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站:扬州大学在线教有综合平台(htp:/eol.yzu.edu.cm):江苏省省级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共享平台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htp:bio,yzu.cdu.cn/) 七、有关说明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按照要求在线学习预习,并完成随堂作业及线上测试。 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说明:通过虚拟仿真平台预习实验,并完成相关作业。 执笔人:焦青松 审核人:丁海东 2022年4月 植物学课程课内实验(上机)说明 1.实验(上机)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为宫装程 1.初步辨别根、茎、叶、花、 课程目标 被子植物 花序的类型,应用植物形态学1、2、3 类的基础知3 综合 1 必做 术语描述植物特征: 识 2.初步掌握解剖镜的使用,熟 悉花的解方法:
18 学习网站:扬州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http://eol.yzu.edu.cn/);江苏省省级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共享平台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http://bio.yzu.edu.cn/) 七、有关说明 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按照要求在线学习预习,并完成随堂作业及线上测试。 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说明:通过虚拟仿真平台预习实验,并完成相关作业。 执笔人:焦青松 审核人:丁海东 2022 年 4 月 植物学课程课内实验(上机)说明 1. 实验(上机)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项目名 称 学 时 实验 类型 每 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内 容 提 要 对应课程 目标 1 被子植物分 类的基础知 识 3 综合 1 必做 1. 初步辨别根、茎、叶、花、 花序的类型,应用植物形态学 术语描述植物特征; 2. 初步掌握解剖镜的使用,熟 悉花的解剖方法; 课程目标 1、2、3
3,了解心皮数目、胎座类型及 子房位置的判别方法。 1准确描禄常见的校园精物 误程目标 和农田植物的根、茎、叶、 1、2、3 校园植物调 3 查与识别 综合 和花序的特征: 1 必做 2.熟练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需鉴定 到科)。 1.掌握花器官的解剖步骤,学课程目标 会使用解剖镜观察并用花程式1、2、3 被子植物代 表示花器官各部分的结构特 3 表科的解剖5 综合1-2 必做 与检索 2.学会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将未知植物检索到科。 1.掌握光学显微镜正确的使 课程目标 用方法: 1、2、3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熟练付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 构: 4 细胞与组织6 综合1-2 必做 3。学会制作徒手切片,孰练付 用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中的 质体及贮藏物质: 4.掌握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 的分布及其细胞特征。 1通过实物观察,了解根系类课程目标 型: 1、2、3 根的形态与 2.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 解剂结构观3 验证1-2 必做 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 3.掌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 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 4.了解根的变态类型。 1.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 课程目标 茎的形态 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 1、2、3 解剂结构观 3 综合1-2 必做 2.掌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 3.了解茎的变态类型
19 3. 了解心皮数目、胎座类型及 子房位置的判别方法。 2 校园植物调 查与识别 3 综合 1 必做 1. 准确描述常见的校园植物 和农田植物的根、茎、叶、花 和花序的特征; 2. 熟练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对未知植物进行鉴定(需鉴定 到科)。 课程目标 1、2、3 3 被子植物代 表科的解剖 与检索 5 综合 1-2 必做 1. 掌握花器官的解剖步骤,学 会使用解剖镜观察并用花程式 表示花器官各部分的结构特 征; 2. 学会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将未知植物检索到科。 课程目标 1、2、3 4 细胞与组织 6 综合 1-2 必做 1. 掌握光学显微镜正确的使 用方法; 2.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熟练使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 构; 3. 学会制作徒手切片,熟练使 用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中的 质体及贮藏物质; 4. 掌握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 的分布及其细胞特征。 课程目标 1、2、3 5 根的形态与 解剖结构观 察 3 验证 1-2 必做 1.通过实物观察,了解根系类 型; 2. 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 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 3. 掌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 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 4. 了解根的变态类型。 课程目标 1、2、3 6 茎的形态与 解剖结构观 察 3 综合 1-2 必做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 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 2. 掌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 3. 了解茎的变态类型。 课程目标 1、2、3
1.堂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误程目标 叶的形上 植物叶片结构特点,并比较其1、2、3 解剖结构观3 综合1-2 必做 异同: 2.了解叶的变态类型 1.掌握被子植物的雌、雄蕊结课程目标 植物生殖器 构和发有过程: 1、2、3 6 综合1-2 必做 官 2.掌握种子和果实类型和结 构,了解种子的发有过程。 总实验学时为32学时 2.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按照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书写。 参考书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 张彪丁海东 吴晓霞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21 2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 金银根 科学出版社 2019 3 《植物学实验教程》 赵遵田 科学出版社 2014 3.实验方法、特点、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1)显微观察法:实践性,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和解剂镜: (2)数码拍摄法:实践性,要求:正确使用数码拍照系统采集图片: (3)花解剖法:实践性,要求:熟练解剖花器官,并用花程式表示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4)临时装片法与徒手切片法:实践性,要求:规范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用于显 观察。 (5)虚拟仿真平台使用:实验模拟,在线学习:要求:正确使用虚拟仿真平台。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提花解剖的方法、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徒手切片制作技 术等植物学实验技能,通过显微观察法,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各器官的解剖结 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使其掌握重要的植物 学实验方法与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
20 7 叶的形态与 解剖结构观 察 3 综合 1-2 必做 1. 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 植物叶片结构特点,并比较其 异同; 2. 了解叶的变态类型。 课程目标 1、2、3 8 植物生殖器 官 6 综合 1-2 必做 1. 掌握被子植物的雌、雄蕊结 构和发育过程; 2. 掌握种子和果实类型和结 构,了解种子的发育过程。 课程目标 1、2、3 总实验学时为 32 学时 2. 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按照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书写。 序号 参考书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 张彪 丁海东 吴晓霞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2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 金银根 科学出版社 2019 3 《植物学实验教程》 赵遵田 科学出版社 2014 3. 实验方法、特点、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1)显微观察法:实践性,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 (2)数码拍摄法:实践性,要求:正确使用数码拍照系统采集图片; (3)花解剖法:实践性,要求:熟练解剖花器官,并用花程式表示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4)临时装片法与徒手切片法:实践性,要求:规范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用于显 微 观察。 (5)虚拟仿真平台使用:实验模拟,在线学习;要求:正确使用虚拟仿真平台。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花解剖的方法、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徒手切片制作技 术等植物学实验技能,通过显微观察法,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以及植物各器官的解剖结 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使其掌握重要的植物 学实验方法与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
注意事项:保持实验室卫生整洁,注意用电安全:徒手切片时注意操作规范,胆大心细, 防止误伤手指。万一手指受伤,及时清理伤口并简单包扎进一步送医。 4.报告要求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一份符合实验要求的规范的电子版实验 报告。根据实验内容,以实物、手绘或电子文稿等形式呈现实验结果。虚拟仿真在线实验需 要在线提交。 《高等数学(三)》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3)I 课程编号:21082005 课程类别:通识公共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80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 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系统介绍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以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求解方 法。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社会各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课程安 排在第一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农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 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避,为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掌 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 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间颗的能力、一定的罗超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云算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荷单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 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 微积分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熟练的极限、微分、 积分的运算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微积分 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无限的数学思想,形成无限与有限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完善
21 注意事项:保持实验室卫生整洁,注意用电安全;徒手切片时注意操作规范,胆大心细, 防止误伤手指。万一手指受伤,及时清理伤口并简单包扎进一步送医。 4. 报告要求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一份符合实验要求的规范的电子版实验 报告。根据实验内容,以实物、手绘或电子文稿等形式呈现实验结果。虚拟仿真在线实验需 要在线提交。 《高等数学(三)I》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3)Ⅰ 课程编号:21082005 课程类别:通识公共必修课 学 分:5 学分 学 时:80 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 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系统介绍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以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求解方 法。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社会各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课程安 排在第一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农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 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掌 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 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农科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 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练掌握 微积分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熟练的极限、微分、 积分的运算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微积分 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无限的数学思想,形成无限与有限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完善
认识世界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发展历程,了解数学文化的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观对现代数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知识的融合与深化,使学生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与意识,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 比较系统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短辑推理 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 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1课程教学安排表 讲实实上 课 章节/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机 时 学 学 主要教学方法 数 数时时 1 预备知识 4 课堂讲授 2 极限与连续 14 课堂讲授 3 一元函数微分学 22 课堂讲投 4 元函数积分学 2 课堂讲授 5 微分方程 6 课堂讲授 6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12 课堂讲授 合计 第一章预备知识 教学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性.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教学内容:(1)函数概念 (2)函数的几种特性 (3)反函数 (4)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 (5)复合函数 (6)初等函数 重点难点:重点:函数的几种特性,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难点:复合函数 思政元素:通过对函数概念的演变以及函数的几种特性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
22 认识世界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发展历程,了解数学文化的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观对现代数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知识的融合与深化,使学生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与意识。 课程目标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 比较系统的认识,构建较为宽广的知识结构。 课程目标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 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 1 课程教学安排表 章节/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讲 课 时 数 实 验 时 数 实 践 学 时 上 机 学 时 主要教学方法 1 预备知识 4 课堂讲授 2 极限与连续 14 课堂讲授 3 一元函数微分学 22 课堂讲授 4 一元函数积分学 22 课堂讲授 5 微分方程 6 课堂讲授 6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12 课堂讲授 合计 80 第一章 预备知识 教学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性.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教学内容:(1)函数概念 (2)函数的几种特性 (3)反函数 (4)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 (5)复合函数 (6)初等函数 重点难点:重点:函数的几种特性,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难点:复合函数。 思政元素:通过对函数概念的演变以及函数的几种特性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