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精神损害与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与意识相一致的哲 学范畴,是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活动及 其内容和成果的总称 ■精神及精神利益固然是抽象的、无形的 ■精神损害与自然人的人格利益遭受侵害有 直接或较为密切的关系
一、精神、精神损害与 精神损害赔偿 ◼ 精神是与物质相对应、与意识相一致的哲 学范畴,是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活动及 其内容和成果的总称 ◼ 精神及精神利益固然是抽象的、无形的 ◼ 精神损害与自然人的人格利益遭受侵害有 直接或较为密切的关系
侵权损害理论 ■按照大陆法系的民法理论,因侵权致人损 害,其损害后果可以分为“财产上的损害” 和“非财产上的损害”。前者指一切有形 或无形财产所遭受的损失;后者指没有直 接的财产内容或不具有财产上价值的损害 其损害本身不能用金钱加以计算 ■广义上认为:财产损害以外的,包括生理、 心理以及抽象精神利益损害,都属于“非 财产上的损害
侵权损害理论 ◼ 按照大陆法系的民法理论,因侵权致人损 害,其损害后果可以分为“财产上的损害” 和“非财产上的损害”。前者指一切有形 或无形财产所遭受的损失;后者指没有直 接的财产内容或不具有财产上价值的损害, 其损害本身不能用金钱加以计算 ◼ 广义上认为:财产损害以外的,包括生理、 心理以及抽象精神利益损害,都属于“非 财产上的损害
精神损害及其客观性 ■精神损害,又称非财产损害,是由于加害 人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或 致其精神利益丧失 ■当受害人受到精神损害时,表现形式是各 种各样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损害或为肉体的疼痛,或为心理的障 碍,也可能表现为社会价值的贬损
精神损害及其客观性 ◼ 精神损害,又称非财产损害,是由于加害 人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或 致其精神利益丧失 ◼ 当受害人受到精神损害时,表现形式是各 种各样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 ◼ 这种损害或为肉体的疼痛,或为心理的障 碍, 也可能表现为社会价值的贬损
“非财产上的损害”的结果 ■首先是精神痛苦,忧虑、绝望、怨恨、失意、悲 伤、缺乏生趣等都是其表现形态 其次是肉体上的痛苦 ■精神与肉体都不具有财产上的价值,应属非财产 上的损害 ■精神和肉体是自然人人格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然 人享有人格利益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因此,狭义 上把“非财产损害”限于自然人人格权益遭受损 害导致精神和肉体痛苦的情形,并依照一般观念 称之为“精神损害
“非财产上的损害”的结果 ◼ 首先是精神痛苦,忧虑、绝望、怨恨、失意、悲 伤、缺乏生趣等都是其表现形态 ◼ 其次是肉体上的痛苦 ◼ 精神与肉体都不具有财产上的价值,应属非财产 上的损害 ◼ 精神和肉体是自然人人格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然 人享有人格利益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因此,狭义 上把“非财产损害”限于自然人人格权益遭受损 害导致精神和肉体痛苦的情形,并依照一般观念 称之为“精神损害
■《牛津法律大辞典》对精神损害析义时指 出,“精神损害不仅仅是一种惊吓,而且 是一种可辩认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 ■精神损害的可认性具有重要意义,它能 够确定精神损害轻重的可靠性,它对于侵 害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法律责 任是一种事实上的依据
◼ 《牛津法律大辞典》对精神损害析义时指 出,“精神损害不仅仅是一种惊吓,而且 是一种可辩认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 。 ◼ 精神损害的可辩认性具有重要意义,它能 够确定精神损害轻重的可靠性,它对于侵 害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法律责 任是一种事实上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