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财政学 导论 第一节与比较财政学有关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比较财政学? 比较财政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如果从1987年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主编《化比 较财政学》出版算起,至今不过十几年历史。在此之后,又有一些比较财政方面 的专著或教材相继岀版。值得一提的有中央财大姜维壮教授主编《比较财政管理 学》,北大平新乔著《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唐腾翔主编《比较税制》等等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厦门大学张馨教授1997年出版的《比较财政学教程》,这本教 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深刻性等特点,是目前比较财政方面公认的权威教材。 大家知道,财政学的体系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财政基础理论(即设么是财 政、财政本质、财政职能作用等);二是财政制度(通过一些范畴,如国家预算. 国家税收、国家公债、国家财政支出、财政体制等展开);三是财政政策。这三 部分间的关系是:财政理论是基础,财政制度是实践,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是财 政政策。比较财政学的体系无非也包括这三部分:即财政学说比较,财政制度比 较,财政政策比较 当代国家财政从社会制度性质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两大不同的类型, 一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财政;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基础的社会主义财政。两种类型的财政体系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干。恰恰相反,国 家财政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范畴,它本身具有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就共性 而言,第—,筹集和安排财政资金;第二,调节经济运行。这两点体现了财政的
1 比较财政学 导论 第一节 与比较财政学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比较财政学? 比较财政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如果从 1987 年厦门大学邓子基教授主编《比 较财政学》出版算起,至今不过十几年历史。在此之后,又有一些比较财政方面 的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值得一提的有中央财大姜维壮教授主编《比较财政管理 学》,北大平新乔著《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唐腾翔主编《比较税制》等等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厦门大学张馨教授 1997 年出版的《比较财政学教程》,这本教 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深刻性等特点,是目前比较财政方面公认的权威教材。 大家知道,财政学的体系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财政基础理论(即设么是财 政、财政本质、财政职能作用等);二是财政制度(通过一些范畴,如国家预算、 国家税收、国家公债、国家财政支出、财政体制等展开);三是财政政策。这三 部分间的关系是:财政理论是基础,财政制度是实践,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是财 政政策。比较财政学的体系无非也包括这三部分:即财政学说比较,财政制度比 较,财政政策比较。 当代国家财政从社会制度性质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两大不同的类型, 一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财政;另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基础的社会主义财政。两种类型的财政体系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干。恰恰相反,国 家财政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范畴,它本身具有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就共性 而言,第一,筹集和安排财政资金;第二,调节经济运行。这两点体现了财政的
共性(财政一般)上述财政两个方面的职能作用究竟是为那一个阶级的利益服 务?其社会性质如何?这体现了财政的特性(财政特殊)同时还应看到,即使 是在同一社会性质的国家中,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他们无论在财 政实践方面或财政学说方面都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同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 美、日、英、法等国家,在财政杠杆的实际运用方面就存在着差别,而我国和其 他一些小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相同。正因为财政的这种共性使比较成为可能, 财政的特性使比较有必要。财政这种共性和特性的存在就为比较财政学这门学科 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如何给比较财政学下一个定义?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所进行的分配活动,财政的本质是这种分配活动所体现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 系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所反映的 分配关系。比较财政学,顾名思义,就是比较不同国家财政分配关系得一门科学。 它所比较研究的对象,从纵的方面看,可以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的财政分配关 系,从横的方面看,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性质国家的财政分配关系,也可以 是具有相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的财政分配关系。具体到我们讲授的内容主要是 中西财政的比较。 、为什么要研究比较财政学? 有两点理由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以说,当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除了自身 的因素外,还受制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反过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和政策也必然的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经 济的国际化带动了财政税收的国际化。因此,各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比较研究,就
2 共性(财政一般)。上述财政两个方面的职能作用究竟是为那一个阶级的利益服 务?其社会性质如何?这体现了财政的特性(财政特殊)。同时还应看到,即使 是在同一社会性质的国家中,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他们无论在财 政实践方面或财政学说方面都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同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 美、日、英、法等国家,在财政杠杆的实际运用方面就存在着差别,而我国和其 他一些小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相同。正因为财政的这种共性,使比较成为可能, 财政的特性使比较有必要。财政这种共性和特性的存在就为比较财政学这门学科 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如何给比较财政学下一个定义?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所进行的分配活动;财政的本质是这种分配活动所体现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 系,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所反映的 分配关系。比较财政学,顾名思义,就是比较不同国家财政分配关系得一门科学。 它所比较研究的对象,从纵的方面看,可以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的财政分配关 系,从横的方面看,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性质国家的财政分配关系,也可以 是具有相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的财政分配关系。具体到我们讲授的内容主要是 中西财政的比较。 二、为什么要研究比较财政学? 有两点理由: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以说,当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除了自身 的因素外,还受制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反过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和政策也必然的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经 济的国际化带动了财政税收的国际化。因此,各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比较研究,就
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我国加入WIO的情况下,这种需要就更加迫切。 2.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完善,因此,学习、 借鉴其他实行市场经济囯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通常做法,无疑对我国来说是一条 捷径。 怎样学习比较财政学 1.比较的对象: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财政之比较。即中西财政比 较(西方指英美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我国的财政,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财 政 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财政,主要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因此,没有 现成的市场型财政样本。此外,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在很多方面还 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而且,只有深入剖析计划经济的弊端,才能真正拋弃之 既然是中西财政比较,这里就有一个对待西方财政学的态度问题,我们认为应坚 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既不赞同排斥一切,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正确的 态度是拿来分析比较、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2.比较的内容。以双方教科书为主。即西方财政学与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比 较。具体到本课程的内容安排,每一个问题都包括三方面内容:(1)指出双方同 异指出,放在一起比较,而不是将各自的内容罗列。(2)详细分析和探究导致差 异的原因。(3)对西方财政的可资借鉴之处提出看法。 3.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 第二节中西财政同异的简单总结 、中西财政的相同之处 主要有:(1)都是建立在现代经济之上的财政。经济决定财政。现代财政
3 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我国加入 WTO 的情况下,这种需要就更加迫切。 2.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完善,因此,学习、 借鉴其他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通常做法,无疑对我国来说是一条 捷径。 三、怎样学习比较财政学? 1.比较的对象: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财政之比较。即中西财政比 较(西方指英美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我国的财政,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财 政)。 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财政,主要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因此,没有 现成的市场型财政样本。此外,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在很多方面还 残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而且,只有深入剖析计划经济的弊端,才能真正抛弃之。 既然是中西财政比较,这里就有一个对待西方财政学的态度问题,我们认为应坚 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既不赞同排斥一切,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正确的 态度是拿来分析比较、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2.比较的内容。以双方教科书为主。即西方财政学与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比 较。具体到本课程的内容安排,每一个问题都包括三方面内容:(1)指出双方同 异指出,放在一起比较,而不是将各自的内容罗列。(2)详细分析和探究导致差 异的原因。(3)对西方财政的可资借鉴之处提出看法。 3.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 第二节 中西财政同异的简单总结 一、中西财政的相同之处 主要有:(1)都是建立在现代经济之上的财政。经济决定财政。现代财政
就必须建立在现代经济而非自然经济之上,我国除农业外,其经济的主要部分已 基本实现现代化。(2)都以国家预算作为基本的财政制度、形式和内容。即双方 财政的基本部分都处于国家预算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之下。(3)都以货币作为财政 收支的手段。 二、中西财政差异 1.生产力状况的影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 的人均GNP比较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距很大,决定了发展型财政与发达 财政的差异。由此也决定了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西方以所得税为主;我国财 政大体上只为城市地区提供社会保障,西方则不以城乡来划分;我国城市和工业 的建设长期由财政包下来,农村由自己内部力量积累等。 2.所有制的影响。据定了我国公有制财政与西方私有制财政的差异。(1) 改革开放前,全民所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支配地位,西方则是私人经济,这就决 定了双方的利润上缴是否成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区别。(2)改革开放后,我国 所有制结构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依然存 在,西方则还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如何看待双方国有经济?一是国有经济相对 规模不同,二是我国国有经济是经营性、盈利性的,而西方则是非经济性、非盈 利性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财政是双元财政而西方财政仅是公共财政。 3.经济体制的影响。决定了计划型财政和市场型财政的差异。国家通过指 令性计划,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大企业,各个企业是其车间单位,国家财政是大 企业财务。西方国家的市场对经济运行发挥着基础性和主要的作用。 传统计划经济运行的特征:经济发展→经济过热和比例失调→经济调整→ 经济紧缩→经济正常→经济发展….(经济过热症、供给短缺
4 就必须建立在现代经济而非自然经济之上,我国除农业外,其经济的主要部分已 基本实现现代化。(2)都以国家预算作为基本的财政制度、形式和内容。即双方 财政的基本部分都处于国家预算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之下。(3)都以货币作为财政 收支的手段。 二、中西财政差异 1.生产力状况的影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 的人均 GNP 比较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距很大,决定了发展型财政与发达 财政的差异。由此也决定了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西方以所得税为主;我国财 政大体上只为城市地区提供社会保障,西方则不以城乡来划分;我国城市和工业 的建设长期由财政包下来,农村由自己内部力量积累等。 2.所有制的影响。据定了我国公有制财政与西方私有制财政的差异。(1) 改革开放前,全民所有制在我国经济中占支配地位,西方则是私人经济,这就决 定了双方的利润上缴是否成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区别。(2)改革开放后,我国 所有制结构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依然存 在,西方则还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如何看待双方国有经济?一是国有经济相对 规模不同,二是我国国有经济是经营性、盈利性的,而西方则是非经济性、非盈 利性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财政是双元财政,而西方财政仅是公共财政。 3.经济体制的影响。决定了计划型财政和市场型财政的差异。国家通过指 令性计划,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大企业,各个企业是其车间单位,国家财政是大 企业财务。西方国家的市场对经济运行发挥着基础性和主要的作用。 传统计划经济运行的特征:经济发展→经济过热和比例失调→经济调整→ 经济紧缩→经济正常→经济发展…(经济过热症、供给短缺)
西方市场经济: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经济危机症、过剩陉经济 4.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立法、司法、行政 三者关系表现为政治权力集中在行政部门选民和各级人大的决定能力不同于西 方。西方在代议制民主形式下,多党轮流执政,议会与行政、司法分享政治权力 选民和议会对国家政治事务影响很大,所以西方财政学中存在社会抉择理论。从 政治体制上看,我国中央集权程度高于西方,决定了我国地方财政难以成为一级 独立的财政 5.意识形态和经济理论。我国财政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国家学说是我国财政理论的重要部分,西方财政则以边际 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决定了税收公平观及财政支出结构都与我国不同。 6.主流学说的不同。“国家分配论”与“公共经济论”的不同。 第一章基本理论 重点 1。关于什么是财政的回答,我国是主张国家分配,西方财政主张公共经济。对于两种不同 观点各自所包括内容、差异的表现、以及西方公共经济论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启示都要真正的 理解井加以掌握,尤其是要理清西方公共经济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是理解我国财政改革 目标模式是双元财政的前提。 2.关于财政主体的界定,国家分配论中的“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公共经 济论中的财政主体,则是社会契约意义上的“政府”。对阶级国家和公共国家的不同内容 差异原因要理解并掌握。这是分析中西财政若干差异很重要的一点原因 3.关于财政对象的中西差异,表现为社会产品分配与公共产品供应。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产 品与公共产品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在此基础上,着重掌握公共产品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难点: 1。关于财政定义的理解以及公共经济论对我国的启示。重点是公共财政与双元财政问题。 2.公共产品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关于财政目的上的国家需要与公共需要的差异。国家需要与公共需要内涵的异同问题 基本概念 1.公共财政与双元财政,阶级国家与公共国家,社会产品与公共产品,国家需要与公共需 要,财政职能与政府经济任务 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是比较财政学的重点,关于财政定义、财政主体、财政对象、财政目的以及财政职
5 西方市场经济: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经济危机症、过剩经济)。 4.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立法、司法、行政 三者关系表现为政治权力集中在行政部门,选民和各级人大的决定能力不同于西 方。西方在代议制民主形式下,多党轮流执政,议会与行政、司法分享政治权力, 选民和议会对国家政治事务影响很大,所以西方财政学中存在社会抉择理论。从 政治体制上看,我国中央集权程度高于西方,决定了我国地方财政难以成为一级 独立的财政。 5.意识形态和经济理论。我国财政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国家学说是我国财政理论的重要部分,西方财政则以边际 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决定了税收公平观及财政支出结构都与我国不同。 6.主流学说的不同。“国家分配论”与“公共经济论”的不同。 第一章 基本理论 重点: 1。关于什么是财政的回答,我国是主张国家分配,西方财政主张公共经济。对于两种不同 观点各自所包括内容、差异的表现、以及西方公共经济论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启示都要真正的 理解并加以掌握,尤其是要理清西方公共经济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是理解我国财政改革 目标模式是双元财政的前提。 2.关于财政主体的界定,国家分配论中的“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公共经 济论中的财政主体,则是社会契约意义上的“政府”。对阶级国家和公共国家的不同内容、 差异原因要理解并掌握。这是分析中西财政若干差异很重要的一点原因。 3.关于财政对象的中西差异,表现为社会产品分配与公共产品供应。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产 品与公共产品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在此基础上,着重掌握公共产品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难点: 1。关于财政定义的理解以及公共经济论对我国的启示。重点是公共财政与双元财政问题。 2.公共产品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关于财政目的上的国家需要与公共需要的差异。国家需要与公共需要内涵的异同问题。 基本概念: 1.公共财政与双元财政,阶级国家与公共国家,社会产品与公共产品,国家需要与公共需 要,财政职能与政府经济任务。 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是比较财政学的重点,关于财政定义、财政主体、财政对象、财政目的以及财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