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清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 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 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 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 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 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 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 研制计划。 (2)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 19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①1964 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__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 电力。 ③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70 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 研制计划。 (2)成就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 5 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 面。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 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 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影响 (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 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 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 (3)影响:中国的高性能 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 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 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 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 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 品种、治疗 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建国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1.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 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 (1)2001 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 __________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 “____________”。 (3)影响:中国的高性能______________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 __________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 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 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____________的研究,到 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 品种、治疗________________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知识点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建国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D.美国的慷慨援助 2.在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写 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 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D.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 3.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 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 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这朵“蘑菇云”指的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一Ⅰ号”计算机 4.关于下图反映的中国科技的重大成就,表述最确切的是() A.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 B.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C.中国成功研制长征火箭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5.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度的获得者, 人们赞誉他的发明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A.航天B.农业C.工业D.信息 6.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 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 D.美国的慷慨援助 2.在给 2007 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写 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 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 3.2003 年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 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 5 号”飞船。39 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 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这朵“蘑菇云”指的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计算机 4.关于下图反映的中国科技的重大成就,表述最确切的是( ) A.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 B.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C.中国成功研制长征火箭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5.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 年度的获得者, 人们赞誉他的发明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A.航天 B.农业 C.工业 D.信息 6.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 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 5 号”载人航天 D.“南优 2 号”杂交水稻
右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知识点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8.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的标志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银河一Ⅰ号”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研制 D.“863计划”的实施 9.关于新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研究③利用基因 工程改良品种方面居于世界前列④在人类克隆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③“银河”巨型计算机硏制成功④ 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④⑤ 题号1234567890 答案 综合运用 11.阅读下列材料:
7. 右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 2 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知识点三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8.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的标志是(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银河—Ⅰ号”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研制 D.“863 计划”的实施 9.关于新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研究 ③利用基因 工程改良品种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④在人类克隆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③“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④ 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发表了《中国必须在 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讲话,他动情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 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 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请回答: (1)中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们试爆成功分别是在哪一年?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的名称是什么? (3)邓小平为什么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 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2.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所以 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自己对未来的信心。阅读文字与图片材料,思考 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梦想一“两弹一星”强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 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 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
1988 年 10 月 24 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发表了《中国必须在 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讲话,他动情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 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 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请回答: (1)中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们试爆成功分别是在哪一年?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的名称是什么? (3)邓小平为什么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 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2.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所以, 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自己对未来的信心。阅读文字与图片材料,思考 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梦想一 “两弹一星”强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 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 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