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的消耗成倍增长: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破坏城市及其周 围的自然环境,形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如臭氧层损耗、温室效应等)。 二是以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工业生产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长期掠夺、消耗自然资源,并排放大量废弃物,引发了 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威胁人类,而且威胁各种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观是全球达成的共识,生态自然观是它的哲学 基础。 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人类生活在两 个世界里:一个是自然世界(自然环境);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而建立起 来的文明世界(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在这后一个世界里,人类用自己 制造的工具和机器、自己的科学发明以及自己的设想,来创造一个符合人 类理想和意愿的环境”。①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了人类在人 与自然界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认为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人类“是破坏生态的一个主 要因素”.② 因此,人类必须担负起地球管理员的责任,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中必 须尊重生态规律,这就是说,要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对自然环 境带来的冲击。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巨大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向生态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16世纪至17世纪开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当时亟待 解决的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第谷·布拉赫、开 普勒、伽利略等人观察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认识论与方 法论上的两大传统,即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和以笛卡儿为代表 的理性主义传统。 到19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物理科学趋于成熟,在解决自然科 学的哲学概括与总结问题上,受经验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实证主义流派。 马克思、恩格斯则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概括与总结,其主要思想为: ①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著《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饭,第3页· ②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著(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板,第10 页
第 16 页 的消耗成倍增长;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破坏城市及其周 围的自然环境,形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如臭氧层损耗、温室效应等)。 二是以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工业生产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长期掠夺、消耗自然资源,并排放大量废弃物,引发了 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威胁人类,而且威胁各种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观是全球达成的共识,生态自然观是它的哲学 基础。 年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报告《只有一个地球》指出,人类生活在两 个世界里:一个是自然世界(自然环境);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而建立起 来的文明世界(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在这后一个世界里,人类用自己 制造的工具和机器、自己的科学发明以及自己的设想,来创造一个符合人 类理想和意愿的环境”。 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了人类在人 与自然界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认为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人类“是破坏生态的一个主 要因素”。 因此,人类必须担负起地球管理员的责任,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中必 须尊重生态规律,这就是说,要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对自然环 境带来的冲击。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巨大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向生态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世纪至 世纪开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当时亟待 解决的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第谷 布 拉 赫、开 普勒、伽利略等人观察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认识论与方 法论上的两大传统,即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和以笛卡儿为代表 的理性主义传统。 到 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物理科学趋于成熟,在解决自然科 学的哲学概括与总结问题上,受经验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实证主义流派。 马克思、恩格斯则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概括与总结,其主要思想为: ① 芭 芭 拉 沃德、勒内 ② 芭 芭 拉 沃德、勒内 页 。 杜博斯著《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杜博斯著《只有一个地球》 ,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第17页 第一,科学精神,包括:其一,批判精神,也就是怀疑精神。有怀疑,才 有批判:有批判才有创造。其二,求真精神。科学追求的真理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其三,创新精神。人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 的界限总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因而科学的真理是相对的、暂时的,科学 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创新。其四,人文精神。科学是为人类服务 的,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的人文精神最终表现在科学家的社 会责任上。 第二,科学方法: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比较、分析、综合、演 绎、归纳、实验就是理性方法。因此,科学知识包括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 两个部分。 第三,科学分界: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也 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 19世纪末,在数学革命、逻辑学革命和物理学革命的影响下,科学哲 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规范认识论方向。逻辑经验主义把实证主义观点与逻辑分析方 法相结合,以数理逻辑与现代物理学为科学理论的典范,提出:科学理论 中的经验与理性的关系是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应规 则把二者联系起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过程,是经验→假说→证实。 这个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就是所谓的归纳主义与证实主义。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假说是理性的猜测,它不是 通过经验的归纳,而是通过猜测与反驳得来的。科学认识过程就是:从发 现问题开始,提出猜测性的解答,然后通过实验证伪,即问题→假说一→证 伪。这个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就是所谓的演绎主义与证伪主义。 在波普尔看来,证实不过是增加原来理论的内容,但是只要有一次证伪就 足以推翻原来的理论,所以他用证伪主义反对证实主义。 库恩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 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 学。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过 程。由新范式引起的科学革命必须由认同新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来完成。 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赞同波普尔的科学理论可错论,但补充与发展 了它的否证论,认为一次经验证伪并不能否定原来的理论。因为,科学史 上一个成熟的理论就是一定时期的科学研究纲领,它包含四个互相联系 的部分:硬核(基本假设,保护带(辅助假设反面启示法:正面启示法。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表现在它比以前的研究纲领有更多的预言和更多的 证实,否则就是退步的
第 17 页 第一,科学精神,包括:其一,批判精神,也就是怀疑精神。有怀疑,才 有批判;有批判才有创造。其二,求真精神。科学追求的真理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其三,创新精神。人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 的界限总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因而科学的真理是相对的、暂时的,科学 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创新。其四,人文精神。科学是为人类服务 的,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的人文精神最终表现在科学家的社 会责任上。 第二,科学方法: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比较、分析、综合、演 绎、归纳、实验就是理性方法。因此,科学知识包括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 两个部分。 第三,科学分界: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也 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 世纪末,在数学革命、逻辑学革命和物理学革命的影响下,科学哲 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规范认识论方向。逻辑经验主义把实证主义观点与逻辑分析方 法相结合,以数理逻辑与现代物理学为科学理论的典范,提出:科学理论 中的经验与理性的关系是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应规 则把二者联系起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过程,是经验 假说 证实。 这个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就是所谓的归纳主义与证实主义。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假说是理性的猜测,它不是 通过经验的归纳,而是通过猜测与反驳得来的。科学认识过程就是:从发 现问题开始,提出猜测性的解答,然后通过实验证伪,即问题 假说 证 伪。这个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就是所谓的演绎主义与证伪主义。 在波普尔看来,证实不过是增加原来理论的内容,但是只要有一次证伪就 足以推翻原来的理论,所以他用证伪主义反对证实主义。 库恩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 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 学。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 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过 程。由新范式引起的科学革命必须由认同新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来完成。 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赞同波普尔的科学理论可错论,但补充与发展 了它的否证论,认为一次经验证伪并不能否定原来的理论。因为,科学史 上一个成熟的理论就是一定时期的科学研究纲领,它包含四个互相联系 的部分:硬核(基本假设);保护带(辅助假设);反面启示法;正面启示法。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表现在它比以前的研究纲领有更多的预言和更多的 证实,否则就是退步的
第1R而 二是实证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 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至于科学理 论的发展问题,即如何提出新假说、建立新理论的问题,规范的科学哲学 只是用概率论的方法,对假说的经验证据的支持度与逼真度进行度量。 这是量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爱因斯坦、彭加勒 (J.H.Poincare,1854-1912)、玻尔N.H.D.Bohr,1885-1962)、海森堡 (W.Heisenberg,1901一1976)等著名科学家从他们进行科学活动的经验 中,研究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方法与过程、价值与目标,特别是研究了科 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问题:他们的研究还涉及科学社会学、科 学伦理学与科学美学等方面。此外,还有不少科学哲学家从事科学史上 重大发现的案例研究。 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实证的科学哲学家 明确指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爱因斯坦明确指出,从经验 上升到基本概念、基本假说,没有逻辑通道,必须借助于思维的自由创造, 即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在爱因斯坦看来,从 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他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认为想象力比 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 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其他科学家如鲍林(Linus Pauling,1901一)、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1892-2)、普朗克Plank,1858-1947)、玻恩(Max Born,1882 1970)等都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经验对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有精辟的 论述。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技术是直接生产力,它直接对社会发生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 展,技术哲学几乎与科学哲学同时发展。由于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技术 研究与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技术哲学的研究传统和科学研究 的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理性主义传统,主要是德国与法国。其中有哲学、社会学、工程学等 方向。 实证主义传统,主要是英国与美国。其中有哲学与社会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统,主要是苏联、东欧国家。 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基本观点认为:第一,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 的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第二,物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劳动工具, 是劳动者用来影响、控制和改变自然界的手段:第三,劳动工具的创造和
第 18 页 二是实证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 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至于科学理 论的发展问题,即如何提出新假说、建立新理论的问题,规范的科学哲学 只是用概率论的方法,对假说的经验证据的支持度与逼真度进行度量。 这是量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爱因斯坦、彭加勒 、玻尔( 、海森堡 )等著名科学家从他们进行科学活动的经验 中,研究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方法与过程、价值与目标,特别是研究了科 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问题;他们的研究还涉及科学社会学、科 学伦理学与科学美学等方面。此外,还有不少科学哲学家从事科学史上 重大发现的案例研究。 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实证的科学哲学家 明确指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爱因斯坦明确指出,从经验 上升到基本概念、基本假说,没有逻辑通道,必须借助于思维的自由创造, 即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在爱因斯坦看来,从 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他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认为想象力比 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 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其他科学家如鲍林( )、德 布罗意( 、普朗克( 、玻恩( 等都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经验对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有精辟的 论述。 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技术是直接生产力,它直接对社会发生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 展,技术哲学几乎与科学哲学同时发展。由于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技术 研究与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技术哲学的研究传统和科学研究 的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理性主义传统,主要是德国与法国。其中有哲学、社会学、工程学等 方向。 实证主义传统,主要是英国与美国。其中有哲学与社会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统,主要是苏联、东欧国家。 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基本观点认为:第一,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 的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第二,物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劳动工具, 是劳动者用来影响、控制和改变自然界的手段;第三,劳动工具的创造和
第19页 使用是人类独有的,它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 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19世纪,马克思研究了机器引起的物质生产过程的巨大变革,指出 了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新的劳动工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进入 了新技术革命时代。新技术革命比工业革命深刻得多,苏联与东欧国家 集中研究一个新的问题:科学技术革命(STR)引起的新产业革命的问题。 1967年出版了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拉多万·里士塔院士主编的《十 字路口的文明》,它是由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工程 专家科学家、政治家与哲学家等共60多人合作写成的。这部著作专门 研究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该书把科学技术革命与工 业革命作了如下的比较: 表1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机械化经验管理 科学与技术 机器减轻 彼此独立 体力劳动 普通数育 科学技 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减轻 术革命 自动化科学管理 相互结合 公司 脑力劳动 高等教育 我国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从 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技术的本 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特别是技术创 新与高技术产业化问题。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 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此,就必须把科学技术工作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 置上。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必须借鉴与吸收国外科 学技术研究的成果。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当前正处在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从工业化向信息化与生态化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科学技 术现代化就必须牢牢抓住现代科学技术不同于传统科学技术的特点。现 代科学技术(齐曼称之为后学院科学)在科学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上发 生了一个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遍及世界的变革,这就是出现了科学技 术知识生产的新模式:科学研究一技术开发一市场营销。科学技术业已 成为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其特点在于:以研究与发展为基本过 程、以创新科学、技术、管理与制度等的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与效益(经
第 19 页 使用是人类独有的,它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 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世纪,马克思研究了机器引起的物质生产过程的巨大变革,指出 了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新的劳动工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进入 了新技术革命时代。新技术革命比工业革命深刻得多,苏联与东欧国家 集中研究一个新的问题:科学技术革命( )引起的新产业革命的问题。 年出版了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拉多万 里士塔院士主编的《十 字路口的文明》,它是由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工程 专家、科学家、政治家与哲学家等共 多人合作写成的。这部著作专门 研究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该书把科学技术革命与工 业革命作了如下的比较: 表 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革命的比较 我国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从 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技术的本 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特别是技术创 新与高技术产业化问题。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 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此,就必须把科学技术工作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 置上。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必须借鉴与吸收国外科 学技术研究的成果。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当前正处在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从工业化向信息化与生态化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科学技 术现代化就必须牢牢抓住现代科学技术不同于传统科学技术的特点。现 代科学技术(齐曼称之为后学院科学)在科学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上发 生了一个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遍及世界的变革,这就是出现了科学技 术知识生产的新模式:科学研究一技术开发一市场营销。科学技术业已 成为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其特点在于:以研究与发展为基本过 程、以创新(科学、技术、管理与制度等的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与效益(经
第20页 济、社会与生态的效益)为目标进行集体化、产业化与体制化的社会活 动。因此,自然辩证法必须围绕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动力与目标,研究 它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为保证它的运行需要建立哪些体制:在这个基 础上,根据世界的形势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在 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中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题。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对中国 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从理论与实际 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一、建国初期 1950年至1952年底,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学习运动,从教育界扩 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当时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必读的重要课目有:《社会发展史》、《思想方法论》、《自然辩证法》 等,特别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 重要文章,是从自然发展史过渡到社会发展史的桥梁。 一些积极分子学习了《反杜林论》、《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 判主义》以及列宁和斯大林论科学技术等著作,广大知识分子通过学习, 开始注意以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待学术问题。 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不仅投入到学习运动中,而且结合本专业 讲解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和体会,如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类学 家裴文中、数学家华罗庚等,都在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论文,在知识分子 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工业化时期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工业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自然辩证法 的发展被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1,介绍苏联自然辞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上有40年的经验值得我 们学习。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自然辩证法领域中大量翻译介绍了苏 联研究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和各门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文章,如物质 观、运动观、时空观和因果观研究,以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心 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的哲学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第 20 页 济、社会与生态的效益)为目标进行集体化、产业化与体制化的社会活 动。因此,自然辩证法必须围绕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动力与目标,研究 它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为保证它的运行需要建立哪些体制;在这个基 础上,根据世界的形势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以及在 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中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问题。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对中国 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从理论与实际 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一、建国初期 年至 年底,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学习运动,从教育界扩 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当时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必读的重要课目有:《社会发展史》、《思想方法论》、《自然辩证法》 等,特别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 重要文章,是从自然发展史过渡到社会发展史的桥梁。 一些积极分子学习了《反杜林论》、《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 判主义》以及列宁和斯大林论科学技术等著作,广大知识分子通过学习, 开始注意以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待学术问题。 一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不仅投入到学习运动中,而且结合本专业 讲解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和体会,如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类学 家裴文中、数学家华罗庚等,都在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论文,在知识分子 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工业化时期 从 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工业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自然辩证法 的发展被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介绍苏联自然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上有 年的经验值得我 们学习。从 年代初开始,我国在自然辩证法领域中大量翻译介绍了苏 联研究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和各门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文章,如物质 观、运动观、时空观和因果观研究,以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心 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的哲学问题的论文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