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王宝校对人:夏爽 注意事项: 1.第I卷答案,考生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语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an)国粹(cui)残羹冷炙(zhi)冠冕堂皇(mian) B.脑髓(sui)给与(yu)暴殄天物(tian)暴戾恣睢(sui) C.自诩(x0)玄虚(xan)面面相觑(q)揠苗助长(ya D.专横(heng)蹩进(pie)高屋建瓴(ling)分道扬镳(bido) 2、下面句子横线上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 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①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②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 议政的③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④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 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B.在五月开幕的中国第五届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上,商家为吸引市民眼球,煞费苦心地 想出各种促销奇招,包括现场为市民精油推背,当场喝下染发剂等 C.官司缠身的俄罗斯能源巨头尤科斯公司目前摇摇欲坠,前景不妙。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 人员也都“树倒猢狲散”,纷纷卷起铺盖走人 D.荷兰球员的彬彬有礼让人敬谢不敏。海廷加、斯内德、范德瓦特等年轻球员几乎还没有 学会怎样去拒绝人,而范尼,则是公认的大好人,虽然规定不许接受单独采访,但递到嘴边 的一两个问题,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辽宁省抚顺一中 09—10 学年高一下学期 5 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命题人:王宝 校对人:夏爽 注意事项: 1.第Ⅰ卷答案,考生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语言知识(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 ( càn ) 国粹.(cuì )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 (miǎn) B.脑髓.(suǐ) 给与.( yù )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专横(hèng) 蹩.进(piē) 高屋建瓴. ( líng ) 分道扬镳. (biāo) 2、下面句子横线上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 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 ①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 ②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 议政的 ③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④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 ....,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 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B.在五月开幕的中国第五届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上,商家为吸引市民眼球,煞费苦心 ....地 想出各种促销奇招,包括现场为市民精油推背,当场喝下染发剂等。 C.官司缠身的俄罗斯能源巨头尤科斯公司目前摇摇欲坠 ....,前景不妙。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 人员也都“树倒猢狲散”,纷纷卷起铺盖走人。 D.荷兰球员的彬彬有礼让人敬谢不敏 ....。海廷加、斯内德、范德瓦特等年轻球员几乎还没有 学会怎样去拒绝人,而范尼,则是公认的大好人,虽然规定不许接受单独采访,但递到嘴边 的一两个问题,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情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 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 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情境和强烈 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硏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 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 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冋海中释放硫化六 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 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 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灜等 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 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 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 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 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A、情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 一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 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情境和强烈 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 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 9 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 2 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 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 20 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 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 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 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 30 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 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 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 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 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 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 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 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 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 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 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上世纪 20 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 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 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 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 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 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 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土莫不畏慕降 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日:“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 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 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许之否乎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12、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 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 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 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 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母许之.否乎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2、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 又有做净臣之志。 B. 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
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 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 父母官。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14、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最难将息。(《声声慢》)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凭谁问: ?(《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5、(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柔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舂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
学说。 C.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 耀祖,以表孝心。 D. 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 父母官。 第Ⅱ卷(共 11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 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 分) 14、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最难将息。(《声声慢》)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凭谁问: , ?(《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 4 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5、(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 分) 五、现代文阅读(22 分) 柔 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