原少致 750mg/L,做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血小板计数(Plt)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C、凝血酶凝固时间(TT) D、凝血时间(CT)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4、对于甲、乙型血友病诊断阳性率最高的试验是:
A、凝血时间(CT) B、APTT C、PT D、TTE、D-一爱体检 145、用做血友病的过筛检查的试验是: A、束臂试验 B、CT C、APTT D、PT E、血块退缩试验 146、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心肌梗塞B、血栓性静脉炎C、糖尿病D、血小板无力症E、脑血栓形成 147、引起血小板黏附功能增高的疾病是: A、血小板无力症 B、Vor Willebrand病 C、SLE D、异常蛋白增多症 E、高脂血症 148、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的疾病是: A、骨特生性空病B、静脉性血栓演 C、心,肌矩寒 D、脑梗塞 E、糖尿病 149、 下列有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实验室检查哪一组正确:D A、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B、出血时间证长,餐血时间正常,骨髓产血小板型石核细胞增多 C、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 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增 D、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 E、出血时间正常,疑血时间正常,骨黄产小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150、束臂试验阴性,出血时间正常,APTT延长,血块退缩正常见于: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B、血友病甲 C、严重VC缺乏症 D、过敏性紫 E、以上都不是 151、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血小板计数(10-30)×10 B、束臂试验阴性,出血点在10个以下 C、血块退缩时间于血凝后2h开始,24h完全退缩 D、3P试验阴性 E、血浆凝血髓原时间与正常对照超过2S 152、血块浪缩不良见干下列临床情况、但除外的是 A、血小板(Pt)<50×10L B、血小板无力 C、过敏性紫 D、因子I缺乏审 E、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 153、与凝血时间(试管法)有关的主要凝血因子是: A、mVI因子 B、ⅢWV因子 C、VmX因子 D、x E、m 江因子 154、凝血时间证长,出血时间正常的疾病是: A、原发性血小板咸少性紫藏(卫) B、过敏性紫癜 E、DIC 155、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有关的凝血因子是: A、IⅡⅢXM因子 B、IⅡWXⅫ因子 C、IⅡVmX因子 D、II VI V X因子 E、IⅡMK因子 156、引起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B、侵粒早期 C、放射病D、TPE、Bantis察合定 157、起血浆凝血衡原时间延长的疾病是: A、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病 C、血友病(甲、乙、丙) D、血管假性血友病(VW病) E、DIC后期 158、下列为DIC实验室检查,哪一项是错误的: A、P1t<100×10/L B、PT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 C、纤维蛋白原<2g/L
A、凝血时间(CT) B、APTT C、PT D、TT E、D-二聚体检测 145、用做血友病的过筛检查的试验是: A、束臂试验 B、CT C、APTT D、PT E、血块退缩试验 146、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心肌梗塞 B、血栓性静脉炎 C、糖尿病 D、血小板无力症 E、脑血栓形成 147、引起血小板黏附功能增高的疾病是: A、血小板无力症 B、Von Willebrand 病 C、SLE D、异常蛋白增多症 E、高脂血症 148、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的疾病是: A、骨髓增生性疾病 B、静脉性血栓病 C、心肌梗塞 D、脑梗塞 E、糖尿病 149、下列有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哪一组正确:D A、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B、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C、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D、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E、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150、束臂试验阴性,出血时间正常,APTT 延长,血块退缩正常见于: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友病甲 C、严重 VC 缺乏症 D、过敏性紫癜 E、以上都不是 151、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血小板计数(100~300)×109 /L B、束臂试验阴性,出血点在 10 个以下 C、血块退缩时间于血凝后 2h 开始,24h 完全退缩 D、3P 试验阴性 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超过 2S 152、血块退缩不良见于下列临床情况,但除外的是: A、血小板(Plt)<50×109 /L B、血小板无力症 C、过敏性紫癜 D、因子Ⅷ缺乏症 E、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 153、与凝血时间(试管法)有关的主要凝血因子是: A、Ⅲ Ⅴ Ⅶ因子 B、Ⅲ Ⅳ Ⅴ因子 C、Ⅴ Ⅶ Ⅹ因子 D、Ⅹ Ⅶ Ⅷ因子 E、Ⅷ Ⅸ Ⅺ因子 154、凝血时间延长,出血时间正常的疾病是: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B、过敏性紫癜 C、血友病 D、VW 病 E、DIC 155、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有关的凝血因子是: A、ⅠⅡ Ⅲ Ⅹ Ⅺ因子 B、ⅠⅡ Ⅳ Ⅹ Ⅻ因子 C、ⅠⅡ Ⅴ Ⅶ Ⅹ因子 D、ⅠⅡ Ⅶ Ⅵ Ⅹ因子 E、ⅠⅡ Ⅵ Ⅷ Ⅸ因子 156、引起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粒早期 C、放射病 D、ITP E、Bantis 综合症 157、引起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疾病是: A、维生素 C、维生素 P 缺乏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友病(甲、乙、丙) D、血管假性血友病(VW 病) E、DIC 后期 158、下列为 DIC 实验室检查,哪一项是错误的: A、Plt<100×109 /L B、PT 比正常对照延长 3S 以上 C、纤维蛋白原<2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