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静定结洶的内力分扩 第一节静定梁 第二节静定平面刚架 第三节三铰拱 第四节静定平面桁架 第五节静定结构小结 返回
❖ 静定梁 ❖ 静定平面刚架 ❖ 三铰拱 ❖ 静定平面桁架 ❖ 静定结构小结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
第四章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20 第一节静定梁 、单跨静定梁: 基本形式,截面内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内力图的 绘制方法:(各三种) 2、斜简支梁: x I VR gL 1)内力表达式 9258 M、9 i/casa x-q 22 a7/casa v8 ql2 OK gx) cosa =2K cosa, y K taxin a 程、Ms Ok sin a 2)内力图绘制:以梁轴为曲线,vg 内力图竖标垂直梁轴 返回下一张上一张小结
第四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结P21—P50) ❖ 第一节 静定梁 一、单跨静定梁: 1、基本形式,截面内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内力图的 绘制方法:(各三种) 2、斜简支梁: 1)内力表达式: ; 2 1 2 2 0 K qx MK x ql M = − = ) cos 2 ( qx ql QK = − )sin . 2 ( qx ql NK = − + cos .; 0 = QK sin .; 0 = −QK 2) 内力图绘制:以梁轴为曲线, 内力图竖标垂直梁轴。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由若干单跨梁用铰及链杆联结而成的静定结构. 多跨静定梁能跨越几个连续的跨度,受力性能优于相应的 连串简支梁,故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和公路桥梁中,是使短梁跨 越大跨度的一种较合理的结构形式 多跨静定梁的结构简图:由 外伸梁和简支短梁铰结组成。 多跨静定梁的特点: 结构组成:组成整个结构的各单 跨梁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结构中凡本身能独立 维持几何不变的部分。如图:abco 附属部分:需依赖其它部分支承 才能保持几何不变的部分。如图:bc 多跨静定梁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返回下一张上一张小结
二、多跨静定梁: —由若干单跨梁用铰及链杆联结而成的静定结构. 多跨静定梁能跨越几个连续的跨度,受力性能优于相应的一 连串简支梁,故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和公路桥梁中,是使短梁跨 越大跨度的一种较合理的结构形式。 多跨静定梁的特点: 结构组成:组成整个结构的各单 跨梁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基本部分:结构中凡本身能独立 维持几何不变的部分。如图: ab cd 附属部分:需依赖其它部分支承 才能保持几何不变的部分。如图:bc 多跨静定梁的结构简图:由 外伸梁和简支短梁铰结组成。 多跨静定梁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层次图:反映多跨静定梁组成顺序的 图形。(基本部分在下,附属部分在上。)那 组成顺序:先基本部分,后附属部分; 受力传递:先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 计算方法、顺序:拆成单跨梁,先a 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先上后下 计算步骤:1、画出层次图,拆成 单跨梁; 2、由上而下,依次绘制各单梁内力图 3、拼接成全梁内力图 注意:1、由上而下画层次图、受力传递图时,各梁上除作用 有荷载外,还有上层传来的支反力;(多跨静定梁拆成单梁后,从 附属部分到基本部分,依次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各支反力反向作用 于下层也为荷载。) 2、内力图画在原结构简图上 返回下一张上一张小结
层次图:反映多跨静定梁组成顺序的 图形。(基本部分在下,附属部分在上。) 组成顺序:先基本部分,后附属部分; 受力传递:先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 计算方法、顺序:拆成单跨梁,先 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先上后下) 计算步骤: 1、画出层次图,拆成 单跨梁; 2、由上而下,依次绘制各单梁内力图; 3、拼接成全梁内力图。 注意:1、由上而下画层次图、受力传递图时,各梁上除作用 有荷载外,还有上层传来的支反力;(多跨静定梁拆成单梁后,从 附属部分到基本部分,依次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各支反力反向作用 于下层也为荷载。) 2、内力图画在原结构简图上。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多跨静定梁与简支梁的比较: Ikin 优点:受力均匀 =5m ism 缺点:中间铰的构造复杂。 中间铰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梁的 从 内力分布均匀,按需要设计伸臂长 度可使弯矩均匀分布。跨中最大弯 IkaN 矩与支座处相同。 是口 多跨静定梁内力图的绘制 =5m =5m 1、叠加法绘图:可将单梁上 的荷载分解后分别作图再叠加 (或用区段叠加法作图,先确定两 端面内力再叠加简支梁作用杆间荷 载时的内力图。) 2、简捷法校核:按内力图特征校核。 注意:铰结点处,M=0 返回下一张上一张小结
多跨静定梁与简支梁的比较: 优点:受力均匀; 缺点:中间铰的构造复杂。 中间铰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梁的 内力分布均匀,按需要设计伸臂长 度可使弯矩均匀分布。跨中最大弯 矩与支座处相同。 多跨静定梁内力图的绘制: 1、叠加法绘图:可将单梁上 的荷载分解后分别作图再叠加; (或用区段叠加法作图,先确定两 端面内力再叠加简支梁作用杆间荷 载时的内力图。) 2、简捷法校核:按内力图特征校核。 注意:铰结点处,M=0。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