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译者序3.自我调节能力社会认知论认为,个体具备自我调节机制,这使个体有可能做出自我导向的改变,并且有能力影响自已的行为。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计划、预期等来激活、指导和调控自已的行为。从广义上讲,自我调节机制就是三方互惠决定论中的人的主体因素及其作用;从狭义上讲,它可被看作一个自我反馈系统,包括行为目标的自译我设定、实际行为表现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反应。作为一个反馈系统,自我调节机制对个体行为的动机效应,既不决定于个体自我设定的行为标准本身,也不决定于自我观察,而者取决于对二者之间的差距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应。如果实际行为表现超过了自我设定的内部标准,那么个体将感到自我满足而保持这一行为方式,或在此基础上设定更高的行为标准。如果实际行为表序现达不到自我设定的内部目标,个体或者感到泄气而自怨自责,或者在反省的基础上纠正和改进自已的行为表现,或者重新设定行为标准,放宽自我要求。班杜拉认为,自我反馈系统是最独特的人类特征,因为它使个体能够反思和评价自身经验和思想,从而改变思想和以后的行为。个体所持的有关自身能力和努力结果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影狗着个体将来行为的方式,而知识和技能一般没有预测功能。总之,社会认知论蕴含着这样一种信息:人们的自身信念是其行为和动机的关键因素。4.自我效能从理论上讲,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组织和执行某个目标活动所达到的水平或从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但在实践上,这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而不是一个确定值。所以,对个体的行为等机能活动产生影响的,不是这种能力本身,而是主体对它的感受,即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efficacy)。从发展的角度看,个体自我效能感主要有四个来源:成功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导以及面临某一任务时的身心状态。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主观信念,自我效能感在诸多情境中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它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影响人们对完成任务将要付出的努力;影响人们在面临挑战时的坚韧性;也使人们对眼前的任务感到焦虑或自信。可以说,自我效能感是主体自我系统的核心动力因素之一。最终个体潜能能否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
14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决于自我效能感与实际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相符与协调。三、贯穿于本书的重要思想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本书围绕示范观察学习、个体的符号表征能力、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反省能力等几个概念对社会认知论展开了详尽甚至是开创性的论述。这些概念强调了人的可塑性和差异性,对学习理论、人格理论、心理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社会认知论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一个全面的心理学理论。1.关于示范观察学习班杜拉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探查社会示范对人类动机、思想和行动的作用。那时,心理学家们大都关注通过自身行为结果而获得的学习。桑代克的试误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都总结了至今看来仍为合理的人类学习的某些规律,但他们的学习理论都不适合解释复杂的人类行为,只局限于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的研究表明,通过大量榜样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社会示范,艰难而费时的试误学习过程可以由观察学习这一捷径取而代之。他特别指出,示范并非简单的反应学样(responsemimicry)。通过抽取被示范行为中的规则,人们生成了与榜样行为相似的新行为,但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所见所闻。班社拉进一步指出,除却培养新的能力,示范作用还能通过对行为结果的逐步预期使个体的动机发生转变,并且通过他人对特定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情绪表达而使个体形成新的情绪倾向和价值系统。以新颖的方式综合他人展现的新行为、新能力,或者译者序在这些新事物中添加新的成分,便产生了新的东西。班杜拉对示范观察学习的研究,打破了局限于直接经验的传统学习理论,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间接学习,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学习理论的研究方向。同时,班杜拉根据示范观察学习的观点发展了示范性疗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或缺乏某种行为的人,通过观察学习获得适当的反应。2.关于人类的符号表征能力贯穿于本书始末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人类特有的符号表征能力。正是由于具备这一能力,人们才能够理解周围的环境、构建行动的指南、从认知上解决问题、支持深谋远虑的行动过程、通过反省
/15详者序:获得新的知识,并且与任意时空距离之外的人们进行交流。正是由于人们能够用符号来表征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生活才富有意义和连续性:人的符号表征能力解释了人的学习能力。神经结构和神经系统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潜能,各种不同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以符号的形式加以表征,从而个体潜能在生物限制内得以实现。译3.关于自主性在社会认知论中,班杜拉尤为强调的是个体的自我主导能力(capacityof self-directed)。人们计划行动过程、预见可能的行为结果、设置行动目标并向自身挑战,从而激励、指导和调节他们的活动。个体在设定了行为目标之后,通过产生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者结果来调节自已的动机和行为。他们做令其满意或自觉值得的事I情,对引起自我贬低反应的行动加以抑制。班社拉强调人类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使社会认知论特别适合解释如今这个日益更新的社会。信息日新月异、社会和科技加速序发展,个体必须通过生活来加强自我更新,使自身胜任并得以发展。否则,个体只能被动地服从环境的要求,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脚步。所以,个体的自主性必然成为当前教育培养的重点,同时,对自主性的重视也为人格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家们对人格形成的讨论不再局限于一元或二元的作用,而倾向于在一个三元的动态结构中来描述人的思想、行动和情感的形成过程。4.关于自我反省社会认知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关注个体对自身胜任力和自我效能的自我反省能力。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信念系统是人类动机、幸福和个人成就的基础。除非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否则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诱使人们去面对困难,并在其中坚持不邂。自我效能感约提出,有利于解释人与人之间行为的广泛差异性,即便他们具备相同的知识和技能,人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比实际的能力水平能更好地预测他们的所作所为、人类的生存不是孤立的。所以,班杜拉将人类主体的概念加以扩延,涵盖了集体主体(collectiveagency)的范畴。此概念的发展使社会认知论不仅能够解释个人主义社会中人类的适应和改变,同样也源适用于集体主义社会的有关问题
16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磷天四、译校工作说明本书各章的译校分工依次是:皮连生(译中文版序、序、第一章,校第二、三、十章和第六、七章部分);林颖(译第二章、第三章、人名索引、主题索引,校第六章部分);王小明(译第四章、第五章,校第七章部分);胡谊(译第六章、第七章);庞维国(译第八章、第九章,校第七章部分);郭裕建、陈刚(译第十章)。本书涉及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许多领域,翻译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译校时间紧追,译校工作难免存在失误,敬希读者指正,待重印时改正。在本书的译校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金勇和彭呈军两位做了大量组织工作,我们深表谢意。译者2001年10月18日译者序
中文版序本书在社会认知论概念框架内分析人的发展、适应和改变。心理学家常常根据单向的原因解释人的行为,行为要么被描述为受环境塑造和控制的,要么被认为受内部驱力和倾向驱动的。社会认知论根据三方互动的原因解释心理现象。根据这一互动的因果模型,人的能动性是其内部因素(以认知、情感和生物事件的形式出现)、行为模式和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有意识地做许多事以影响其发展和生存的环境。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许多偶然事件。人生的未来方向、人们的婚姻配偶和职业生涯常常是由偶然事件铸成的。在这些情形下,一些小的机遇引发了能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循环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偶然机会。他们追求积极的生活,以便增加他们经历中的偶然机遇,从而使好运得以发生。机会青睐好奇的和好冒险的人,他们积极奋斗,不断探索新事物,他们即将获得成功。人们也通过培养兴趣、自我效能的信念和胜任能力来使他们的好运得以实现。这些人类自身的资源使他们经常获得未曾预料的大多数机会。在人们经历的人生道路上,进取心和自我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更大帮手。社会认知论是以一种能动的观点为基础的。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人的能动性有几个核心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意图,人们形成意向,其中包括计划和实现计划的策略。第二个特点是预谋,能动性在实践上的延伸不仅涉及指向未来的计划。人们自已确定目标并预期未来行动的可能结果,以便预期性地指引并激励自己的努力。当然未来事件不可能是当前的动机和行为的原因,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