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军用毒剂的医学防护 化学武器袭击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通过学习军用化学战剂、毒剂侦检、医 学防护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常规的侦检与防护救治技术,提髙学员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实施“打赢战略”及平时的医学救援,具有重 要意义。 医学防护是指对敌进行化学武器袭击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对应举措,包括化 学(毒剂)侦检,遭受袭击时采取防护、袭击后及时消毒、急救以及后送医疗等 系列措施。 第一节医学防护的原则 平时“卫防”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战时做好可能遭袭的各项准备工 作。 采取“卫防”和“器防”相结合;“药防”和“救治”相结合;阵地自 救和互救与医学救治相结合。 、及时消毒,避免毒剂继续吸收、加重中毒和二次染毒 四、尽快救治中毒伤员,根据战况确定转移、集结或后送救治。 五、对染毒区域水源、食品、饮料等进行卫生监督,及时取样检毒并上报 高技术战争对化学武器的医学防护包括侦检、防护、洗消、救治等要求更高。 必须在卫勤组织指挥、防护部署、伤员抢救等方面应建立起有效的保障力量;做 到线网结合、定点与机动相结合;建立卫勤动员体制,制定地方卫生力量动员及 军民联合保障预案等,不断提髙对化学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能力,为保护部队战 斗力创造条件。 第二节军用毒剂侦检 化学战剂侦检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使用化学武器的初步判断 接到上级侦检命令后,通过调査和观察,初步对下列情况进行判断。 (一)化学袭击的时机、场合 根据敌化学袭击的时机和场合可初步判断施用毒剂的种类,见表13-1
第十三章 军用毒剂的医学防护 化学武器袭击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通过学习军用化学战剂、毒剂侦检、医 学防护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常规的侦检与防护救治技术, 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实施“打赢战略”及平时的医学救援,具有重 要意义。 医学防护是指对敌进行化学武器袭击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对应举措,包括化 学(毒剂)侦检,遭受袭击时采取防护、袭击后及时消毒、急救以及后送医疗等一 系列措施。 第一节 医学防护的原则 一、平时“卫防”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战时做好可能遭袭的各项准备工 作。 二、采取“卫防”和“器防”相结合;“药防”和“救治”相结合;阵地自 救和互救与医学救治相结合。 三、及时消毒,避免毒剂继续吸收、加重中毒和二次染毒。 四、尽快救治中毒伤员,根据战况确定转移、集结或后送救治。 五、对染毒区域水源、食品、饮料等进行卫生监督,及时取样检毒并上报。 高技术战争对化学武器的医学防护包括侦检、防护、洗消、救治等要求更高。 必须在卫勤组织指挥、防护部署、伤员抢救等方面应建立起有效的保障力量;做 到线网结合、定点与机动相结合;建立卫勤动员体制,制定地方卫生力量动员及 军民联合保障预案等,不断提高对化学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能力,为保护部队战 斗力创造条件。 第二节 军用毒剂侦检 化学战剂侦检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一、使用化学武器的初步判断 接到上级侦检命令后,通过调查和观察,初步对下列情况进行判断。 (一)化学袭击的时机、场合 根据敌化学袭击的时机和场合可初步判断施用毒剂的种类,见表 13-1
表13-1敌化学袭击的时机、场合及对其初步判断 敌化学袭击的时机和场合 初步判断 对欲占领的阵地与目标或反冲击前 杀伤性袭击沙林、氢氰酸、氯化氰、光气等暂时 为杀伤、迟滞我方冲击、追歼部队性毒剂 或袭扰我方构筑工事 杀伤性袭击多为wX、芥子气、沙林 在敌我交错态势下,欲俘获我方人 员、物资而使用化学武器 扰乱性袭击刺激性毒剂或失能剂 对我指挥所、交通枢纽、战役或战 略后方使用化学武 一扰乱性袭击持久性毒剂 (二)化学袭击的兵器和方法 1、化学航空炸弹 装有化学毒剂的航空炸弹称化学航空炸弹或航空化学炸弹。化学航空炸弹简 称化学航弹。按毒剂装料的形式,化学航弹分为普通化学航弹和二元化学航弹。 普通化学航弹弹体内装填的是军用毒剂,一般由弹体、毒剂、炸药、引信、爆管 和安定器组成。二元化学航弹内装填的是由可以生成毒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毒 或低毒的前体化学物质。化学航弹按毒剂装料的作用特续时间,分为持久性化学 航弹(内装芥子气、路易氏剂、梭曼、维埃克斯等)和暂时性化学航弹(内装沙林、 氢氰酸等)。前者可采用触发爆炸或空中爆炸方式,主要造成地面、物体染毒 后者通常采用触发爆炸,造成空气染毒。 2、毒剂航空布洒器 航空布洒器是用于喷洒毒剂的装置,由飞行器携带,也称飞机布洒器。按布 洒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利用飞行器飞行中迎面气流的压力布毒,随风流散 二是利用布洒器内的超压将毒剂布洒出去。航空布洒器中的毒剂布毒面积的大小 取决于毒剂喷出的速度、布洒的剂量和距离、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风向和风速。 对于布洒液滴状态的毒剂还取决于毒剂本身的性质,如粘度和表面张力等。航空
表 13-1 敌化学袭击的时机、场合及对其初步判断 敌化学袭击的时机和场合 初步判断 对欲占领的阵地与目标或反冲击前 ――杀伤性袭击 沙林、氢氰酸、氯化氰、光气等暂时 为杀伤、迟滞我方冲击、追歼部队 性毒剂。 或袭扰我方构筑工事 ――杀伤性袭击 多为 VX、芥子气、沙林。 在敌我交错态势下,欲俘获我方人 员、物资而使用化学武器。 ――扰乱性袭击 刺激性毒剂或失能剂。 对我指挥所、交通枢纽、战役或战 略后方使用化学武器。 --扰乱性袭击 持久性毒剂。 (二)化学袭击的兵器和方法 1、化学航空炸弹 装有化学毒剂的航空炸弹称化学航空炸弹或航空化学炸弹。化学航空炸弹简 称化学航弹。按毒剂装料的形式,化学航弹分为普通化学航弹和二元化学航弹。 普通化学航弹弹体内装填的是军用毒剂,一般由弹体、毒剂、炸药、引信、爆管 和安定器组成。二元化学航弹内装填的是由可以生成毒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毒 或低毒的前体化学物质。化学航弹按毒剂装料的作用特续时间,分为持久性化学 航弹(内装芥子气、路易氏剂、梭曼、维埃克斯等)和暂时性化学航弹(内装沙林、 氢氰酸等)。前者可采用触发爆炸或空中爆炸方式,主要造成地面、物体染毒; 后者通常采用触发爆炸,造成空气染毒。 2、毒剂航空布洒器 航空布洒器是用于喷洒毒剂的装置,由飞行器携带,也称飞机布洒器。按布 洒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利用飞行器飞行中迎面气流的压力布毒,随风流散; 二是利用布洒器内的超压将毒剂布洒出去。航空布洒器中的毒剂布毒面积的大小 取决于毒剂喷出的速度、布洒的剂量和距离、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风向和风速。 对于布洒液滴状态的毒剂还取决于毒剂本身的性质,如粘度和表面张力等。航空
布洒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国首先研制的,1936年由意大利首先投入侵略 埃塞俄比亚的战场,布洒的是芥子气。美国在侵越战争中,使用航空布洒器布洒 过大量的刺激剂和除莠剂 航空布洒器也可用于布洒生物战剂。 3、化学火箭弹 装有毒剂的火箭弹称化学火箭弹,由火箭炮发射,能突然、集中、大量地杀 伤较大区域内的有生力量。化学火箭弹通常由弹体、毒剂、引信、炸药、爆管 燃烧室和点火系统组成。有两种发射方式,采用触发爆炸或空中爆炸。原理为引 信引爆炸药,将弹体炸开,毒剂被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或液滴等各种战斗状态, 造成空气、地面和物体染毒。化学火箭弹一般装填沙林、维埃克斯、氢氰酸等毒 剂。另外,还有一种由单兵火箭筒发射的化学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一般只装一些 非致死性毒剂,例如装填西埃斯、苯氯乙酮等刺激剂,使人员暂时失去战斗力, 达到占领阵地,赶走或生擒守敌的目的。 4、植物杀伤剂 引起植物枝叶凋落、不育甚至枯死的化学药剂称植物杀伤剂。用于军事需要 的植物杀伤剂主要有,2,4-D、2,4,5-D、毒莠定、二胂酸、除草定和灭草隆等。 植物杀伤剂按作用和施用方式分为:杀死所有植物或有选择性地杀死某些种类植 物的除草剂;可使植物生理机制变化,使其提早落叶的落叶剂:令常绿植物茎叶 脱水蒌缩、干枯易伤的干燥剂和能杀死深根植物与土中幼芽,阻止、延缓植物重 新生长的土壤不孕剂四种。使用植物杀伤剂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植物屏障,增加水 平和垂直的能见度,除掉藏匿点。 由于各种毒剂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器材和方法也有所区别,根据敌化学袭击的方 法、兵器,可初步判断施用毒剂种类,见表13-2 (三)化学袭击的气象条件 各种毒剂性质、状态不同,其使用受气象条件的限制很大,可根据气象条件 初步判断敌施放毒剂种类,见表13-3 表13-2敌化学袭击的方法、兵器与对其初步判断 敌化学袭击的方法和兵器 步判断 飞机布洒器施毒 般为V类毒剂、芥子气、植物杀伤剂等 毒烟罐施毒 般为刺激性或失能性毒剂。 炮弹、炸弹、火箭、导弹施毒一般为沙林、V类毒剂或芥子气、氢氰酸等
布洒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国首先研制的,1936 年由意大利首先投入侵略 埃塞俄比亚的战场,布洒的是芥子气。美国在侵越战争中,使用航空布洒器布洒 过大量的刺激剂和除莠剂。 航空布洒器也可用于布洒生物战剂。 3、化学火箭弹 装有毒剂的火箭弹称化学火箭弹,由火箭炮发射,能突然、集中、大量地杀 伤较大区域内的有生力量。化学火箭弹通常由弹体、毒剂、引信、炸药、爆管、 燃烧室和点火系统组成。有两种发射方式,采用触发爆炸或空中爆炸。原理为引 信引爆炸药,将弹体炸开,毒剂被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或液滴等各种战斗状态, 造成空气、地面和物体染毒。化学火箭弹一般装填沙林、维埃克斯、氢氰酸等毒 剂。另外,还有一种由单兵火箭筒发射的化学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一般只装一些 非致死性毒剂,例如装填西埃斯、苯氯乙酮等刺激剂,使人员暂时失去战斗力, 达到占领阵地,赶走或生擒守敌的目的。 4、植物杀伤剂 引起植物枝叶凋落、不育甚至枯死的化学药剂称植物杀伤剂。用于军事需要 的植物杀伤剂主要有, 2,4-D、2,4,5-D、毒莠定、二胂酸、除草定和灭草隆等。 植物杀伤剂按作用和施用方式分为:杀死所有植物或有选择性地杀死某些种类植 物的除草剂;可使植物生理机制变化,使其提早落叶的落叶剂;令常绿植物茎叶 脱水蒌缩、干枯易伤的干燥剂和能杀死深根植物与土中幼芽,阻止、延缓植物重 新生长的土壤不孕剂四种。使用植物杀伤剂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植物屏障,增加水 平和垂直的能见度,除掉藏匿点。 由于各种毒剂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器材和方法也有所区别,根据敌化学袭击的方 法、兵器,可初步判断施用毒剂种类,见表 13-2。 (三)化学袭击的气象条件 各种毒剂性质、状态不同,其使用受气象条件的限制很大,可根据气象条件 初步判断敌施放毒剂种类,见表 13-3。 表 13-2 敌化学袭击的方法、兵器与对其初步判断 敌化学袭击的方法和兵器 初步判断 飞机布洒器施毒 一般为 V 类毒剂、芥子气、植物杀伤剂等。 毒烟罐施毒 一般为刺激性或失能性毒剂。 炮弹、炸弹、火箭、导弹施毒 一般为沙林、V 类毒剂或芥子气、氢氰酸等
表13-3敌化学袭击时的气象条件与对其判断 气象条件 风速2~4米/秒,风向稳定,等温能使用各种毒剂,特别是沙林和 或逆温(夜间、拂晓、傍晚、阴天等)其它暂时性毒剂 风速6米/秒以上或对流(晴天白天)能使用造成地面染毒的WX、芥子 空气湿度极大(雾天),风向极不稳定气等持久性毒剂。 雨天、大雪天、大风天 般不会用毒 (四)人员中毒症状 由于各种毒剂的伤害作用不同,人员中毒后所出现的症状也各有特点。根据 这些特殊症状,可初步判断敌人用毒种类,见表13-4。 表13-4人员中毒症状与对其判断 中毒症状特点 初步判断 呼出气有苦杏仁味,皮肤粘膜 呈红色,抽搐严重时瞳孔散大 全身中毒性毒剂 皮肤发红、起泡、溃烂 糜烂性毒剂 瞌睡、眩晕、反应迟钝,行动 不稳,产生幻觉、全身乏力等 失能剂 开始有刺激感、咳嗽,后消失 经2~8小时后,咳嗽加重、吐 淡红色泡沫痰 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流泪 打喷嚏、流鼻涕 刺激性毒剂 瞳孔缩小、出汗、肉跳、抽筋 神经性毒剂
表 13-3 敌化学袭击时的气象条件与对其判断 气象条件 初步判断 风速 2~4 米/秒,风向稳定,等温 能使用各种毒剂,特别是沙林和 或逆温(夜间、拂晓、傍晚、阴天等) 其它暂时性毒剂。 风速 6 米/秒以上或对流(晴天白天) 能使用造成地面染毒的 VX、芥子 空气湿度极大(雾天),风向极不稳定 气等持久性毒剂。 雨天、大雪天、大风天 一般不会用毒。 (四)人员中毒症状 由于各种毒剂的伤害作用不同,人员中毒后所出现的症状也各有特点。根据 这些特殊症状,可初步判断敌人用毒种类,见表 13-4。 表 13-4 人员中毒症状与对其判断 中毒症状特点 初步判断 呼出气有苦杏仁味,皮肤粘膜 呈红色,抽搐严重时瞳孔散大 全身中毒性毒剂 皮肤发红、起泡、溃烂 糜烂性毒剂 瞌睡、眩晕、反应迟钝,行动 不稳,产生幻觉、全身乏力等 失能剂 开始有刺激感、咳嗽,后消失, 经 2~8 小时后,咳嗽加重、吐 淡红色泡沫痰 光气 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流泪、 打喷嚏、流鼻涕 刺激性毒剂 瞳孔缩小、出汗、肉跳、抽筋 神经性毒剂
、毒区现场观察 化学炮弹爆炸后毒剂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液滴等状态,造成空气和地面染 毒。其炸药装量较一般炮弹要少,爆炸声音很低,弹坑和弹片飞行声音也小。根 据各些特点,可判断有无遭受化学武器袭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殊征候,通 过进入染毒区现场观察,可进一步判断敌用毒兵器及毒剂种类,详见表13-5。 实施侦检 侦检是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侦检过程中,侦察兵必须根据毒区的 情况,正确地选择侦检点,合理地选用器材,灵活选用侦检方法。 (一)正确选择侦检点 正确地选择侦检点是侦得快、侦得准的前提。通常应选择在毒剂密度大、浓 度高、干扰小的地方。由于染毒空气会向下风向传播,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浓度 递减,因此,卫生防化兵应迎风而上接近毒区侦检。若初生云已经扩散消失,可 在遭受毒袭地域内寻找弹坑和毒剂易滞留的地方进行侦检:当染毒地域内有植物 层覆盖时,可根据情况选在植物层或地面上;对布洒法造成的染毒地域侦检时 可选山地或凹地迎风坡面及平地的毒剂液滴明显或染毒密度较大的植物层;在石 头、水泥地面上侦检时,应尽量选在背光处(因毒剂蒸发慢,持续时间长):对染 毒水侦检时,应选水面油膜或浅水水底液滴取样。 表13-5敌化学袭击的征候与对其判断 各种征候 炸声沉闷,无明显地震感,只能听到 毒剂弹 声个别弹片的飞行哨音 音炸声沉闷,无明显地震感,有极浓密 烟幕弹或刺激性毒剂弹 和的白色烟团 烟敌机低飞尾部有黑色线条 布洒毒剂 团少量灰黑色或棕色烟团,见不到地面 用于地面染毒的芥子气、路易 有抛起物 氏气、WX等持久性毒剂(空爆) 爆后30分钟内弹坑有潮湿现象 沙林 弹弹坑及其周围有明显的细小黑色油状 X、芥子气、路易氏剂等 坑液滴,在光滑物体(如金属、防毒衣
二、毒区现场观察 化学炮弹爆炸后毒剂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液滴等状态,造成空气和地面染 毒。其炸药装量较一般炮弹要少,爆炸声音很低,弹坑和弹片飞行声音也小。根 据各些特点,可判断有无遭受化学武器袭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殊征候,通 过进入染毒区现场观察,可进一步判断敌用毒兵器及毒剂种类,详见表 13-5。 三、实施侦检 侦检是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侦检过程中,侦察兵必须根据毒区的 情况,正确地选择侦检点,合理地选用器材,灵活选用侦检方法。 (一)正确选择侦检点 正确地选择侦检点是侦得快、侦得准的前提。通常应选择在毒剂密度大、浓 度高、干扰小的地方。由于染毒空气会向下风向传播,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浓度 递减,因此,卫生防化兵应迎风而上接近毒区侦检。若初生云已经扩散消失,可 在遭受毒袭地域内寻找弹坑和毒剂易滞留的地方进行侦检;当染毒地域内有植物 层覆盖时,可根据情况选在植物层或地面上;对布洒法造成的染毒地域侦检时, 可选山地或凹地迎风坡面及平地的毒剂液滴明显或染毒密度较大的植物层;在石 头、水泥地面上侦检时,应尽量选在背光处(因毒剂蒸发慢,持续时间长):对染 毒水侦检时,应选水面油膜或浅水水底液滴取样。 表 13-5 敌化学袭击的征候与对其判断 各种征候 判 断 炸声沉闷,无明显地震感,只能听到 毒剂弹 声 个别弹片的飞行哨音 音 炸声沉闷,无明显地震感,有极浓密 烟幕弹或刺激性毒剂弹 和 的白色烟团 烟 敌机低飞尾部有黑色线条 布洒毒剂 团 少量灰黑色或棕色烟团,见不到地面 用于地面染毒的芥子气、路易 有抛起物 氏气、VX 等持久性毒剂(空爆) 爆后 30 分钟内弹坑有潮湿现象 沙林 弹 弹坑及其周围有明显的细小黑色油状 VX、芥子气、路易氏剂等 坑 液滴,在光滑物体 (如金属、防毒衣