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许多现象。”①机械论者据此认为这种 机械的单义决定论是决定论的唯一形式。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 的”,2机械论者也就把自然界分解得尽可能小,尽可能简单:把自然界 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元粒子的集合,为一系列或 多或少理想化的问题寻求解答。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它 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 一人无关,物体 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 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1.机器的自然图景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整个发展过程一直被恰当地称为世界图景的机械 化过程。16世纪末,法国著名作家亨利·德芒纳蒂尔指出,世界是一部 机器,它是最有意义的和最美妙的一部机械装置。17世纪,机械观已经 十分流行。开普勒说他不是要将天体的机械比喻为神圣的有机体,而是 把它比作一座时钟。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着精 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他还试图论证“动物是纯粹的机器”。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宣称,所谓生命,不外是肢体的一种运动,由其中的某 些主要部分发动,犹如钟表中发条和齿轮一样;心脏无非就是发条,神经 无非就是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齿轮,它把动作转递给整个躯体。 18世纪机械观占据了统治地位。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 论证了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如果制造一架良好的机器,需要极好的 机器匠才能把它制造出来,而这个机器匠就是上帝。拉美特利则推进了 笛卡儿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作出了“人是机器”的论断。在他看来, 人的意识只是原子运动的一个虚幻的副产品,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是比 动物“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人与动物“只是位置的不同和力量程 度的不同,而绝没有性质上的不同。”③从而把人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 自动机。 这样,一幅囊括一切层次和类别的、机器的自然图景便建立起来了。 ①H.S塞:《牛顿自然指学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H.S.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③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2页
第 31 页 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许多现象。” 机械论者据此认为这种 机械的单义决定论是决定论的唯一形式。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 的”。 机械论者也就把自然界分解得尽可能小,尽可能简单;把自然界 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元粒子的集合,为一系列或 多或少理想化的问题寻求解答。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它 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 人无关,物体 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 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机器的自然图景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整个发展过程一直被恰当地称为世界图景的机械 化过程。 世纪末,法国著名作家亨利 德芒纳蒂尔指出,世界是一部 机器,它是最有意义的和最美妙的一部机械装置。 世纪,机械观已经 十分流行。开普勒说他不是要将天体的机械比喻为神圣的有机体,而是 把它比作一座时钟。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着精 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他还试图论证“动物是纯粹的机器”。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宣称,所谓生命,不外是肢体的一种运动,由其中的某 些主要部分发动,犹如钟表中发条和齿轮一样;心脏无非就是发条,神经 无非就是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齿轮,它把动作转递给整个躯体。 世纪机械观占据了统治地位。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 论证了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如果制造一架良好的机器,需要极好的 机器匠才能把它制造出来,而这个机器匠就是上帝。拉美特利则推进了 笛卡儿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作出了“人是机器”的论断。在他看来, 人的意识只是原子运动的一个虚幻的副产品,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是比 动物“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人与动物“只是位置的不同和力量程 度的不同,而绝没有性质上的不同。” 从而把人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 自动机。 这样,一幅囊括一切层次和类别的、机器的自然图景便建立起来了。 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③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
第32页 自然界、宇宙被描绘成一架硕大无比的、精确的机器在运转:太阳系的每 一颗行星都在一个精确的轨道上运行,它的卫星又按照确定的轨道绕着 各自的行星运行:所有的行星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转动:它们的转 动方向一样,而且这个方向正好是太阳自转的方向,于是整个太阳系就像 一只绕一定方向旋转的圆盘:银河系看来也像是一只更加扁平的圆盘,太 阳则处于这个圆盘中并绕着这个圆盘的中心旋转.不仅如此,栖息、居 住在地球这颗行星之上的一切动物包括人类在内,也无一不是机器。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拉普拉斯(Laplace,1749一1827在《概率论的解析理论》(1812)中 提出的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 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拉普拉斯认为,应该把宇宙的 目前状态看做字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做今后接着发生的 事件的原因。设想有这样一个“智神”(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 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位置,而且还具 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运动还是最 小的原子运动,都将包括在同一公式里。对于这样的“智神”来说,没有 什么事物是不确定的:未来和过去都会展现在他眼前。 拉普拉斯的决定论是在牛顿力学的决定性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牛 顿的决定性原理是: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 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 而精确地确定。牛顿之后,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了牛顿理论的 决定论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决定论描述日臻完善。 继牛顿之后,科学家采用牛顿的方法研究了多质点体系刚体,进一步发展 了牛顿力学:尤其是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Lagrange,1736-1813)将他们各 自的《天体力学》、《分析力学》写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形式 使力学成了第一个真正数学化的科学。二是在实践上引力论获得了一系 列光辉的确证,如预见哈雷彗星的回归、天王星的发现等等。 至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把这种机械决定论推向了顶峰。霍尔巴赫 认为,字宙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 结果的无穷锁链。但是,他把自然的法则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的因果必然 性,夸大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断言“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认为“必然 性就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固定不移的、恒常不变的联系”。①拉普拉斯则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第595
第 32 页 自然界、宇宙被描绘成一架硕大无比的、精确的机器在运转:太阳系的每 一颗行星都在一个精确的轨道上运行,它的卫星又按照确定的轨道绕着 各自的行星运行;所有的行星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转动;它们的转 动方向一样,而且这个方向正好是太阳自转的方向,于是整个太阳系就像 一只绕一定方向旋转的圆盘;银河系看来也像是一只更加扁平的圆盘,太 阳则处于这个圆盘中并绕着这个圆盘的中心旋转.不仅如此,栖息、居 住在地球这颗行星之上的一切动物包括人类在内,也无一不是机器。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拉普拉斯( )在《概率论的解析理论》 )中 提出的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 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拉普拉斯认为,应该把宇宙的 目前状态看做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做今后接着发生的 事件的原因。设想有这样一个“智神” ,他不仅知道一定时 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位置,而且还具 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运动还是最 小的原子运动,都将包括在同一公式里。对于这样的“智神”来说,没有 什么事物是不确定的;未来和过去都会展现在他眼前。 拉普拉斯的决定论是在牛顿力学的决定性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牛 顿的决定性原理是: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 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 而精确地确定。牛顿之后,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了牛顿理论的 决定论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决定论描述日臻完善。 继牛顿之后,科学家采用牛顿的方法研究了多质点体系刚体,进一步发展 了牛顿力学;尤其是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 )将他们各 自的《天体力学》、《分析力学》写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形式, 使力学成了第一个真正数学化的科学。二是在实践上引力论获得了一系 列光辉的确证,如预见哈雷彗星的回归、天王星的发现等等。 至 世纪末,法国哲学家把这种机械决定论推向了顶峰。霍尔巴赫 认为,宇宙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 结果的无穷锁链。但是,他把自然的法则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的因果必然 性,夸大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断言“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认为“必然 性就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固定不移的、恒常不变的联系”。 拉普拉斯则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年 版 , 第 页
第33页 把因果律发展成为绝对的机械决定论,成为那个时代完全决定论的代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 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 着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 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机械唯物 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 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 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这种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 必要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 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 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 本条件。”①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 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 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 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 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 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它不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自然 界看做是按某种必然规定的机械的构成,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只是永远绕 着一个圆圈旋转,具有严整的秩序,不存在偶然性,而运动只有数量的增 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物质的外部即外力的推动。这种观 点与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观点相比,显然是一种倒退。古代朴素辩 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一个活生生 的生命有机体,虽然是原始的、素朴的,然而在本质上却是正确的。所以 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 大大超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 却大大低于希腊古代。”②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3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
第 33 页 把因果律发展成为绝对的机械决定论,成为那个时代完全决定论的代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 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 着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 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机械唯物 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 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 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这种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 必要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 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 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 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 本条件。”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 机械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 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 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 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 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 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它不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自然 界看做是按某种必然规定的机械的构成,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只是永远绕 着一个圆圈旋转,具有严整的秩序,不存在偶然性,而运动只有数量的增 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物质的外部即外力的推动。这种观 点与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观点相比,显然是一种倒退。古代朴素辩 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一个活生生 的生命有机体,虽然是原始的、素朴的,然而在本质上却是正确的。所以 恩格斯指出: 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 大大超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 却大大低于希腊古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页
第34而 (2)形而上学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 用的还原分析的方法密切相关的。所谓还原分析方法,就是把复杂的 事物和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简单的事物(要素)和简单的关系,即把一 个统一的整体分割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要素),分别研究各个部分(要 素)的属性、特征、结构和功能,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但是,这 样所得到的一般只是各个部分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 它对于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必要的,然而,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 惯,即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它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 把自然界看做是运动的,而是看做静止的: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 而是看做水恒不变的:不是看做活的,而是看做死的。“这种考察方法 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 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①随者自然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理论自然科学的出现,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便显得愈来愈 不适用了。 (3)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 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 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因为 机器的自然图景是同机器的制造者相关联的,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产生与 发展是同有神论者信仰的超验的上帝相联系的。比如,对于地球围绕太 阳的运动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无限多样的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是如 何产生的?人类最初又是怎样产生出来的?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机械 论者最终不得不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说明。这就不难理解,牛顿用神的 “第一推动力”来说明行星最初的运动:瑞典生物学家林耐(Linnaeus, 1707一1778)用上帝的安排来解释动物和植物物种的产生:至于人类的 产生问题,也只好用上帝创造人类来回答。因此,“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 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是浅 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 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 主的智慧。②这种目的论实际上根本否定了科学,使科学又回到了神学 的怀抱之中。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页 ②恩格:《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页
第 34 页 形而上学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 用的还原分析的方法密切相关的。所谓还原分析方法,就是把复杂的 事物和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简单的事物(要素)和简单的关系,即把一 个统一的整体分割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要素),分别研究各个部分(要 素)的属性、特征、结构和功能,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但是,这 样所得到的一般只是各个部分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 它对于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必要的,然而,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 惯,即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它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 把自然界看做是运动的,而是看做静止的;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 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不是看做活的,而是看做死的。“这种考察方法 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 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理论自然科学的出现,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便显得愈来愈 不适用了。 )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 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 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因为 机器的自然图景是同机器的制造者相关联的,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产生与 发展是同有神论者信仰的超验的上帝相联系的。比如,对于地球围绕太 阳的运动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无限多样的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是如 何产生的?人类最初又是怎样产生出来的?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机械 论者最终不得不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说明。这就不难理解,牛顿用神的 “第一推动力”来说明行星最初的运动;瑞典生物学家林耐( )用上帝的安排来解释动物和植物物种的产生;至于人类的 产生问题,也只好用上帝创造人类来回答。因此,“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 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是浅 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 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 主的智慧。”这种目的论实际上根本否定了科学,使科学又回到了神学 的怀抱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版,第 页 。 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第35页 第三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 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工场手工 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生 产的这种飞跃,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自然科学 研究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 概括的阶段,“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 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联系一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大 的整体一一的科学”①。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 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 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 然科学的基础。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发表了《自然通史与天体论》一书,提出了 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康德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 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 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 西。1796年,拉普拉斯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星云说,并对星 云说进行数学和力学方面的论证。后人把这两个类似的假说称之为“康 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 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 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康 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② (2)地质“渐变论” 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Lyell,1797一1875)在其发表 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7页
第 35 页 第三节 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从 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 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工场手工 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生 产的这种飞跃,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到 世纪,自然科学 研究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 概括的阶段,“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 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联系 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大 的整体 的科学” 。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 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 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 然科学的基础。 世纪末至 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星云说”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发表了《自然通史与天体论》一书,提出了 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康德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 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 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 西 。 年,拉普拉斯发表 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星云说,并对星 云说进行数学和力学方面的论证。后人把这两个类似的假说称之为“康 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 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 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康 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地质“渐变论” 年至 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在其发表 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版,第 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版,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