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盘、 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在传入中国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为了在中国立定脚 跟,早期的佛教就提倡孝道,以适应中国文化的要求。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传人中国后披上了伦理的外衣,显示了纲纪伦 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文化中的“行”与中国文化中的“行”是完全对立的,因此,佛教对中国 人的“行”不能产生影响 19.请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 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 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216名被少 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206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 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 两种一一陶斯讼( Dursban)和大利松( Diazinon)自1965年和1956年起就 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 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 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 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 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 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
18.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盘、 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在传入中国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为了在中国立定脚 跟,早期的佛教就提倡孝道,以适应中国文化的要求。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传人中国后披上了伦理的外衣,显示了纲纪伦 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文化中的“行”与中国文化中的“行”是完全对立的,因此,佛教对中国 人的“行”不能产生 影响。 19.请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 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 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 216 名被少 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 206 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 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 两种——陶斯讼(Dursban)和大利松(Diazinon)自 1965 年和 1956 年起就一 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 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 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 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 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 100 倍
大利松可能将是环何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 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250倍的大 利松。 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 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 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 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后期提出,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 殊的威胁,因为空混合了3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 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1996年得出结论:超过160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 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 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 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 持者。” 环保局1977年禁止了PCB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 皮恩和其他大约5000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 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 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 进行赔偿 17.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的证据的一项是(3分) A.脐带中含有大量多氯化联苯的婴儿,整体智力水平有缺陷 B.青少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C.“毒死蜱”使用在蔬菜水果上,容易被儿童吸收。 D.甲板、运动场设施中含有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威胁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生产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是神经性毒气转于民用的实例。 B.陶斯松、大利松和“毒死蜱”用于“雷达”“黑旗”等杀虫剂中。 C.人们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的化学物质 D.环保局曾做出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结论。 19.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控制化学物质非常困难的事例。(6分)
大利松可能将是环何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 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 250 倍的大 利松。 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 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 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 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 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 70 年代后期提出,CCA 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 殊的威胁,因为空混合了 3 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 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 1996 年得出结论:超过 160 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 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 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 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 持者。” 环保局 1977 年禁止了 PCB 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 皮恩和其他大约 5000 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 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 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 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 进行赔偿。 17.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的证据的一项是 (3 分) A.脐带中含有大量多氯化联苯的婴儿,整体智力水平有缺陷。 B.青少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C.“毒死蜱”使用在蔬菜水果上,容易被儿童吸收。 D.甲板、运动场设施中含有 CCA 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威胁。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生产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是神经性毒气转于民用的实例。 B.陶斯松、大利松和“毒死蜱”用于“雷达”“黑旗”等杀虫剂中。 C.人们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的化学物质。 D.环保局曾做出超过 160 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结论。 19.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控制化学物质非常困难的事例。(6 分)
七.作文(60分) 20、请以“蓦然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分) 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节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Adu6/ du chen/ cheng bao/b6B kang/gang hang/xing chuo/ chuo C xun/xun he/gai jun/ suo D hui/hui chudi/zhui ge/ke) [2答案]A。B,“顷听”中的“顷”应为“倾”;C,“葵花杆”中的“杆”应 为“秆”;D,“响彻人圜”中的“圜”应为“寰” 3答案]A。A,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B,石破天 惊:比喻文字议论新奇惊人。C,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②(文字)浅显,容易了解。D,鹿死谁手:以追逐野鹿比喻争夺天下,现多用 于比赛或竞争。 [4答案]A(B项,“反而”使用不当。C项,搭配不当,“打破…束缚”“解 放……生产力发展”都搭配不当。D项,搭配不当,“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 5答案]C。答题时注意句间关键词语的关系,注意不同句子间内容上的交叉 包含或并列关系。①、③和⑤之间有着“视界”交叉点;④和⑦有着交叉的“创 新空间”,且显然是④⑦的顺序;⑥显然介于①③⑤和④⑦之间;剩下的②放开 头最恰当。那么①③⑤之间的顺序由大到小应该是①⑤③。所以,答案是 ②①⑤③⑥④⑦
七.作文(60 分) 20、请以“蓦然回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 分) 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0 节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答案] A (A duó/dù chèn/chēng báo/bó B káng/gāng háng/xíng chuò/chuò C xùn/xùn hé/gāi jùn/suō D huì/huì chuǎi/zhuì gé/kè) [2 答案] A。B,“顷听”中的“顷”应为“倾”;C,“葵花杆”中的“杆”应 为“秆”;D,“响彻人圜”中的“圜”应为“寰”。 [3 答案] A。A,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B,石破天 惊:比喻文字议论新奇惊人。C,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②(文字)浅显,容易了解。D,鹿死谁手:以追逐野鹿比喻争夺天下,现多用 于比赛或竞争。 [4 答案] A(B 项,“反而”使用不当。C 项,搭配不当,“打破……束缚”“解 放……生产力发展”都搭配不当。D 项,搭配不当,“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 [5 答案] C。答题时注意句间关键词语的关系,注意不同句子间内容上的交叉、 包含或并列关系。①、③和⑤之间有着“视界”交叉点;④和⑦有着交叉的“创 新空间”,且显然是④⑦的顺序;⑥显然介于①③⑤和④⑦之间;剩下的②放开 头最恰当。那么①③⑤之间的顺序由大到小应该是①⑤③。所以,答案是 ②①⑤③⑥④⑦
[6答案]B(借出、借给) [7答案]D。该项的“而”都是连词,有并列和轻微递进义。A项“以”分别相 当于“而”表修饰、“用以”表目的,B项的“之”分别是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分别是指代时间、指代人物。 [8答案]C。A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B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 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9答案]仕途不顺的原因主要有:①仗义执言,敢作敢为,②得罪权贵,也有“遭 父丧”。为人称道的原因主要有:③他有文学才能和处事才干。④勤政廉洁,有 “忠义之节”。(每一项得1分。) [10答案](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 定)三处,一处1分。 ②)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 死。“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嫉”(动 词,嫉恨),一处1分 (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定 语后置”,“节度”(动词,节制、调度),“不果”一处1分 【11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拟人亦可)。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 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 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一一山峰峻峭, 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 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 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 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 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 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 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 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 的成功所在 12答案](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3)潦倒新停浊酒杯(4)金就砺则利(5)人道寄奴曾住
[6 答案] B(借出、借给) [7 答案] D。该项的“而”都是连词,有并列和轻微递进义。A 项“以”分别相 当于“而”表修饰、“用以”表目的,B 项的“之”分别是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分别是指代时间、指代人物。 [8 答案] C。A 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 ;B 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 ; D 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9 答案]仕途不顺的原因主要有:①仗义执言,敢作敢为,②得罪权贵,也有“遭 父丧”。为人称道的原因主要有:③他有文学才能和处事才干。④勤政廉洁,有 “忠义之节”。(每一项得 1 分。) [10 答案](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 一定)三处,一处 1 分。 (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 死。 “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 “嫉”(动 词,嫉恨),一处 1 分。 (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定 语后置”,“节度”(动词,节制、调度),“不果”一处 1 分。 【11 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拟人亦可)。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 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 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 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 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 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 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 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 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 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 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 的成功所在。 [12 答案] (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3)潦倒新停浊酒杯(4)金就砺则利(5)人道寄奴曾住
[13答案]玫瑰花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爱情。小说开始时玫瑰花盛开是主人 公生命的象征,也是其新的爱情的象征。末尾玫瑰的凋零,象征主人公生命和爱 情的消逝。 [l4答案]小说运用误会法,情节上安排了两重误会(1分)(小说中,儿子因 为误会母亲的用意而毁了两家的幸福;母亲因为一个误会行动而付出了生命的代 价。) 在丈夫死后,为了抚养儿子,母亲有心答应亲事,年轻不懂事的儿子一时冲动表 示反对。但事后感到后悔,试图暗地里促进母亲和同学父亲的婚姻。年轻人的行 事却让老师和母亲产生了误会。母亲以为儿子反对自己改嫁,以为儿子不理解母 亲的牺牲而过早地陷入早恋。为了“挽救”儿子,母亲准备找女孩谈话,却不幸 遭遇车祸去世。(2分)这种误会揭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命运观,写出了人生的 种误会和命运的误会,令人扼腕叹息。(1分) [15答案]小说一方面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写母亲和漆匠接触后准备答应婚事 时的心理就是通过内心独白表现出来的。(2分)另一方面,还用人物的神态 动作、语言表现其心理,(2分)如写母亲向儿子透漏信息后,“儿子正在吃饭, 听这话,小脸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这个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内 心的不满与反感。又如写亲事说不成以后,母亲在家“拿出披肩看呀看”的,写 出了母亲内心的留恋和迷茫。(2分) [16答案]本题答案要点有三,请阅卷人灵活把握: 第一,明确本文叙述语言的特色主要属于“朴实洗练”类,或“娓娓道来、蕴藉 流畅”类。如果学生认为是另两种风格(或之一),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也可给出高分。(该项占4分) 第二,能够结合文本具体解说“朴实洗练”“娓娓道来”“蕴藉流畅”等特色。 (该项占8分) 第三,全文结构完整,表述恰当,占2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17答案](3分)C(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 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心态是具体表现) [18答案](3分)D(此说太绝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披上了纲纪伦常的外衣,对中 国人的“行”的影响是存在的) [19答案](6分)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在“行”方面产生影响的主 要是儒家,在“知”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佛道二家(3分),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 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
[13 答案]玫瑰花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爱情。小说开始时玫瑰花盛开是主人 公生命的象征,也是其新的爱情的象征。末尾玫瑰的凋零,象征主人公生命和爱 情的消逝。 [14 答案]小说运用误会法,情节上安排了两重误会(1分)(小说中,儿子因 为误会母亲的用意而毁了两家的幸福;母亲因为一个误会行动而付出了生命的代 价。) 在丈夫死后,为了抚养儿子,母亲有心答应亲事,年轻不懂事的儿子一时冲动表 示反对。但事后感到后悔,试图暗地里促进母亲和同学父亲的婚姻。年轻人的行 事却让老师和母亲产生了误会。母亲以为儿子反对自己改嫁,以为儿子不理解母 亲的牺牲而过早地陷入早恋。为了“挽救”儿子,母亲准备找女孩谈话,却不幸 遭遇车祸去世。(2 分)这种误会揭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命运观,写出了人生的 一种误会和命运的误会,令人扼腕叹息。(1分) [15 答案]小说一方面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写母亲和漆匠接触后准备答应婚事 时的心理就是通过内心独白表现出来的。(2 分)另一方面,还用人物的神态、 动作、语言表现其心理,(2 分)如写母亲向儿子透漏信息后,“儿子正在吃饭, 一听这话,小脸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这个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内 心的不满与反感。又如写亲事说不成以后,母亲在家“拿出披肩看呀看”的,写 出了母亲内心的留恋和迷茫。(2 分) [16 答案]本题答案要点有三,请阅卷人灵活把握: 第一,明确本文叙述语言的特色主要属于“朴实洗练”类,或“娓娓道来、蕴藉 流畅”类。如果学生认为是另两种风格(或之一),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也可给出高分。(该项占 4 分) 第二,能够结合文本具体解说“朴实洗练”“娓娓道来”“蕴藉流畅”等特色。 (该项占 8 分) 第三,全文结构完整,表述恰当,占 2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17 答案] (3 分)C(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简单、质朴、 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心态是具体表现) [18 答案] (3 分)D(此说太绝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披上了纲纪伦常的外衣,对中 国人的“行”的影响是存在的) [19 答案] (6 分)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在“行”方面产生影响的主 要是儒家,在“知”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佛道二家(3 分),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 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