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校对: 第I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 王蒙 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以大众化、尤其是农民化的语 言、做派、幽默与“狡黠″,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 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观众的普遍欢呼。2009年舂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 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 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 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 不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 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 的水准。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 企及的标杆一样。 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 热闹与和谐,我们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我们期待的是中华民族的 智慧新果实。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 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 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箮发聩或者舂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我们需要思 想、需要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 头与思考,需要正视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解惑释疑、能 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艺术家学者。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 是说,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 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 审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预言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 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较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大大的丰富 多彩了。我们当然会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重视 专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叫做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重视大众与小众沟通与互补。 以2009年春节文艺活动为例,在央视春晚的同时,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也分别组 织了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它们同样不乏精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切磋。我相信这 样的共识会推动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提高
2009-201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校对: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 王蒙 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以大众化、尤其是农民化的语 言、做派、幽默与“狡黠”,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 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观众的普遍欢呼。2009 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 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 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 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 不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 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 的水准。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 企及的标杆一样。 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 热闹与和谐,我们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我们期待的是中华民族的 智慧新果实。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 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 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我们需要思 想、需要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 头与思考,需要正视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解惑释疑、能 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艺术家学者。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 是说,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 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 审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预言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 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较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大大的丰富 多彩了。我们当然会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重视 专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叫做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重视大众与小众沟通与互补。 以 2009 年春节文艺活动为例,在央视春晚的同时,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也分别组 织了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它们同样不乏精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切磋。我相信这 样的共识会推动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提高
1.下列关于赵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赵本山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的小品以农民化的风格表现当 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嬴得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 B.小品《不差钱》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 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的酸甜苦 辣 C.知识精英群体中不少人对小品这种文艺形式持不屑态度,但因为赵本山以地道的东北 土腔土调连续进入央视文艺殿堂,他们不得不不正视赵本山“现象”。 D.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 企及的标杆一样,赵本山将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本山的小品成功登上大雅之堂,引发了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更多更深的思考,引 发了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繁荣和向更高品位迈进的期待 B.我们的文化更需要的是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 宗师,同时也需要那些有模仿秀的天才。 C.我们的文化需要得到笑料,更需要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艺术作品要追求 群众的喜闻乐见,还需要对于群众的洗涤启迪。 D.我们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重视专家学者,重视大学 与科硏机构:只要既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大众与小众就必然能够沟通与互补。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适合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 鞭挞不正之风。 B.我们期待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指的就是我们更需要的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 文化的前瞻 C.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的 出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D.2009年舂节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分别组织的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与2009 年央视春晚一样不乏精彩。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干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日:“人命至重,死 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干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日:“臣 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 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 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 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盜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1.下列关于赵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近年来,赵本山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他的小品以农民化的风格表现当 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赢得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 B. 小品《不差钱》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 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的酸甜苦 辣。 C.知识精英群体中不少人对小品这种文艺形式持不屑态度,但因为赵本山以地道的东北 土腔土调连续进入央视文艺殿堂,他们不得不不正视赵本山“现象”。 D. 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 企及的标杆一样,赵本山将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赵本山的小品成功登上大雅之堂,引发了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更多更深的思考,引 发了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繁荣和向更高品位迈进的期待。 B. 我们的文化更需要的是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 宗师,同时也需要那些有模仿秀的天才。 C. 我们的文化需要得到笑料,更需要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艺术作品要追求 群众的喜闻乐见,还需要对于群众的洗涤启迪。 D. 我们重视普及,重视民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同时重视专家学者,重视大学 与科研机构;只要既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大众与小众就必然能够沟通与互补。 3.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适合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 鞭挞不正之风。 B.我们期待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指的就是我们更需要的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 文化的前瞻。 C.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的 出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D. 2009 年春节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分别组织的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与 2009 年央视春晚一样不乏精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 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 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 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 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 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 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日:“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 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 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遺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 之。琮纵其孑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孑,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 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 哭日:“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晩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日:“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 王行军元帅长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竞得归长安 竟:最终 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率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句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 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 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 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 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 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 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 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 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 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 王行军元帅长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 分)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率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句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 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 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 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 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分) 译文: (2)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落梅 (宋)刘克庄 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8.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 分析。(5分) 9.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 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2)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借。(杜牧《阿房宫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 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 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 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 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 分) 译文: (2)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4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8.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 分析。(5 分) 9.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 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 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 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 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
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 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 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 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 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 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 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 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 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 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 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 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 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 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 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 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 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 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儡硬 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 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 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 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 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 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 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 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 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
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 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 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 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 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 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 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 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 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 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 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 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 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 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 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 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 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 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 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 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 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 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 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 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 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 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 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