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忆细胞相关概念与相应功能适应性。 思政元素:细胞和组织与人类社会相似,由细胞作为生物个体构成“小社会”。在这个“小 社会“中,细胞之间也存在着多样性和统一性。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但他们之间义 有着相互协间、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就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共同生活在同一个 地球村、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生活模式。只有连 守规律或制度才能正常运转。 第六章根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主根、侧根的发生与生长特性,能够说出常见植物根系的类型、形态特 征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根的形态、结构组成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掌握根尖分 区各部分结构的组成细胞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以及双子叶植物 根的次生结构。 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结构。 (2)根的解剖结构。 (3)根瘤与茵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尖的基本结构及其各分区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形态结构特点:指各部分的位置、 细胞层数与形状、细胞排列、主要特征等。在横切面上一般是由外向内分别说明其结构特点 的。根的形态结构。根的解剂结构。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 和次生结构。 思政元素: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树之所以有千尺高,因为有根,水流万里之 长,因为有源头。这里喻指,做人不能忘本。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做人要饮 水思源。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第七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茎和枝条的概念、形态组成、生理功能:理解茎和枝条的形态结构与其 生理功能的统一性:学会描述茎的分枝方式的形成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类型芽的特征和 功能:掌握茎尖分区各部分结构的组成细胞特征:熟悉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茎的初生结 构以及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的特点。 13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忆细胞相关概念与相应功能适应性。 思政元素:细胞和组织与人类社会相似,由细胞作为生物个体构成“小社会”。在这个“小 社会”中,细胞之间也存在着多样性和统一性。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但他们之间乂 有着相互.协间、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就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共同生活在同一个 地球村、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生活模式。只有遵 守规律或制度才能正常运转。 第六章 根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主根、侧根的发生与生长特性,能够说出常见植物根系的类型、形态特 征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根的形态、结构组成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掌握根尖分 区各部分结构的组成细胞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以及双子叶植物 根的次生结构。 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结构。 (2)根的解剖结构。 (3)根瘤与菌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尖的基本结构及其各分区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形态结构特点:指各部分的位置、 细胞层数与形状、细胞排列、主要特征等。在横切面上一般是由外向内分别说明其结构特点 的。根的形态结构。根的解剖结构。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 和次生结构。 思政元素: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树之所以有千尺高,因为有根,水流万里之 长,因为有源头。这里喻指,做人不能忘本。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做人要饮 水思源。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第七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茎和枝条的概念、形态组成、生理功能;理解茎和枝条的形态结构与其 生理功能的统一性;学会描述茎的分枝方式的形成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类型芽的特征和 功能;掌握茎尖分区各部分结构的组成细胞特征;熟悉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茎的初生结 构以及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1)茎的形态特征。 (2)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3)茎的解剖结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及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教学难点: 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差异。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差异。 根茎维管束转位。 思政元素:介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有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 家洋院士等对水稻分蘖的调控机的研究进展。对于农业的贡献,激发科研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木材的成材与人的成长成才。国家的栋梁之材延伸。 第八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叶的发有过程、叶的基本组成、叶的主要功能: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其 所处的环境及所执行的生理功能的间的统一性: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能 够从叶的形态特征、叶的解剂特征两方面区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叶。 教学内容 (1)叶的发生、组成与叶序。 (2)叶的解剖结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叶的类型 教学难点: 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初生结构的差异, 叶的形态,单叶与复叶 变态器官及其辨识的依据 2
14 教学内容: (1)茎的形态特征。 (2)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3)茎的解剖结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及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教学难点: 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差异。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差异。 根茎维管束转位。 思政元素:介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 家洋院士等对水稻分蘖的调控机的研究进展。对于农业的贡献,激发科研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木材的成材与人的成长成才。国家的栋梁之材延伸。 第八章 叶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叶的发育过程、叶的基本组成、叶的主要功能;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其 所处的环境及所执行的生理功能的间的统一性;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能 够从叶的形态特征、叶的解剖特征两方面区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叶。 教学内容: (1)叶的发生、组成与叶序。 (2)叶的解剖结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叶的类型。 教学难点: 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初生结构的差异。 叶的形态,单叶与复叶。 变态器官及其辨识的依据
思政元素: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为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物质基 础,由此引出奉献精神和情怀。 第九章植物的适应性、整体性与相关性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实例说明根、茎、叶的各种不同的变态类型: 了解根、茎、叶适应于不同生境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植物根、茎、叶的各种变态类型,同 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的概念:能够利用所学习的有关变态器官以及植物营养器官与生境的关系 解释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 教学内容 (1)营养器官的变态与变态器官。 (2)不同生境中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3)营养器官结构的整体性与相关性。 重点难点:根茎的变态与变态器官区分。 思政元素:通过讲述植物对于环境尤其是逆境的适应,使学生知道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 克服困难。植物对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及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反应,提高 对植物适应环境条件能力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 第十章花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花器官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花芽分化过程:理解花的概念,熟悉 花药和胚囊的发有过程:掌握幼期和成熟期花药、子房、胚囊的结构组成。 教学内容: (1)花的组成与发生。 (2)雄蕊的发有与解剖结构。 (3)雌蕊的发有与解剖结构。 (4)开花、传粉与受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蕊的发育及结构 教学难点:花药的发有及结构,花粉的发育过程 思政元素: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描写花的优美诗词引入,引导学生品味中华传统文化 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象征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畏寒冬的梅花等,学习不怕困难的品质
15 思政元素: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为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物质基 础,由此引出奉献精神和情怀。 第九章 植物的适应性、整体性与相关性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实例说明根、茎、叶的各种不同的变态类型; 了解根、茎、叶适应于不同生境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植物根、茎、叶的各种变态类型,同 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的概念;能够利用所学习的有关变态器官以及植物营养器官与生境的关系 解释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 教学内容: (1)营养器官的变态与变态器官。 (2)不同生境中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3)营养器官结构的整体性与相关性。 重点难点:根茎的变态与变态器官区分。 思政元素:通过讲述植物对于环境尤其是逆境的适应,使学生知道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 克服困难。植物对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及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反应,提高 对植物适应环境条件能力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 第十章 花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花器官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花芽分化过程;理解花的概念,熟悉 花药和胚囊的发育过程;掌握幼期和成熟期花药、子房、胚囊的结构组成。 教学内容: (1)花的组成与发生。 (2)雄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3)雌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4)开花、传粉与受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蕊的发育及结构 教学难点:花药的发育及结构,花粉的发育过程 思政元素: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描写花的优美诗词引入,引导学生品味中华传统文化 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象征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畏寒冬的梅花等…,学习不怕困难的品质
第十一章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的胚乳发育类型、胚乳的发育动态以及胚发育过程中的不定胚和多 胚现象,了解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含义:了解各种不同的果实类型,能够区别无籽果实与单 性结实的区别:能够描述被子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与生活史循环间的关系:掌握 胚的发有过程以及核型胚乳的发有过程,熟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幼苗的类型:能够 从发有过程上说出真果与假果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发有与结构。 (2)种子与幼苗。 (3)果实的发有、结构和传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和结构) 各类型果实的特点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难点: 胚的发有与结构 胚乳的发有与结构 胚乳的类型 思政元素:种子是植物生长发有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种子问题至关重要, 对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里也体现出植物学的应用价值。以袁隆平为 代表的从事有种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为了培有优质种子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吃苦耐劳的精 神解读学习。 四、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观摩法 合作学习法、问题讨论学习法等,同时结合线上自学与课堂交流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学 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课学习过程以验证性实 验为主、探究性实验为辅,注重学生植物学相关实验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被子植物 的分类识别相关知识以校园及野外观察实践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识别能力的培 养
16 第十一章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的胚乳发育类型、胚乳的发育动态以及胚发育过程中的不定胚和多 胚现象,了解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含义;了解各种不同的果实类型,能够区别无籽果实与单 性结实的区别;能够描述被子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与生活史循环间的关系;掌握 胚的发育过程以及核型胚乳的发育过程,熟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幼苗的类型;能够 从发育过程上说出真果与假果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2)种子与幼苗。 (3)果实的发育、结构和传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和结构) 各类型果实的特点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难点: 胚的发育与结构 胚乳的发育与结构 胚乳的类型 思政元素: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种子问题至关重要, 对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里也体现出植物学的应用价值。以袁隆平为 代表的从事育种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为了培育优质种子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吃苦耐劳的精 神解读学习。 四、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观摩法、 合作学习法、问题讨论学习法等,同时结合线上自学与课堂交流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学 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课学习过程以验证性实 验为主、探究性实验为辅,注重学生植物学相关实验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被子植物 的分类识别相关知识以校园及野外观察实践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识别能力的培 养
1.混合式教学:即植物学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 下“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2.线上自主学习:理论课“线上教学"主要让学生借助校植物学5POC课程等网络资源 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充分挖据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 探究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3.理论课“线下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合作学习法、问题讨论学习法等,注重学 生植物学知识接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思政"教学:通过文献查找法、分析挖掘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索《植物学》课程教学过 程中课程思政教有的切入点。 5.实践教学:通过校园/野外植物种类识别,巩周课堂理论知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表3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成绩分项考核/评价环节 建议 百分出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考勤、总分100分,缺课一次扣10 出勒 10% 课程目标1,2 平时成绩 在线考核 10% 课后作业、线上学习在线测试的平均 课程目标1,2,3 课常提问 10% 课堂讨论、发言、课程思政表现等 课程目标】 闭卷考试 50% 期末闭卷者试 课程目标1,2,3 期末成绩 实验报告 20% 实验报告成绩、所有单元作业的平均 课程目标2,3 分值(提交到在线平台) 小计 100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金银根主编,植物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必读书目: [)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1: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马炜桑主编《植物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选读书目: 1)尼尔查莫维茨主编,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王全喜主编,植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王幼芳等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4: ④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编若, 自然文库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14:
17 1. 混合式教学:即植物学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 下”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2. 线上自主学习:理论课“线上教学”主要让学生借助校植物学 SPOC 课程等网络资源, 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 探究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3. 理论课“线下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合作学习法、问题讨论学习法等,注重学 生植物学知识接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思政”教学:通过文献查找法、分析挖掘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索《植物学》课程教学过 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5. 实践教学:通过校园/野外植物种类识别,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表 3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 成绩分项 考核/评价环节 建议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出勤 10% 考勤、总分 100 分,缺课一次扣 10 分 课程目标 1,2 在线考核 10% 课后作业、线上学习在线测试的平均 分 课程目标 1,2,3 课堂提问 10% 课堂讨论、发言、课程思政表现等 课程目标 1 期末成绩 闭卷考试 50% 期末闭卷考试 课程目标 1,2,3 实验报告 20% 实验报告成绩、所有单元作业的平均 分值(提交到在线平台) 课程目标 2,3 小计 100 六、课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 [1] 金银根 主编,植物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必读书目: [1] 周云龙 主编《植物生物学》(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贺学礼 主编《植物学》(第 2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 马炜梁 主编《植物学》(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选读书目: [1] 尼尔·查莫维茨 主编,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 王全喜 主编,植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王幼芳等 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编著,自然文库·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M]. 北京:商务 印书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