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老师对话一一发展战略篇之 李韶瑾:今天我们有幸能和林老师一起来讨论发展战 略——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问题。能作为主对话 人我感到很荣幸。当然大家如果有问题欢迎随时向林 老师提出。因为时间有限,希望大家不要扯得太远 林老师:师生对话是一种新的尝试。过去一年来我在 课堂上对我提出的一些观点、理论经常讲述,一般都 是单向交流。各位对我的观点、理论到底理解不理解、 接受不接受,我不是非常清楚。本来教学之中就不能 假设同学们一听就明白的,也不存在老师所讲的道理 就一定是对的。同学们有疑惑不解,或是有不同意见 是正常的,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同学们有机会提出问题, 对一些观点、理论、事实进行澄清、争论,对教学相 长大有助益。古代师生之间对学问的探讨经常采用对 话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研究生教学的最后阶 段采用这种方式,我想也会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因此, 在张鹏飞、李克、李绍瑾等同学的努力下,我们今天 就来做这个尝试。每次选一个主题,由主对话人按对 话的主题和逻辑,先设计出一定的问题,但是既然是
2 与林老师对话——发展战略篇之一 李韶瑾:今天我们有幸能和林老师一起来讨论发展战 略——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问题。能作为主对话 人我感到很荣幸。当然大家如果有问题欢迎随时向林 老师提出。因为时间有限,希望大家不要扯得太远。 林老师:师生对话是一种新的尝试。过去一年来我在 课堂上对我提出的一些观点、理论经常讲述,一般都 是单向交流。各位对我的观点、理论到底理解不理解、 接受不接受,我不是非常清楚。本来教学之中就不能 假设同学们一听就明白的,也不存在老师所讲的道理 就一定是对的。同学们有疑惑不解,或是有不同意见 是正常的,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同学们有机会提出问题, 对一些观点、理论、事实进行澄清、争论,对教学相 长大有助益。古代师生之间对学问的探讨经常采用对 话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研究生教学的最后阶 段采用这种方式,我想也会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因此, 在张鹏飞、李克、李绍瑾等同学的努力下,我们今天 就来做这个尝试。每次选一个主题,由主对话人按对 话的主题和逻辑,先设计出一定的问题,但是既然是
对话,形式上也必须有一定的弹性,在座的同学对我 的回答有不理解或者不同意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探 讨和澄清。尽管每次时间有限,但时间不应该成为对 话的最主要限制条件,如果对完话以后,同学们对我 倡导的观点、理论的疑惑没有澄清,认识无所加深, 那么,对话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要是一次对话不 能把问题探讨清楚,我们可以下次继续探讨。 李韶瑾:我们在讨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经常 会提到发展战略这个词,像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电 子产业的发展战略等等。那么请问林老师发展战略这 个词在经济学中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林老师:发展战略这个词在国内现在用得非常的广泛, 国内另外还有一个词也用得相当的广泛,它就是工程。 在用发展战略这个词的时候每个人所赋予它的内涵, 涵盖的范围不尽相同。比如人们常讲的文化发展战略、 某某产业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等。我所讲的发展 战略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它主要探讨的 是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所选定的发展 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所执行的一系列 配套政策和制度的安排。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目标
3 对话,形式上也必须有一定的弹性,在座的同学对我 的回答有不理解或者不同意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探 讨和澄清。尽管每次时间有限,但时间不应该成为对 话的最主要限制条件,如果对完话以后,同学们对我 倡导的观点、理论的疑惑没有澄清,认识无所加深, 那么,对话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要是一次对话不 能把问题探讨清楚,我们可以下次继续探讨。 李韶瑾:我们在讨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经常 会提到发展战略这个词,像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电 子产业的发展战略等等。那么请问林老师发展战略这 个词在经济学中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林老师:发展战略这个词在国内现在用得非常的广泛, 国内另外还有一个词也用得相当的广泛,它就是工程。 在用发展战略这个词的时候每个人所赋予它的内涵, 涵盖的范围不尽相同。比如人们常讲的文化发展战略、 某某产业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等。我所讲的发展 战略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它主要探讨的 是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所选定的发展 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所执行的一系列 配套政策和制度的安排。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目标
政府就无法协调各个部门的政策、推动社会制度往 定的方向变革,如果没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 目标就无从实现,只是望梅止渴,纸上谈兵。所以, 从理论上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的目标和配套政策 制度应该是二而 而二才是完整的。当然,在考 察现实的经验时,很难找到一个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 时间里追求的目标和配套政策、制度都是始终如一, 不相背离。此时,重要的是考察政策、制度的实质内 涵,因为影响经济中的微观行为者包括企业、农户、 个人的选择的不是政府的目标而是实际的政策、制度 李韶瑾: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同政府的目标有很大关 系,不同国家的政府的发展目标是有很大差异的,如 果一个政府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它就会考虑 绿色的发展战略。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政府选择某种 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什么? 林老师:绍瑾同学的问题很对,不同国家,尤其是不 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政府选定的发展目标有很大不同 的。有的国家的目标是宏观经济的稳定;有的国家的 目标是环境的保护,例如欧洲的很多国家中“绿党” 非常有影响,是选举当中一支起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4 政府就无法协调各个部门的政策、推动社会制度往一 定的方向变革,如果没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 目标就无从实现,只是望梅止渴,纸上谈兵。所以, 从理论上来说,政府的发展战略的目标和配套政策、 制度应该是二而一、一而二才是完整的。当然,在考 察现实的经验时,很难找到一个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 时间里追求的目标和配套政策、制度都是始终如一, 不相背离。此时,重要的是考察政策、制度的实质内 涵,因为影响经济中的微观行为者包括企业、农户、 个人的选择的不是政府的目标而是实际的政策、制度。 李韶瑾: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同政府的目标有很大关 系,不同国家的政府的发展目标是有很大差异的,如 果一个政府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它就会考虑 绿色的发展战略。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政府选择某种 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什么? 林老师:绍瑾同学的问题很对,不同国家,尤其是不 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政府选定的发展目标有很大不同 的。有的国家的目标是宏观经济的稳定;有的国家的 目标是环境的保护,例如欧洲的很多国家中“绿党” 非常有影响,是选举当中一支起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很多政党为了得到选民的支持,就把环境保护作为施 政的一个主要目标。从我思索的主题和我在课堂上和 各位同学的讨论来说,主要是围绕着我国政府和其他 许多和我国处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努 力。这种差距表现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和人的生活、 福利有关的各个社会发展指标上,也表现在产业和技 术结构上。从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分为发达的工业化国 家和落后的农业国家,工业化国家是强权、霸权,大 多数农业国家沦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到了 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老牌的殖民地强权英、德、法、 意、西、葡、荷等国开始势微,让位于新兴的美国,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迎来了国家的独立,在第一代领导 人的带领下开始了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建设国家 ( nation building),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 赶上发达国家的努力。这种努力通常充满着“十年超 英、十五年赶美”的乐观情绪和理想主义色彩 李韶瑾:我想发展战略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赶上发 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实际上,从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英国率先进入到工业化社会起,世界上的
5 很多政党为了得到选民的支持,就把环境保护作为施 政的一个主要目标。从我思索的主题和我在课堂上和 各位同学的讨论来说,主要是围绕着我国政府和其他 许多和我国处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努 力。这种差距表现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和人的生活、 福利有关的各个社会发展指标上,也表现在产业和技 术结构上。从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分为发达的工业化国 家和落后的农业国家,工业化国家是强权、霸权,大 多数农业国家沦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到了 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老牌的殖民地强权英、德、法、 意、西、葡、荷等国开始势微,让位于新兴的美国,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迎来了国家的独立,在第一代领导 人的带领下开始了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建设国家 (nation building),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 赶上发达国家的努力。这种努力通常充满着“十年超 英、十五年赶美”的乐观情绪和理想主义色彩。 李韶瑾:我想发展战略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赶上发 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实际上,从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英国率先进入到工业化社会起,世界上的
多数国家就开始以努力追赶发达国为自己的发展目 标,这其中有不少国家克隆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并把 之看作是自己的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大 致采取了这种类型的发展战略,并建立了门类齐全的 工业体系。请您结合中国当时的发展战略来对50年 代到70年代时的中国经济表现作出评论。 林老师: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的清楚,1949年10月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从工业革命 以来西方的列强所以能够横行七海,称霸寰宇靠的实 船坚炮利,船坚炮利的基础是重工业,毛主席意识到 “没有重工业就没有国防产业,没有国防产业就要挨 打。”所以,经过3年的努力,到了1952年国民经济 从内战的伤痕中恢复以后,我国政府从1953年的第 个五年计划开始,推行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主要战 略目标的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客观地讲这种发展战 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有了 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60年代试爆了原子弹,70年代 卫星上了天,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来说, 能够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经济基础上,以这么短的 时间就拥有了这些只有发达的工业国家才能拥有的重
6 多数国家就开始以努力追赶发达国为自己的发展目 标,这其中有不少国家克隆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并把 之看作是自己的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大 致采取了这种类型的发展战略,并建立了门类齐全的 工业体系。请您结合中国当时的发展战略来对 50 年 代到 70 年代时的中国经济表现作出评论。 林老师: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的清楚,1949 年 10 月 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从工业革命 以来西方的列强所以能够横行七海,称霸寰宇靠的实 船坚炮利,船坚炮利的基础是重工业,毛主席意识到 “没有重工业就没有国防产业,没有国防产业就要挨 打。”所以,经过 3 年的努力,到了 1952 年国民经济 从内战的伤痕中恢复以后,我国政府从 1953 年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开始,推行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主要战 略目标的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客观地讲这种发展战 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有了 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60 年代试爆了原子弹,70 年代 卫星上了天,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来说, 能够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经济基础上,以这么短的 时间就拥有了这些只有发达的工业国家才能拥有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