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原因: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两弹一星 (1)原子弹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① 爆炸成功。 ②建成②和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2)导弹 ①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③试验成功 (3)卫星 ①成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 发射成功 ②意义: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 (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 的战略决策 (2)成就: 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背景 (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第 19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原因: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两弹一星 (1)原子弹 ①1964 年,中国第一颗① 爆炸成功。 ②建成② 和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2)导弹 ①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③ 试验成功。 (3)卫星 ①成就: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 发射成功。 ②意义: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 (1)决策:1992 年,作出实施⑤ 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 年 10 月 15 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背景 (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 ⑧ 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成就 (1)1973 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 。 (2)2001 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精品试卷 1.计算机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①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⑩3) 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 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 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K知识参考答案 ①原子弹②秦山核电站③中近程导弹④“东方红一号”⑤載人航天工程⑥2003⑦第三个⑧ 1964⑨“南优2号”⑩世界性饥饿问题⑩“银河一I号”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基因工 程技术④人工合成蛋白质 火 重点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1.计算机 (1)成就 ①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 。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①1965 年,⑫ 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⑬ 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 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⑭ 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K 知识参考答案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典例 精品试卷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洗雪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落后挨 打”的历史耻辱,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腾飞的历史新纪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卫和防御 能力,将祖国的发展与命运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2.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 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进入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 沿阵地 3.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养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 中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大国相适应的政治、 军事大国地位,增强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的力量。 5.奠定了中国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领域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攀登 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八市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业测评)1964年10月16日,一声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一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原子弹成功 爆炸 A.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B.振奋了民族精神 C.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改善了民众生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仅凭原子弹爆炸不能说明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故A项 错误;原子弹爆炸成功,増强了囯防,鼓舞了民族自信心,故B项正确;原子弹成功爆炸并不会极大促进 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原子弹成功爆炸与改善民众生活无关,故D项错误。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作用 1.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洗雪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落后挨 打”的历史耻辱,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腾飞的历史新纪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卫和防御 能力,将祖国的发展与命运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2.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 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进入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 沿阵地。 3.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养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 中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大国相适应的政治、 军事大国地位,增强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的力量。 5.奠定了中国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领域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攀登 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2017—2018 学年河南省八市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业测评)1964 年 10 月 16 日,一声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原子弹成功 爆炸 A.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B.振奋了民族精神 C.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改善了民众生活 【答案】B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作用 1.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典例 精品试卷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2.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 题,而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017-2018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 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 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 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的意乂。根据材料中“中国硏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 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可知,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和平的维护远远超过了其现实的意 义,故C项正确;A项与世界和平不符,故Δ项错误;科技发展并非是经济崛起的保护伞,故B项错误; D项夸大了科技的作用且与材料中科技发展的作用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 重点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20世纪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 50-70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氢弹、人造卫星,提高国防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2.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 题,而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017—2018 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 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 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 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 【答案】C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20 世纪 50—70 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 2.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 氢弹、人造卫星,提高国防 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 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
典例 精品试卷 年代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实力 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 80年代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以来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 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实现了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缓解了人口迅猛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 保证我国内部粮食安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 4.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为缓解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 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 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 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为了打破苏联和美国的核 垄断,与“制高点”不符,排除A项: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 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故B正确:“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与“制高点”不符,排除C项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年代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实力 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 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 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 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实现了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缓解了人口迅猛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 保证我国内部粮食安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 障。 4.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为缓解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7—2018 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 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 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 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为了打破苏联和美国的核 垄断,与“制高点”不符,排除 A 项;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 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故 B 正确;“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与“制高点”不符,排除 C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