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方法3.2.1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A、肌细胞玻片标本观察肌细胞为细长棱形,骨骼肌细胞可见肌小节,每个骨骼肌细胞有多个核,核分布于细胞的周边,平滑肌细胞只有一个短杆状的细胞核。典型骨骼肌典型平滑肌B、动物脊健切片标本观察甲苯胺兰染色的动物脊髓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较深的小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无突起。染成兰紫色的、大的、有突起的细胞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多呈三角形或星形,注意观察尼氏体。神经细胞6
6 3.2 方法 3.2.1 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 A、肌细胞玻片标本观察 肌细胞为细长棱形,骨骼肌细胞可见肌小节,每个骨骼肌细胞有多个核,核分布于细胞 的周边,平滑肌细胞只有一个短杆状的细胞核。 典型骨骼肌 典型平滑肌 B、动物脊髓切片标本观察 甲苯胺兰染色的动物脊髓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较深的小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无 突起。染成兰紫色的、大的、有突起的细胞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多呈三角形或星形, 注意观察尼氏体。 神经细胞
C、人精子涂片的观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就象蚪蚪一样,但从比例上讲,头部比蚪扁,尾部要长。精子头部从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为梨状,靠近颈部较粗,而顶端较细。精子头部顶端为顶体acrosomalcap),含有大量透明质酸酶,可以溶解卵子外层的透明质酸,使精子能进入卵子。在精子头部含在高度浓缩的染色质,贮存着遗传信息。精子尾部长约55um,分中段、主段和尾段。精子尾部摆动可使精子高速运动。3.2.2临时装片制备与观察A、人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血移動方向J玻璃片图2-1血涂片的制备制作方法:(1)采血:用碘酒消毒耳垂或无名指,拉紧皮肤用采血针刺破皮肤,第一滴血不要,用载玻片将第二滴血刮于载玻片的一端,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2)涂片:将有血的载玻片与另一辑玻片接触成45°角,左右移动使血液充满载玻片边缘,迅速推片使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舌状。(3)染色:将瑞氏染色液盖满血膜染色7分钟,再加相同的蒸馏水5分钟,用水洗掉多余的染料,吸干或烘干。(4)封藏:用树胶或浓香柏油封片。血细胞观察:7
7 C、人精子涂片的观察 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就象蝌蚪一样,但从比例上讲,头部比蝌蚪扁,尾部要长。 精子头部从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为梨状,靠近颈部较粗,而顶端较细。精子头部顶端为 顶体(acrosomal cap),含有大量透明质酸酶,可以溶解卵子外层的透明质酸,使精子能进 入卵子。在精子头部含在高度浓缩的染色质,贮存着遗传信息。 精子尾部长约 55um,分中段、主段和尾段。精子尾部摆动可使精子高速运动。 3.2.2 临时装片制备与观察 A、 人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 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 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诊断造血 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图 2-1 血涂片的制备 制作方法: (1) 采血:用碘酒消毒耳垂或无名指,拉紧皮肤用采血针刺破皮肤,第一滴血不要,用载玻 片将第二滴血刮于载玻片的一端,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 (2) 涂片:将有血的载玻片与另一辑玻片接触成 45°角,左右移动使血液充满载玻片边缘, 迅速推片使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舌状。 (3) 染色:将瑞氏染色液盖满血膜染色 7 分钟,再加相同的蒸馏水 5 分钟,用水洗掉多余的 染料,吸干或烘干。 (4) 封藏:用树胶或浓香柏油封片。 血细胞观察:
2力血液是流动的体组织,其中含有三类细胞,红细胞(erythroaptes),白细胞(leucocytes)和血小板(thvombocytds)。所有的血液细胞从骨髓中通过造血过程(haemopoiesis)形成。(1)红细胞(Erythrocytes):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含有大量的血红蛋(haemog-lobin)。在红细胞成熟进入血液循环后,其细胞核和所有的细胞器全部退化消失,而只留下了包含着血红蛋白的质膜和能维持质膜完整性及气体转运功能的少数酶类。普通光镜下人类(哺乳)细胞呈双凹饼状。由于中间凹下,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残色区。0000000POO这种双凹表面,极大的增加了细胞与外界的接触界面,有利于气体交换。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7.2um,可是,由于红细胞的形态和质膜的流动性,使得红细胞可以改变形态,从而可以通过(直径为3-4μm)非常小的细管。由于红细胞的双凹表面,故从侧面观看时,就可以看见亚铃型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在体内一般可存活120天左右。正常成人血液中女性:含350万~450万个红细胞/mm3血液,100ml血液中含10.5~13.5g血红蛋白。男性:含400万~500万个红细胞/mm3血液,每100ml血液中含12~15g血红蛋白。(2)白细胞(leucocytes):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含量较少,一般为4000~10000个/mm,幼儿较多。有粒白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在Wright染色下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种。无粒白细胞:又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一般而言,白细胞主要在组织中发挥其功能,而血液只是在它们形成贮存和活性之间的运载工具。因此,不同部位对特定白细胞要求的增多也会反映在血液中该白细胞数目的增多。例如,细菌感染后会吸引嗜中性粒细胞,此时,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数目就增多。相反,病毒感染使淋巴细胞反应,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就增多。8
8 血液是流动的体组织,其中含有三类细胞,红细胞(erythroaptes),白细胞(leucocytes)和 血小板 (thvombocytds)。所有的血液细胞从骨髓中通过造血过程(haemopoiesis)形成。 (1) 红细胞 (Erythrocytes):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含有 大量的血红蛋(haemog-lobin)。在红细胞成熟进入血液循环后,其细胞核和所有的细胞器全 部退化消失,而只留下了包含着血红蛋白的质膜和能维持质膜完整性及气体转运功能的少数 酶类。普通光镜下人类(哺乳)细胞呈双凹饼状。由于中间凹下,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残色 区。 这种双凹表面,极大的增加了细胞与外界的接触界面,有利于气体交换。红细胞的平均 直径为 7.2 μm,可是,由于红细胞的形态和质膜的流动性,使得红细胞可以改变形态,从 而可以通过(直径为 3-4 μm)非常小的细管。由于红细胞的双凹表面,故从侧面观看时, 就可以看见亚铃型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在体内一般可存活 120 天左右。 正常成人血液中 女性:含 350 万~450 万个红细胞/mm3 血液,100ml 血液中含 10.5~13.5g 血红蛋白。 男性:含 400 万~500 万个红细胞/mm3 血液,每 100ml 血液中含 12~15g 血红蛋白。 (2) 白细胞(leucocytes):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含量较少,一般为 4000~10000 个/mm3,幼儿 较多。 有粒白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在 Wright 染色下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 种。 无粒白细胞:又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一般而言,白细胞主要在组织中发挥其功能,而血液只是在它们形成贮存和活性之间的 运载工具。因此,不同部位对特定白细胞要求的增多也会反映在血液中该白细胞数目的增多。 例如,细菌感染后会吸引嗜中性粒细胞,此时,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数目就增多。相反,病 毒感染使淋巴细胞反应,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就增多
A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为常见的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特点是具有典型的分叶状的核。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核通常有5个分叶,其间由核物质的细丝相连接。成熟度差的嗜中性白细胞核的分叶不明显。大小:约10~12μm。嗜中性白细胞质含有很多颗粒。这些颗粒是溶酶体、炎症反应中的分泌物质以及某些酶被染色形成的,大小不等。B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白细胞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0.5%~3%,其数量具有日夜周期性,早上最多,下午最少。嗜酸性粒细胞个体很大,为12-17um,其含有大的特异颗粒,因此,很容易认识。大多数嗜酸性粒细胞有双分叶核。这也是该细胞的特点之C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少,小于1%。这类细胞的显著特点是其细胞质内含有大的集中碱性颗粒,染为深紫色、并具有异染性的特殊颗粒。嗜碱性白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与其它白细胞具有类似的发生过程。嗜碱性白细胞是组织中mastcell的前体细胞
9 A 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为常见的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其特点是具有 典型的分叶状的核。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核通常有 5 个分叶,其间由核物质的细丝相连接。 成熟度差的嗜中性白细胞核的分叶不明显。大小:约 10~12μm。 嗜中性白细胞质含有很多颗粒。这些颗粒是溶酶体、炎症反应中的分泌物质以及某些酶被染 色形成的,大小不等。 B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白细胞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 0.5%~3%,其数量具有日夜周期 性,早上最多,下午最少。 嗜酸性粒细胞个体很大,为 12-17μm,其含有大的特异颗粒,因此,很容易认识。大多 数嗜酸性粒细胞有双分叶核。这也是该细胞的特点之一。 C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少,小于 1%。这类细胞的显著特点 是其细胞质内含有大的集中碱性颗粒,染为深紫色、并具有异染性的特殊颗粒。嗜碱性白细 胞在骨髓中形成,与其它白细胞具有类似的发生过程。嗜碱性白细胞是组织中 mast cell 的 前体细胞
嗜碱性白细胞大小介于嗜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之间,直径为14-16um。核形状呈不规则或S形,着色较浅,常被特殊颗粒遮盖,不易分清。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小的细胞,仅仅比红细胞稍大一点,在白细胞中占据了20-30%。淋巴细胞具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相比,其核占据了细胞的绝大部分,细胞质中没有颗粒。根据细胞形态分为大、中、小3型。小淋巴细胞最多,大、中型淋巴细胞较少。淋巴细胞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naturalkiller,自然杀伤)细胞等。E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个体最大,直径可达20μm,占据外周血中白细胞的3-8%。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细胞,它不但在血液内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而且可以以变形运动的形式穿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增殖分化为巨噬细胞,而不再返回血流。单核细胞有一个大的偏心分布的核,其染色较浅。光镜下观察时,核的形态各异,但细胞越成熟,核中部的凹痕越明显,形成马蹄形的核。有时会见到两个核或多核的单核细胞。(3)血小板(bloodplatelet):又称血栓细胞(thrombocyte),是由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成的胞质碎块。正常成人为10万~40万/μl,很小,直径为2~4μm。10
10 嗜碱性白细胞大小介于嗜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之间,直径为 14-16μm。核形状呈不规则 或 S 形,着色较浅,常被特殊颗粒遮盖,不易分清。 淋巴细胞 D 淋巴细胞 是白细胞中最小的细胞,仅仅比红细胞稍大一点,在白细胞中占据了 20-30%。 淋巴细胞具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相比,其核占据了细胞的绝大部分,细 胞质中没有颗粒。根据细胞形态分为大、中、小 3 型。小淋巴细胞最多,大、中型淋巴细胞 较少。 淋巴细胞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T 细胞、B 细胞和 NK(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等。 E 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个体最大,直径可达 20μm,占据外周血中白细胞的 3-8%。单核 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细胞,它不但在血液内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而且可以以变形运动的 形式穿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增殖分化为巨噬细胞,而不再返回血流。 单核细胞有一个大的偏心分布的核,其染色较浅。光镜下观察时,核的形态各异,但细 胞越成熟,核中部的凹痕越明显,形成马蹄形的核。有时会见到两个核或多核的单核细胞。 (3)血小板(blood platelet): 又称血栓细胞(thrombocyte),是由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 而成的胞质碎块。正常成人为 10 万~40 万/μl,很小,直径为 2~4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