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救援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工产品应用领域的扩大,发生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 率在逐年增加。联合国于1986年3月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问 题发布了相应文件、以推动世界各国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对化学毒物和化学战剂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不但是现代化城市建 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课题,也是我军在和平建设时期实施防化卫生勤务保障 的任务之 第一节化学事故及其类型 、化学事故及医学救援概述 )突发性化学事故( sudden chemical accident)突发性化学事故通常是指有毒有 害化学物品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 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或较大的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chemical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一旦发生灾害性化 学事故,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和国家财产损失,组织群众自 我防护,撤离、疏散,消除危害后果,尽快恢复城市的综合功能。这种社会性的救援称为“化 学事故应急救援”。医学救援是化学事故救援的重要内容 救援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救援时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范围及其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援形式 1、事故单位的自救一般性化学事故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不需要组织社会力量进 行救援。事故单位熟悉事故的现场情况,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救、互救,特别应尽 快控制危险源,使中毒人员尽快脱离毒区得到急救,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基本又最重要的 ·种救援形式。 2、对事故单位的社会性救援这里主要指对重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而言。虽然事故危 害局限于事故单位,但危害程度大,或者是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涉及邻管单位并影响 周围地区,依靠本单位及消防部门的力量已不能控制事故和及时消除事故后果。因此,必须 组织地区或相邻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联防救援, 3、对较大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这类化学事故通常已发展成特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 危害范围大,危害程度重,甚至已产生次生灾害。如引起地下燃料管道大面积的燃烧、爆炸。 人员伤亡惨重。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影响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事故单位,已经跨区、县, 城市工厂的生产,商店的经营、居民的交通、生活等城市综合功能已不能正常运转,必须动 员、组织力量采取断然措施,协同进行综合性的社会救援
第十四章 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救援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工产品应用领域的扩大,发生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 率在逐年增加。联合国于 1986 年 3 月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问 题发布了相应文件、以推动世界各国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对化学毒物和化学战剂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不但是现代化城市建 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课题,也是我军在和平建设时期实施防化卫生勤务保障 的任务之一。 第一节 化学事故及其类型 一、化学事故及医学救援概述 (一)突发性化学事故(sudden chemical accident) 突发性化学事故通常是指有毒有 害化学物品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 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或较大的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chemical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一旦发生灾害性化 学事故,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和国家财产损失,组织群众自 我防护,撤离、疏散,消除危害后果,尽快恢复城市的综合功能。这种社会性的救援称为“化 学事故应急救援”。医学救援是化学事故救援的重要内容。 救援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救援时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范围及其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救援形式。 1、事故单位的自救 一般性化学事故危害范围小,危害程度轻,不需要组织社会力量进 行救援。事故单位熟悉事故的现场情况,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救、互救,特别应尽 快控制危险源,使中毒人员尽快脱离毒区得到急救,这是化学事故发生后最基本又最重要的 一种救援形式。 2、对事故单位的社会性救援 这里主要指对重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而言。虽然事故危 害局限于事故单位,但危害程度大,或者是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涉及邻管单位并影响 周围地区,依靠本单位及消防部门的力量已不能控制事故和及时消除事故后果。因此,必须 组织地区或相邻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联防救援, 3、对较大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 这类化学事故通常已发展成特大的灾害性化学事故, 危害范围大,危害程度重,甚至已产生次生灾害。如引起地下燃料管道大面积的燃烧、爆炸。 人员伤亡惨重。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影响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事故单位,已经跨区、县, 城市工厂的生产,商店的经营、居民的交通、生活等城市综合功能已不能正常运转,必须动 员、组织力量采取断然措施,协同进行综合性的社会救援
防化救援( antichemical rescue):军队利用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对突发性化学 事故实施的救援行动,当突发性化学事故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对社会产生较大危害时 充分发挥军队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消除和控制化学事故产生的 后果和影响 化学事故类型 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为两类。一类为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另一类 为灾害性化学事故。而灾害性化学事故根据其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又可分为重大灾害事故和 特大灾害事故。 (一)一般性化学中事事故由于工艺设备落后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少数人员中毒伤 亡。一般中毒10人或死亡3人以下,事故范围及危害局限在单位以内,只需事故单位组织 自救就能迅速控制的化学事故 (二)灾害性化学事故灾害性化学事故必须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影响地区生产和妨碍居民正常生活,事故危害范围己超出事故单位并影响周围地区 事故呈进一步扩展态势化学事故称灾害性化学事故。按其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人员伤亡又 可分级为重大化学事故和特大化学事故。 1、重大化学事故突然发生危及周围居民并造成中毒1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死亡3 人以上,30人以下的化学事故。从化学物泄露量的角度分析,几吨以下毒物泄漏的重大化 学事故,是目前我国化学事故中发生概率最高的,而且也需动员部分社会力量和组织专业人 员实施化学救援的事故。 2、特大化学事故有大量毒气突然泄漏,并发生燃烧、爆炸。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中 毒伤亡,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死亡30人以上,事故危害已跨区、县,并呈进一步扩展态势, 使城市的生产、交通及人民生活等综合功能遭受破坏,社会秩序紊乱,称这一类化学事故为 特大化学事故。如印度的博帕尔泄毒事件和江西上饶沙溪镇一甲胺泄漏化学事故等。印度博 帕尔农药厂震惊国际社会的突发城市化学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存 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化学事故发生的原因 突然发生的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大自然及人 类社会活动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大致可归为三种因素。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般指人类在化工生产、贮存及运输等过程中,对从事的工作岗位未掌握客观 规律,违章引起的化学事故 技术因素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的机率最高,也是引起化学事故的最复杂原因。例如
防化救援(antichemica1 rescue):军队利用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对突发性化学 事故实施的救援行动,当突发性化学事故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对社会产生较大危害时, 充分发挥军队防化组织、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消除和控制化学事故产生的 后果和影响。 二、化学事故类型 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为两类。一类为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另一类 为灾害性化学事故。而灾害性化学事故根据其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又可分为重大灾害事故和 特大灾害事故。 (一)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 由于工艺设备落后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少数人员中毒伤 亡。一般中毒 10 人或死亡 3 人以下,事故范围及危害局限在单位以内,只需事故单位组织 自救就能迅速控制的化学事故。 (二)灾害性化学事故 灾害性化学事故必须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 损失,影响地区生产和妨碍居民正常生活,事故危害范围已超出事故单位并影响周围地区, 事故呈进一步扩展态势化学事故称灾害性化学事故。按其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人员伤亡又 可分级为重大化学事故和特大化学事故。 1、重大化学事故 突然发生危及周围居民并造成中毒 1O 人以上,100 人以下,或死亡 3 人以上,30 人以下的化学事故。从化学物泄露量的角度分析,几吨以下毒物泄漏的重大化 学事故,是目前我国化学事故中发生概率最高的,而且也需动员部分社会力量和组织专业人 员实施化学救援的事故。 2、特大化学事故 有大量毒气突然泄漏,并发生燃烧、爆炸。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中 毒伤亡,中毒 100 人以上或者死亡 30 人以上,事故危害已跨区、县,并呈进一步扩展态势, 使城市的生产、交通及人民生活等综合功能遭受破坏,社会秩序紊乱,称这一类化学事故为 特大化学事故。如印度的博帕尔泄毒事件和江西上饶沙溪镇一甲胺泄漏化学事故等。印度博 帕尔农药厂震惊国际社会的突发城市化学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存 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 化学事故发生的原因 突然发生的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也有大自然及人 类社会活动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大致可归为三种因素。 一、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般指人类在化工生产、贮存及运输等过程中,对从事的工作岗位未掌握客观 规律,违章引起的化学事故。 技术因素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的机率最高,也是引起化学事故的最复杂原因。例如:
(一)工厂选址不合适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也可能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是人口稀疏的的郊 县,现已发展为人口众多的居民密集区。一旦突发灾害性化学事故,必然破坏城市的综合功 能,普通居民伤亡大。 二)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而生产设施又缺乏维护检修,未能及 时更新改造,久而久之必然容易发生化学事故。 三)管理紊乱缺少科学的规章制度或不执行规章制度。产品质量低劣或不合格,储存 仓库内剧毒危险品、易燃易爆、氧化还原剂混放。危险品运输工具不符合规定,不按固定路 线行走,不储备急救药品、个人防护器材及堵漏设备。运输途中发生撞车、翻车或撞船、沉 船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人为地造成大规模扩散,就可酿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如,深圳清水河 仓库85大爆炸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按国家颁布的法规审定建库库址,仓库内氧化剂和还原剂 混放,发热燃烧,酿成了这次灾害性事故 据统计上述几种原因发生的化学事故率高达50%。 (四)不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违章操作甚至不经岗位培训就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 的岗位操作,野蛮施工等都可能是发生化学事故的重要因素。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百 货大楼火灾,死亡80人,烧伤55人,经济损失惨重。原因就是由于将工程转包给无施工能 力的建筑队,不是电焊工又无焊割作业证的人员无证上岗,电焊火花引燃海绵、塑料等高分 子可燃材料,最终酿成一场化学性火灾。 五)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散漫懒惰,甚至为泄私愤蓄意破坏 都可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如1993年10月21日下午南京炼油厂汽油罐一场 罕见特大火灾,引起大面积燃爆。省内外出动150辆消防车,17小时才扑灭火情,当场死 亡2人,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就是由于工作极不负责,纪律松弛,管理混乱造成的重 大责任事故,导致汽油从罐顶大量溢出,流入200多米长的排水明沟,在3万平方米范围内 形成爆炸性气体,被民工拖拉机启动产生的火花引燃发生爆炸 二、自然因素 大自然发生的强烈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台风、潮汛、洪水、山体滑坡、泥 石流雷击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炸引起地球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因素,都可造成大型化工企业 设施破坏,引起燃烧、爆炸,使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外泄,造成突发性化学事故灾害,这类 灾害由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引起,目前还无法正确预报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但在建厂设 计时应当有所考虑 三、战争因素 战争可造成工农业设施的破坏,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外泄发生燃烧、爆炸, 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欧洲伊泊尔地区首次 使用180吨氯气进行攻击,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首次使用化学战剂的先例:仅5分钟内就造 成对峙而无防护的英法联军15000人中毒,5000人死亡;1951年5月6日美军在朝鲜战争 中用B29型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目前是重要工业原料的光气炸弹,造成1379人中毒
(一)工厂选址不合适 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也可能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是人口稀疏的的郊 县,现已发展为人口众多的居民密集区。一旦突发灾害性化学事故,必然破坏城市的综合功 能,普通居民伤亡大。 (二)设备陈旧工艺落后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而生产设施又缺乏维护检修,未能及 时更新改造,久而久之必然容易发生化学事故。 (三)管理紊乱 缺少科学的规章制度或不执行规章制度。产品质量低劣或不合格,储存 仓库内剧毒危险品、易燃易爆、氧化还原剂混放。危险品运输工具不符合规定,不按固定路 线行走,不储备急救药品、个人防护器材及堵漏设备。运输途中发生撞车、翻车或撞船、沉 船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人为地造成大规模扩散,就可酿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如,深圳清水河 仓库 85 大爆炸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按国家颁布的法规审定建库库址,仓库内氧化剂和还原剂 混放,发热燃烧,酿成了这次灾害性事故。 据统计上述几种原因发生的化学事故率高达 50%。 (四)不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违章操作甚至不经岗位培训就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 的岗位操作,野蛮施工等都可能是发生化学事故的重要因素。如 1993 年 2 月 14 日唐山市百 货大楼火灾,死亡 80 人,烧伤 55 人,经济损失惨重。原因就是由于将工程转包给无施工能 力的建筑队,不是电焊工又无焊割作业证的人员无证上岗,电焊火花引燃海绵、塑料等高分 子可燃材料,最终酿成一场化学性火灾。 (五)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 工作责任心不强,散漫懒惰,甚至为泄私愤蓄意破坏, 都可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如 1993 年 10 月 21 日下午南京炼油厂汽油罐一场 罕见特大火灾,引起大面积燃爆。省内外出动 150 辆消防车,17 小时才扑灭火情,当场死 亡 2 人,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就是由于工作极不负责,纪律松弛,管理混乱造成的重 大责任事故,导致汽油从罐顶大量溢出,流入 200 多米长的排水明沟,在 3 万平方米范围内 形成爆炸性气体,被民工拖拉机启动产生的火花引燃发生爆炸。 二、自然因素 大自然发生的强烈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台风、潮汛、洪水、山体滑坡、泥 石流雷击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炸引起地球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因素,都可造成大型化工企业 设施破坏,引起燃烧、爆炸,使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外泄,造成突发性化学事故灾害,这类 灾害由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引起,目前还无法正确预报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但在建厂设 计时应当有所考虑。 三、战争因素 战争可造成工农业设施的破坏,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外泄发生燃烧、爆炸, 造成灾害性化学事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1915 年 4 月 22 日,德军在欧洲伊泊尔地区首次 使用 180 吨氯气进行攻击,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首次使用化学战剂的先例;仅 5 分钟内就造 成对峙而无防护的英法联军 15000 人中毒,5000 人死亡;1951 年 5 月 6 日美军在朝鲜战争 中用 B29 型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目前是重要工业原料的光气炸弹,造成 1379 人中毒
480人死亡: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了12万吨植物杀伤剂,造成130多万人中毒,1/3 地区污染,遗传学的远期效应使该地区的畸胎率、癌变率大大增高。最近的海湾战争更导致 了有关国家的大量油井、贮油设施遭到破坏,大量原油污染广阔的海域及岸上设施,使大量 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燃烧的黑烟笼罩了城市的上空并下黑雨,污染的烟云甚至飘移到南欧, 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 四、人为投毒 人为投毒事件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前一类如1995年3月20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投 毒事件:后一类如1995年6-11月发生在广东高要市金利镇大面积投毒灭鼠药和农药事件, 造成死亡18人,住院163人次,死牛10头、猪243头、鸡3100只、鱼300多尾,大量人 员惊恐外逃,造成极坏影响 第三节化学事故特点 化学战剂或化学毒物的特有的毒性作用及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化学事故灾害有别于其他 灾害性事故,其主要特点如下 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印度 博帕尔灾害性化学事故就发生在半夜零时,人们都在熟睡之中。而一些自然因素如地震、雷 击等引发的灾害性化学事故更是无法预料。一旦发生灾害性化学事故,短时间内可发生大量 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外泄,引起燃烧、爆炸性次生灾害:产生的有毒气体只要吸人几口就可致 人死命或室息,而且有毒气体可迅速扩散到居民区,无孔不入,毒性作用迅速,往往在事故 发生后措手不及,有毒气体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粘膜等多种途径引起呼吸、消化道等 多系统的中毒:而不同的毒物不但防护措施不同,救治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剧毒化合物还需 要特效药物才能救治。而且除了少数有机磷、氰化物及一些重金属盐中毒有特效抗毒药外, 其他有毒化合物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现场救生药物:事故中心局限区域可由于燃烧、爆炸而出 现“高温、高压、缺氧、剧毒”的微小环境,还可因强烈的大火,消耗大量氧气,形成负压 将人畜吸入火焰中去。ε因而对救援的设备要求也更高。例如防毒面具需要具备多种滤毒功能, 既要有选择性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又要准备缺氧条件下使用的携氧式面具 、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突发化学事故后,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扩散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厂生 产设施。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可迅速往下风方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儿十分钟内扩散至几 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如,在 1979年9月7日,温州电化厂发生爆炸引起液氯泄漏,有毒气体高达50m,以3.7m/s风速 向下风方向扩散远,至6km,污染面积达7.3km:挥发性的有毒液体污染地面、道路和工厂 设施时,除可引起污染区人员和参加救援的人员直接中毒外,还可因染毒伤员的污染服装或 车辆在染毒区域向外行驶而扩散,造成间接中毒,另外,现代建筑内部的塑料墙纸、化纤地
480 人死亡;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了 12 万吨植物杀伤剂,造成 130 多万人中毒,1/3 地区污染,遗传学的远期效应使该地区的畸胎率、癌变率大大增高。最近的海湾战争更导致 了有关国家的大量油井、贮油设施遭到破坏,大量原油污染广阔的海域及岸上设施,使大量 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燃烧的黑烟笼罩了城市的上空并下黑雨,污染的烟云甚至飘移到南欧, 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 四、人为投毒 人为投毒事件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前一类如 1995 年 3 月 20 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投 毒事件;后一类如 1995 年 6-11 月发生在广东高要市金利镇大面积投毒灭鼠药和农药事件, 造成死亡 18 人,住院 163 人次,死牛 1O 头、猪 243 头、鸡 3100 只、鱼 300 多尾,大量人 员惊恐外逃,造成极坏影响。 第三节 化学事故特点 化学战剂或化学毒物的特有的毒性作用及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化学事故灾害有别于其他 灾害性事故,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灾害性化学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印度 博帕尔灾害性化学事故就发生在半夜零时,人们都在熟睡之中。而一些自然因素如地震、雷 击等引发的灾害性化学事故更是无法预料。一旦发生灾害性化学事故,短时间内可发生大量 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外泄,引起燃烧、爆炸性次生灾害:产生的有毒气体只要吸人几口就可致 人死命或窒息,而且有毒气体可迅速扩散到居民区,无孔不入,毒性作用迅速,往往在事故 发生后措手不及,有毒气体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粘膜等多种途径引起呼吸、消化道等 多系统的中毒;而不同的毒物不但防护措施不同,救治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剧毒化合物还需 要特效药物才能救治。而且除了少数有机磷、氰化物及一些重金属盐中毒有特效抗毒药外, 其他有毒化合物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现场救生药物:事故中心局限区域可由于燃烧、爆炸而出 现“高温、高压、缺氧、剧毒”的微小环境,还可因强烈的大火,消耗大量氧气,形成负压 将人畜吸入火焰中去。因而对救援的设备要求也更高。例如防毒面具需要具备多种滤毒功能, 既要有选择性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又要准备缺氧条件下使用的携氧式面具。 二、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突发化学事故后,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扩散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水源和工厂生 产设施。危害最大的是有毒气体,可迅速往下风方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儿十分钟内扩散至几 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平方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如,在 1979 年 9 月 7 日,温州电化厂发生爆炸引起液氯泄漏,有毒气体高达 50m,以 3.7m/s 风速 向下风方向扩散远,至 6km,污染面积达 7.3km2;挥发性的有毒液体污染地面、道路和工厂 设施时,除可引起污染区人员和参加救援的人员直接中毒外,还可因染毒伤员的污染服装或 车辆在染毒区域向外行驶而扩散,造成间接中毒,另外,现代建筑内部的塑料墙纸、化纤地
毯、腈纶织物、有机玻璃装饰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极易燃烧,且可释放岀次生的有毒气体 居民在短期内要疏散撤离,水源、地面污染要进行消毒,工厂设施要停工待消毒后才能恢复 生产,这些化学事故均可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三、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一般影响不大,进入室内,绿化疏密区及低洼地区处气体通过风吹、 日晒等可很快逸散消失。但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能够长期 污染环境的主要是有毒液体和有一些高浓度、水溶性的有毒气体。一般有毒的液体化学品都 为油状液体,水溶和水解速率慢,挥发度又小,都有一股特殊而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气味 旦污染形成,由于油状液体挥发度小,粘性大,不易消毒,所以毒性的持续时间就长。若化 学事故发生在低温季节或通风不良的地形则毒性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十小时,甚至更长,洗消 特别困难。如污染发生在江河、湖海水源或水网地区,有毒的油状液体常可漂浮水面,随潮 汐和波浪进而污染江河中的助航设施和两岸的码头建筑,还可沉人江底成为一个长期的污染 源。如1994年1月2日上午,长江主航道扬中二墩港江面,一艘1.4万吨级的“大庆423 号”油轮与另一艘货轮相撞引起大火,由于江水涨潮,燃烧的油料漫溢至江中,形成一条 300米长的火龙:现场周围地区被黑烟笼罩,空气中迷漫着刺鼻的油烟味。又如江西上饶沙 溪镇2.4吨一甲胺泄漏后,有毒气体所经之处,空气、水井、鱼塘均受污染,毒区内树木 稻叶等植物一片枯黄,大豆、瓜果布满黄斑、池塘一片混浊,死鱼满塘漂浮,虽然每天用消 毒剂对街道、树木、房舍洗消数次并恰逢大雨冲淋,但事故后三天染毒区内仍可嗅到强烈的 一甲胺气味,靠街道的房舍内气味更浓烈 四、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城市特大化学事故一旦发生,势必影响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交通被迫管制,居民必须 疏散撤离,生活秩序受到破坏,企业生产将停止、打乱或重建。除了动员企业本身、本地区 社会力量进行救援外,近邻省市也将在物力、财力及人力进行救援。1993年1月21日南京 炼油厂一场罕见的特大油罐火灾发生后,震动了中央和邻近省市,全市11个消防中队除 个留守外均到现场灭火,省公安厅消防局电令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南通等各市的消防 力量全速向南京集结,还向安庆、上海等地求援,并电请南京军区、省军区支援。南京军区 作战部命令舟桥旅、防化部队和工兵部队赶赴现场、武警部队的数十辆军车也全速向火场挺 进,形成一支由市内市外,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军警干群等数千人马,与一百多辆消防车, 还有陆、海、空和民航系统的7架直升飞机及7架运五飞机的支援队伍,省医疗系统的救护 队伍也赶赴现场救援。这类化学事故除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是有损国家声誉, 在国际上也可引起巨大反响 因此,在生产、存放、运输化学物品的机构,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加强管理。同时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检査的只能、加强防范措施和技术装备研究,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建立 相当规模的监控救助中心和网络,防患于未然,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共识,对于 避免化学事故发生和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必要。否则,造成的损失将大大超过维护常 设机构的经费投入,有些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第四节毒物、毒源和危害形式
毯、腈纶织物、有机玻璃装饰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极易燃烧,且可释放出次生的有毒气体。 居民在短期内要疏散撤离,水源、地面污染要进行消毒,工厂设施要停工待消毒后才能恢复 生产,这些化学事故均可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三、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一般影响不大,进入室内,绿化疏密区及低洼地区处气体通过风吹、 日晒等可很快逸散消失。但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能够长期 污染环境的主要是有毒液体和有一些高浓度、水溶性的有毒气体。一般有毒的液体化学品都 为油状液体,水溶和水解速率慢,挥发度又小,都有一股特殊而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气味。一 旦污染形成,由于油状液体挥发度小,粘性大,不易消毒,所以毒性的持续时间就长。若化 学事故发生在低温季节或通风不良的地形则毒性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十小时,甚至更长,洗消 特别困难。如污染发生在江河、湖海水源或水网地区,有毒的油状液体常可漂浮水面,随潮 汐和波浪进而污染江河中的助航设施和两岸的码头建筑,还可沉人江底成为一个长期的污染 源。如 1994 年 1 月 2 日上午,长江主航道扬中二墩港江面,一艘 1.4 万吨级的“大庆 423 号”油轮与另一艘货轮相撞引起大火,由于江水涨潮,燃烧的油料漫溢至江中,形成一条 300 米长的火龙;现场周围地区被黑烟笼罩,空气中迷漫着刺鼻的油烟味。又如江西上饶沙 溪镇 2.4 吨一甲胺泄漏后,有毒气体所经之处,空气、水井、鱼塘均受污染,毒区内树木、 稻叶等植物一片枯黄,大豆、瓜果布满黄斑、池塘一片混浊,死鱼满塘漂浮,虽然每天用消 毒剂对街道、树木、房舍洗消数次并恰逢大雨冲淋,但事故后三天染毒区内仍可嗅到强烈的 一甲胺气味,靠街道的房舍内气味更浓烈。 四、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城市特大化学事故一旦发生,势必影响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交通被迫管制,居民必须 疏散撤离,生活秩序受到破坏,企业生产将停止、打乱或重建。除了动员企业本身、本地区 社会力量进行救援外,近邻省市也将在物力、财力及人力进行救援。1993 年 1 月 21 日南京 炼油厂一场罕见的特大油罐火灾发生后,震动了中央和邻近省市,全市 11 个消防中队除 1 个留守外均到现场灭火,省公安厅消防局电令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南通等各市的消防 力量全速向南京集结,还向安庆、上海等地求援,并电请南京军区、省军区支援。南京军区 作战部命令舟桥旅、防化部队和工兵部队赶赴现场、武警部队的数十辆军车也全速向火场挺 进,形成一支由市内市外,省内省外,中央地方、军警干群等数千人马,与一百多辆消防车, 还有陆、海、空和民航系统的 7 架直升飞机及 7 架运五飞机的支援队伍,省医疗系统的救护 队伍也赶赴现场救援。这类化学事故除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是有损国家声誉, 在国际上也可引起巨大反响。 因此,在生产、存放、运输化学物品的机构,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加强管理。同时,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检查的只能、加强防范措施和技术装备研究,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建立 相当规模的监控救助中心和网络,防患于未然,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共识,对于 避免化学事故发生和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必要。否则,造成的损失将大大超过维护常 设机构的经费投入,有些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第四节 毒物、毒源和危害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