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毒物与毒性作用 第一节毒物与毒害剂量级 、毒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 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toxicant)。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与机 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 机体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与非毒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相对而言的。任何外源化学物只要剂量 足够,均可成为毒物。例如正常情况下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过量的 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体的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钙、氟骨症和氟斑牙 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正如 Paracelsus所说的:所有物质都是毒物,非毒物是 不存在的,只是剂量大小区分是毒物还是药物。一般认为,按人们日常接触的方 式,以接触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称为毒物。这样, 人们就容易把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列入毒物范围,而不会将食盐列入毒物。因此, 确定所谓毒物或毒物衍生物必须考虑接触剂量、途径、时间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 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③必须能够进 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 二、毒物的种类 按用途和分布范围将外源化学物分为毒物、潜毒物、军事毒物和可疑军事毒 物。 (一)毒物 这里主要指一般意义上的毒剂,这些毒剂多经过毒理学测定,对不同接触途 径、染毒剂量、作用对象等毒效作用比较明确。比如: 1、食品中污染,包括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如龙葵素、河豚 毒素等。 2、环境污染物,如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各种有毒物质。 3、农药,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农药、除草剂等。 4.生物毒素( biotoxin),它是由活的生物体产生的一种特殊毒素,包括 动物毒素、植物毒素、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
第二章 毒物与毒性作用 第一节 毒物与毒害剂量级 一、毒物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 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与机 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 机体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与非毒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相对而言的。任何外源化学物只要剂量 足够,均可成为毒物。例如正常情况下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过量的 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体的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钙、氟骨症和氟斑牙 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正如 Paracelsus 所说的:所有物质都是毒物,非毒物是 不存在的,只是剂量大小区分是毒物还是药物。一般认为,按人们日常接触的方 式,以接触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称为毒物。这样, 人们就容易把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列入毒物范围,而不会将食盐列入毒物。因此, 确定所谓毒物或毒物衍生物必须考虑接触剂量、途径、时间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 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③必须能够进 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 二、毒物的种类 按用途和分布范围将外源化学物分为毒物、潜毒物、军事毒物和可疑军事毒 物。 (一)毒物 这里主要指一般意义上的毒剂,这些毒剂多经过毒理学测定,对不同接触途 径、染毒剂量、作用对象等毒效作用比较明确。比如: 1、食品中污染,包括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如龙葵素、河豚 毒素等。 2、环境污染物,如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各种有毒物质。 3、农药,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农药、除草剂等。 4.生物毒素(biotoxin),它是由活的生物体产生的一种特殊毒素,包括 动物毒素、植物毒素、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
(二)潜毒物 主要指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应用方法、接触途径或超出规定的剂量有 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一类化学物品的通称。把这类物质称为潜毒物,是因 为它们都有明确的应用对象、使用方法和规定的剂量界限。换言之,人类既可利 用它们的特殊效用,又不能摄入体内或不容许机体摄入过多。包括: l、日用化学品,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家庭卫生防虫杀虫用品等 2、食品添加剂,包括天然的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糖精、食用色素和防 腐剂等。 3、工业化学品,包括生产时使用的原料、辅助剂及生产中产生的中间体、 副产品、杂质、废弃物和成品等。 4、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瓜果蔬菜保鲜剂和 动物饲料添加剂等。 5、医用化学品,包括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化学物质,如医用消毒剂、 血管造影剂、医用药物等。 (三)军事毒物 军事毒物主要指一类用于军事上具有特殊毒性的化学物质,如化学战剂。作 为战剂,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 浓度或战斗密度,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中毒,不易发现,防护和救治困难,容易 生产,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因此,实际上作为CWA的毒物是不多的。根据CWA 的性质、作用原理及战术目的,化学战剂可按不同方法进进一步分类。如,按战 术用途可分为致死性毒剂、致伤性毒剂、失能性毒剂、扰乱性毒剂和牵制性毒剂; 按作用快慢可分速效性毒剂和非速效性毒剂。以下主要介绍临床(或毒理作用) 分类。 (1)神经性毒剂( nerve agents)这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战剂,因人员中毒后 迅速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得名。主要代表有沙林、塔崩、梭曼和VX。 (2)麇烂性毒剂( blister agents)能引起皮肤、眼、呼吸道等局部损伤:吸收后出 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主要代表有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氏剂 (3)氰类毒剂( cyanide agents)经呼吸道吸入后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2结合,破坏 细胞呼吸功能,导致组织缺氧。高浓度吸入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死亡极快。主要代表有氢 氰酸、氯化氰。已往也被称作全身中毒性毒剂( systemic agents) (4)窒息性毒剂( choking gases, asphyxiants)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引起急性中毒性 肺水肿,导致缺氧和室息。如光气、双光气以及氯气、氯化苦等
(二)潜毒物 主要指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应用方法、接触途径或超出规定的剂量有 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一类化学物品的通称。把这类物质称为潜毒物,是因 为它们都有明确的应用对象、使用方法和规定的剂量界限。换言之,人类既可利 用它们的特殊效用,又不能摄入体内或不容许机体摄入过多。包括: 1、日用化学品,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家庭卫生防虫杀虫用品等。 2、食品添加剂,包括天然的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糖精、食用色素和防 腐剂等。 3、工业化学品,包括生产时使用的原料、辅助剂及生产中产生的中间体、 副产品、杂质、废弃物和成品等。 4、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瓜果蔬菜保鲜剂和 动物饲料添加剂等。 5、医用化学品,包括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化学物质,如医用消毒剂、 血管造影剂、医用药物等。 (三)军事毒物 军事毒物主要指一类用于军事上具有特殊毒性的化学物质,如化学战剂。作 为战剂,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 浓度或战斗密度,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中毒,不易发现,防护和救治困难,容易 生产,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因此,实际上作为 CWA 的毒物是不多的。根据 CWA 的性质、作用原理及战术目的,化学战剂可按不同方法进进一步分类。如,按战 术用途可分为致死性毒剂、致伤性毒剂、失能性毒剂、扰乱性毒剂和牵制性毒剂; 按作用快慢可分速效性毒剂和非速效性毒剂。以下主要介绍临床(或毒理作用) 分类。 (1)神经性毒剂(nerve agents) 这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战剂,因人员中毒后 迅速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得名。主要代表有沙林、塔崩、梭曼和 VX。 (2)糜烂性毒剂(blister agents) 能引起皮肤、眼、呼吸道等局部损伤;吸收后出 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主要代表有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氏剂。 (3)氰类毒剂(cyanide agents)经呼吸道吸入后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Fe2+结合,破坏 细胞呼吸功能,导致组织缺氧。高浓度吸入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死亡极快。主要代表有氢 氰酸、氯化氰。已往也被称作全身中毒性毒剂(systemic agents)。 (4)窒息性毒剂(choking gases,asphyxiants)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引起急性中毒性 肺水肿,导致缺氧和窒息。如光气、双光气以及氯气、氯化苦等
(5)失能性毒剂( Incapacitating agents, Incapaci tants)这类毒剂种类繁多。美军 装备的主要是毕兹(BZ)。它可以引起思维、情感和运动机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能 力 (6)刺激剂( irritants)这类毒剂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痛、流 泪、喷嚏和胸痛等。主要代表有苯氯乙酮、亚当氏剂、CS和CR。外军常用来骚扰对方军事 行动,并用作“抗暴”剂,目前仍有装备。我军不列为化学战剂(表2-1) 表2-1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毒剂 分类 主要代表物 致神经性 塔崩沙林梭曼VX 死糜烂性 芥子气路易氏剂 性全身性 氢氰酸氯化氰 室息性 光气(双光气) 致失能性 毕兹(BZ) 死刺激剂 苯氯乙酮亚当氏剂CSCR (四)可疑军事毒物 外军为了增强毒剂毒性和改进其使用性能,有些国家还专门研究或合成了某 些特殊毒剂,是否装备军队,尚不清楚。其中包括 (1)新失能剂EA3834,属取代羟乙酸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苯基异丙基羟 乙酸一N一甲基一4一哌啶酯,淡黄色粘稠液体,沸点303℃,难溶于水。与添加 剂EA4923(环庚三烯类化合物)配伍使用,可经皮肤和呼吸道双途径吸收,失 能作用稍大于BZ。对人的ICts为73ng·min/m。美国已进入生产与使用阶段, 可能列为装备,尚待查证。 (2)有机氟化物,前苏联装备了一种能穿透防毒面具的毒剂-全氟异丁烯 ( perfluo- isobutene,PFIB),结构式为(CF3)C=CF2,是一种伤肺性毒剂 毒性强、作用快。空气中含ppm级的浓度,人员吸入后1h内即可出现头痛、咳 嗽、胸痛、呼吸困难和高热。6~8小时症状加剧,8~24小时死于肺水肿
(5)失能性毒剂(incapacitating agents ,incapacitants)这类毒剂种类繁多。美军 装备的主要是毕兹(BZ)。它可以引起思维、情感和运动机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能 力。 (6)刺激剂(irritants)这类毒剂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痛、流 泪、喷嚏和胸痛等。主要代表有苯氯乙酮、亚当氏剂、CS 和 CR。外军常用来骚扰对方军事 行动,并用作“抗暴”剂,目前仍有装备。我军不列为化学战剂(表 2-1)。 表 2-1 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 毒剂 分类 主要代表物 致 神经性 塔崩 沙林 梭曼 VX 死 糜烂性 芥子气 路易氏剂 性 全身性 氢氰酸 氯化氰 窒息性 光气(双光气) 非 致 失能性 毕兹(BZ) 死 刺激剂 苯氯乙酮 亚当氏剂 CS CR 性 (四)可疑军事毒物 外军为了增强毒剂毒性和改进其使用性能,有些国家还专门研究或合成了某 些特殊毒剂,是否装备军队,尚不清楚。其中包括: (1)新失能剂 EA3834,属取代羟乙酸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苯基异丙基羟 乙酸-N-甲基-4-哌啶酯,淡黄色粘稠液体,沸点 303℃,难溶于水。与添加 剂 EA4923(环庚三烯类化合物)配伍使用,可经皮肤和呼吸道双途径吸收,失 能作用稍大于 BZ。对人的 ICt50为 73mg·min/m3。美国已进入生产与使用阶段, 可能列为装备,尚待查证。 (2)有机氟化物,前苏联装备了一种能穿透防毒面具的毒剂-全氟异丁烯 (perfluo-roisobutene,PFIB),结构式为(CF3)2C=CF2,是一种伤肺性毒剂。 毒性强、作用快。空气中含 ppm 级的浓度,人员吸入后 1h 内即可出现头痛、咳 嗽、胸痛、呼吸困难和高热。6~8 小时症状加剧,8~24 小时死于肺水肿
另一氟化物六氟二甲基二硫(CF3SSCF3),由相对无毒的硫代三氟一氯甲烷 (CFSC1)遇活性碳后生成。与PFIB类似,也能穿透防毒面具。美、英等国家 也积极从事有机氟化物的研制工作。如美军研制的有(CF3)2C=CFCN。 (3)毒素战剂和基因武器,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发现了许多实际有毒但未被列为毒物 的新的毒性物质,如蓖麻毒素( ricin)、肉毒杆菌毒素A( botulinum toxin a)、葡萄球 菌肠毒素B( staphy lococcus enterotoxin B)、石房蛤毒素( saxitoxin)等。一些生理 性肽也有极大可能发展成为生化战剂。至于小分子肽毒素的合成也有了重大的变化,自动化 的氨基酸偶合形成的技术已被发展。此外比母体分子强千百倍的生物调节肽类似物也能被制 造出来,使这些分子成为影响生命过程最强的化学物质。由此可见,化学战剂不会停留在原 有阶段,新的化学战剂还会不断产生。当今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提供以前办不到的大量 生产毒素的方法,从而获得有军事意义的产量。因此,着眼未来,建立新的医学防护体系实 属必要 此外,美军侵越战争中曾大量使用了除莠剂毁坏农作物和森林,故又称植物 杀伤剂(anti- plant agents)。使用状态为白色、橙色、蓝色粉末或油状液滴 除莠剂是清除田间杂草的药剂,但大量使用能使植物叶子变黄、枯萎、脱落,达 到暴露对方目标、限制游击队行动的目的。人员吸入、误食或皮肤大量接触,也 会引起中毒。 三、毒效指标与毒害剂量 引起人员某种程度毒害所需的剂量统称为毒害剂量。剂量是决定毒物对机体 造成损害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同一种毒物,不同剂量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 毒剂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是毒剂与机体机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因此,毒剂的毒效 作用或损伤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毒剂可引起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 因而决定各自的临床发展方向。不过其损伤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毒物剂量。 (一)致死剂量 1、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LDo)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 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 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LD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o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 的毒性越强:反之,LDa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与LD∞概念相同的剂量单 位还有半数致死浓度(LC)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a)。LC5o是指能 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IC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种酶活力 抑制50%所需的浓度。毒理学最早用于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就是死亡,因为死亡 是各种化学物共同的、最严重的效应,它易于观察,不需特殊的检测设备。长期 以来,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认方法。在毒理学试验中,所需 的实验动物数量是根据LDa不同的测定方法决定的。因为LD0并不是实验测得的 某一剂量,而是根据不同剂量组而求得的数据。 LD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于表示化学物毒性分级的指标。因为剂量一反应关系 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50%,故LD0值最具有代表性。LD=0
另一氟化物六氟二甲基二硫(CF3SSCF3),由相对无毒的硫代三氟一氯甲烷 (CF3SCl)遇活性碳后生成。与 PFIB 类似,也能穿透防毒面具。美、英等国家 也积极从事有机氟化物的研制工作。如美军研制的有(CF3)2C=CFCN。 (3)毒素战剂和基因武器,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发现了许多实际有毒但未被列为毒物 的新的毒性物质,如蓖麻毒素(ricin)、肉毒杆菌毒素 A(botulinum toxin A)、葡萄球 菌肠毒素 B(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 B)、石房蛤毒素(saxitoxin)等。一些生理 性肽也有极大可能发展成为生化战剂。至于小分子肽毒素的合成也有了重大的变化,自动化 的氨基酸偶合形成的技术已被发展。此外比母体分子强千百倍的生物调节肽类似物也能被制 造出来,使这些分子成为影响生命过程最强的化学物质。由此可见,化学战剂不会停留在原 有阶段,新的化学战剂还会不断产生。当今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提供以前办不到的大量 生产毒素的方法,从而获得有军事意义的产量。因此,着眼未来,建立新的医学防护体系实 属必要。 此外,美军侵越战争中曾大量使用了除莠剂毁坏农作物和森林,故又称植物 杀伤剂(anti-plant agents)。使用状态为白色、橙色、蓝色粉末或油状液滴。 除莠剂是清除田间杂草的药剂,但大量使用能使植物叶子变黄、枯萎、脱落,达 到暴露对方目标、限制游击队行动的目的。人员吸入、误食或皮肤大量接触,也 会引起中毒。 三、毒效指标与毒害剂量 引起人员某种程度毒害所需的剂量统称为毒害剂量。剂量是决定毒物对机体 造成损害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同一种毒物,不同剂量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 毒剂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是毒剂与机体机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因此,毒剂的毒效 作用或损伤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毒剂可引起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 因而决定各自的临床发展方向。不过其损伤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毒物剂量。 (一)致死剂量 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 受试对象 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 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LD50的单位为 mg/kg 体重,LD5 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 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与 LD50概念相同的剂量单 位还有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50)。LC50 是指能 引起一群受试对象 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IC50 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种酶活力 抑制 50%所需的浓度。毒理学最早用于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就是死亡,因为死亡 是各种化学物共同的、最严重的效应,它易于观察,不需特殊的检测设备。长期 以来,急性致死毒性是比较、衡量毒性大小的公认方法。在毒理学试验中,所需 的实验动物数量是根据 LD50不同的测定方法决定的。因为 LD50并不是实验测得的 某一剂量,而是根据不同剂量组而求得的数据。 LD50在毒理中是最常用于表示化学物毒性分级的指标。因为剂量—反应关系 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 50%,故 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LD50
值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和品系、性别、接触途径等,因此,表示 LD时,应注明动物种系和接触途径。雌雄动物应分别计算,并应有95%可信限 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a) 表示,单位为mg/L。LCo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为表示单位。 2、绝对致死剂量( absolute lethal dose,LDo):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 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实验总体中一组受试动物的数量视不同实验 设计而定,少则10个,多则50~100个以上 3、最小致死剂量( 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o):指某实验 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 动物死亡。 4、最大耐受剂量( maximal tolerance dose,WID或LD或LC):指某实 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二)效应剂量( median effective dose) 1、最小有作用剂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或称阈剂量或阈浓度:是指 在一定时间内,一种毒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 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岀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也称中毒阈剂 量。最小有作用剂量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有一定的相对性。最小有作用剂量 格地也称为最低观察到作用剂量或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2、最大无作用剂量( maximal no- effective dos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实 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髙剂量,也称为未观 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理论上讲,最大无作用剂量与最小有作用剂量应该相差极 微,但实际中由于受到对损害作用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灵敏度的限制,两者之间 存在有一定的剂量差距。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根据亚慢性试验的结果确定的,是评 定毒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主要依据。 3、毒剂的战斗密度地面、物体或人体表面染毒程度达到伤害作用时的密度叫战斗密度。 以μg(ng)/cm2或mg(g)/m为单位表示。例如,芥子气的战斗密度(地面染毒)为10g/m, 无防护人员通过此地域时可遭到芥子气的伤害。 4、毒剂的战斗浓度单位体积内染毒空气(或水)中含有的毒物剂量叫作染毒浓度,常用 ug(mg)几L或ng(g)/m为单位表示。有杀伤作用的染毒浓度叫做战斗浓度。 三)毒害剂量相关参数的表示方法 1、最低刺激浓度和不可耐受浓度就刺激剂而言,如CS对人眼的最低刺激浓度为 0.00005ng/L:暴露2分钟不可耐受的浓度为0.001ng/L
值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和品系、性别、接触途径等,因此,表示 LD50时,应注明动物种系和接触途径。雌雄动物应分别计算,并应有 95%可信限。 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以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 表示,单位为 mg/L。LC50也用于表示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以 mg/m3为表示单位。 2、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 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实验总体中一组受试动物的数量视不同实验 设计而定,少则 10 个,多则 50~100 个以上。 3、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 或 MLC 或 LD01):指某实验 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 动物死亡。 4、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 或 LD0或 LC0):指某实 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二)效应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1、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或称阈剂量或阈浓度:是指 在一定时间内,一种毒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 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也称中毒阈剂 量。最小有作用剂量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有一定的相对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严 格地也称为最低观察到作用剂量或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2、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ive dose)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 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实 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 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理论上讲,最大无作用剂量与最小有作用剂量应该相差极 微,但实际中由于受到对损害作用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灵敏度的限制,两者之间 存在有一定的剂量差距。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根据亚慢性试验的结果确定的,是评 定毒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主要依据。 3、毒剂的战斗密度 地面、物体或人体表面染毒程度达到伤害作用时的密度叫战斗密度。 以 μg(mg)/cm2 或 mg(g)/m2 为单位表示。例如,芥子气的战斗密度(地面染毒)为 10g/m2, 无防护人员通过此地域时可遭到芥子气的伤害。 4、毒剂的战斗浓度 单位体积内染毒空气(或水)中含有的毒物剂量叫作染毒浓度, 常用 μg(mg)/L 或 mg(g)/m3 为单位表示。有杀伤作用的染毒浓度叫做战斗浓度。 (三)毒害剂量相关参数的表示方法 1、最低刺激浓度和不可耐受浓度 就刺激剂而言,如 CS 对人眼的最低刺激浓度为 0.00005mg/L;暴露 2 分钟不可耐受的浓度为 0.001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