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体系和军事工业能力,这个发展战略是执行得非 常好的,非常成功的。但是从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侧 面来说,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等还有很多欠缺的 地方。人们一般人的生活水平在这些年代里没有得到 多大的提高,到了70年代末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 家,城市化水平很低、城乡差距很大、不少农民生活 在温饱线的边沿,这也是导致后来我们不得不进行改 革的主要原因。 李韶瑾:您刚才讲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不是赶超 战略的一部分,或者它是赶超战略的重要表现呢? 林老师:重工业优先发展是不是赶超战略,应该看 个国家社会当时所处的要素禀赋的状况是不是符合重 工业优先发展而定,并不是说重工业优先发展就一定 是赶超。重工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很大,是资本 密集的产业,如果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很 高,资金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发展资金密集 型的产业,包括重工业就是水到渠成,就不是赶超。 中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人均收入非常的低,按照国 外一些学者例如 Maddison的研究,我们当时的人均收 入即使按照比较有利的购买力平价的方式来计算,也
7 工业体系和军事工业能力,这个发展战略是执行得非 常好的,非常成功的。但是从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侧 面来说,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等还有很多欠缺的 地方。人们一般人的生活水平在这些年代里没有得到 多大的提高,到了 70 年代末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 家,城市化水平很低、城乡差距很大、不少农民生活 在温饱线的边沿,这也是导致后来我们不得不进行改 革的主要原因。 李韶瑾:您刚才讲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不是赶超 战略的一部分,或者它是赶超战略的重要表现呢? 林老师:重工业优先发展是不是赶超战略,应该看一 个国家社会当时所处的要素禀赋的状况是不是符合重 工业优先发展而定,并不是说重工业优先发展就一定 是赶超。重工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很大,是资本 密集的产业,如果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很 高,资金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发展资金密集 型的产业,包括重工业就是水到渠成,就不是赶超。 中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人均收入非常的低,按照国 外一些学者例如 Maddison 的研究,我们当时的人均收 入即使按照比较有利的购买力平价的方式来计算,也
只有美国的5%左右。从人均收入的水平可以看出我 们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要素 禀赋的水平。我们当时是一个资金极端稀缺、劳动力 相对丰富的经济,在资本比较密集的产业和产品上是 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和我们的比较优 势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在五十年代发展重工业就属于 赶超了。由于重工业不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重工业 中的企业如果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具自 生能力的,也就是,即使有很好的管理也无法获得市 场上投资者可以接受的利润水平的,靠市场的力量不 会有人投资在这样的企业,或是因为决策失误而投资 也不会继续经营下去。所以,为了建立这种没有自生 能力的企业以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政府建立 了一套扭曲各种价格信号、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手段 配置各种要素、和在微观上以国有制及没有自主权的 企业管理机制和农业的合作化为特征的三位一体的计 划体制来动员资源,直接投资于这些企业。依靠这样 的制度安排,我国实现了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迅速建 立起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的目标。但是,因为有限 的资源都被动员来发展重工业,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 而又人民生活有关的轻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没有 自主权的企业管理机制造成国有企业的工人干好干坏
8 只有美国的 5%左右。从人均收入的水平可以看出我 们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要素 禀赋的水平。我们当时是一个资金极端稀缺、劳动力 相对丰富的经济,在资本比较密集的产业和产品上是 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和我们的比较优 势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在五十年代发展重工业就属于 赶超了。由于重工业不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重工业 中的企业如果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具自 生能力的,也就是,即使有很好的管理也无法获得市 场上投资者可以接受的利润水平的,靠市场的力量不 会有人投资在这样的企业,或是因为决策失误而投资 也不会继续经营下去。所以,为了建立这种没有自生 能力的企业以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政府建立 了一套扭曲各种价格信号、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手段 配置各种要素、和在微观上以国有制及没有自主权的 企业管理机制和农业的合作化为特征的三位一体的计 划体制来动员资源,直接投资于这些企业。依靠这样 的制度安排,我国实现了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迅速建 立起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的目标。但是,因为有限 的资源都被动员来发展重工业,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 而又人民生活有关的轻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没有 自主权的企业管理机制造成国有企业的工人干好干坏
个样、干好的企业和干坏的企业一个样,工人的积 极性很低;农业合作社则又解决不了社员的劳动监督 的问题,农民“上工一条农,到地一窝蜂,干或磨洋 工”积极性也很低;所以,整个经济体系效率非常低 下,各种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 不到提高。 李韶瑾:这样的赶超战略使得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 价,而且这种赶超战略确实未能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 之间的差距。那么有没有其他替代性的发展战略使得 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机会赶上发达国家呢? 林老师: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 题。因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总必 须在产业和技术水平上赶上。如果没有其他的替代的 发展战略的话,那么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即使要付出 几代人的代价也必须付出。然而,是不是有其他的替 代战略,我想可以从理论和经验上来论证 从理论来说,我们知道发达国家之所以在资金很密 集的产业或产业区段上生产并具有优势是因为他们的 要素禀赋结构当中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有自生
9 一个样、干好的企业和干坏的企业一个样,工人的积 极性很低;农业合作社则又解决不了社员的劳动监督 的问题,农民“上工一条农,到地一窝蜂,干或磨洋 工”积极性也很低;所以,整个经济体系效率非常低 下,各种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 不到提高。 李韶瑾:这样的赶超战略使得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 价,而且这种赶超战略确实未能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 之间的差距。那么有没有其他替代性的发展战略使得 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机会赶上发达国家呢? 林老师: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 题。因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总必 须在产业和技术水平上赶上。如果没有其他的替代的 发展战略的话,那么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即使要付出 几代人的代价也必须付出。然而,是不是有其他的替 代战略,我想可以从理论和经验上来论证。 从理论来说,我们知道发达国家之所以在资金很密 集的产业或产业区段上生产并具有优势是因为他们的 要素禀赋结构当中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有自生
能力就一定要进入到那种能多用廉价的资金来替代昂 贵的劳动的产业部门,或是从事资金比较丰富的企业 才可以进入的风险比较大的生产活动中。这是由发达 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来决定的,也是一种内生 的选择。既然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内生决定于这个 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那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 产业结构赶上发达国家,发展的目标就应该是定位在 怎么样比较快地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怎样才能 比较快的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呢?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 含义是什么?一般讲要素禀赋结构里面有三个要素: 劳动、自然资源和资金。自然资源是给定的,劳动虽 然可以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由人口的增长的速度来 决定,各个国家劳动力增加速度的差别不会很大,大 概只有1%-2%之间的差别。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资 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首先在资本的存量上有很 大的差距,另外在资本的积累率上有很大的差距。我 们知道有些国家每年生产中的40%会用来作为积累, 而有些国家基本上没有积累。这样经过十到二十年的 发展,这两种国家的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差距就会非常 的大。我们一般讲的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主要指的是 提高每个劳动者可以使用的资本量。既然我们知道提 高要素禀赋结构主要指的是提高人均资本拥有量,那
10 能力就一定要进入到那种能多用廉价的资金来替代昂 贵的劳动的产业部门,或是从事资金比较丰富的企业 才可以进入的风险比较大的生产活动中。这是由发达 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来决定的,也是一种内生 的选择。既然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内生决定于这个 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那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 产业结构赶上发达国家,发展的目标就应该是定位在 怎么样比较快地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怎样才能 比较快的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呢?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 含义是什么?一般讲要素禀赋结构里面有三个要素: 劳动、自然资源和资金。自然资源是给定的,劳动虽 然可以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由人口的增长的速度来 决定,各个国家劳动力增加速度的差别不会很大,大 概只有 1%-2%之间的差别。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资 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首先在资本的存量上有很 大的差距,另外在资本的积累率上有很大的差距。我 们知道有些国家每年生产中的 40%会用来作为积累, 而有些国家基本上没有积累。这样经过十到二十年的 发展,这两种国家的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差距就会非常 的大。我们一般讲的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主要指的是 提高每个劳动者可以使用的资本量。既然我们知道提 高要素禀赋结构主要指的是提高人均资本拥有量,那
么资本是怎么来的呢?资本来自于剩余一一生产中的 剩余,而且是剩余中所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因此要提 高要素禀赋结构,从理论上来讲的话就必须在每一期 的生产中创造出最大的剩余,而且应有最大的积极性 把所创造的剩余投入到生产当中作为积累。怎样才能 创造最大的剩余呢?在每一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如果 都按照这个经济的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以及 技术,这样的经济应该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最具有竞 争力就能够占领最大的市场并具有最大的利润,创造 最大的剩余。同时,如果能够真正发挥比较优势的话, 那么在资本相对稀缺的状况下,资本的回报率就会高, 既然资本的回报率高,那么剩余当中用于积累的积极 性就会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每一期生产和发展当中都能根据它的比较优势来选 择它的产业、产品和技术(这些选择都符合它的比较 优势的话),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经济的要素禀赋 结构的提升就会比较快,这是从理论上来讲的。 从经验上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到二战大战以后,有 不少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取得了独立,这些国家在第 代革命领导人的带领下,作了许多努力,希望赶快赶 上发达国家,结果事与愿违。不过,东亚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却从二战以后,从
11 么资本是怎么来的呢?资本来自于剩余——生产中的 剩余,而且是剩余中所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因此要提 高要素禀赋结构,从理论上来讲的话就必须在每一期 的生产中创造出最大的剩余,而且应有最大的积极性 把所创造的剩余投入到生产当中作为积累。怎样才能 创造最大的剩余呢?在每一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如果 都按照这个经济的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以及 技术,这样的经济应该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最具有竞 争力就能够占领最大的市场并具有最大的利润,创造 最大的剩余。同时,如果能够真正发挥比较优势的话, 那么在资本相对稀缺的状况下,资本的回报率就会高, 既然资本的回报率高,那么剩余当中用于积累的积极 性就会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每一期生产和发展当中都能根据它的比较优势来选 择它的产业、产品和技术(这些选择都符合它的比较 优势的话),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经济的要素禀赋 结构的提升就会比较快,这是从理论上来讲的。 从经验上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到二战大战以后,有 不少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取得了独立,这些国家在第一 代革命领导人的带领下,作了许多努力,希望赶快赶 上发达国家,结果事与愿违。不过,东亚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却从二战以后,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